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學會管理情緒》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學會管理情緒》作為七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課程中 “心理健康與人格發展” 模塊的核心篇章,肩負著至關重要的教育使命。這一課程聚焦于幫助學生深度洞察情緒的多元作用,熟練掌握情緒管理的基礎技巧,精心培育積極向上、健康穩定的情緒狀態,進而全方位推動學生的心理健康與人格的健全發展。通過系統學習,學生將深刻理解情緒在個人行為、人際關系構建以及社會適應過程中扮演的關鍵角色,切實學會在日常生活的點滴場景里,精準且合理地表達自身情緒,并熟練運用科學方法進行情緒調節。二、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 —— 青春期,這個階段的他們情感豐富且敏感,情緒猶如六月的天氣,變化多端,外界的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在他們內心激起層層波瀾,情緒管理能力也相對不足。當面對焦慮、沮喪等負面情緒時,部分學生往往會下意識地選擇壓抑自己的感受,將情緒深埋心底;或是一味逃避,不愿直面問題;甚至有人會在沖動之下做出不理智的行為。長此以往,這些負面情緒不僅得不到有效的排解,反而會像滾雪球一樣越積越多,最終導致情緒問題不斷惡化,嚴重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健康。不僅如此,情緒管理的缺失還可能讓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四處碰壁,難以建立和維護良好的人際關系。因此,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情緒,掌握有效的情緒管理方法,對他們的身心健康和社交生活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教學目標1.健全人格:借由情境體驗和案例分析,學生能認識到情緒管理的重要性,理解情緒對個人行為和社會適應的影響,培育積極樂觀的心態。2.道德修養:學生能學會合理表達情緒,尊重他人感受,培養友善、理解他人的道德品質。3.法治觀念:學生能理解情緒表達需遵循道德與法律規范,避免不當的情緒宣泄行為。4.責任意識:學生能在管理自身情緒的同時,關心他人情緒,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活動,增強社會責任感。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情緒管理的方法,涵蓋認識情緒、調節情緒、合理表達情緒。2.教學難點:怎樣引導學生將情緒管理方法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妥善處理復雜情緒問題。教學方法1.情境教學法:創設情境,助力學生體驗情緒變化,理解情緒管理的重要性。2.案例分析法:剖析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引導學生掌握情緒管理的方法。3.合作探究法:通過小組討論和角色扮演,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4.講授法:教師講解引導,幫助學生理解情緒管理的理論知識。六、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活動:情緒小測試教師在多媒體上展示一系列與情緒相關的圖片或短視頻,圖片中人物表情豐富,短視頻情節跌宕起伏。然后說道:“同學們,現在請大家仔細觀察屏幕上的內容,迅速判斷出圖片中人物的情緒狀態,比如是開心、憤怒、悲傷還是焦慮等等。”學生們積極回答,說出自己的判斷。接著教師提問:“大家回答得都很棒!那現在請大家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你們自己是否也有過類似的情緒體驗呢?當時你又是如何處理的呢?” 鼓勵學生大膽分享自己的經歷。設計意圖:通過直觀的情緒體驗,激發學生興趣,引出情緒管理的主題,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二)新課講授環節一:認識情緒活動:情緒分類教師引導:“同學們,我們剛剛討論了很多不同的情緒,現在我們來把這些情緒分分類。大家想想,我們可以把情緒分為哪幾類呢?” 引導學生思考并發言。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后,教師總結:“沒錯,我們通常可以把情緒分為積極情緒,比如快樂、滿足,還有消極情緒,像憤怒、焦慮。那現在大家思考一下,為什么我們會有不同的情緒呢?情緒又對我們的行為有什么影響呢?”學生們分組討論,教師巡視各小組,傾聽學生的討論并適時給予指導。討論結束后,請小組代表發言。最后教師進行知識總結:“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當我們遇到符合自己期望的事情時,可能會產生積極情緒;反之則可能產生消極情緒。而情緒會影響我們的行為、決策和人際關系,比如開心的時候我們更愿意主動與人交流合作,憤怒時可能會沖動行事。”設計意圖:讓學生主動參與情緒分類,培養他們的歸納總結能力。通過討論情緒產生的原因及影響,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情緒與自身生活的緊密聯系,為后續學習情緒管理方法做好知識鋪墊,幫助學生從理論層面認識情緒。環節二:情緒管理的重要性活動:案例分析教師展示兩個案例:1.小明因考試失利,情緒低落,選擇逃避學習,成績進一步下滑。2.小紅因與朋友發生爭執,情緒激動,但她深吸一口氣,選擇冷靜溝通,最終化解矛盾。然后提問:“同學們,現在請大家仔細分析這兩個案例,想一想兩個案例中的主人公分別采取了怎樣的情緒管理方式?結果又有何不同呢?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同桌之間可以互相交流討論。”學生們思考、討論后,教師邀請幾位同學站起來分享自己的觀點。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大家分析得都很到位。小明面對考試失利,選擇逃避,讓負面情緒主導自己,導致成績更差;而小紅在與朋友爭執時,能控制情緒,選擇冷靜溝通,成功化解了矛盾。這充分說明情緒管理對個人的心理健康、人際關系和社會適應意義重大。學會管理情緒,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設計意圖:運用具體案例,將抽象的情緒管理概念具象化,使學生更容易理解。通過分析不同情緒管理方式帶來的不同結果,讓學生直觀感受情緒管理的重要性,增強學生學習情緒管理方法的內在動力。環節三:情緒管理的方法活動 1:情緒調節方法教師介紹:“同學們,了解了情緒管理的重要性,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一些常見的情緒調節方法。首先是注意轉移法,當我們情緒不佳時,可以轉移注意力到其他事情上,比如聽音樂、運動等。大家想想,除了這些,還有哪些事情可以幫助我們轉移注意力呢?” 鼓勵學生積極發言。接著介紹合理宣泄法:“合理宣泄法就是通過適當的方式宣泄情緒,比如寫日記、與朋友傾訴等。大家有沒有通過這些方式宣泄過情緒呢?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感受。”再講解認知調節法:“認知調節法就是改變對事件的看法,調整自己的認知,進而改變情緒。比如說,把一次考試失利看作是發現自己知識漏洞的機會,而不是只看到失敗,這樣情緒可能就會不一樣。大家能理解嗎?可以結合自己的經歷說一說。”最后介紹放松訓練法:“放松訓練法是通過深呼吸、冥想等方式放松身心,緩解緊張情緒。現在,老師就帶領大家進行一次簡單的深呼吸練習。請大家閉上眼睛,慢慢地吸氣,感受腹部的膨脹,然后慢慢地呼氣,感受腹部的收縮,重復幾次。” 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練習,過程中不斷提醒學生放松身體。設計意圖: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如講解、互動分享、實踐練習等,全面介紹多種情緒調節方法。讓學生在積極參與中,深入理解每種方法的操作要點和適用場景,培養學生自主調節情緒的能力。活動 2:合理表達情緒教師播放視頻《踢貓效應》,播放結束后講解:“同學們,剛才我們看到了這個有趣又發人深省的視頻,這就是著名的踢貓效應,它展示了情緒傳遞的連鎖反應。那現在大家思考一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該如何合理表達情緒,避免情緒傳遞帶來的負面影響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記錄大家的觀點,等會兒進行分享。”小組討論結束后,各小組代表依次發言,分享小組討論的結果。教師對各小組的發言進行點評和總結:“大家提出了很多不錯的方法,比如在情緒激動時先默數 10 個數,讓自己冷靜下來再表達;在表達情緒時,要就事論事,不翻舊賬等等。情緒會相互感染,我們要學會選擇合適的場合和方式表達情緒,時刻留意關照他人的感受。”設計意圖:借助視頻引發學生的興趣和思考,讓學生直觀認識到情緒不合理表達的危害。通過小組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在思考與討論中探索合理表達情緒的有效方法。環節四:培養積極情緒活動:分享幫助他人的經歷教師引導:“同學們,我們都知道幫助他人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現在請大家回憶一下自己幫助他人或參與公益活動的經歷,當時你有怎樣的情緒體驗呢?先自己在腦海里回想一下,然后和小組內的同學分享交流。”學生們在小組內分享自己的經歷,教師在教室里走動,傾聽各小組的分享,適時給予鼓勵和點評。小組分享結束后,教師提問:“通過剛才的分享,大家都有很多溫暖的回憶。那這些經歷對你管理情緒有什么啟發呢?哪位同學愿意站起來和全班同學分享一下自己的感悟?” 邀請幾位同學發言。教師總結:“大家說得都非常好。給予別人更多關心,與他人共享歡樂、分擔痛苦,能讓我們內心充滿正能量,幫助我們培養積極健康的情緒。”設計意圖:通過分享親身經歷,激發學生內心的積極情感,讓學生在回憶與交流中感受幫助他人帶來的快樂,引導學生認識到積極的人際交往和助人行為對情緒管理的積極影響,鼓勵學生在生活中主動培養積極情緒。課堂小結教師總結:“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學會管理情緒》,了解了情緒的分類、情緒管理的重要性、方法以及如何培養積極情緒。情緒管理是一項需要終身學習的課題,對你們青少年而言,更是成長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愿大家都能輕松駕馭自己的情緒之舟,在人生的海洋中乘風破浪,揚帆遠航。最后,老師想問大家,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 邀請幾位同學回答,再次鞏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四)板書設計學會管理情緒 1. 認識情緒 - 積極情緒 vs 消極情緒 2. 情緒管理的重要性 - 影響行為、決策、人際關系 3. 情緒管理的方法 - 注意轉移、合理宣泄、認知調節、放松訓練 4. 合理表達情緒 - 情緒會相互感染,選擇合適的場合和方式 5. 培養積極情緒 - 幫助他人,共享歡樂,分擔痛苦七、教學反思本節課通過豐富的情境體驗、深入的案例分析和多樣的實踐練習,充分體現了師生交互活動,幫助學生較好地理解情緒管理的重要性,掌握情緒管理的基本方法。但在教學過程中,仍需更加注重對個別學生的關注,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后續教學可進一步挖掘生活中的真實案例,設計更具針對性的活動,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更好地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切實培養積極健康的情緒,促進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