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下語文·經典常談·早背·第一天《說文解字》第一一、填空題1.關于中國文字的起源,戰國末期有了倉頡造字的傳說。2.東漢(朝代)和帝時,許慎作了一部《說文解字》。這是一部劃時代的字書,這部書有九千字。3.“六書”,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其中形聲字最多。4.晉以來通行了四聲,這才將同一字分讀幾個音,讓意義分得開些。5.最古的文字應該是甲骨文,又稱為卜辭,是盤庚以后的商代文字。二、簡答題1.《說文解字》有什么特點?答:①從經典和別的字書里搜集有九千字。而且小篆之外,兼收箍文“古文”。②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將九千字分屬五百四十部首。③書中每字都有說解,來源于晚周人作的《爾雅》,揚雄的《方言》,以及經典的注文。八下語文·經典常談·晚默·第一天《說文解字》第一一、填空題1.關于中國文字的起源,戰國末期有了________________的傳說。2._______(朝代)和帝時,許慎作了一部《_______________》。這是一部劃時代的字書,這部書有九千字。3.“六書”,即“________”“指事”“會意”“________”“轉注”“假借”。其中________字最多。4.晉以來通行了________,這才將同一字分讀幾個音,讓意義分得開些。5.最古的文字應該是____________,又稱為卜辭,是盤庚以后的商代文字。二、簡答題1.《說文解字》有什么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下語文·經典常談·早背·第二天2.秦以后的書體演變越來越實用,越來越簡易,請結合具體內容說說你的理解。答:秦始皇用小篆統一了文字,不久便又有了“隸書”。漢初還有草書,從隸書變化,更為簡便。漢末“隸圓變為扁方,這是漢朝隸書的標準。魏晉之際,變為“正書”。晉代也稱為“楷書”。正書本也是扁方的,到了唐代,又漸漸變長了。正書簡化,便成“行書”,起于晉代。行書介于行書和草書之間,最為適用?,F在通用著正書,而輔以行、草。一方面卻提倡民間的“簡筆字”,這是求應用便利的緣故。《周易》第二一、填空題1.講五行的經典有《尚書洪范》,講八卦的便是《________》。2.商民族用甲骨卜吉兇,然后便將卜的人、卜的日子、卜的問句等用刀刻在______上,這便是卜辭。3.那時卜筮官將這些卦、爻辭按著____、____的順序編輯起來的,便成了《周易》這部書。“易”有“________”“________”之意。4.戰國末期,儒家在____家、________家學說的影響之下,給《周易》的卦、爻辭作了種種新解釋。便是所謂的《________》。八下語文·經典常談·晚默·第二天2.秦以后的書體演變越來越實用,越來越簡易,請結合具體內容說說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易》第二一、填空題1.講五行的經典有《尚書洪范》,講八卦的便是《周易》。2.商民族用甲骨卜吉兇,然后便將卜的人、卜的日子、卜的問句等用刀刻在甲骨上,這便是卜辭。3.那時卜筮官將這些卦、爻辭按著卦、爻的順序編輯起來的,便成了《周易》這部書?!耙住庇小昂?br/>易”“變化”之意。4.戰國末期,儒家在儒家、陰陽家學說的影響之下,給《周易》的卦、爻辭作了種種新解釋。便是所謂的《易傳》。八下語文·經典常談·早背·第三天二、簡答題1.《周易》里的六十四卦是如何形成的?答:八卦逐漸演變,由整畫、斷畫形成八卦。八卦再次排列組合,成了六十四卦。《尚書》第三一、填空題1.《尚書》是中國最古的記言的歷史。《尚書》經歷了戰亂、流亡更迭,其偽作直到清朝才被證實。2.商代甲骨卜辭大部分是些問句,記事的話不多見。兩周金文多以記言為主。3.“書”原是記錄的意思,《尚書》據說就是“上古帝王的書”。4.漢哀帝時劉歆欲立《古文尚書》博士,引起今古文之爭。5.我國記言文先于記事文,且《尚書》稱為“辭”,大概是當時的“雅言”,如今卻為古語,時代不同,人們的看法也會相應改變。八下語文·經典常談·晚默·第三天二、簡答題1.《周易》里的六十四卦是如何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尚書》第三一、填空題1.《尚書》是中國最古的________的歷史?!渡袝方洑v了戰亂、流亡更迭,其偽作直到清朝才被證實。2.商代甲骨卜辭大部分是些________,記事的話不多見。兩周金文多以________為主。3.“書”原是________的意思,《尚書》據說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漢哀帝時劉歆欲立《古文尚書》博士,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5.我國記言文先于記事文,且《尚書》稱為“____”,大概是當時的“________”,如今卻為古語,時代不同,人們的看法也會相應改變。八下語文·經典常談·早背·第四天二、簡答題1.記言與記事的區別是什么?請簡要概括。答:所謂記言,是記事的一種特別的方式。記事比較的是間接的,記言比較的是直接的。記言大部分照說的話寫下來;雖然也須略加剪裁,但是盡可以不必多費心思。記事需要化自稱為他稱,剪裁也難,費的心思自然要多得多。2.請簡要介紹《尚書》及其文章分類。答:《尚書》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號令,就是向大眾宣布的話,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話。也有記事的;大都是戰國末年人的制作。那些號令多稱為“誓”或“誥”。君告臣的話多稱為“命”;臣告君的話卻似乎并無定名,偶然有稱為“謨”的。《詩經》第四一、填空題1.詩的源頭是歌謠。歌謠可分為徒歌和樂歌。徒歌是隨口唱,樂歌是隨著樂器唱。其中樂歌的節奏更規律化些。2.春秋時的太師們保存下帶著樂譜的唱本;唱詞共有三百多篇,當時通稱做“《詩》三百”。八下語文·經典常談·晚默·第四天二、簡答題1.記言與記事的區別是什么?請簡要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請簡要介紹《尚書》及其文章分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詩經》第四一、填空題1.詩的源頭是________。歌謠可分為徒歌和樂歌。________是隨口唱,________是隨著樂器唱。其中________的節奏更規律化些。2.春秋時的太師們保存下帶著樂譜的唱本;唱詞共有________________,當時通稱做“《詩》三百”。八下語文·經典常談·早背·第五天3.春秋時宴飲通行賦詩,當時都從詩篇里斷章取義,即不管上下文的意義,只將一章中一兩句拉出來,就當前的環境,作政治的暗示,表示這國對那國或這人對那人的愿望、感謝、責難等等。4.歌謠的節奏最主要的靠重疊,也叫復沓。5.“詩言志”是一句古話,“志”關聯著政治或教化。6.到了孔子時代,詩篇的本義漸漸模糊,孔子就按著借用的辦法,用《詩》來討論做學問做人的道理。7.解釋《詩經》最有權威的是毛氏《詩傳》和鄭玄《詩箋》,差不多全是斷章取義,甚至斷句取義。8.《大序》只解釋了風雅頌。說風是風化(感化)、諷刺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頌是形容盛德的意思。這都是按著教化作用解釋的。9.比興都是政教的譬喻,但在詩篇發端的叫做興。《三禮》第五一、填空題1.荀子認為禮的三本是:天地、親、君師。2.儒家的禮治主義的思想就是以禮治亂。八下語文·經典常談·晚默·第五天3.春秋時宴飲通行賦詩,當時都從詩篇里__________,即不管上下文的意義,只將一章中一兩句拉出來,就當前的環境,作______________,表示這國對那國或這人對那人的愿望、感謝、責難等等。4.歌謠的節奏最主要的靠________,也叫________。5.“詩言志”是一句古話,“志”關聯著________或________。6.到了孔子時代,詩篇的本義漸漸模糊,孔子就按著________的辦法,用《詩》來討論做學問________的道理。7.解釋《詩經》最有權威的是毛氏《____》和鄭玄《____》,差不多全是斷章取義,甚至斷句取義。8.《大序》只解釋了風雅頌。說風是________(感化)、________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頌是形容________的意思。這都是按著教化作用解釋的。9.比興都是________的譬喻,但在詩篇發端的叫做興。《三禮》第五一、填空題1.荀子認為禮的三本是:________、親、________。2.儒家的禮治主義的思想就是________________。八下語文·經典常談·早背·第六天3.禮治教人節制,教人和平,建立起社會的秩序,可以說是政治制度。天子諸侯祭社稷,祭山川,源于對天地的信仰。感謝和恐懼產生了種種祭典,這種禮,大部分是宗教儀式。日常生活需要秩序和規矩。如婚姻、宴會等大事,也各有一套程序,對人,事君,事父母等,也都自有一番道理,所以說禮有時也是風俗習慣。4.《禮記》是儒家雜述禮制、禮制變遷的歷史,或禮論之作。《春秋》第六一、填空題1.《春秋》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編年體史書?!蹲髠鳌穫鳛轸攪笄鹈饕馈洞呵铩范?。2.書起于隱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止,共二百四十二年,后世稱這二百四十二年為春秋時代。書中紀事按年月日,這叫作編年。這使歷史系統化,并增加了它的確實性。3.古代史官記事,有兩種目的:一是征實,二是勸懲。4.《春秋》三傳是《左傳》、《公羊傳》、《榖梁傳》。三傳特別注重《春秋》的勸懲作用。5.《左傳》成書的時代大概在戰國,比《公》、《榖》二傳早些。八下語文·經典常談·晚默·第六天3.禮治教人節制,教人和平,建立起社會的秩序,可以說是________________。天子諸侯祭社稷,祭山川,源于對天地的信仰。感謝和恐懼產生了種種祭典,這種禮,大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日常生活需要秩序和規矩。如婚姻、宴會等大事,也各有一套程序,對人,事君,事父母等,也都自有一番道理,所以說禮有時也是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是儒家雜述禮制、禮制變遷的歷史,或禮論之作。《春秋》第六一、填空題1.《春秋》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____________史書。《________》傳為魯國左丘明依《春秋》而作。2.書起于隱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止,共二百四十二年,后世稱這二百四十二年為春秋時代。書中紀事按年月日,這叫作________。這使歷史系統化,并增加了它的確實性。3.古代史官記事,有兩種目的: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4.《春秋》三傳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三傳特別注重《春秋》的勸懲作用。5.《左傳》成書的時代大概在________,比《公》、《榖》二傳早些。八下語文·經典常談·早背·第七天二、簡答題1.記言與記事的區別是什么?請簡要概括。答:所謂記言,是記事的一種特別的方式。記事比較的是間接的,記言比較的是直接的。記言大部分照說的話寫下來;雖然也須略加剪裁,但是盡可以不必多費心思。記事需要化自稱為他稱,剪裁也難,費的心思自然要多得多。2.請簡要介紹《尚書》及其文章分類。答:《尚書》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號令,就是向大眾宣布的話,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話。也有記事的;大都是戰國末年人的制作。那些號令多稱為“誓”或“誥”。君告臣的話多稱為“命”;臣告君的話卻似乎并無定名,偶然有稱為“謨”的。《四書》第七一、填空題1.我們平時所說的“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詩》、《書》、《禮》、《易》、《春秋》。2.朱注“四書”定為科舉用書,是從元仁宗皇慶二年(西元一三一三)起的。八下語文·經典常談·晚默·第七天二、簡答題1.記言與記事的區別是什么?請簡要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請簡要介紹《尚書》及其文章分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書》第七一、填空題1.我們平時所說的“四書”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朱注“四書”定為________用書,是從元仁宗皇慶二年(西元一三一三)起的。八下語文·經典常談·早背·第八天3.《中庸》是傳授心法的書,是子思記下來傳給孟子的,書中人生哲理意味深長。4.《論語》《孟子》不如《大學》分明易曉,所以學者要從《大學》入手,才不會走錯了路。5.朱子認為,人該修養道心,克制人心,這是心法。《戰國策》第八一、填空題1.戰國七雄中的秦,從孝公用商鞅變法以后,日漸強盛。2.秦國和其他六國對峙時期,有的勸六國聯合起來抗秦,這叫“合縱”派,代表是蘇秦;有的勸六國聯合起來親秦,這叫“連橫”派,代表是張儀。3.《戰國策》是漢代劉向編定的,書中所記的事,從春秋時代至楚漢興起,共二百零二年。4.《戰國策》常用比喻或寓言故事來增強說理性,著名的寓言故事“畫蛇添足”“亡羊補牢”等都出自《戰國策》。八下語文·經典常談·晚默·第八天3.《中庸》是傳授________的書,是子思記下來傳給孟子的,書中人生哲理意味深長。4.《________》《孟子》不如《大學》分明易曉,所以學者要從《大學》入手,才不會走錯了路。5.朱子認為,人該修養道心,克制人心,這是________。《戰國策》第八一、填空題1.戰國七雄中的秦,從孝公用________________以后,日漸強盛。2.秦國和其他六國對峙時期,有的勸六國聯合起來抗秦,這叫“________”派,代表是蘇秦;有的勸六國聯合起來親秦,這叫“________”派,代表是張儀。3.《戰國策》是漢代劉向編定的,書中所記的事,從________時代至________興起,共二百零二年。4.《戰國策》常用比喻或寓言故事來增強說理性,著名的寓言故事“________________”“亡羊補牢”等都出自《戰國策》。八下語文·經典常談·早背·第九天二、簡答題1.請你閱讀《<戰國策>第八》一章,概括戰國時期游說的策士蘇秦和張儀的人物形象。答:①蘇秦和張儀是戰國策士,是游說之士。他們有智謀和辯才,他們因人、因地進言,具有廣博的知識和微妙的機智。②他們自己沒有理想,沒有主張,沒有獨立的人格,只求揣摩主上的心理,順從君王的意志,迎合君王的喜好。2.根據文章內容,簡要概括《戰國策》的由來。答:戰國時期諸國關系緊張,戰爭隨時可起,擔負外交的策士開始受到重用。當時各國所重的是威勢,策士所說原不外戰爭和詐謀;但要因人因地進言,廣博的知識和微妙的機智都是不可少的。漢代劉向在漢初著名說客蒯通整理和潤飾的基礎上,把這些策士的說辭,編成了《戰國策》。《史記》《漢書》第九一、填空題1.《史記》由漢朝司馬遷所著,它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漢書》由班固所著,是我國第一部斷代體通史。2.《史記》、《漢書》,可以說都是“正史”的源頭,這兩部書都成了文學的古典。八下語文·經典常談·晚默·第九天二、簡答題1.請你閱讀《<戰國策>第八》一章,概括戰國時期游說的策士蘇秦和張儀的人物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據文章內容,簡要概括《戰國策》的由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史記》《漢書》第九一、填空題1.《史記》由漢朝司馬遷所著,它是我國第一部________體通史;《漢書》由班固所著,是我國第一部________體通史。2.《史記》、《漢書》,可以說都是“________”的源頭,這兩部書都成了文學的古典。八下語文·經典常談·早背·第十天3.《史記》最初被漢人稱為《太史公書》、《太史公》等,魏、晉間才簡稱為《史記》,《史記》便成了定名。4.《史記》記漢事較詳,固然是史料多,也是司馬遷意主尊漢的緣故。5.班固的 《漢書》是用《后傳》作底本的。6.《史記》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共三千多年的史事,全書共 130 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7.《史記》雖然竊比《春秋》,卻并不用那咬文嚼字的書法,只據事實錄,使善惡自見。8.《史記》體例有五:十二本紀,記帝王政跡,是編年的。十表,以分年略記世代為主。八書,記典章制度的沿革。三十世家,記侯國世代存亡。七十列傳,類記各方面人物。9.所謂“華”是指漢代是個辭賦的時代,便是辭賦化《史記》。當時還用散行文字;到了《漢書》,便弘麗精整,多用排偶,句子也長了。這正是辭賦的影響。10.《漢書》采用了《史記》的體制,卻以漢事為斷,后來的史書全用《漢書》的體制,斷代成書。八下語文·經典常談·晚默·第十天3.《史記》最初被漢人稱為《太史公書》、《____________》等,____、____間才簡稱為《史記》,《史記》便成了定名。4.《史記》記________較詳,固然是史料多,也是司馬遷意主尊漢的緣故。5.班固的 《漢書》是用《________》作底本的。6.《史記》記述了從傳說中的________到_________共三千多年的史事,全書共 130 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7.《史記》雖然竊比《________》,卻并不用那______________的書法,只據事實錄,使善惡自見。8.《史記》體例有五:______________,記帝王政跡,是編年的。十表,以分年略記世代為主。八書,記典章制度的沿革。_______________,記侯國世代存亡。_______________,類記各方面人物。9.所謂“華”是指漢代是個________的時代,便是辭賦化《史記》。當時還用散行文字;到了《漢書》,便弘麗精整,多用________,句子也長了。這正是辭賦的影響。10.《漢書》采用了《________》的體制,卻以漢事為斷,后來的史書全用《漢書》的體制,斷代成書。八下語文·經典常談·早背·第十一天二、簡答題1.《史記》《漢書》這兩部書都是文學的古典,兩書有許多相同處,雖然也有許多相異處,請你簡要概括二者的異同。答:①《史記》“文直而事核”,《漢書》“文瞻而事詳”。司馬遷感慨多,微情妙旨,時在文字蹊徑之外;《漢書》卻一覽之余,情詞俱盡。但是就史論史,班固也許比較客觀些,比較合體些。②《史記》《漢書》二書,文質和繁省雖然各不相同,而所采者博,所擇者精,卻是一樣;組織的弘大,描寫的曲達,也同工異曲。二書并稱良史,決不是偶然的。《諸子》第十一、填空題1.春秋、戰國之際,“士”成了有才能的人的通稱。2.第一個開門授徒是孔子,他主張有教無類,是第一個將學術民眾化的人。3.孔子的講學是多方面的。他講學的目的在于養成“人”,養成為國家服務的人。他教學生讀各種書,學各種功課之外,更注重人格的修養。4.孟子說人性是善的,荀子說人性是惡的。性是生之本然。八下語文·經典常談·晚默·第十一天二、簡答題1.《史記》《漢書》這兩部書都是文學的古典,兩書有許多相同處,雖然也有許多相異處,請你簡要概括二者的異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諸子》第十一、填空題1.春秋、戰國之際,“____”成了有才能的人的通稱。2.第一個開門授徒是孔子,他主張________________,是第一個將學術____________的人。3.孔子的講學是多方面的。他講學的目的在于養成“____”,養成為國家服務的人。他教學生讀各種書,學各種功課之外,更注重____________________。4.孟子說人性是____的,荀子說人性是____的。性是生之本然。八下語文·經典常談·早背·第十二天5.儒士多半是上層社會的失業流民,其所擁護的制度,所講、所行的道德,也是上層社會所講、所行的。二、簡答題1.道家學派除了墨子以外,還有哪兩位代表人物?他們有什么主張思想?請結合原文內容,簡要概括。答:老子、莊子。老子主張順應自然,無為而為,無治而治;莊子更進一步,主張絕對的自由、絕對的平等。《辭賦》第十一一、填空題1.《楚辭》中《離騷》和《九章》的各篇,都是屈原放逐時候所作?!峨x騷》尤其是千古流傳的杰作。2.從《詩經》二南到《離騷》,能看出句逗由短而長、由齊而畸的一個趨勢,屈原諸作奠定了這種體制。八下語文·經典常談·晚默·第十二天5.________多半是上層社會的失業流民,其所擁護的制度,所講、所行的道德,也是上層社會所講、所行的。二、簡答題1.道家學派除了墨子以外,還有哪兩位代表人物?他們有什么主張思想?請結合原文內容,簡要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辭賦》第十一一、填空題1.《楚辭》中《________》和《________》的各篇,都是屈原放逐時候所作。《________》尤其是千古流傳的杰作。2.從《詩經》二南到《離騷》,能看出句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個趨勢,屈原諸作奠定了這種體制。八下語文·經典常談·早背·第十三天3.東漢班固作《兩都賦》張衡仿作《二京賦》,晉左思又作《三都賦》,這種賦,是陸賈、荀卿的混合,是散文的更進一步。4.“離騷”是“別愁”或“遭憂”的意思。二、簡答題1.試運用《經典常談》中的相關內容談《離騷》中“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深層含義。答:這句話意思是說想起那草木在秋風中飄落凋零,不禁擔憂美人(代指君王)也會日益衰老。他將懷王比作美人,他是“求之不得”,“輾轉反側”;情辭凄切,纏綿不已。他又將賢臣比作香草。委曲的表達出他對于懷王的忠愛、忠心耿耿。《詩》第十二一、填空題1.后人把種種樂歌稱為“樂府詩”,簡稱就叫“樂府”。北宋太原郭茂倩收集漢樂府以下歷代歌謠,成為一書,題作《樂府詩集》。2.第一個人將田園生活描寫在詩里的人是陶淵明,他的詩是散文化的,但他后來確成了千古“隱逸詩人之宗”。八下語文·經典常談·晚默·第十三天3.東漢班固作《_________》張衡仿作《_________》,晉左思又作《_________》,這種賦,是陸賈、荀卿的混合,是散文的更進一步。4.“離騷”是“________”或“________”的意思。二、簡答題1.試運用《經典常談》中的相關內容談《離騷》中“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深層含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詩》第十二一、填空題1.后人把種種樂歌稱為“____________”,簡稱就叫“樂府”。北宋太原郭茂倩收集漢樂府以下歷代歌謠,成為一書,題作《________________》。2.第一個人將田園生活描寫在詩里的人是陶淵明,他的詩是散文化的,但他后來確成了千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下語文·經典常談·早背·第十四天3.唐代諧調發展,成立了律詩絕句,稱為近體;不是諧調的詩,稱為古體;又成立了古、近體的七言詩。古體的五言詩也變了格調。4.漢樂府的聲調所采取的是新調子,這種新調子有兩種:“楚聲”和“新聲”。《文》第十三一、填空題1.戰國時代,游說之風大盛。所以最重辯。2.孔子開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從此也便有了第一種私家的著作《論語》。3.漢武帝時候,盛行辭賦?!榜壩摹被颉榜夡w”出于辭賦,句讀整齊,對偶工麗。4.到了宋代,又有“話本”,這是白話小說的老祖宗。后來能將許多關聯的故事組織起來,分為“章回”了。這是體制上一個大進步。5.明代八股文盛行,清桐城派聲名大振。清末,梁啟超先生的“新文體”可算登峰造極。6.胡適之先生提倡白話文。八下語文·經典常談·晚默·第十四天3.唐代諧調發展,成立了律詩絕句,稱為________;不是諧調的詩,稱為________;又成立了古、近體的七言詩。古體的五言詩也變了格調。4.漢樂府的聲調所采取的是新調子,這種新調子有兩種:“________”和“________”。《文》第十三一、填空題1.戰國時代,游說之風大盛。所以最重____。2.孔子開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從此也便有了第一種私家的著作《________》。3.漢武帝時候,盛行辭賦?!癬_______”或“________”出于辭賦,句讀整齊,對偶工麗。4.到了宋代,又有“________”,這是白話小說的老祖宗。后來能將許多關聯的故事組織起來,分為“________”了。這是體制上一個大進步。5.明代____________盛行,清桐城派聲名大振。清末,梁啟超先生的“____________”可算登峰造極。6.胡適之先生提倡___________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