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一年級統編道德與法治下冊教學設計9.這是我的家(第1課時)教學目標1.體會自己的出生給家庭帶來的喜悅,悅納自己與家人的親密聯系,了解自己與家人的倫理關系。2.從相貌、性格和做事習慣等方面講述自己和家人血脈相依的親情關系,體會家人之間血脈相連的重要意義。3.分享親情故事,體會家人之間的深厚情感,愛自己的父母長輩,感受親情帶來的美好,樹立和諧的家庭觀念。一體化教學內容提示本課立足于《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革命傳統教育”和“道德教育”學習主題的內容要求,重在對學生進行家庭關系的啟蒙,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出生給家庭帶來的喜悅,感受自己與家人的相像之處,了解自己與家人的倫理關系,感受家人之間的深厚感情,愛自己的父母長輩。這為第二學段引導學生感受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對他們的感激尊敬和關心相銜接,并且為第三學段學生體貼父母長輩,能夠與他們進行良好的溝通,為父母分憂,懂得感恩,養成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的良好品質奠定基礎。課時安排2課時第1課時課時教學目標1.通過講述自己剛出生時發生在家人之間的故事,了解自己的出生給家庭帶來的喜悅,悅納、鞏固自己與家人的親密聯系。2.通過手繪家庭樹,厘清自己與家人之間的血脈聯系,了解自己與家人的倫理關系,初步建立對家庭的深厚情感。學習準備教師準備:收集學生出生時的圖片或視頻。學生準備;尋找出生時有紀念意義的物品,如胎毛筆等。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暢談感受1.情境引入(1)出示:(播放嬰兒啼哭的聲音)同學們,聽,這是什么聲音?預設:這是一聲聲清脆的嬰兒啼哭聲。(2)提問:(播放班級中部分學生從嬰兒時期開始的成長照片)伴隨著一聲聲嬰兒的啼哭聲,一個個新的小生命走進我們的家庭,一家人欣喜地等待著我們的到來。猜一猜,他們是誰?預設:學生興奮地發現,滾動播放的畫面中竟然會有自己的萌照。2.暢談感受(1)講述:在家人的精心呵護下,我們漸漸長大,長出了第一顆牙齒,邁出了人生的第一個腳步,叫出了第一聲媽媽,第一次上幼兒園,第一次和家人一起外出旅游,第一次成為一名一年級的小學生。我們的每一點變化都來自家人的關愛,我們幸福地成長著。(2)交流: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么?預設1:生命很神奇,我仿佛感受到自己逐漸長大的過程。預設2:我好感動,想對爸爸媽媽及家人說聲“謝謝您”。(3)揭題:這節課我們就以家為話題,來說說我和我的家。(板書課題后半部分:我的家)設計意圖借助嬰兒的啼哭聲創設情境,將課前收集的本班學生嬰兒時期的照片和現在一年級的學生進行對比,引導學生暢談感受,滲透感恩教育,并在情感升華中自然引入本節課探討的話題,形成“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課堂基調。二、我剛出生,全家歡喜1.聽他講故事(1)出示:(教材第34頁插圖,播放畫外音)聽一聽揚揚出生時發生在家人之間的故事。(2)交流:從揚揚講述的故事中,你能體會到什么?預設1:揚揚的到來給全家帶來了快樂。預設2:我們的出生同樣給家庭帶來了喜悅。2.我來說故事(1)交流:同學們,課前大家都請自己的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談了你們出生時的故事。你們的家人是怎樣歡迎你們來到家中的?預設1:媽媽說我特別淘氣,出生時在肚子里和她玩捉迷藏,導致她費了很大的力氣才把我生下來,爸爸在產房外急得滿頭大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從護士阿姨手中把我抱過來的時候,我一直哇哇大哭。所以,他們給我取了個小名叫淘淘。預設2:聽爸爸說,他盯著躺在搖籃里的我一個勁兒地傻笑,還和媽媽一起守著我,一夜都舍不得合眼呢!(2)討論:通過交流,同學們有沒有感受到,自己的出生對父母。長輩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預設1:從家人的講述中,我感受到自己的到來給家人帶來了無限的快樂和喜悅。預設2:我還帶來了家人給我精心制作的各種紀念物品呢!設計意圖通過講述“我”的出生對家庭的重要性,提升對于自己存在的價值感和自信心,對和諧家庭關系產生積極期待。3.小小展示會(1)欣賞;(播放歡歡出生紀念物的圖片)歡歡帶來的是家人為他制作的留有小手印和小腳印的照片集、胎毛筆、手鐲、腳鏈等物品。(2)交流:你從中感受到什么?預設:我感受到這些物品都流露出家人對孩子到來的欣喜,飽含著家人對孩子的疼愛。(3)分享:請學生分享自己出生時有紀念意義的物品。(4)討論:自己出生時,家人為什么要制作這些紀念晶呢?預設1:爸爸媽媽制作了一個玻璃相框,用來展示我出生那天使用的所有用品,全家人都要永遠記住我出生的那一天。預設2:從我出生時的小手印、小腳印開始的每一張照片都記錄著我的成長足跡。預設3:為了紀念我的出生,爸爸媽媽特地為我定制了一支毛筆。瞧,這筆頭可是用我的胎毛做的喲,家人希望我長大以后能寫一手好字呢。(5)小結:這些物品飽含著家人對我們的愛與希冀。他們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歡迎我們的到來。同學們,我們的到來給家庭增添了無限的快樂和溫馨,我們成了家庭中重要的一員。(板書:我來到我家全家歡喜)設計意圖通過展示出生時有紀念意義的物品,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自己的出生給家人帶來的快樂,體會自己存在的價值,形成積極的家庭關系體驗。4.我有新發現(1)出示:(居民戶口簿圖片)我們一出生就來到一個溫暖的家,成為家中的一員,也在家中的戶口簿上有了位置。課前同學們和家人一起了解了自家的戶口簿,現在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2)指導:出示打開的戶口簿,圈畫出“戶主”兩個字。①提問:戶口簿的右上角寫著什么?誰知道戶主是什么意思?預設1:戶主。預設2:戶主就是一家之主。②交流:你家戶口簿上的一家之主是誰?預設1:我家戶口簿上的一家之主是爸爸。預設2:我家戶口簿上的一家之主是爺爺。③過渡:有的同學家戶口簿上的一家之主是爸爸,有的是媽媽,還有的是爺爺。④討論:(課件圈畫出“女”)再看這兒寫的“女”是什么意思?預設:就是戶主的女兒。如果戶主是爸爸,就是說我是爸爸的女兒。⑤追問:如果是戶主的兒子,這兒應該寫的是什么字?預設:子。我家戶主是媽媽,就是說我是媽媽的兒子。⑥小結:對,這就是我們在家庭中的身份。(3)交流:請小組內的同學把你在你家戶口簿中找到了誰以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預設1:我在我家的戶口簿上找到了爸爸媽媽和我。爸爸是戶主,媽媽是爸爸的妻子。“女”指的是我,說明我是爸爸的女兒。預設2:我家戶口簿中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我,爺爺是戶主,我是爺爺的孫子。爸爸告訴我,我家是個大家庭。(4)小結:可別小看這本戶口簿,它不僅說明我們是一家人,還體現了我們在家庭中的身份,同時表明了我們法律上的關系。有了它,家人之間的關系就受到法律的認可與保護。設計意圖依據教材內容,充分挖掘本話題中低年級學生的法治教學滲透點,幫助學生從戶口簿中了解家庭成員之間的法律關系,進一步鞏固學生與家人的親密聯系。三、讀繪本,明道理1.他們是怎么相處的(1)播放:根據教材第34頁繪本內容(我和妹妹)制作的視頻。視頻內容:最近,樂樂家的戶口簿上又多了一位新成員,是誰呢?原來,樂樂有了可愛的小妹妹,他們全家都樂開了花。妹妹在一家人的呵護下漸漸長大,可她最喜歡跟著樂樂,咿咿呀呀叫“哥哥”……(2)討論:閱讀教材第35頁繪本故事(我和妹妹)的內容。樂樂會與妹妹怎樣相處呢?讓他親口告訴我們吧。預設1:樂樂和妹妹有時也會有小矛盾,特別是搭積木的時候,如果妹妹不守規則,樂樂就會和她鬧翻。預設2:但樂樂會和妹妹講清道理,兩人很快就和好啦!2.自我反思(1)交流:你是怎樣和兄弟姐妹相處的呢?預設:周末爸爸出差回來,姐姐也從學校回來,我們一家人可以一起吃晚飯,我總是把最好吃的菜夾給姐姐。(2)判斷:(出示圖片)看看下面這些孩子與兄弟姐妹相處時的行為對不對?預設1;和弟弟相互打鬧和妹妹爭搶食物,這些行為都是不對的。預設2:我們從對圖片的判斷中,也清楚自己該如何正確地與兄弟姐妹相處。(3)交流:說說自己和兄弟姐妹之間發生的故事。預設1:我也是哥哥的“小影子”,無論哥哥到哪兒玩,我都跟著。預設2:我和姐姐有個約定,放學回家先讀書再玩耍。(4)小結:這就是我們的家,我們都有兄弟姐妹,我們愛他們,他們也愛我們。我們和諧相處,家庭才會更溫馨。(補充課題板書:這是)(5)評價:出示活動評價量表,讓學生評-評自己的課堂表現。話題 評價標準我來說出生故事 課前準備做得好,課堂交流很充分,聽得認真又仔細 課前有準備,課堂能交流,聽得也不錯 課堂活動能參與我能得到( )設計意圖通過對具體行為的判斷和對自己實際生活的反思,體會相依相伴的手足之情,從而為下面環節的開展進一步打開思路,鋪墊情感。活動至此,讓學生結合具體的評價量表對自己在“我來說出生故事”這一話題中的各項綜合表現進行評價,以體現“教一學一評”的一致性。四、家庭樹,理關系1.我來說稱謂(1)交流:剛才大家的交流中出現了很多家人,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哥哥、表姐等。請你說一說,你家里還有哪些親人。預設1:我家還有舅舅、舅媽,他們經常帶著我的小表妹來我家做客。預設2:我叫爺爺“hǎo dia” ,叫奶奶“hǎo bo”。媽媽說這是上海。蘇州等地區的方言。(2)小結:這些都是家庭成員的稱謂,受方言的影響,很多地方的稱謂是不一樣的。設計意圖在學生介紹自己的出生故事,講述自己和兄弟姐妹相處的過程后,順勢提出關于家人間的關系與稱謂的問題,使教學環節之間的過渡更加自然。2.我來理關系(1)提問:這些關于家人的稱謂,你們都了解嗎?這些稱謂都與你們有著什么樣的關系呢?預設1:爺爺是爸爸的爸爸。預設2:奶奶是爸爸的媽媽。預設3:阿姨是媽媽的姐妹。(2)提示:家庭中的每一個人都與我們有血緣關系。(3)搶答:分組開展趣味搶答。問題1:爸爸的哥哥叫什么?問題2:到媽媽的媽媽家去做客,遇到媽媽的妹妹應該叫什么?問題3:媽媽的媽媽叫什么?問題4:爸爸的兄弟應該叫什么?(4)跟唱:播放動畫視頻(家庭稱謂歌)同學們,你們聽過《家庭稱謂歌》嗎?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唱一唱吧。(5)小結:同學們在愉快的歌唱中很好地鞏固了剛剛學會的稱謂,真棒!設計意圖通過趣味搶答、跟唱《家庭稱謂歌》等活動,幫助學生進。步厘清家庭倫理關系。這樣既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又有利于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3.我貼家庭樹(1)活動:將學具盒中的稱謂貼到家庭樹中相對應的位置,互相評有一評,這樣擺放對不對。輪流說一說,為什么要這樣擺放。提示:教師巡視,讓小組里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及時發現擺放不正確的稱謂和原因,以便在后面的活動環節中加以指導。(2)實踐:到電腦前來點擊課件并擺有一擺,全班評一評這樣擺放對不對。展示填好的家庭結構關系圖,并仔細觀察,你有什么發現?預設1:爺爺、奶奶組合在一起,變成一條紅線連接著爸爸;外公、外婆組合在一起,變成一條紅線連接著媽媽;爸爸媽媽再連接,就有了我和兄弟姐妹。預設2:爸爸的家和媽媽的家組合在一起,就有了我們新的家。(3)小結:是啊,一個小家庭是由另外兩個家庭結合而成的,形成了祖輩,父輩和吾輩,并一代代延續到今天。我們一家人血脈相連,每個人都很重要喲!(板書:認識家人)設計意圖嘗試讓學生弄清楚各種家庭關系,在學生遇到困難之際,及時點撥,引導他們認識中國的家庭倫理關系。4.我們有責任(1)找位置,知關愛①活動:請同學們在家庭樹上找一找“我”在哪兒。預設:我在枝繁葉茂的大樹上,受到來自全家人的呵護。②質疑:我們雖然年齡小,輩分小,但是得到的疼愛最多。這是為什么呢?預設1:全家人都精心照顧著我。預設2:爺爺接送我上學,奶奶、媽媽給我做香噴噴的飯菜。預設3:爸爸陪我玩,外婆給我買好多我愛吃的東西……(2)會思考,懂責任①提問:爸爸媽媽是我們的法定監護人,他們有撫養教育我們的責任和義務。當我們到了上學的年齡,家人就要把我們送到學校。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家人會怎么做?預設:幫助我們,給我們力量。②追問:當我們遇到危險的時候,家人又會怎么做?預設:保護我們,給我們安全和溫暖。(3)享受愛,明義務①交流:我們是家中的一員,在感受這份溫暖與愛的同時,也要為家和家人付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你會做些什么?預設1:我會整理自己的小書包,上學路上自己背,不讓奶奶背。預設2:我自己獨立完成作業,不讓爸爸媽媽操心。②小結:這些都是愛家人的行為。我們長大后,也要像爸爸媽媽一樣,肩負起更多的家庭責任與義務,孝敬、贍養老人。(4)我參與,我評價出示活動評價量表,讓學生評-評自己的課堂表現。話題 評價標準我能手繪家庭樹 熟練手繪家庭樹,厘清自己與家人之間的血脈聯系 能手繪家庭樹,基本厘清自己與家人之間的血脈聯系 能在老師、同學的幫助下手繪家庭樹,大致厘清自己與家人之間的血脈聯系我能得到( )設計意圖通過尋找家庭關系結構圖中“我”的位置,在引導學生感受家人愛的同時,悄然滲透其和父母之間的家庭責任和義務。活動至此,讓學生結合具體的評價量表對自己在“我能手繪家庭樹”話題中的各項綜合表現進行評價,以體現“教一學一評”一致性。(5)我的愛,大聲說①交流:現在我們在家庭樹上找到更多的家庭成員,讓我們的大家庭凝聚更多的愛。愛要大聲說出來,讓我們說出心中的希望和祝福。預設1:祝福我的家人平安、幸福!預設2:祝大家庭中的每-個人健康、快樂!②小結:同學們大聲地表達了對家人的愛。因為有了愛,我們對家人有了更多的依戀;因為有了愛,我們的家更加枝繁葉茂;因為有了愛,我們的家充滿溫馨。在這個家中,我們每個人都為愛付出,讓這個家更加溫暖、幸福。讓我們齊唱《我愛我的家》。③延伸:我們的家中還有許多感人的故事,課后記得去了解哦。老師還要請同學們仔細看看自己家的全家福,找一找我們的身上有哪些家人的“影子”!設計意圖學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大聲地說出愛,鞏固了對家庭結構和家庭稱謂的認知,感受到了自己與家人的深厚情感,帶著真實的生活資源走進下節課的學習。板書設計這是我的家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