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課時 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課題 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 課型 新授課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7頁的內容教學目標 1.理解 100 以內的兩位數不進位加法的算理,掌握筆算方法,能用豎式正確計算兩位數的不進位加法。2.經歷探索兩位數不進位加法豎式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相同計數單位的個數相加”的道理。3.體驗運用 100 以內的不進位加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教學重點 理解100以內的兩位數不進位加法的算理,能用豎式正確計算兩位數的不進位加法。教學難點 體會“相同計數單位的個數相加”的道理。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教 學 過 程 備 注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一)課件出示學校組織同學們去參觀國家博物館。教師:從這幅圖中都知道了什么?課堂預設:一年級有 4 個班,(1)班有 35 人,(2)班有 32 人,(3)班有 37 人,(4)班有 34人。(二)提出問題教師:你能提出用加法解決的數學問題嗎?課堂預設:一(1)班和一(2)班一共有多少名學生?(三)解決問題教師:請同學們結合找到的信息,再把問題完整地讀一遍。教師:為什么用加法解決?你是怎么列式計算?教師:這節課我們學習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的加法。(板書: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二、自主活動,探索新知(1)出示課件例1。(2)引導學生明確探究內容和要求。教師(出示例1的情境圖):你想怎么計算35+32?(指名回答)課堂預設:學生:我用口算計算。(因之前學習口算,學生自然會口算計算)教師:請同學們嘗試用豎式的方法計算這道題,如果有困難,可以請小棒幫幫你。展示學生作品,并說說是怎么用豎式計算的。(3)操作交流,理解算理。教師:為什么2和5對齊,3和3對齊?課堂預設:因為2和5都表示幾個一,而3和3都表示幾個十,幾個一和幾個一對齊,幾個十和幾個十對齊。教師:計算時你是從哪一位加起的?課堂預設:學生1:我先算的個位5+2 等于 7,再算的十位 3+3 等于 6。學生2:我跟她不一樣,我是先算的十位,然后再算的個位。教師總結:像這樣的加法,不管是從個位加起,還是從十位加起,都能正確計算出結果,都是可以的。但是不管是從哪位加起,都要把幾個一和幾個一相加,幾個十和幾個十相加。(4)結果匯報。教師:哪位同學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解題思路。(教師指名回答)課堂預設:學生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方法,學生邊演示邊匯報如下。 學生1:左邊的3捆和3捆合起來是6捆,右邊的5根和2根合起來是7根,35加32等于67。學生2:先算右邊的5根和2根合起來是7根,再算左邊的3捆和3捆合起來是6捆,所以35加32等于67。教師給出鼓勵,并進行歸納總結。(1)看——教師用課件或實物圖演示以下方法的操作過程。 67(2)想——讓學生閉眼想想上述操作。(3)說——讓學生將上述操作過程說一說。(4)寫——讓學生根據上述操作過程,說一說怎么計算35+32=(),寫出豎式。課堂小結:教師: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的豎式計算,計算的時候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得數寫在那一位的下面。三、當堂訓練1.根據小棒圖列出豎式,并計算。課件出示答案,教師指名學生匯報計算過程。2.下面的算式有什么規律?再來看看這道題,幾個算式的加數都不一樣,但是得數怎么都是 99 呢?你能找到算式中的規律嗎?(1)學生自己思考,同桌之間相互討論。(2)教師總結。每個算式第一個加數個位上的數與十位上的數相加都等于 9。交換這兩個數的位置恰好就是第二個加數,這樣的話,每個算式個位上的數與十位上的數分別相加也等于 9。四、課堂總結教師: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的計算有了哪些新的認識?五、布置作業對應課時練習。 出示課本情景圖,為學生創設情境教師引導學生提出符合本節課算理講解的問題學生用的方法都給予肯定教師點明,在這里可以先計算十位的原因,并指導學生養成從個位開始計算的習慣引導學生通過小棒理解算法。教師解析每一步的意義突出“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加。”讓學生學以致用,根據所學的知識解決新知識板書設計 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教后反思 本節課在教學例題時從學生熟悉的情境入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激活學生腦海中原有的零碎知識,從而使學生積極投入到探究活動中。活動中,教師在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為學生的交流、整理提供了充足的空間,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練習設計由淺入深,知識點全面,并選擇了學生感興趣的方式,讓學生在練習中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在低年級教學中,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要比知識的學習更重要,本節課學習列豎式計算,在教學中應始終強調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并使學生養成認真、細心的書寫和計算習慣。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