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九 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1.典題感悟練分值:62分(選擇題1~14題,每小題3分,共42分)1.(2023·山東高考)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提起看過的一個關于培養一批“一縣一業”重點基地的文件:“我看了以后皺了眉頭,這個事情不好下指標,一個縣是不是光靠一個產業去發展,要去深入調研,不能大筆一揮,撥一筆錢,這個地方就專門發展養雞、發展蘑菇,那個地方專門搞紡織,那樣的話肯定要砸鍋。”上述材料蘊含的哲理是( )①一切從實際出發是把握規律、做好決策的根本立足點②只有反映社會存在的產業決策,才對產業發展起積極作用③正確的產業決策是把革命熱情和科學態度相統一的基礎④調研是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形成正確決策的基本條件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23·全國新課標卷)據中國科學院發布的嫦娥五號月球科研樣品研究成果,月球最“年輕”玄武巖年齡為20億年,表明月球在20億年前仍存在巖漿活動,比以往月球樣品限定的巖漿活動時間延長了約8億年。該成果深化了人類對月球演化歷史的認識,可見( )①科學研究是推動認識發展的強大動力②認識的發展是一個不斷推翻前人認識的過程③在繼承基礎上不斷超越是真理發展的客觀規律④科學理論在一定條件下也能夠檢驗認識的真理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4·浙江1月選考)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貴州,落后的交通曾經是長期制約發展的突出瓶頸。而今,“萬橋飛架”突破山水阻隔,覆蓋于千溝萬壑上的“高速平原”持續鋪就, 當地生產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由此可見( )①地理環境是構成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之一②生產力是生產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躍的因素③實踐能創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觀事物④實踐能夠突破客觀事物及其運動規律的制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3·湖南高考)“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是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的總要求。精準扶貧理念推動中國減貧事業取得巨大成就;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顯著提升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下,我國創造了一個個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間奇跡。這表明( )①真理性認識更具有能動創造性和直接現實性②理論是在實踐指導下沿著科學性方向不斷深化的③理論的感召力從根本上源于在科學指導實踐中展現的真理力量④學思想的目的在于把思想變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強大武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3·海南高考)2022年12月,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30年來,中國航天人堅持自主創新,不斷提出技術跨越的創意,經過無數次艱苦而嚴謹的實驗和科技攻關,奇跡般地將科技創意變為現實。這表明( )①科學實驗是客觀見之于主觀的實踐活動②航天人不斷超越自我,在實踐中化科技創意為現實③空間站全面建成取決于中國航天人對太空認識的不斷深化④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反復過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2024·湖北高考)下圖漫畫揭示的哲理是( )①實踐與認識的同一是對立中的同一②認識的真理性要在實踐過程中反復檢驗③認識都能與實踐達到具體的歷史的統一④實踐能把頭腦中觀念的存在變成現實的存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2023·廣東高考)20世紀80年代,自行車是我國居民出行最常見的代步工具。近年來,隨著綠色低碳出行觀念的普及,多地出現騎行熱,憑借健身、時尚、科技等新元素,沉寂多年的自行車再次引發民眾的消費熱潮。這一現象說明( )①人的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選擇性②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決定生活面貌③事物的發展是間斷性和飛躍性的統一④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2023·遼寧高考)植保無人機、北斗導航、免耕播種機……各種新農具正成為農業生產的“新武器”,操作新農具的多是被稱為“新農人”的大學生,他們依靠科技和專業知識成為農村致富帶頭人,其輻射效應推動了鄉村面貌的嬗變和農業發展的全方位轉型。這表明( )①新農具是推動農業生產關系變革的物質條件②農業新技術構成了農業生產力發展的新動力③新農人的出現有利于優化農業生產力的結構④新農人的專業知識為鄉村振興注入精神活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2024·安徽高考)從廣袤原野到繁華都市,從生產車間到研發場所……神州大地處處涌動著向“新”而行、以“質”致遠的熱潮。以科技創新為核心要素的新質生產力,正濃墨重彩地描繪著新征程的新圖景。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基于( )①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②我國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發生了根本變化③全面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要求④生產力要適應構建新型生產關系的要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2023·天津高考)怎樣進火車站刷票,怎樣在機器上掛號等,是一些人可能遇到的“生活挑戰”。一位博主切中這些看似不起眼、實則廣泛存在的生活需求,制作了系列短視頻,收獲大量關注與點贊,帶來一股正能量。該博主( )A.創作的短視頻幫助他人實現了人生價值B.創作的短視頻的價值在于其內容的獨特性C.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外化為自己的物質追求D.既滿足他人、社會需要,也得到社會對其價值的承認11.(2024·廣東高考)中國名貴古典家具常以黃花梨、紫檀等木材為原料,其結構源于建筑,線條取于書法,氣韻近于雕塑,勁勢法于武術,格調承于詩賦,歷受追捧。假名人之手或經歷史事件的洗禮,文化價值就更加凸顯,受到收藏界的青睞。由此可見( )①新事物戰勝舊事物必須保留舊因素②實踐的目的是不斷加深對事物的認識③價值判斷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④把握聯系的多樣性對認識事物具有重要意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2023·福建高考)劉博士團隊借助新的光學跟蹤軟件,帶近400斤設備追“星”50多次,克服種種困難,成功拍攝中國空間站從“一”“土”“L”到“T”“十”等12個構型的高清影像,完整記錄了它從小到大的成長與變化。劉博士團隊成功追“星”對青年成長的啟示是( )①要在砥礪自我中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②追求崇高的人生目標就可以實現人生價值③努力增長個人才干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途徑④實現人生價值要把個人發展和社會需要相統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2023·全國甲卷)在講究效率、與時間賽跑的時代,“治愈”“解壓”“詩和遠方”等網絡熱詞在青年群體中廣泛傳播,面對成長中的挑戰與困難不“躺平”、不消沉、不抱怨,而是主動營造“治愈瞬間”、仔細體味“幸福時刻”,讓人生充滿溫暖與亮色,成為青年人進行心理調適、積蓄昂揚斗志的新手段。這說明( )①價值觀正確與否取決于人們的價值評價②價值觀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并隨其發展而變化③價值觀往往因人而異,都應當得到包容與認同④價值觀對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的選擇有著重要影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2024·安徽高考)下邊漫畫《停止,就是谷底;繼續,就是上坡》蘊含的哲理是( )①實現價值目標需要不斷砥礪前行②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③成功取決于意識能動作用的發揮④在曲折中前進是事物發展的狀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12分)(2024·甘肅高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線”是中國畫內在的靈魂,在閩畫中有著充分表達。歷觀福建地域的中國畫文脈,皆以線見長,演繹了“閩人尚線”的文脈傳統,時至今日依然影響著福建畫壇的發展方向。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也養一方藝術,不同的地理環境、不同的地域形態產生不同的文脈承傳。福建作為“海濱鄒魯”之地,八山一水一分田,那山與水、山與山、山與樹林田野的際遇,天地間直線與曲線的交織,形成了千變萬化的線,從而刻入閩人的審美基因里,形成了鮮明的閩畫特性。文學藝術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藝術是一種修行,我們的先賢在繪畫品評中提出“人品即藝品”的觀點,誠然,繪畫藝術不僅是一種藝術的表達,更是一種藝術的修行。繪畫也是格物致知的一個重要渠道,格物而致知,在親近世間百卉的過程中加以研究、感受和體悟,體悟花卉生命律動給予我們的生命感動,從而升華為對世界的認知,成就“人生的藝術,藝術的人生”。(1)結合材料,運用尋覓社會的真諦相關知識,簡述為何福建地域演繹出“閩人尚線”的文脈傳統。(6分)(2)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的功能相關知識,談談如何理解“藝術是一種修行”。(6分)16.(8分)(2024·山東高考)挺膺擔當、逐夢未來。◆一輩子辦成一件事。習近平勉勵年輕研發人員:“我們說大器晚成,大器是什么?就是那些最好的東西、最高精尖的東西,這些東西都不是一下子可以做成的,都要下很大的功夫,甚至要用畢生精力。希望大家立志高遠、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往前走,以十年磨一劍的韌勁,以‘一輩子辦成一件事’的執著,成就有價值的人生。”“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幾十年如一日,一身泥、一身水奮斗在田間,以“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被譽為“敦煌的女兒”的樊錦詩,數十年如一日扎根敦煌,為文化遺產的永久保存與永續利用作出重大貢獻;在焊工崗位上辛勤工作半個多世紀的艾愛國,不懈奮斗成為焊接領域“領軍人”,展現大國工匠風采……新時代,廣大青年選擇更多、賽道更寬、天地更廣……“以‘一輩子辦成一件事’的執著,成就有價值的人生”,結合材料,運用價值觀的知識談談你的認識。2.提能強化練分值:70分(選擇題1~16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2024·莆田二模)“中微子是非常神秘的宇宙幽靈信使,我們捕捉它們,見微知著,靜聽寰宇。”中國科學家團隊啟動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深海大工程——“海鈴計劃”,利用整個地球作為屏蔽體,捕捉從地球對面穿透而來的中微子,探索宇宙射線起源等謎題。海鈴計劃體現了( )①科學實驗有社會歷史性②意識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③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④意識活動具有直接現實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24·撫順三模)2024年2月,某人工智能研究公司發布文字生成視頻模型S。該模型的強大之處在于其能夠根據文本描述生成長達60秒的視頻,其中包含精細復雜的場景、生動的角色表情以及復雜的鏡頭運動。無論是飛天遁地的科幻場景,還是日常生活的瑣碎片段,S模型都能應付自如。這表明( )①S模型作為工具是人類器官的延伸和加強②S模型能為影視業的發展提供先進的手段③時代和實踐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提供了條件④S模型生成的視頻是對物質世界的能動反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24·菏澤一模)“古道入秋漫黍稷,遠坡乘晚下牛羊”,宋代韓琦曾寫下這樣的豐收秋景。然而,學界對黍稷起源于何處卻一直存在爭論。近年來,中國科學家對全球516份黍稷核心種質資源群體結構進行解析,構建了首個黍稷高質量泛基因組和遺傳變異圖譜,首次從分子層面證明黍稷單獨起源于中國。但科學家目前對黍稷品種資源的起源、群體遺傳結構等基礎問題尚不清晰,無法開展育種工作。這表明( )①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為理性認識②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③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④不同主體對同一事物的認識總是不同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2024·漳州二模)黨和國家歷來十分重視上海的發展,從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把上海建成“一個龍頭、三個中心”,到2017年國家明確上海“五個中心”的功能定位,2023年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支持上海加快“五個中心”建設的意見》。支持上海加快“五個中心”建設這項重大決策的形成,經歷了一個不斷拓展和深化的過程,這是因為( )①任何真理都是具體的、有條件的②不斷上升的認識才能作用于事物發展過程③理論創新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④社會主義建設實踐需要不斷完善的政策體系引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2024·綿陽三模)以中國古代科學家墨子命名的“墨子號”衛星的成功發射和在軌運行首次在空間尺度驗證已有百年歷史的量子理論的科學性,其研究數據有助于我國在量子通信技術實用化整體水平上保持國際領先。“墨子號”衛星成功發射( )A.根本上是為了推動量子理論體系不斷完善B.是顛覆現有理論、重構新型理論的過程C.說明理論的正確性依賴于是否進行實踐檢驗D.充分彰顯了科學理論對改造客觀世界的正確指導6.(2024·西寧二模)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該法聚焦突出問題,加強污染物排放管控,強化海洋垃圾污染防治,在法律責任方面增加了處罰事項、加大了處罰力度、豐富了處罰方式和處罰手段,有效解決“該硬不硬、該嚴不嚴、該重不重”的問題。該法的修訂表明( )①社會的每一次發展進步都是通過改革來實現的②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③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④正確的社會意識能預見社會發展趨勢變革社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2024·宜賓二模)法治安邦,良法善治。制定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糧食安全保障法,通過刑法修正案(十二),修正慈善法,修訂行政復議法,加強民生保障和社會治理法治化。新時代,一系列民生領域立法助力實實在在辦好惠民利民實事,為努力創造讓人民群眾安業、安居、安康、安心的良好社會環境貢獻法治力量。材料說明( )①適應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筑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②制定良法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價值標準③健全法律是解決系列民生問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④完善法律要與時俱進,順應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2024·龍巖二模)為遵循科技發展規律,適應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新需求,新一輪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提出組建中央科技委員會,統籌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和科技體制改革,為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此次科技部門的改革是基于( )①通過調整上層建筑以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狀況②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能推動社會實踐發展③通過變革生產關系以適應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狀況④改革是實現社會主義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直接動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2024·煙臺三模)位于黃河灘區的河南省長垣市西陳村,這兩年大變樣,成了遠近聞名的“明星村”。一切從轉變觀念,提振干事創業的精氣神開始,村兩委領著干、黨員帶頭干、大家一起干,修了路、通了氣、建了便民設施,成立了專業合作社,根據當地資源稟賦發展農林果蔬產業,村子越來越美,路子越走越寬。上述材料表明( )①每個人都是社會歷史的主體并推動歷史的發展②正確的觀念是把革命熱情和科學態度相統一的基礎③一切從實際出發是把握規律、干事創業的根本立足點④人民群眾借助實踐這一人類所特有的聯系形式共建美好家園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2024·哈爾濱一模)人民戰爭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核心之一,堅持人民利益至上,充分動員人民,堅決依靠人民,是開展人民戰爭的基本條件,在新時代新征程中,無論風險挑戰怎樣嚴峻、斗爭形勢怎樣復雜,人民群眾永遠是應對考驗、戰勝強敵、推動發展的力量源泉,人民戰爭永遠是我黨我軍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堅持人民戰爭思想,是因為( )①人民群眾是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根本動力②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體力量③群眾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首要的基本觀點④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的領導和工作方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2024·萍鄉二模)電影《第二十條》以沉睡的“刑法第二十條關于正當防衛規定”作為故事背景,講述三個家庭關于“正義與代價”的故事。以基層青年檢察官韓明、呂玲玲為代表的司法工作者,立足老百姓最樸素的正義觀,不拘泥于既往的判決和司法慣例,從立法的本意出發,結合事實,捍衛每一個個體的公平正義,具有強烈的現實觀照意義。可見( )①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電影真實再現社會生活②價值觀具有重要導向作用,司法者恪守司法良知③認識指導實踐發展,司法者堅守法治信仰踐行法治精神④人民群眾的實踐是文化創造的源泉,電影創作需堅持人民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2024·北京西城一模)銅鏡除可以觀容鑒貌外,也帶有社會文化意蘊。古人留下的“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的名句,增添了“鏡鑒”“洞察”之意。《東京夢華錄》則記載了北宋有拜銅鏡的婚姻習俗,取其外形特征代表圓滿、團圓和吉祥之意。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①銅鏡的價值是人的需要在物身上的體現②銅鏡與人的需要結成了自在事物的聯系③銅鏡的文化價值是在人與人的關系中創造和賦予的④物的屬性本身就是價值,銅鏡被賦予了多重的、深刻的內涵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2024·湖南二模)如圖漫畫《同一本書》蘊含的哲學道理是( )①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但形式是主觀的②矛盾問題的精髓在于一切從實際出發③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主體差異性④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2024·貴州二模)海軍女兵唐曉菁是航母“山東艦”上的引導員,負責引導艦載機就位、起飛。艦載機一般是逆風飛行,她要頂著6至7級大風在甲板上來回奔跑就位,還要扛著40斤的系留索去固定飛機。她說,我原來覺得瘦點好,現在希望再胖一點,才能在甲板上穩得住,做好放飛工作。其中蘊含的哲學道理是( )①價值觀對人的行為選擇有重要的導向作用②人的價值判斷以主體的知識和能力為基礎③事物的價值隨著人們對其價值判斷的改變而改變④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會因時因地因條件的變化而不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2024·北京朝陽一模)“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國35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以創新成果助力廣大農民致富;“糖丸爺爺”顧方舟一生致力研究脊髓灰質炎防控,守護幾代國人健康成長;植物學家鐘揚長期致力于生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護,16年跋涉于青藏高原,為培養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植物學人才作出了重要貢獻……這啟示我們( )①應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努力實現人生價值②只有全面提升自身價值,才能把握住難得的人生機遇③擁有對社會的獨特的貢獻方式,才能正確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的關系④只有為國家、社會、民族和集體奮斗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義的人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2024·長沙一模)近年來,長沙市教育系統結合勞動教育現狀及國家開展勞動課程建設的要求,全域推進勞動教育。各學校紛紛以勞引育,寓教于勞,讓孩子們親身體驗、親手操作,揮灑汗水,體驗收獲,理解勞動的意義,達到教育轉化的目的。推進勞動教育旨在最終引導學生( )①在實踐中感悟勞動精神是財富和幸福的源泉②在勞動這一基本實踐活動中提升智力和體力③成為具有勞動精神和創造精神的時代建設者④樹立正確的勞動觀以便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7.(10分)(2024·三門峽高三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深入調查研究”提出明確要求,強調“注重調研成果轉化運用,在調查的基礎上深化研究,提高調研成果質量,切實把調研成果轉化為解決問題、改進工作的實際舉措,防止調查多研究少、情況多分析少,提出的對策建議大而化之、空洞抽象、不解決實際問題”。事實是真理的依據。現實中,真實的情況往往被表象掩蓋、受距離阻隔,只有深入一線、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發現問題所在;也只有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深刻把握問題實質和矛盾規律,才能“求解”出科學決策。調查是全面、客觀、準確掌握情況的過程,并不自然產生科學觀點、得出正確結論。要使調查發揮應有價值,還需要對所掌握的材料進行系統分析和整合。開展調查研究,既要善于抓問題,也要善于求答案,既要善于找現象,也要善于析機理。只調查不研究,就會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也就提不出解決問題的有效對策;只研究不調查,就如同閉門造車、向壁虛構,決策難免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只有統籌處理好調查和研究兩個環節的關系,調查研究才能成為獲得真知灼見的源頭活水,調查研究的過程才能成為提高認識能力、判斷能力和工作能力的過程。運用認識論的知識并結合材料,分析如何統籌處理好調查和研究兩個環節的關系。18.(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楓橋經驗”閃耀著歷久彌新的基層治理大智慧。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楓橋鎮干部群眾在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創造了“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的“楓橋經驗”,解決了大量當時出現的各類社會難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形成了“黨政動手、依靠群眾、立足預防、化解矛盾、維護穩定,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新時期“楓橋經驗”,為實現社會和諧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不斷創新工作理念、方法和載體,形成了“黨建統領、人民主體、多元共治、三治結合,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新時代“楓橋經驗”,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了重要貢獻結合材料,運用社會歷史觀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楓橋經驗”歷久彌新的原因。答案精析典題感悟練1.B [反映社會存在的產業決策未必是正確的決策,只有正確的決策才對產業發展起積極作用,②排除。不能把產業決策作為把革命熱情和科學態度相統一的基礎,這樣會陷入唯心主義,③排除。]2.B [中國科學院發布的嫦娥五號月球科研樣品研究成果深化了人類對月球演化歷史的認識,由此可見,科學研究是推動認識發展的強大動力,同時也說明在繼承基礎上不斷超越是真理發展的客觀規律,①③符合題意。認識的發展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并不是一個用新認識否定、代替已有認識的過程,而是對已有認識的超越。“不斷推翻前人認識”說法錯誤,②排除。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科學理論不能夠檢驗認識的真理性,④錯誤。故本題選B。]3.B [題干強調的是人類通過實踐活動改變復雜落后的地理環境,推動了人類社會發展,故①③正確;②本身說法正確,但與題意無關,排除;實踐活動不能突破客觀規律的制約,④錯誤。]4.D [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真理沒有直接現實性,①錯誤。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指導實踐,理論指導實踐,“理論是在實踐指導下”說法錯誤,②排除。]5.D [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物質性活動,①錯誤。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空間站全面建成取決于中國航天人對太空認識的不斷深化”說法錯誤,③排除。]6.A [正確的認識才能與實踐達到具體的歷史的統一,③說法錯誤。實踐能把頭腦中觀念的存在變成現實的存在,但是漫畫未涉及,④不符合題意。①②正確。]7.B [近年來,人們為了健身等目的,再次選擇騎行,沉寂多年的自行車再次引發民眾的消費熱潮,說明人的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選擇性,①符合題意。物質決定意識,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意識范疇,不能決定客觀的生活面貌,②說法錯誤。事物的發展是連續性與間斷性、漸進性與飛躍性的統一,③說法錯誤。“綠色低碳出行觀念”這一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使多地出現騎行熱,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8.C [生產工具是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標志,新農具的使用,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發展現代農業,未涉及生產關系的變革,①不符合題意。新農人的專業知識為鄉村振興注入智力支持,被稱為“新農人”的大學生為農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而非精神活力,④排除。]9.A [材料中提到神州大地處處涌動著向“新”而行、以“質”致遠的熱潮,強調以科技創新為核心要素的新質生產力在描繪新征程的新圖景。這表明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①正確。發展新質生產力有利于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③正確。“我國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發生了根本變化”不符合國情和實際,②不選。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的要求,④錯誤。故本題選A。]10.D [材料中強調的是該博主幫助他人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而不是幫助他人實現人生價值,A不符合題意。哲學上的價值是指客體對主體的積極意義,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積極功能和屬性。該視頻的價值在于通過視頻內容滿足人們廣泛的生活需求,而不是因為視頻本身價值獨特,B錯誤。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C錯誤。材料中該博主的視頻滿足了人們廣泛的生活需求,并且得到大家點贊和關注,說明該博主實現了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D符合題意。]11.D [新事物戰勝舊事物需要保留舊事物中積極的合理的因素,而不是“必須保留舊因素”,①說法錯誤;實踐是認識的目的,而不是“實踐的目的是不斷加深對事物的認識”,②說法錯誤。]12.B [劉博士團隊克服種種困難成功拍攝中國空間站構型變化的影像,讓更多人透過他的望遠鏡看清中國人的“太空家園”,啟示青年學生要在砥礪自我中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要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故①④符合題意;②的說法太絕對,忽視了實踐的作用,排除;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故排除③。]13.C [價值觀正確與否,不是取決于人們的價值評價,而是取決于是否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和是否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①排除。價值觀有兩面性,不是所有的價值觀而是只有正確的價值觀才應當得到包容與認同,③排除。]14.A [漫畫通過“停止”與“繼續”的對比,表達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谷底”與“上坡”。漫畫中“繼續,就是上坡”,說明實現價值目標需要不斷砥礪前行,①正確。“谷底”與“上坡”這兩種狀態(或者說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人的選擇和努力)下可以相互轉化,導致截然不同的結果,②正確。③夸大了意識的能動作用,錯誤。事物發展的狀態是量變和質變,而不是“在曲折中前進”,④說法錯誤,不選。故本題選A。]15.(1)①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福建作為“海濱鄒魯”之地,在山與水、山與山、山與樹林田野的際遇,天地間直線與曲線的交織中,形成了千變萬化的“線”,從而刻入閩人的審美基因里,形成鮮明的閩畫特性。②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繪畫藝術不僅是一種藝術的表達,更是一種藝術的修行。福建地域的中國畫文脈,皆以線見長,在親近世間百卉的過程中體悟花卉生命律動給予我們的生命感動,從而升華為對世界的認知,成就“人生的藝術,藝術的人生”,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③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創造了社會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福建地域一方水土養育了一方人,一方人又造就了一方文化。當地的繪畫藝術家們從地域形態實際出發,演繹了“閩人尚線”的文脈傳統,時至今日依然影響著福建畫壇的發展方向。(2)①文化具有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文學藝術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②人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著人。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我們的先賢在繪畫品評中提出“人品即藝品”的觀點,繪畫也是格物致知的一個重要渠道,可以在親近世間百卉的過程中加以研究、感受和體悟,成就“人生的藝術,藝術的人生”。(參考答案)16.評分細則 原理:作出正確的價值選擇(或以人民為中心,或堅持人民至上)(1分)奉獻社會(或勞動,或實踐,或服務社會,或為人民服務)(1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或砥礪自我)(1分)(有錯字不給分,若是寫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不給分)材料:腳踏實地(1分),志存高遠(1分),立足崗位(1分),提升自身修養(或執著,或提升自我)(1分),融入民族偉大復興(1分)提能強化練1.A [材料強調的是中國科學家團隊開展“海鈴計劃”,進行宇宙的探索,體現了意識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未體現改造世界,故②不選。意識要通過實踐活動才能將觀念的存在變成現實的存在,意識不具有直接現實性,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故④不選。]2.A [材料主要體現的是人工智能的發展對時代和實踐的反作用,而不是強調人工智能的發展條件,故③不符合題意。意識是對物質世界的能動反映,是人特有的,而S模型生成的視頻是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成果,故④錯誤。]3.C [材料強調的是認識的無限性,而不是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為理性認識,①排除。不同主體對同一事物的認識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④排除。]4.B [正確或者錯誤的認識都能作用于事物發展過程,②錯誤。支持上海加快“五個中心”建設這項重大決策屬于理論創新,能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但這與設問的問題不構成因果關系,③排除。]5.D [ “墨子號”衛星成功發射根本上是為了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不是為了推動量子理論體系不斷完善,A說法錯誤。 “墨子號”衛星成功發射沒有顛覆現有理論,B說法錯誤。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但并不是說經過實踐檢驗的理論就是正確的,C表述錯誤。]6.C [在階級社會,社會的發展進步主要通過階級斗爭來實現,在社會主義社會是通過改革來實現的,①錯誤。正確的社會意識不能直接變革社會,必須通過實踐,④錯誤。]7.C [適應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筑可以鞏固經濟基礎,但是不一定會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上層建筑只有為先進的經濟基礎服務時才會促進生產力發展,故①表述錯誤。解決民生問題是健全相關法律體系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故③表述錯誤。]8.B [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阻礙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正確地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②說法錯誤。科技部門的改革屬于變革上層建筑,不是生產關系,③不符合題意。]9.D [人民群眾(而不是每個人)是社會歷史的主體并推動歷史的發展,①錯誤。實踐(而不是正確的觀念)是把革命熱情和科學態度相統一的基礎,②不選。]10.C [社會基本矛盾運動是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根本動力,①錯誤。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首要的基本觀點,③錯誤。]11.C [意識具有自覺選擇性和能動創造性,電影能夠能動地反映社會生活,而不是真實再現社會生活,①不選。題干強調電影取材于實踐,不體現認識對實踐的作用,③不符合題意。]12.A [自在事物的聯系在人類產生以前就存在了,與人的實踐活動無關,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故②錯誤。哲學意義上的價值是指客體對主體的積極意義,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積極功能和屬性,所以物的屬性本身不是價值,故④不選。]13.B [根據漫畫可知,面對下雨,兩個人對同一本書的態度不同,說明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但形式是主觀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主體差異性,故①③符合題意。矛盾問題的精髓是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故②表述錯誤。材料中未涉及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故④不符合題意。]14.B [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都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不是以主體的知識和能力為基礎,②錯誤。事物的價值隨著人們對其價值判斷的改變而改變屬于唯心主義觀點,影響事物價值的因素為事物的屬性和人的需要,③錯誤。]15.B [全面提升自身價值,有助于把握住難得的人生機遇,但把握住難得的人生機遇可能還需要其他條件,②說法錯誤。對社會的貢獻,并不一定必須是獨特的貢獻方式,③說法錯誤。]16.C [財富和幸福的源泉是勞動,而不是勞動精神,①錯誤。推進勞動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進而更好地在勞動和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但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也就是社會價值,“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不是推進勞動教育的目的,④錯誤。]17.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對認識具有決定作用,是認識的來源、發展動力、目的和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調查就是實踐的過程,只有深入調查,才能掌握一手材料,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認識過程的兩個不同階段,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深化為理性認識,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開展調查,可以獲得大量豐富、合乎實際的感性材料;經過研究,將感性材料進行加工制作、分析整合,方能獲得理性認識。18.(1)社會意識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而變化、發展,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楓橋經驗”順應時代需要,解決了不同時期社會矛盾和群眾問題,促進我國社會發展。(2)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楓橋經驗”遵循了社會發展規律,彰顯了我國的政治優勢、制度優勢和治理優勢。(3)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楓橋經驗”依靠群眾就地化解矛盾,始終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創新社會治理。(共76張PPT)專題提升練專題九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典題感悟練提能強化練內容索引1.(2023·山東高考)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提起看過的一個關于培養一批“一縣一業”重點基地的文件:“我看了以后皺了眉頭,這個事情不好下指標,一個縣是不是光靠一個產業去發展,要去深入調研,不能大筆一揮,撥一筆錢,這個地方就專門發展養雞、發展蘑菇,那個地方專門搞紡織,那樣的話肯定要砸鍋。”上述材料蘊含的哲理是①一切從實際出發是把握規律、做好決策的根本立足點②只有反映社會存在的產業決策,才對產業發展起積極作用③正確的產業決策是把革命熱情和科學態度相統一的基礎④調研是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形成正確決策的基本條件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典題感悟練PART ONE123456反映社會存在的產業決策未必是正確的決策,只有正確的決策才對產業發展起積極作用,②排除。不能把產業決策作為把革命熱情和科學態度相統一的基礎,這樣會陷入唯心主義,③排除。789101112131415162.(2023·全國新課標卷)據中國科學院發布的嫦娥五號月球科研樣品研究成果,月球最“年輕”玄武巖年齡為20億年,表明月球在20億年前仍存在巖漿活動,比以往月球樣品限定的巖漿活動時間延長了約8億年。該成果深化了人類對月球演化歷史的認識,可見①科學研究是推動認識發展的強大動力②認識的發展是一個不斷推翻前人認識的過程③在繼承基礎上不斷超越是真理發展的客觀規律④科學理論在一定條件下也能夠檢驗認識的真理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345678910111213141516中國科學院發布的嫦娥五號月球科研樣品研究成果深化了人類對月球演化歷史的認識,由此可見,科學研究是推動認識發展的強大動力,同時也說明在繼承基礎上不斷超越是真理發展的客觀規律,①③符合題意。認識的發展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并不是一個用新認識否定、代替已有認識的過程,而是對已有認識的超越。“不斷推翻前人認識”說法錯誤,②排除。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科學理論不能夠檢驗認識的真理性,④錯誤。故本題選B。3.(2024·浙江1月選考)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貴州,落后的交通曾經是長期制約發展的突出瓶頸。而今,“萬橋飛架”突破山水阻隔,覆蓋于千溝萬壑上的“高速平原”持續鋪就, 當地生產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由此可見①地理環境是構成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之一②生產力是生產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躍的因素③實踐能創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觀事物④實踐能夠突破客觀事物及其運動規律的制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3456789題干強調的是人類通過實踐活動改變復雜落后的地理環境,推動了人類社會發展,故①③正確;②本身說法正確,但與題意無關,排除;實踐活動不能突破客觀規律的制約,④錯誤。101112131415161234567894.(2023·湖南高考)“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是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的總要求。精準扶貧理念推動中國減貧事業取得巨大成就;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顯著提升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下,我國創造了一個個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間奇跡。這表明①真理性認識更具有能動創造性和直接現實性②理論是在實踐指導下沿著科學性方向不斷深化的③理論的感召力從根本上源于在科學指導實踐中展現的真理力量④學思想的目的在于把思想變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強大武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111213141516√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真理沒有直接現實性,①錯誤。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指導實踐,理論指導實踐,“理論是在實踐指導下”說法錯誤,②排除。123456789101112131415165.(2023·海南高考)2022年12月,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30年來,中國航天人堅持自主創新,不斷提出技術跨越的創意,經過無數次艱苦而嚴謹的實驗和科技攻關,奇跡般地將科技創意變為現實。這表明①科學實驗是客觀見之于主觀的實踐活動②航天人不斷超越自我,在實踐中化科技創意為現實③空間站全面建成取決于中國航天人對太空認識的不斷深化④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反復過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3456789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物質性活動,①錯誤。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空間站全面建成取決于中國航天人對太空認識的不斷深化”說法錯誤,③排除。101112131415166123456.(2024·湖北高考)下圖漫畫揭示的哲理是①實踐與認識的同一是對立中的同一②認識的真理性要在實踐過程中反復檢驗③認識都能與實踐達到具體的歷史的統一④實踐能把頭腦中觀念的存在變成現實的存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8910111213141516√612345789正確的認識才能與實踐達到具體的歷史的統一,③說法錯誤。實踐能把頭腦中觀念的存在變成現實的存在,但是漫畫未涉及,④不符合題意。①②正確。101112131415166123457.(2023·廣東高考)20世紀80年代,自行車是我國居民出行最常見的代步工具。近年來,隨著綠色低碳出行觀念的普及,多地出現騎行熱,憑借健身、時尚、科技等新元素,沉寂多年的自行車再次引發民眾的消費熱潮。這一現象說明①人的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選擇性②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決定生活面貌③事物的發展是間斷性和飛躍性的統一④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8910111213141516√612345789近年來,人們為了健身等目的,再次選擇騎行,沉寂多年的自行車再次引發民眾的消費熱潮,說明人的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選擇性,①符合題意。物質決定意識,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意識范疇,不能決定客觀的生活面貌,②說法錯誤。事物的發展是連續性與間斷性、漸進性與飛躍性的統一,③說法錯誤。“綠色低碳出行觀念”這一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使多地出現騎行熱,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101112131415166123458.(2023·遼寧高考)植保無人機、北斗導航、免耕播種機……各種新農具正成為農業生產的“新武器”,操作新農具的多是被稱為“新農人”的大學生,他們依靠科技和專業知識成為農村致富帶頭人,其輻射效應推動了鄉村面貌的嬗變和農業發展的全方位轉型。這表明①新農具是推動農業生產關系變革的物質條件②農業新技術構成了農業生產力發展的新動力③新農人的出現有利于優化農業生產力的結構④新農人的專業知識為鄉村振興注入精神活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8910111213141516612345789生產工具是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標志,新農具的使用,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發展現代農業,未涉及生產關系的變革,①不符合題意。新農人的專業知識為鄉村振興注入智力支持,被稱為“新農人”的大學生為農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而非精神活力,④排除。101112131415166123459.(2024·安徽高考)從廣袤原野到繁華都市,從生產車間到研發場所……神州大地處處涌動著向“新”而行、以“質”致遠的熱潮。以科技創新為核心要素的新質生產力,正濃墨重彩地描繪著新征程的新圖景。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基于①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②我國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發生了根本變化③全面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要求④生產力要適應構建新型生產關系的要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8910111213141516√61234578910111213141516材料中提到神州大地處處涌動著向“新”而行、以“質”致遠的熱潮,強調以科技創新為核心要素的新質生產力在描繪新征程的新圖景。這表明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①正確。發展新質生產力有利于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③正確。“我國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發生了根本變化”不符合國情和實際,②不選。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的要求,④錯誤。故本題選A。61234510.(2023·天津高考)怎樣進火車站刷票,怎樣在機器上掛號等,是一些人可能遇到的“生活挑戰”。一位博主切中這些看似不起眼、實則廣泛存在的生活需求,制作了系列短視頻,收獲大量關注與點贊,帶來一股正能量。該博主A.創作的短視頻幫助他人實現了人生價值B.創作的短視頻的價值在于其內容的獨特性C.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外化為自己的物質追求D.既滿足他人、社會需要,也得到社會對其價值的承認78910111213141516√61234578910111213141516材料中強調的是該博主幫助他人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而不是幫助他人實現人生價值,A不符合題意。哲學上的價值是指客體對主體的積極意義,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積極功能和屬性。該視頻的價值在于通過視頻內容滿足人們廣泛的生活需求,而不是因為視頻本身價值獨特,B錯誤。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C錯誤。材料中該博主的視頻滿足了人們廣泛的生活需求,并且得到大家點贊和關注,說明該博主實現了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D符合題意。61234511.(2024·廣東高考)中國名貴古典家具常以黃花梨、紫檀等木材為原料,其結構源于建筑,線條取于書法,氣韻近于雕塑,勁勢法于武術,格調承于詩賦,歷受追捧。假名人之手或經歷史事件的洗禮,文化價值就更加凸顯,受到收藏界的青睞。由此可見①新事物戰勝舊事物必須保留舊因素②實踐的目的是不斷加深對事物的認識③價值判斷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④把握聯系的多樣性對認識事物具有重要意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8910111213141516√61234578910111213141516新事物戰勝舊事物需要保留舊事物中積極的合理的因素,而不是“必須保留舊因素”,①說法錯誤;實踐是認識的目的,而不是“實踐的目的是不斷加深對事物的認識”,②說法錯誤。61234512.(2023·福建高考)劉博士團隊借助新的光學跟蹤軟件,帶近400斤設備追“星”50多次,克服種種困難,成功拍攝中國空間站從“一”“土”“L”到“T”“十”等12個構型的高清影像,完整記錄了它從小到大的成長與變化。劉博士團隊成功追“星”對青年成長的啟示是①要在砥礪自我中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②追求崇高的人生目標就可以實現人生價值③努力增長個人才干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途徑④實現人生價值要把個人發展和社會需要相統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8910111213141516√61234578910111213141516劉博士團隊克服種種困難成功拍攝中國空間站構型變化的影像,讓更多人透過他的望遠鏡看清中國人的“太空家園”,啟示青年學生要在砥礪自我中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要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故①④符合題意;②的說法太絕對,忽視了實踐的作用,排除;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故排除③。61234513.(2023·全國甲卷)在講究效率、與時間賽跑的時代,“治愈”“解壓”“詩和遠方”等網絡熱詞在青年群體中廣泛傳播,面對成長中的挑戰與困難不“躺平”、不消沉、不抱怨,而是主動營造“治愈瞬間”、仔細體味“幸福時刻”,讓人生充滿溫暖與亮色,成為青年人進行心理調適、積蓄昂揚斗志的新手段。這說明①價值觀正確與否取決于人們的價值評價②價值觀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并隨其發展而變化③價值觀往往因人而異,都應當得到包容與認同④價值觀對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的選擇有著重要影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891011121314151661234578910111213141516價值觀正確與否,不是取決于人們的價值評價,而是取決于是否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和是否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①排除。價值觀有兩面性,不是所有的價值觀而是只有正確的價值觀才應當得到包容與認同,③排除。61234514.(2024·安徽高考)下邊漫畫《停止,就是谷底;繼續,就是上坡》蘊含的哲理是①實現價值目標需要不斷砥礪前行②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③成功取決于意識能動作用的發揮④在曲折中前進是事物發展的狀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891011121314151661234578910111213141516漫畫通過“停止”與“繼續”的對比,表達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谷底”與“上坡”。漫畫中“繼續,就是上坡”,說明實現價值目標需要不斷砥礪前行,①正確。“谷底”與“上坡”這兩種狀態(或者說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人的選擇和努力)下可以相互轉化,導致截然不同的結果,②正確。③夸大了意識的能動作用,錯誤。事物發展的狀態是量變和質變,而不是“在曲折中前進”,④說法錯誤,不選。故本題選A。15.(2024·甘肅高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線”是中國畫內在的靈魂,在閩畫中有著充分表達。歷觀福建地域的中國畫文脈,皆以線見長,演繹了“閩人尚線”的文脈傳統,時至今日依然影響著福建畫壇的發展方向。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也養一方藝術,不同的地理環境、不同的地域形態產生不同的文脈承傳。福建作為“海濱鄒魯”之地,八山一水一分田,那山與水、山與山、山與樹林田野的際遇,天地間直線與曲線的交織,形成了千變萬化的線,從而刻入閩人的審美基因里,形成了鮮明的閩畫特性。61234578910111213141516文學藝術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藝術是一種修行,我們的先賢在繪畫品評中提出“人品即藝品”的觀點,誠然,繪畫藝術不僅是一種藝術的表達,更是一種藝術的修行。繪畫也是格物致知的一個重要渠道,格物而致知,在親近世間百卉的過程中加以研究、感受和體悟,體悟花卉生命律動給予我們的生命感動,從而升華為對世界的認知,成就“人生的藝術,藝術的人生”。61234578910111213141516(1)結合材料,運用尋覓社會的真諦相關知識,簡述為何福建地域演繹出“閩人尚線”的文脈傳統。61234578910111213141516答案 ①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福建作為“海濱鄒魯”之地,在山與水、山與山、山與樹林田野的際遇,天地間直線與曲線的交織中,形成了千變萬化的“線”,從而刻入閩人的審美基因里,形成鮮明的閩畫特性。②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繪畫藝術不僅是一種藝術的表達,更是一種藝術的修行。福建地域的中國畫文脈,皆以線見長,在親近世間百卉的過程中體悟花卉生命律動給予我們的生命感動,從而升華為對世界的認知,成就“人生的藝術,藝術的人生”,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③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創造了社會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福建地域一方水土養育了一方人,一方人又造就了一方文化。當地的繪畫藝術家們從地域形態實際出發,演繹了“閩人尚線”的文脈傳統,時至今日依然影響著福建畫壇的發展方向。61234578910111213141516(2)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的功能相關知識,談談如何理解“藝術是一種修行”。61234578910111213141516答案 ①文化具有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文學藝術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②人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著人。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我們的先賢在繪畫品評中提出“人品即藝品”的觀點,繪畫也是格物致知的一個重要渠道,可以在親近世間百卉的過程中加以研究、感受和體悟,成就“人生的藝術,藝術的人生”。(參考答案)61234516.(2024·山東高考)挺膺擔當、逐夢未來。◆一輩子辦成一件事。習近平勉勵年輕研發人員:“我們說大器晚成,大器是什么?就是那些最好的東西、最高精尖的東西,這些東西都不是一下子可以做成的,都要下很大的功夫,甚至要用畢生精力。希望大家立志高遠、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往前走,以十年磨一劍的韌勁,以‘一輩子辦成一件事’的執著,成就有價值的人生。”78910111213141516612345“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幾十年如一日,一身泥、一身水奮斗在田間,以“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被譽為“敦煌的女兒”的樊錦詩,數十年如一日扎根敦煌,為文化遺產的永久保存與永續利用作出重大貢獻;在焊工崗位上辛勤工作半個多世紀的艾愛國,不懈奮斗成為焊接領域“領軍人”,展現大國工匠風采……新時代,廣大青年選擇更多、賽道更寬、天地更廣……“以‘一輩子辦成一件事’的執著,成就有價值的人生”,結合材料,運用價值觀的知識談談你的認識。78910111213141516612345[評分細則] 原理:作出正確的價值選擇(或以人民為中心,或堅持人民至上)(1分)奉獻社會(或勞動,或實踐,或服務社會,或為人民服務)(1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或砥礪自我)(1分)(有錯字不給分,若是寫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不給分)材料:腳踏實地(1分),志存高遠(1分),立足崗位(1分),提升自身修養(或執著,或提升自我)(1分),融入民族偉大復興(1分)789101112131415161.(2024·莆田二模)“中微子是非常神秘的宇宙幽靈信使,我們捕捉它們,見微知著,靜聽寰宇。”中國科學家團隊啟動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深海大工程——“海鈴計劃”,利用整個地球作為屏蔽體,捕捉從地球對面穿透而來的中微子,探索宇宙射線起源等謎題。海鈴計劃體現了①科學實驗有社會歷史性②意識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③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④意識活動具有直接現實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提能強化練PART TWO材料強調的是中國科學家團隊開展“海鈴計劃”,進行宇宙的探索,體現了意識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未體現改造世界,故②不選。意識要通過實踐活動才能將觀念的存在變成現實的存在,意識不具有直接現實性,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故④不選。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2024·撫順三模)2024年2月,某人工智能研究公司發布文字生成視頻模型S。該模型的強大之處在于其能夠根據文本描述生成長達60秒的視頻,其中包含精細復雜的場景、生動的角色表情以及復雜的鏡頭運動。無論是飛天遁地的科幻場景,還是日常生活的瑣碎片段,S模型都能應付自如。這表明①S模型作為工具是人類器官的延伸和加強②S模型能為影視業的發展提供先進的手段③時代和實踐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提供了條件④S模型生成的視頻是對物質世界的能動反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材料主要體現的是人工智能的發展對時代和實踐的反作用,而不是強調人工智能的發展條件,故③不符合題意。意識是對物質世界的能動反映,是人特有的,而S模型生成的視頻是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成果,故④錯誤。3.(2024·菏澤一模)“古道入秋漫黍稷,遠坡乘晚下牛羊”,宋代韓琦曾寫下這樣的豐收秋景。然而,學界對黍稷起源于何處卻一直存在爭論。近年來,中國科學家對全球516份黍稷核心種質資源群體結構進行解析,構建了首個黍稷高質量泛基因組和遺傳變異圖譜,首次從分子層面證明黍稷單獨起源于中國。但科學家目前對黍稷品種資源的起源、群體遺傳結構等基礎問題尚不清晰,無法開展育種工作。這表明①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為理性認識②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③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④不同主體對同一事物的認識總是不同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材料強調的是認識的無限性,而不是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為理性認識,①排除。不同主體對同一事物的認識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④排除。4.(2024·漳州二模)黨和國家歷來十分重視上海的發展,從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把上海建成“一個龍頭、三個中心”,到2017年國家明確上海“五個中心”的功能定位,2023年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支持上海加快“五個中心”建設的意見》。支持上海加快“五個中心”建設這項重大決策的形成,經歷了一個不斷拓展和深化的過程,這是因為①任何真理都是具體的、有條件的②不斷上升的認識才能作用于事物發展過程③理論創新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④社會主義建設實踐需要不斷完善的政策體系引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正確或者錯誤的認識都能作用于事物發展過程,②錯誤。支持上海加快“五個中心”建設這項重大決策屬于理論創新,能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但這與設問的問題不構成因果關系,③排除。5.(2024·綿陽三模)以中國古代科學家墨子命名的“墨子號”衛星的成功發射和在軌運行首次在空間尺度驗證已有百年歷史的量子理論的科學性,其研究數據有助于我國在量子通信技術實用化整體水平上保持國際領先。“墨子號”衛星成功發射A.根本上是為了推動量子理論體系不斷完善B.是顛覆現有理論、重構新型理論的過程C.說明理論的正確性依賴于是否進行實踐檢驗D.充分彰顯了科學理論對改造客觀世界的正確指導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墨子號”衛星成功發射根本上是為了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不是為了推動量子理論體系不斷完善,A說法錯誤。“墨子號”衛星成功發射沒有顛覆現有理論,B說法錯誤。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但并不是說經過實踐檢驗的理論就是正確的,C表述錯誤。6.(2024·西寧二模)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該法聚焦突出問題,加強污染物排放管控,強化海洋垃圾污染防治,在法律責任方面增加了處罰事項、加大了處罰力度、豐富了處罰方式和處罰手段,有效解決“該硬不硬、該嚴不嚴、該重不重”的問題。該法的修訂表明①社會的每一次發展進步都是通過改革來實現的②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③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④正確的社會意識能預見社會發展趨勢變革社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在階級社會,社會的發展進步主要通過階級斗爭來實現,在社會主義社會是通過改革來實現的,①錯誤。正確的社會意識不能直接變革社會,必須通過實踐,④錯誤。7.(2024·宜賓二模)法治安邦,良法善治。制定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糧食安全保障法,通過刑法修正案(十二),修正慈善法,修訂行政復議法,加強民生保障和社會治理法治化。新時代,一系列民生領域立法助力實實在在辦好惠民利民實事,為努力創造讓人民群眾安業、安居、安康、安心的良好社會環境貢獻法治力量。材料說明①適應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筑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②制定良法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價值標準③健全法律是解決系列民生問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④完善法律要與時俱進,順應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適應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筑可以鞏固經濟基礎,但是不一定會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上層建筑只有為先進的經濟基礎服務時才會促進生產力發展,故①表述錯誤。解決民生問題是健全相關法律體系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故③表述錯誤。8.(2024·龍巖二模)為遵循科技發展規律,適應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新需求,新一輪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提出組建中央科技委員會,統籌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和科技體制改革,為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此次科技部門的改革是基于①通過調整上層建筑以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狀況②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能推動社會實踐發展③通過變革生產關系以適應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狀況④改革是實現社會主義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直接動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阻礙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正確地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②說法錯誤。科技部門的改革屬于變革上層建筑,不是生產關系,③不符合題意。9.(2024·煙臺三模)位于黃河灘區的河南省長垣市西陳村,這兩年大變樣,成了遠近聞名的“明星村”。一切從轉變觀念,提振干事創業的精氣神開始,村兩委領著干、黨員帶頭干、大家一起干,修了路、通了氣、建了便民設施,成立了專業合作社,根據當地資源稟賦發展農林果蔬產業,村子越來越美,路子越走越寬。上述材料表明①每個人都是社會歷史的主體并推動歷史的發展②正確的觀念是把革命熱情和科學態度相統一的基礎③一切從實際出發是把握規律、干事創業的根本立足點④人民群眾借助實踐這一人類所特有的聯系形式共建美好家園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人民群眾(而不是每個人)是社會歷史的主體并推動歷史的發展,①錯誤。實踐(而不是正確的觀念)是把革命熱情和科學態度相統一的基礎,②不選。10.(2024·哈爾濱一模)人民戰爭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核心之一,堅持人民利益至上,充分動員人民,堅決依靠人民,是開展人民戰爭的基本條件,在新時代新征程中,無論風險挑戰怎樣嚴峻、斗爭形勢怎樣復雜,人民群眾永遠是應對考驗、戰勝強敵、推動發展的力量源泉,人民戰爭永遠是我黨我軍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堅持人民戰爭思想,是因為①人民群眾是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根本動力②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體力量③群眾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首要的基本觀點④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的領導和工作方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社會基本矛盾運動是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根本動力,①錯誤。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首要的基本觀點,③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1.(2024·萍鄉二模)電影《第二十條》以沉睡的“刑法第二十條關于正當防衛規定”作為故事背景,講述三個家庭關于“正義與代價”的故事。以基層青年檢察官韓明、呂玲玲為代表的司法工作者,立足老百姓最樸素的正義觀,不拘泥于既往的判決和司法慣例,從立法的本意出發,結合事實,捍衛每一個個體的公平正義,具有強烈的現實觀照意義。可見①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電影真實再現社會生活②價值觀具有重要導向作用,司法者恪守司法良知③認識指導實踐發展,司法者堅守法治信仰踐行法治精神④人民群眾的實踐是文化創造的源泉,電影創作需堅持人民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意識具有自覺選擇性和能動創造性,電影能夠能動地反映社會生活,而不是真實再現社會生活,①不選。題干強調電影取材于實踐,不體現認識對實踐的作用,③不符合題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2024·北京西城一模)銅鏡除可以觀容鑒貌外,也帶有社會文化意蘊。古人留下的“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的名句,增添了“鏡鑒”“洞察”之意。《東京夢華錄》則記載了北宋有拜銅鏡的婚姻習俗,取其外形特征代表圓滿、團圓和吉祥之意。以下分析正確的是①銅鏡的價值是人的需要在物身上的體現②銅鏡與人的需要結成了自在事物的聯系③銅鏡的文化價值是在人與人的關系中創造和賦予的④物的屬性本身就是價值,銅鏡被賦予了多重的、深刻的內涵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自在事物的聯系在人類產生以前就存在了,與人的實踐活動無關,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故②錯誤。哲學意義上的價值是指客體對主體的積極意義,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積極功能和屬性,所以物的屬性本身不是價值,故④不選。13.(2024·湖南二模)如圖漫畫《同一本書》蘊含的哲學道理是①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但形式是主觀的②矛盾問題的精髓在于一切從實際出發③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主體差異性④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根據漫畫可知,面對下雨,兩個人對同一本書的態度不同,說明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但形式是主觀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主體差異性,故①③符合題意。矛盾問題的精髓是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故②表述錯誤。材料中未涉及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故④不符合題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4.(2024·貴州二模)海軍女兵唐曉菁是航母“山東艦”上的引導員,負責引導艦載機就位、起飛。艦載機一般是逆風飛行,她要頂著6至7級大風在甲板上來回奔跑就位,還要扛著40斤的系留索去固定飛機。她說,我原來覺得瘦點好,現在希望再胖一點,才能在甲板上穩得住,做好放飛工作。其中蘊含的哲學道理是①價值觀對人的行為選擇有重要的導向作用②人的價值判斷以主體的知識和能力為基礎③事物的價值隨著人們對其價值判斷的改變而改變④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會因時因地因條件的變化而不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都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不是以主體的知識和能力為基礎,②錯誤。事物的價值隨著人們對其價值判斷的改變而改變屬于唯心主義觀點,影響事物價值的因素為事物的屬性和人的需要,③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5.(2024·北京朝陽一模)“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國35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以創新成果助力廣大農民致富;“糖丸爺爺”顧方舟一生致力研究脊髓灰質炎防控,守護幾代國人健康成長;植物學家鐘揚長期致力于生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護,16年跋涉于青藏高原,為培養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植物學人才作出了重要貢獻……這啟示我們①應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努力實現人生價值②只有全面提升自身價值,才能把握住難得的人生機遇③擁有對社會的獨特的貢獻方式,才能正確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的關系④只有為國家、社會、民族和集體奮斗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義的人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全面提升自身價值,有助于把握住難得的人生機遇,但把握住難得的人生機遇可能還需要其他條件,②說法錯誤。對社會的貢獻,并不一定必須是獨特的貢獻方式,③說法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6.(2024·長沙一模)近年來,長沙市教育系統結合勞動教育現狀及國家開展勞動課程建設的要求,全域推進勞動教育。各學校紛紛以勞引育,寓教于勞,讓孩子們親身體驗、親手操作,揮灑汗水,體驗收獲,理解勞動的意義,達到教育轉化的目的。推進勞動教育旨在最終引導學生①在實踐中感悟勞動精神是財富和幸福的源泉②在勞動這一基本實踐活動中提升智力和體力③成為具有勞動精神和創造精神的時代建設者④樹立正確的勞動觀以便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財富和幸福的源泉是勞動,而不是勞動精神,①錯誤。推進勞動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進而更好地在勞動和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但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也就是社會價值,“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不是推進勞動教育的目的,④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7.(2024·三門峽高三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深入調查研究”提出明確要求,強調“注重調研成果轉化運用,在調查的基礎上深化研究,提高調研成果質量,切實把調研成果轉化為解決問題、改進工作的實際舉措,防止調查多研究少、情況多分析少,提出的對策建議大而化之、空洞抽象、不解決實際問題”。事實是真理的依據。現實中,真實的情況往往被表象掩蓋、受距離阻隔,只有深入一線、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發現問題所在;也只有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深刻把握問題實質和矛盾規律,才能“求解”出科學決策。調查是全面、客觀、準確掌握情況的過程,并不自然產生科學觀點、得出正確結論。要使調查發揮應有價值,還需要對所掌握的材料進行系統分析和整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開展調查研究,既要善于抓問題,也要善于求答案,既要善于找現象,也要善于析機理。只調查不研究,就會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也就提不出解決問題的有效對策;只研究不調查,就如同閉門造車、向壁虛構,決策難免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只有統籌處理好調查和研究兩個環節的關系,調查研究才能成為獲得真知灼見的源頭活水,調查研究的過程才能成為提高認識能力、判斷能力和工作能力的過程。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答案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對認識具有決定作用,是認識的來源、發展動力、目的和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調查就是實踐的過程,只有深入調查,才能掌握一手材料,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認識過程的兩個不同階段,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深化為理性認識,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開展調查,可以獲得大量豐富、合乎實際的感性材料;經過研究,將感性材料進行加工制作、分析整合,方能獲得理性認識。運用認識論的知識并結合材料,分析如何統籌處理好調查和研究兩個環節的關系。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楓橋經驗”閃耀著歷久彌新的基層治理大智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楓橋鎮干部群眾在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創造了“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的“楓橋經驗”,解決了大量當時出現的各類社會難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形成了“黨政動手、依靠群眾、立足預防、化解矛盾、維護穩定,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新時期“楓橋經驗”,為實現社會和諧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不斷創新工作理念、方法和載體,形成了“黨建統領、人民主體、多元共治、三治結合,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新時代“楓橋經驗”,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了重要貢獻結合材料,運用社會歷史觀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楓橋經驗”歷久彌新的原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答案 (1)社會意識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而變化、發展,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楓橋經驗”順應時代需要,解決了不同時期社會矛盾和群眾問題,促進我國社會發展。(2)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楓橋經驗”遵循了社會發展規律,彰顯了我國的政治優勢、制度優勢和治理優勢。(3)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楓橋經驗”依靠群眾就地化解矛盾,始終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創新社會治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提升練 專題九 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docx 專題提升練 專題九 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