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1 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2025年春八年級下冊地理湘教版課前導學【課本基礎知識填空】知識點一 我國的地理差異1.自然環境差異要素 方向 差異 表現氣溫 自南向北 緯度逐漸升高,氣溫逐漸降低 海南島長夏無冬;黑龍江夏季短暫涼爽,冬季漫長寒冷降水 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 距海越來越遠,降水越來越少 東南沿海地區降水多,西北內陸地區降水少地勢 自西向東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 同緯度第一級階梯上的青藏高原地高天寒,第三級階梯上的長江三角洲溫暖濕潤2.社會環境差異(1)農業分布特點:東耕西牧、南稻北麥。(2)人口、城市、交通線分布特點:東密西疏。(3)經濟發展水平:東部經濟相對發達,西部經濟相對落后。知識點二 秦嶺——淮河線1.地理區域體現了區域內部的地理[1] 性,地理界線兩側則反映出區域之間的地理[2] 性。2.秦嶺——淮河線南北兩側的地理差異地區 秦嶺——淮河線以北 秦嶺——淮河線以南自然地理特征 1月平均氣溫 <[3] ℃ >0℃年降水量 <800mm >[4] mm主要地形類型 平原、高原 平原、盆地、丘陵、高原河流結冰期 有 無溫度帶 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 亞熱帶、熱帶干濕地區 以[5] 地區為主 濕潤地帶植被類型 以溫帶落葉闊葉林為主 [6] 為主氣候類型 以溫帶季風氣候為主 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主要地形區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黃土高原 長江中下游平原、云貴高原、四川盆地、東南丘陵河流水文特征 流量小、汛期短、有結冰期、含沙量大 流量大、汛期長、無結冰期、含沙量小主要河流 黃河、海河、松花江 長江、珠江農業生產 耕地類型 [7] 為主 [8] 為主主要糧食作物 [9] 水稻作物熟制 一年兩熟、兩年二熟或一年一熟 一年兩熟到三熟主要經濟林木 蘋果、柿、棗 柑橘、茶葉、油桐其他 傳統民居 屋頂坡度小,墻體厚 屋頂坡度大,墻體高主要運輸方式 公路、鐵路 公路、鐵路、水運3.秦嶺——淮河(1)秦嶺①位置:橫亙于中國中部,狹義的秦嶺位于陜西省中南部,地處關中平原和漢水谷地之間,廣義的秦嶺西起甘、青兩省邊境,東到河南省中部。②范圍:東西綿延500千米,南北寬達100~150千米。③海拔:多為1500~2500米。④特征: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挺立于重巒疊嶂之上,山頂氣候寒冷,經常白雪皚皚,天氣晴朗時在百里之外也可望見銀色雪峰。⑤走向:東西。⑥地理界線:黃河水系與長江水系的分水嶺,關中平原和漢水谷地的分界線。(2)淮河①發源地:河南省桐柏山。②流向:自西向東。③流經省份:河南省、安徽省、江蘇省。④注入湖、海:于江蘇省注入洪澤湖,然后大部分河水流經高郵湖向南注入長江,還有一部分河水流經蘇北灌溉總渠向東注入黃海。⑤流程及流域:干流長約1000千米,流域面積18.9萬平方千米。⑥水患:淮河原為獨流入海的河流,后因黃河多次奪淮入海,造成淮河水系紊亂,洪澇災害頻繁。⑦治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國家對淮河流域進行了全面整治,興建了一系列水利工程。知識點三 四大地理區域1.劃分依據:按照[10] 線、[11] 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和青藏高原邊緣線這三條重要的地理界線,并根據實際情況作一定的調整,把中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2.分界線的確定代號 區域界線 主導因素Ⅰ 大致與我國1月平均氣溫[12] ℃等溫線和[13] 毫米年等降水量線一致 [14]Ⅱ 大致與[15] 毫米年等降水量線一致 [16]Ⅲ 與我國地勢第一、二級階梯分界線吻合 [17]答案[1]相似;[2]差異;[3]0;[4]800;[5]半濕潤;[6]亞熱帶常綠闊葉林;[7]旱地;[8]水田;[9]小麥、玉米;[10]秦嶺——淮河;[11]400;[12]0;[13]800;[14]氣候;[15]400;[16]降水;[17]地形。【基礎試題練習】從黑龍江省到云南省連一條線,沿著它“漫步中國”,走東北段、陜西段、陜西段、西南段,自然和人文景觀極為豐富。下圖為示意漫步路線,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此線東北段穿過A山脈,兩側地理環境差異顯著,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A.東側為華北平原,西側為內蒙古高原B.東側主要為地勢第三級階梯,西側主要為第二級階梯C.東側為非季風區,西側為季風區D.東側年降水量小于400mm,西側大于400mm2.此線經過山脈B,它和淮河組成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關于它們的地理意義,敘述正確的是( )A.暖溫帶與寒溫帶的分界線B.1月0℃等溫線大致經過的區域C.半濕潤區與半干旱區的分界線D.熱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的分界線3.關于此線經過的山脈走向,說法正確的是( )A.橫斷山脈南北走向 B.A山脈西北—東南走向C.B山脈東北—西南走向 D.太行山脈東西走向秦嶺連接東西,和合南北,綿延的峰巒如一道天然屏障,涵養著八百里秦川。讀圖完成下面小題。4.秦嶺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淮河流域與黃河流域分水嶺 B.黃土高原與華北平原分界線C.濕潤區與半濕潤區分界線 D.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5.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①區域1月平均氣溫低于0℃ B.①區域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C.②區域盛產香蕉、花生 D.②區域河流冬季有結冰期讀“中國四大地理區域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6.①區域與③區域的分界因素是( )A.地勢 B.氣候 C.地形 D.降水7.①區域內有我國缺水最嚴重的華北地區,為解決當地缺水問題,以下措施不合理的是( )A.大力開采地下水 B.建設跨流域調水工程C.水資源凈化處理,循環利用 D.發展節水農業下圖示意我國四大地理區域,讀圖完成下面小題。8.圖中②、④分別對應的區域是( )A.青藏地區、北方地區 B.北方地區、西北地區C.西北地區、北方地區 D.青藏地區、西北地區9.區域②與區域①③④劃分的主導因素是( )A.季風 B.降水 C.地勢 D.流域集中供暖是指向建筑物供給熱量,保持室內舒適溫度的社會服務。下圖示意我國集中供暖區分布及部分城市集中供暖起止時間。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0.我國集中供暖區與未集中供暖區的分界大致經過( )A.1月份0℃等溫線 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C.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 D.半濕潤區與半干旱區分界線11.西寧與濟南集中供暖時間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A.緯度高低不同 B.地勢高低不同 C.距海遠近不同 D.面積大小不同下圖為“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簡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2.與圖中A、B兩個區域的界線大體一致的有( )①1月0℃等溫線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③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④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3.圖中D區域和其他區域劃分的主導因素是( )A.氣溫 B.地形 C.土壤 D.降水14.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四大地理區域自然環境的不同,必然會影響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下圖是我國四大地理區域分布及四地區景觀圖。(1)山脈常作為地理區域的分界線,圖中甲地區與丁地區的分界山脈包括____、阿爾金山脈、祁連山脈等,乙地區與丙地區的分界山脈是____。(2)甲地區大部分位于西北的____(季風區/非季風區),地形多為____和盆地,農業以____(種植業/畜牧業)為主。(3)圖中民居是丁地區的碉房,具有____(斜/平)頂、窗小、墻厚的特點,適應當地降水較少、氣溫較____(低/高)的自然環境。(4)結合景觀圖,試從耕地類型和主食角度,比較乙地區和丙地區的差異。15.【探究發現】探究名稱:詩詞、美食與地理環境探究資料:資料一:《中國詩詞大會》點燃國人對詩詞的熱情。《舌尖上的中國》記錄我國不同地理環境下的飲食習慣。這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電視節目,內容中蘊含著豐富的地理知識。資料二:詩詞一:“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詩詞二:“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國幅員遼闊,復雜多樣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各具特色的美食文化。如山西面食,國內外早有盛譽,世界面食在中國,中國面食在山西。資料三:中國四大地理區域示意圖。探究思考:(1)閱讀圖文資料,推測兩首詩詞所反映的中國四大地理區域的名稱。(2)說出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地理分界線及其兩條地理意義。(3)山西除面食外,還有許多享譽中外的傳統美食或特產,請列舉四例。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A山為大興安嶺,大興安嶺東側是東北平原,西側是內蒙古高原,A錯誤;東側的東北平原主要是地勢第三階梯,西側的內蒙古高原主要是地勢第二階梯,B正確;西側內蒙古高原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屬于非季風區,年降水量低于400mm;東側的東北平原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區,年降水量高于400mm,CD錯誤。故選B。2.答案:B解析:B秦嶺—淮河是暖溫帶和亞熱帶分界線,一月份0℃等溫線大致經過的地方,濕潤區和半濕潤區分界線,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分界線,B正確。故選B。3.答案:A解析:橫斷山脈為南北走向,A正確;A大興安嶺為東北—西南走向,B錯誤;B秦嶺為東西走向,C錯誤;太行山脈為東北西南走向,D錯誤。故選A。4.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秦嶺是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的分水嶺,A錯誤;黃土高原與華北平原的分界線是太行山,B錯誤;干濕地區中,秦嶺—淮河一線是濕潤區與半濕潤區分界線,C正確;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是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D錯誤。故選C。5.答案:A解析:讀圖可知,①區域位于秦嶺以北地區,1月平均氣溫低于0℃,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A正確,B錯誤;②區域位于秦嶺以南地區,盛產香蕉,花生主要生產于北方地區,河流冬季無結冰期,CD錯誤。故選A。6.答案:D解析:讀圖可知,①是北方地區,②是南方地區,③是西北地區,④是青藏地區,①北方地區與③西北地區的分界線相當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受降水因素,D正確;④區域的界線是受地形地勢因素的影響,AC錯誤;①北方地區和②南方地區的界線受氣候因素影響,B錯誤。故選D。7.答案:A解析:我國華北地區屬于溫帶季風氣候,春季降水量少,但是春季氣溫回升快,加之小麥返青,工農業用水增加,會導致春旱發生,通過跨流域調水、興修水庫、發展節水農業等能夠控制春旱的發生,BCD正確;大力開采地下水會導致華北地區地表下陷,水位下降,生態環境惡化等,A錯誤。故選A。8.答案:A解析:我國幅員遼闊,自然環境復雜多樣,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區域。綜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點,可以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④北方地區、③南方地區、①西北地區和②青藏地區,A正確。故選A。9.答案:C解析:由于②青藏地區海拔高,形成了高寒的高原山地氣候,故與④北方地區、①西北地區和③南方地區劃分的主導因素是地形地勢,C正確。故選C。10.答案:A解析:讀圖結合圖例可知,我國集中供暖與未集中供暖區的分界大致經過秦嶺—淮河一線,亦大體與1月0℃等溫線,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分界線一致,A正確,BD錯誤;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陰山山脈—賀蘭山—巴顏喀拉山脈—岡底斯山脈一線,C錯誤。故選A。11.答案:B解析:讀圖可知,青海省西寧市位于青藏高原上,位于我國第一級階梯上,而濟南市位于我國第三級階梯上,兩地海拔高度不同;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低,比濟南市進入供暖期更早、結束供暖期更遲,地勢高低不同是造成兩地集中供暖時間不同的主要原因,B正確;兩地緯度大致相當,A錯誤;與距海遠近和面積大小關系不大,CD錯誤。故選B。12.答案:D解析:讀圖可知,A、B兩區域的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秦嶺—淮河一線也是我國1月0℃等溫線,800mm等降水量線,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界線,①③④正確,②錯誤。綜上,D正確。故選D。13.答案:B解析:讀圖可知,圖中D為青藏地區,該地區和其他區域的分界線為青藏高原邊緣線,即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脈一線,該線也是我國地勢第一、二級階梯的分界線,其劃分的主導因素是地形地勢,B正確;與氣溫、土壤和降水無關,ACD錯誤。故選B。14.答案:(1)昆侖山脈;秦嶺(2)非季風區;高原;畜牧業(3);平;低(4)乙地區耕地以旱地為主,主食為面食;丙地區耕地以水田為主,主食為米飯。解析:(1)山脈常作為地理區域的分界線,甲地區為西北地區,丁地區為青藏地區,西北地區與青藏地區的分界山脈包括昆侖山脈、阿爾金山脈、祁連山脈等;乙地區為北方地區,丙地區為南方地區,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分界山脈是秦嶺。(2)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以大興安嶺—陰山山脈—賀蘭山—巴顏喀拉山脈—岡底斯山脈以東一線為界,甲地區(西北地區)大部分位于我國的非季風區,地形多為高原和盆地,西北地區氣候比較干旱,農業以畜牧業為主。(3)丁地區為我國青藏地區,該地區的傳統民居為碉房,具有平頂、窗小、墻厚的特點,適應當地降水較少、氣溫較低的自然環境。(4)乙地區為北方地區,耕地以旱地為主,主食為面食;丙地區為南方地區,耕地以水田為主,主食為米飯。15.答案:(1)詩詞一:北方地區;詩詞二:南方地區。(2)秦嶺—淮河一線。暖溫帶和亞熱帶分界線;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分界線;半濕潤區與濕潤區分界線;1月份0℃等溫線;800mm年等降水量線;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分界線。(3)老陳醋;汾酒;平遙牛肉;清徐葡萄;平定砂鍋;太谷餅;等等。解析:(1)詩詞一:“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描述的是東岳泰山,位于山東境內,山東簡稱魯,故詩詞一描述的地方在北方地區;詩詞二:“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描述的是江淮地區夏初的梅雨天氣,故詩詞二描述的地方在南方地區。(2)看圖,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地理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秦嶺—淮河一線是1月份0℃等溫線;800mm年等降水量線;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分界線;暖溫帶和亞熱帶分界線;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分界線;半濕潤區與濕潤區分界線。(3)山西主要的糧食作物是小麥,以面食為主,有許多享譽中外的傳統美食或特產:山西老陳醋;汾酒;平遙牛肉;清徐葡萄;平定砂鍋;太谷餅等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