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8.2 臺灣省的地理環境與經濟發展 預習案(含答案)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冊地理湘教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8.2 臺灣省的地理環境與經濟發展 預習案(含答案)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冊地理湘教版

資源簡介

8.2 臺灣省的地理環境與經濟發展
【課本基礎知識填空】
知識點一 位置與范圍
1.緯度位置:[1] 穿過臺灣島中南部,臺灣島地跨亞熱帶和熱帶。
2.海陸位置:臺灣省位于我國東南部,北臨[2] ,東臨[3] ,南臨南海,西隔臺灣海峽(屬東海)與[4] 省相望。
3.范圍:主體是臺灣島(我國第一大島),還包括附近的澎湖列島、釣魚島、赤尾嶼、蘭嶼、綠島等200多個島嶼,陸地面積約3.6萬平方千米。
4.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臺灣海峽北通東海,南接南海,是重要的海上交通航線;澎湖列島位于臺灣海峽東南部,扼海峽咽喉。
知識點二 自然地理環境
1.地形地勢
(1)地形:以山地為主(約占總面積的2/3),山脈集中分布在臺灣島和東部,平原約占總面積的1/3,多分布在臺的[5] 灣島的西部沿海地區。臺灣山脈的主峰——[6] 是我國東部最高峰,海拔3952米。
(2)地勢:大致東高西低。
(3)成因:地處歐亞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板塊擠壓形成多山的地形,臺灣省也因此成為[7] 多發地區。
2.氣候
(1)氣候特征
①氣溫:冬季溫和,夏季炎熱,年平均氣溫22℃(高山地區除外)。
②降水:降水豐沛,年降水量多在2000mm以上。
③氣候類型:北部——[8] ;南部——熱帶季風氣候。
(2)氣溫和降水分布與地形的關系
項目 分布規律 原因
氣溫 年平均氣溫南部高北部低 受緯度因素影響
山地氣溫低,周圍平原氣溫高 受[9] 因素影響
降水 東部降水多,西部降水少 臺灣島中東部為南北延伸的山脈,東部為夏季風的[10] 坡,降水多,西部為夏季風的背風坡,降水少
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與熱帶季風氣候的界線向南彎曲 臺灣島中東部為山脈,海拔高,氣溫較低
3.河流
(1)主要河流和湖泊:臺灣島獨流入海的河流達600多條。[11] 是島內最長的河流。
(2)河流水文特征:河流水流湍急,水能資源豐富。
(3)最大的湖泊:日月潭。
4.資源
(1)森林:盛產樟、紅檜、扁柏等,被譽為“森林寶庫”。
(2)礦產:礦產資源多樣,主要有煤、石油、金、銅、硫黃等。
(3)水產:周圍海域的水產資源很豐富。
(4)海鹽:臺灣島西海岸的[12] 是我國著名的鹽場。
5.自然災害
米,是臺灣省
(1)地質災害:地處歐亞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是地震多發區。
(2)氣象災害:每年6-10月常受[13] 侵襲。
知識點三 發展中的經濟
1.農業
(1)農業基本特征
①主要農業部門:種植業、畜牧業、漁業、林業。
②發展特點:糧食作物和甘蔗等經濟作物比重下降,水果、蔬菜與花卉等園藝作物比重上升。
③主要農產品:稻米、甘蔗、香蕉、菠蘿、茶葉等。
④分布地區:主要分布在[14] 及東部狹窄的沿海地帶,茶葉多分布在中北部山地丘陵。
(2)臺灣島的美稱
①東方甜島:地處熱帶和亞熱帶,盛產甘蔗。
②海上米倉:盛產稻米,其中“蓬萊米”最著名。
③水果之鄉:盛產熱帶、亞熱帶水果。
④蘭花之鄉:盛產蘭花。
⑤植物王國:植物種類多,數量巨大。
⑥東南鹽倉:西部沿海處于山地背風坡,降水少,晴天多,適合曬鹽。
⑦樟腦王國:盛產樟樹,樟腦產量世界第一。
⑧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森林、礦產和水產資源豐富。
⑨亞洲天然植物園:森林資源豐富,盛產樟樹、紅檜等。
⑩森林之海:森林覆蓋率超過50%(樟樹、紅檜)。
2.工業(臺灣省經濟的重要支柱)
(1)發展工業的條件
Ⅰ.有利條件:①地理位置優越;②海島多港口,海運便利;③高素質的勞動力;④祖國惠臺政策的強有力支持。
Ⅱ.不利條件:①勞動力短缺,人工成本高:②島內市場狹小。
(2)工業體系:以[15] 為主體,以電子信息產業為支柱,部門比較齊全。
(3)主要工業部門:[16] 、家電、食品、服裝,機械等。
(4)工業特點:每年有大量工業制成品需要出口,對國際市場依賴程度很高。
(5)主要工業中心:臺北、新竹、桃園、臺中等城市。
(6)工業分布
Ⅰ.分布特點:主要分布在[17] 地區。
Ⅱ.原因:①西部地區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農業發達,為城市的形成、工業的發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②西部與祖國大陸隔海相望,相距較近,開發歷史悠久;③西部地區人口密集,勞動力豐富,消費市場較東部地區更加廣闊;④西部地區鐵路、高速公路便利,優良海港眾多,交通便利。
3.交通運輸
(1)鐵路和公路:環島建有電氣化鐵路和高速公路。
(2)航空:桃園國際機場是臺灣省最大的機場。
(3)港口:高雄——臺灣省最大的港口;基隆——臺灣省北部海上門戶,臺灣省第二大港。
4.旅游業(臺灣省經濟的重要支柱)
旅游業發達,主要旅游景點有日月潭、陽明山、北投溫泉、臺北“故宮博物院”、赤嵌樓等。
知識點四 人口和城市
1.人口:省內居民以漢族為主,約占總人口的97%。全省約80%的人口祖籍為福建省,少數民族主要是[18] 。
2.主要城市
城市 地位 特征
臺北 臺灣省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臺灣省最大的城市 工商業發達,風景秀麗,旅游勝地有陽明山風景區、北投溫泉風景區等
高雄 新興的重化工業基地,也是臺灣省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 主要工業部門有石油、電力、冶金、化學工業、造船等
臺南 臺灣省最早興起的城市,也是重要的漁港和食品工業基地 市內的赤嵌樓始建于1653年,為臺灣省的著名古跡
3.臺灣省與祖國大陸的淵源
(1)地緣關系:臺灣島原本與大陸連為一體,由于地殼變動,形成臺灣海峽,分隔開了臺灣島和大陸。
(2)血緣關系:目前,臺灣省的居民中,漢族約占97%,他們主要是明清以來福建移民的后代,大部分還保留著鄉音。
(3)歷史淵源:臺灣省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神圣領土。
(4)文化淵源:臺灣省和福建等省的許多居民都共同尊奉媽祖。
答案
[1]北回歸線;[2]東海;[3]太平洋;[4]福建;[5]中部;[6]玉山;[7]地震;[8]亞熱帶季風;[9]地形;[10]迎風;[11]濁水溪;[12]布袋鹽場;[13]臺風;[14]西部平原;[15]加工制造業;[16]電子;[17]西部沿海平原;[18]高山族。
【基礎試題練習】
臺灣漢族人口占98%,在宋朝時曾派兵駐守,清朝時正式設立臺灣省建制,語言文字和風俗習慣與大陸一脈相承,這些都足以證明臺灣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圖為“臺灣省地形簡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下列關于臺灣島的地形特征敘述正確的是( )
A.地勢西高東低 B.地形以平原為主
C.山地主要分布在東部 D.山脈以東西走向為主
2.海峽兩岸共同緬懷民族英雄鄭成功,這體現了兩岸人民( )
①陸地相連
②環境相似
③民族同根
④文化同脈
A.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中國人民的共同心愿。讀臺灣島略圖,完成下面小題。
3.臺灣和祖國大陸有相同的民風民俗,是因為海峽兩岸( )
A.隔海相望 B.同根同源 C.交往密切 D.山水相連
4.臺灣島的鐵路環島分布,考慮的主要因素是( )
A.地理位置 B.氣候因素 C.地形因素 D.河流分布
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5.臺灣是祖國神圣不可分割的領土,下列正確表述臺灣省位置或范圍的是( )
A.北回歸線從臺灣島中南部穿過 B.臺灣省僅包括臺灣島和澎湖列島
C.臺灣島西部與廣東省隔海相望 D.臺灣島北臨臺灣海峽,南臨南海
6.下列有關臺灣地理特征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地形以山地為主,河流短急 B.臺灣省的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
C.形成了“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 D.人口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東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余光中《鄉愁》。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7.臺灣省人口、城市分布不均,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受水系影響,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源頭 B.東海岸曲折多良港,這里城市較密集
C.因北部地勢高較涼爽,人口密度最小 D.因平原西廣東狹,西部人口密度較大
8.海峽兩岸的聯系緊密不可分割,其基礎是( )
①文化同脈
②民族同根
③語言相通
④陸地相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讀臺灣島人口和城市分布圖(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9.臺灣島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點是( )
A.東部稠密 B.西部稀疏 C.分布不均衡 D.集中于中部
10.影響臺灣島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氣候 C.河流 D.交通
臺灣是祖國不可分割的神圣領土,下圖為中國臺灣島等高線分布圖,讀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面小題。
11.下列對于臺灣的人文地理特征敘述正確的是( )
①人口集中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區
②河流短小湍急,水能資源豐富
③交通發達便利
④工業發達,資金充足
⑤少數民族人口占比眾多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⑤
12.在臺灣島的東部,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發生了彎曲,對其說法及原因正確的是( )
A.向北側凸出,海陸位置 B.向北側凸出,緯度位置
C.向南側凸出,地形起伏 D.向南側凸出,人類活動
13.臺灣島森林資源豐富,被稱為“亞洲天然植物園”。其原因是( )
①人口眾多,人類活動強度大
②地處熱帶亞熱帶氣候區,氣候條件優越
③中部有高大的臺灣山脈
④淡水資源充足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14.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2035去臺灣》這首歌抒發了人們對祖國統一的熱切期盼,尤其是“坐上動車去臺灣,就在2035年”更是讓人充滿了無限期盼,在《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規劃期為2021—2035年)中,福州至臺北的高速(或高鐵)線路在規劃之內。
材料二 臺灣島鐵路、城市分布圖(下左圖)和臺灣省出口貿易結構變化圖(下右圖)。
(1)根據圖中信息,描述臺灣省的緯度位置。
(2)福州至臺北高速(或高鐵)線路段已建成跨海橋梁,有專家認為B段建成海底隧道形式比較合適,請說明理由。
(3)如果福州至臺北高速(或高鐵)線路全線貫通,給兩岸帶來的有利影響是( )
A.改變了當地的自然環境 B.降低了兩地間運輸速度
C.縮短了福州至廈門的距離 D.加強臺灣與祖國大陸的聯系
(4)臺灣島的鐵路線分布特點是_____________。請從社會經濟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
(5)根據左圖中夏季風的風向分析,臺灣島降水的空間分布特點是____________。
(6)根據右圖提供的信息,1952年以來臺灣省的出口貿易結構有怎樣的變化?
15.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題。
材料一:臺灣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
材料二:“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臺灣省居民以漢族為主,全省約80%的人口祖籍為福建省。臺灣的文化傳統與祖國大陸一脈相承,端午節、農歷新年和中秋節為臺灣省三大傳統節日。
材料三:下圖為“臺灣位置略圖”。
(1)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
海峽:A________;省會:B_______。
(2)從氣候和地形角度,分析臺灣島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
氣候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形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血緣、文化兩方面,任選其一,說一說臺灣與祖國大陸深厚的淵源關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臺灣島地形以山地為主,占全島面積的三分之二左右。臺灣島的山脈集中分布在東部,呈東北一西南走向,西部是較為寬闊的平原,所以地勢是東高西低;地形以山地為主;山脈是東北一西南走向,C正確。故選C。
2.答案:A
解析:成功是海峽兩岸人民共同敬仰的民族英雄,這體現了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有著共同的民族根源。同時,對鄭成功的緬懷也反映出兩岸文化同出一脈,在價值觀、歷史記憶等文化層面是相通的,③④正確;臺灣和大陸隔臺灣海峽相望,不是陸地相連;緬懷鄭成功主要體現的不是環境相似,而是民族和文化層面的聯系,①②錯誤。綜上,A正確。故選A。
3.答案:B
解析:海峽兩岸之所以有相同的民風民俗,是因為兩岸同根同源。臺灣居民中,漢族約占97%,他們主要是明清以來福建、廣東兩省移民的后代,這說明臺灣與大陸的有著很深的血緣關系,B正確;兩岸隔海相望、交往密切不是有相同民風民俗的主要原因,AC正確;兩岸山水并未相連,臺灣是一個島,D錯誤。故選B。
4.答案:C
解析:臺灣的地形以山地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因此,臺灣島的鐵路環島分布,考慮的因素主要是地形因素,C正確;臺灣的地理位置、氣候因素、河流分布與鐵路環島分布關系不大,ABD錯誤。故選C。
5.答案:A
解析:由圖可知,北回歸線從臺灣島中南部穿過,臺灣省地跨熱帶和亞熱帶,A正確;臺灣省位于我國東南海域,主體是臺灣島。此外,還有周圍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200多個島嶼,其中臺灣島是我國最大的島嶼,B錯誤;臺灣島西部與福建省隔海相望,C錯誤;臺灣島西臨臺灣海峽,南臨南海,D錯誤。故選A。
6.答案:D
解析:臺灣省地形以山地為主,河流短急,島上河流水能資源豐富,A不符合題意;臺灣省的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B不符合題意;20世紀60~70年代,臺灣省吸引外資,重點發展出口加工工業,形成“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C不符合題意;臺灣省西部為平原,人口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D符合題意。故選D。
7.答案:D
解析:讀圖可知,受水系影響,城市多分布在河流下游地區,A錯誤;東海岸城市較稀疏,B錯誤;北部人口密度較大,C錯誤;因平原西廣東狹,西部人口密度較高,D正確。故選D。
8.答案:A
解析:海峽兩岸的聯系緊密不可分割,其基礎是文化同脈、民族同根、語言相通。臺灣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臺灣與大陸不相連,①②③正確,④錯誤。綜上,A正確。故選A。
9.答案:C
解析:讀圖可知,臺灣島的人口和城市分布并不均衡,東部相對稀疏,而西部則相對稠密,并且主要集中于西部平原及其周邊地區,C正確。故選C。
10.答案:A
解析:地形是影響臺灣島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山地占據了臺灣島的大部分面積,使得人口和城市無法在這些地區廣泛分布,相反,平原地區由于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更適合人類居住和進行農業生產,因此人口和城市也主要集中在這些地區。雖然氣候、河流和交通等因素也對人口和城市的分布有一定影響,但在臺灣島的情況下,地形的影響更為顯著,A正確。故選A。
11.答案:C
解析:河流短小湍急屬于自然地理特征,②錯誤;臺灣主要的居民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種類雖多,但比例不大,⑤錯誤;臺灣西部以平原為主,主要的居民和生產生活區域都分布于此,工業發達,交通便利,①③④正確。綜上,C正確。故選C。
12.答案:C
解析:臺灣山脈的存在導致同一緯度地區,臺灣山脈區域的等溫線會向南凸出(等溫線向南部高溫地區凸出則實際溫度低),故熱帶季風和亞熱帶季風的分界線也向南凸出,主要的影響因素是地形因素,C正確。故選C。
13.答案:B
解析:臺灣森林資源豐富,說明臺灣的氣候條件較好,能滿足森林的生長條件;森林資源豐富說明樹種多樣,所生長的水熱組合多樣,臺灣山脈的存在能較好地解決水熱條件隨海拔高度的變化而變化,B正確。故選B。
14.答案:(1)北回歸線穿過中南部,跨熱帶和亞熱帶。
(2)受自然因素影響比較小(臺風暴雨大霧等);不會影響通航;促進兩地經濟發展(或文化交往)等。
(3)D
(4)環島分布;城市和人口多分布在沿海地區,客、貨運量大
(5)東多西少
(6)農產品比重下降,工業產品比重上升。
解析:(1)據圖可知,臺灣省的緯度位置可以描述為:北回歸線穿過臺灣省的中南部,臺灣省跨熱帶和亞熱帶,位于低緯度地區等。
(2)福州至臺北高速(或高鐵)線路段已建成跨海橋梁,有專家認為B段建成海底隧道形式比較合適,原因是B段建成海底隧道形式受臺風暴雨大霧等自然因素影響比較小,不會影響通航;加強兩地經濟、文化聯系,促進兩地經濟發展、文化交往等。
(3)如果福州至臺北高速(或高鐵)線路全線貫通,給兩岸帶來的有利影響是加強了臺灣與祖國大陸的聯系,D正確;福州至臺北高速(或高鐵)線路全線貫通并不能改變當地的自然環境,也不能縮短了福州至廈門的距離,AC錯誤;提高兩地間運輸速度,B錯誤。故選D。
(4)據圖可知,臺灣島的鐵路線分布特點是環島分布,其社會經濟原因是城市和人口多分布在沿海地區,客、貨運量大,運輸需求量大。
(5)據左圖中夏季風的風向分析可知,臺灣島降水的空間分布特點是東多西少,因為東部位于夏季風的迎風坡,降水多,西部位于夏季風的背風坡,降水少。
(6)據臺灣省出口貿易結構變化圖可知,1952年以來臺灣省的出口貿易結構中農產品比重下降,工業產品比重上升。
15.答案:(1)臺灣海峽;臺北
(2)氣候為熱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沛,河流水量充足;地形以山地為主,河流落差大,水能資源蘊藏量豐富
(3)血緣:同為中華民族,臺灣人民是我們的骨肉同胞,祖籍多為福建省和廣東省等。(或文化:具有共同的語言、文字和節日,臺灣人和福建、廣東人共同信奉媽祖等)
解析:(1)據題分析可知,A是介于臺灣省和福建省之間的海峽,為臺灣海峽;B位于臺灣省北部,是臺灣省省會臺北。
(2)讀圖并根據所學可知,臺灣島位于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東臨太平洋,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地形以山地為主,氣候為熱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沛,河流水量大;主要河流以中央山脈為分水嶺,東西分別流入大海,地勢落差大,河流短而急促,水能資源蘊藏量豐富。
(3)讀圖并根據所學可知,臺灣與祖國大陸深厚的淵源關系:血緣:兩岸人民同為中華民族,臺灣人民是我們的骨肉同胞。臺灣省居民中,漢族占97%,主要是明、清以來福建、廣東兩省移民的后代,通用普通話和閩南話;文化:臺灣與祖國大陸具有共同的語言、文字和節日,臺灣人和福建、廣東人共同信奉媽祖;他們所學習的國學教育、儒家思想都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傳承下來的,所過的傳統節日都是一樣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葵青区| 错那县| 页游| 苏尼特左旗| 霍林郭勒市| 宜章县| 孝感市| 青田县| 阳曲县| 尼木县| 淄博市| 南开区| 米泉市| 金堂县| 塘沽区| 广安市| 长泰县| 通山县| 洛扎县| 沽源县| 栾城县| 乌什县| 宁陕县| 双柏县| 陆河县| 烟台市| 阿巴嘎旗| 开原市| 印江| 封开县| 兰西县| 房产| 洞口县| 和田市| 连云港市| 嵩明县| 梁河县| 开阳县| 绵竹市| 祁阳县| 郎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