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初中數學 年級 初一 學期 秋季課題 有理數的乘法教科書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教學目標(1)掌握多個有理數相乘的積的符號法則. (2)理解有理數的乘法運算律,并能熟練地運用運算律簡化運算.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熟練進行多個有理數的乘法運算,探索有理數的乘法運算律并熟練運用運算律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有理數的乘法運算律的正確、靈活運用.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有理數乘法法則: 1. 兩數相乘,同號得正,異號得負,并把絕對值相乘. 2. 任何數和零相乘,都得0. 填空: 4×(-3)=______ (-8) ×(-7)=______ 20×(-5)=______ 提出問題: 2×(-3)×(-4)×(-5)該如何計算呢?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引入課題,引起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新知探究一 問題1:觀察下列各式,它們的積是正的還是負的? (1)2×3×4×(-5); (2)2×3×(-4)×(-5); (2)2×(-3)×(-4)×(-5); (4)(-2)×(-3)×(-4)×(-5). 追問:幾個不是0的數相乘,積的符號與負因數的個數之間有什么關系? 師生活動:分組討論交流,鼓勵學生通過觀察實例,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規律.歸納結果:幾個不是0的數相乘, 負因數的個數是 時,積是正數;(偶數) 負因數的個數是 時,積是負數.(奇數) 設計意圖:通過探究多個有理數的乘法運算規律,培養學生的觀察、歸納能力. (三)典例分析 例1:計算: (1);(2). 解:(1) 解:(2) = = = =6 師生活動:師生共同完成,教師注意講解歸納方法,教師引導:多個不是0的數相乘,先做哪一步,再做哪一步?(先確定積的符號,再把各個乘數的絕對值相乘,作為積的絕對值).要求學生能說出每一步的運算依據. 思考:你能看出下式的結果嗎?如果能,請說明理由. 7.8×(-8.1)×0×(-19.6) 追問:幾個數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數為0,則其積等于 . 多個有理數相乘 1. 幾個不等于 的數相乘,積的符號由負因數的 決定:當負因數的個數是偶數時,積是 ;當負因數的個數是奇數時,積是 . 2. 幾個數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數為0,積等于 . 設計意圖:通過例題訓練,讓學生初步嘗試運用多個有理數的運算規律進行運算.通過計算,總結出多個有理數相乘法則。 (四)學以致用一 1.若五個有理數的積為負數,那么這五個數中負因數的個數是( ) A.1 B.3 C.5 D.1或3或5 2.計算: 3.判斷下列各式乘積的符號: ①(-3)×(-4)×(+5.5); ②4×(-2)×(-3.1)×(-7); ③(-201)×0×7×(-2); ④(-3.7)×(-6)×10×(-5.3)×(-1), 其中積為正數的有________, 積為負數的有____________, 積為0的是_______________.(只填寫序號) 設計意圖:熟練運用符號法則計算。 (五)新知探究二 問題2:計算下列各題,并比較它們的結果,你有什么發現? (1)5×(-6)和(-6)×5;(2)(-4)×(-3)和(-3)×(-4); (3)(-2)×7和7×(-2); 追問:請再舉幾個例子驗證你的發現. 師生活動:教師引導學生,計算過程能夠使用簡便方法.這樣做有沒有依據?小學里數的運算律在有理數中是否適用?導入運算律. 乘法交換律:兩個數相乘,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積不變. ab=ba. 問題3:計算下列各題,并比較它們的結果,你有什么發現? (1)[3×(-4)]×(-5); (2)3×[(-4)×(-5)]. 乘法結合律:三個數相乘,先把前兩個數相乘,或先把后兩個數相乘,積不變. (ab)c= a(bc).(推廣:abc= (ab)c= a(bc) = (ac)b.) 師生活動:教師解釋用公式表示的形式中:這里的a、b可以取任意的有理數,講解“a×b→a b→ab”的過程.這也是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抽象思維的機會. 問題4:計算下列各題,并比較它們的結果,你有什么發現? 5×[3+(-7)]=5×(-4)=-20; 5×3+5×(-7)=15-35=-20; 5×[3+(-7)]=5×3+5×(-7). 師生活動:學生分組計算,比較結果,討論歸納出分配律.全班交流,規范分配律的兩種表達形式:文字語言、公式形式. 乘法分配律:一個數同兩個數的和相乘,等于把這個數分別同這兩個數相乘,再把積相加. a(b+c)= ab+ac.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情境的引入,學生主動探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引導學生溫故而知新,引入乘法運算律. (六)典例分析 例2:計算: 師生活動:師生共同完成,要求學生能說出每一步的運算依據. 設計意圖:通過對例題的講解,使學生能自覺地去運用運算律便捷地解決問題. (七)學以致用二 設計意圖:能夠熟練運用乘法運算律計算。 (八)課堂小結 本節課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和體會?還有什么疑惑? 1. 幾個不為0的數相乘,積的符號由負因數的個數決定: 當負因數的個數有奇數個時,積為負; 當負因數的個數有偶數個時,積為正. 幾個數相乘,如果有一個因數為0,那么積為0. 2. 乘法運算律能使運算過程簡便,提高計算速度和準確性,能否靈活合理地應用運算律是運算能力高低的具體體現. 設計意圖:通過課堂小結,使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有一個系統的回顧和認識,進而形成一個清晰的脈絡,加深學生對法則的理解與掌握. (九)教學反思 有理數乘法的教學,是教學中的重點。學生也能很快融會貫通,只是計算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練習過程中我一一指正,并提出要求,針對學生加減運算中的薄弱環節,在乘法中加入加減運算的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自己總結經驗,牢記結論,做到在簡單的運算中不失分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