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下冊3 我很誠實 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我很誠實》是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我和我的同伴”中的第三課。本單元聚焦于兒童與自我、與同伴的關系構建,本課著重引導學生認識誠實的重要性,培養誠實的品質。教材通過多個生動有趣的故事、案例以及活動,如“故事屋”中打碎花瓶后不同孩子的表現、“交流園”里對誠實行為的辨析等,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是誠實,誠實面對自己和他人意味著什么,以及在生活中的各種場景下如何踐行誠實,為學生成長為有良好品德、能和諧融入社會交往的個體奠定基礎。它承接前面關于自我認知、同伴相處初步認識的內容,進一步深挖品德內核,是品德教育在具體行為準則層面的深入,同時也為后續課程中更復雜的人際交往、社會規范學習搭建基石,起到承上啟下的紐帶作用。二、核心素養目標政治認同:引導學生認同誠實是社會公序良俗所倡導的基本品德,是構建和諧美好社會環境的基石,讓學生明白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引下,做一個誠實的人是應盡的責任與擔當。道德修養:培養學生在日常小事中堅守誠實原則,無論是面對自己的錯誤、他人的問詢還是利益誘惑,都能自覺以誠實的態度應對,提升內在道德自律水準。法治觀念:滲透誠信守法意識,讓學生初步感知誠實不僅是道德要求,在社會生活諸多領域,如契約簽訂、信息傳遞等,違背誠實原則會觸犯法律底線,初步構建法治敬畏之心。健全人格: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自我認知,以誠實面對自己的優缺點為起點,塑造自信、坦蕩的人格特質,在人際交往中因誠實受尊重,增強社會適應能力。責任意識:使學生意識到誠實是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負責的體現,自己的每一個誠實行為都在為良好社會風氣添磚加瓦,培養擔當精神。三、教學重點清晰認知誠實的內涵,能準確辨別生活中的誠實與不誠實行為。通過對教材故事、生活實例的剖析,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場景理解誠實的本質特征,抓住誠實行為在思想、言語、行動一致性上的要點。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情境中,尤其是犯錯、面對利益抉擇、人際交往溝通時,堅定地選擇誠實行為,將誠實理念轉化為行動自覺,掌握應對各類場景的誠實策略。四、教學難點當誠實可能帶來負面后果,如被批評、失去機會等情境下,如何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依然堅守誠實本心,深層剖析誠實的長遠價值以抗衡短期困境帶來的動搖。培養學生對自身不誠實念頭的敏銳覺察,并能自主反思、及時糾正,建立內在自我監督與修正機制,這涉及到復雜的心理引導與習慣養成。五、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整合教材圖文、拓展故事視頻、生活場景圖片等資料,如制作包含誠實小故事動畫的課件,以直觀呈現教學內容,增強視覺沖擊,吸引學生注意力。角色扮演道具:準備一些簡單道具,像帽子、書本等,用于課堂中的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誠實抉擇場景,加深體驗。卡片、便簽紙:供學生記錄想法、書寫誠實行為示例,方便交流分享,使思維可視化,促進互動。六、教學策略情境教學法:創設多樣化生活情境,如課堂小劇場還原家庭犯錯、學校考試、伙伴玩耍等場景,讓學生置身其中,真切感受誠實抉擇時刻,激發情感共鳴,理解知識應用。問題導向法:依據教學環節拋出層層遞進問題,從“什么是誠實”的概念探究,到“生活中遇到難題如何誠實應對”的策略追問,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小組研討,培養批判性思維與解決問題能力。小組合作法: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案例、排練表演,在交流協作中匯聚多元觀點,鍛煉溝通表達,同時借助同伴力量強化誠實認知認同,促進共同成長。故事啟迪法:講述古今中外經典誠實故事,如華盛頓砍櫻桃樹、列寧打碎花瓶等,以榜樣示范傳遞誠實力量,用生動情節打動學生心靈,啟迪品德養成。七、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教師活動:播放一段動畫視頻,內容是一個孩子不小心打翻了教室的花盆,在猶豫要不要主動告訴老師。播放結束后,提問學生:“如果你是這個小朋友,你會怎么做?為什么?”引導學生自由發言,分享自己的初步想法。設計意圖:利用生動有趣的動畫迅速抓住學生注意力,創設貼近學生校園生活的情境,引發學生對誠實行為抉擇的思考,激發探究興趣,自然導入新課主題。誠實的內涵探究教師活動:展示教材“故事屋”中打碎花瓶的故事,詳細講述列寧小時候玩耍時不小心打碎花瓶,起初因害怕不敢承認,后來在媽媽引導下,勇敢向姑媽承認錯誤的過程。講完后,組織小組討論,問題如下:列寧一開始為什么不敢承認?后來他轉變的原因是什么?從這個故事里,你覺得什么是誠實?學生活動:小組圍繞問題熱烈討論,每組推選代表分享討論成果,其他小組成員可以補充提問。設計意圖:借助經典故事,以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故事細節,剖析人物心理變化,從而自主歸納出誠實的關鍵要素,如勇于面對錯誤、言行一致等,理解誠實內涵而非單純灌輸概念。生活中的誠實辨別教師活動:通過多媒體呈現一系列生活場景圖片,如考試時鄰座同學想抄襲答案、撿到錢想據為己有、弄壞朋友玩具后偷偷藏起等,針對每張圖片提問:“圖中的行為是誠實的嗎?如果是你,會怎么做?”引導學生舉手發言,闡述判斷理由。學生活動:認真觀察圖片,積極思考,踴躍發表自己對各場景行為的看法,傾聽他人意見并進行反思對比。設計意圖:將抽象概念具象化,用豐富多樣且熟悉的生活場景,訓練學生運用所學辨別誠實行為的能力,強化認知,同時在交流中拓展思維視野,了解不同應對方式的利弊。誠實行為實踐指導(一):犯錯之后教師活動:講述一段發生在校園里的真實故事,小明在課間打鬧時不小心撞掉了班級圖書角的書架,書本散落一地,他很害怕被老師批評,慌張地跑開了。接著問學生:“小明這樣做對嗎?如果你是小明,現在應該怎么補救才是誠實的做法?”組織學生再次小組討論,并用角色扮演形式展示討論出的補救辦法。學生活動:分組熱烈探討,設計補救情節,成員分工進行角色扮演,如有的扮演小明回去向老師主動承認錯誤、有的扮演同學幫忙一起整理書架等,生動展現誠實行動步驟。設計意圖:基于校園常見犯錯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思考應對策略,通過角色扮演深化實踐體驗,明白犯錯后及時承認、積極補救是誠實的關鍵表現,掌握實際行動方法。誠實行為實踐指導(二):面對誘惑教師活動:創設情境,假設班級正在評選本周“閱讀之星”,候選人有小紅和小剛,小紅發現小剛上周少登記了一次閱讀記錄,如果她不指出,自己當選機會更大,這時小紅該怎么做?引導學生思考后,寫下自己的建議,放進“誠實建議箱”,教師隨機抽取并點評。學生活動:靜心思考,將自己認為小紅應采取的誠實行動寫在紙條上,鄭重投入箱中,期待抽取分享,認真聆聽他人建議完善自身想法。設計意圖:設計利益誘惑場景,直擊學生內心矛盾點,書寫建議給予獨立思考空間,交流點評拓展思維深度廣度,助力學生學會在誘惑前堅守誠實底線。自我反思與承諾教師活動:發放卡片,讓學生靜下心想想自己過去有沒有不夠誠實的經歷,寫在卡片一面,再在另一面寫下今后如何做到誠實的承諾,寫好后邀請幾位同學上臺分享。學生活動:學生回顧過往,坦誠書寫,部分同學勇敢上臺,面向全班宣讀承諾,接受監督,臺下同學認真傾聽,相互學習啟發。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向內審視自我,反思過往不誠實行為,以書面承諾強化改變決心,公開分享借助群體力量監督督促,促進誠實習慣養成。課堂總結教師活動: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所學,從誠實的定義、生活中的辨別到不同場景實踐策略,強調誠實對個人成長、人際交往的重要意義,最后鼓勵學生課后繼續踐行誠實,用行動為自己的品德加分。學生活動:跟隨教師回顧脈絡,積極回應,銘記教導,暗自堅定踐行決心。設計意圖:系統梳理知識,強化記憶,升華主題,將課堂學習延伸至課外生活,持續推動品德發展。八、板書設計我很誠實內涵:言行一致、勇于認錯、實事求是生活踐行:犯錯時→主動承認、積極補救面對誘惑→堅守本心、不欺瞞日常點滴→自我監督、始終如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