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2 自由平等的追求大單元議題式教學設計一、單元教學設計(一)設計意圖法治意識是法治國家建設的社會心理基礎,而憲法意識是法治意識最核心的內容。《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是初中學段的法治教育專冊,本冊教材圍繞公民與國家的關系,以憲法精神為主線,以憲法教育為主要內容,對學生進行公民意識與國家意識教育,因而又被稱為憲法專冊。本單元是八年級下冊這一法治專冊的邏輯升華,也是法治教育的落腳點。在前面以知識為載體進行滲透教育的基礎上,本單元旨在引導學生體悟法治的價值追求,讓學生初步形成尊重自由平等、維護公平正義的意識,樹立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法治觀念,引領學生崇尚法治精神。本單元分四個課時分別教授了自由、平等、公平、正義四個方面的內容,自由、平等、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是一種價值取向,前三個單元的內容都體現了這些精神,由第四單元做了一個收尾。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希望同學們懂得崇尚法治精神,讓法治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本單元教學設計依據“大單元主題式整體設計”的方法和策略來進行整體的籌劃,單元大概念是“崇尚法治精神”。整個單元教學設計在考慮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教學目標和學情分析的基礎上,針對一個單元的整體教學內容、課時教學內容、教學方案、時間安排,以及評價體系進行的分解、重組、整合與結構化處理。結合教學實際,本單元共安排4課時。課標分析核心素養目標:道德修養:通過對本課的情境分析,有助于培養學生愛國奉獻、明理遵規的個人品德;養成男女平等、相互尊重的社會公德。法治觀念: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了解公民的合法權益一律平等地受法律保護,對任何人的違法犯罪行為必都依法予以追究,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權利義務相統一。理解每個公民都享有憲法和法律賦予的權利,同時也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守法用法意識和行為——樹立法治意識,養成守法用法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健全人格:能夠換位思考,學會處理和社會的關系;能夠主動適應社會環境,積極進取,具有適應變化的意志品質。責任意識:了解以民法典為代表的、與日常生活以及未成年人保護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樹立法治意識,養成守法用法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對自己負責,關心集體,關心社會,關心國家。教材分析本單元由導語、第七課“尊重自由平等”、第八課“維護公平正義”組成。第七課設“自由平等的真諦”和“自由平等的追求”兩框,第八課設“公平正義的價值”和“公平正義的守護”兩框。導語從自由平等、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層面的重要內容出發,揭示出法治與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等核心價值要素之間的內在關聯,鮮明地提出法治是實現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保證,追求自由平等、公平正義是法治的價值追求。引導學生崇尚法治精神,逐步由理論上的認知階段,深化到實踐上的行動階段,實現從“理解”“認同”到“生活方式”的轉變。學情分析初中學生富有生命的活力,精力旺盛,求知欲強,但認知能力、思維方式和社會經驗等有待進一步發展,對于自由和平等的認識尚處于懵懵懂懂的初始階段。少數學生不認真履行義務教育法規定的受教育的法定義務,不珍惜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的受教育的神圣權利,欺凌弱小同學,隨意曠課、逃學甚至輟學,錯誤地認為“這是我的自由”。一部分學生盡管知曉自由和平等都不是絕對的,但對二者的認識停留在淺表層面。例如,僅僅認為自由受班規和校紀的約束和限制,很難把自由與法治聯系在一起。對于平等的認識,更多的是在道德層面上有相關的生活經驗,很難從法律的高度“法眼看平等”,尤其從憲法的角度來理性地加以看待。基于以上學情考慮,教材第七課“尊重自由平等”設計了“自由平等的真諦”和“自由平等的追求”兩框內容,其目的不僅是讓學生知道自由、平等在法治意義上的內涵,懂得法治與自由、平等的相互聯系,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感受自由都是法律之內的自由,體會法治規范自由又保障自由,體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增強平等意識和珍視自由的意識,樹立自由平等觀,形成尊崇法治和尊重法律權威的法治意識,崇尚和弘揚法治精神。初中學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這-時期在人的生中無論在生理上還是在心理上都是一個急劇變化的關鍵時期。少年期學生的心理發展具有變化大、周期短的特點并且充滿著依賴與獨立、幼稚與成熟等種種錯綜復雜的矛盾。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和掌握這一根本特點, 并針對這一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 促使其順利、健康地完成向成年期的過渡。例如,少年期的初中學生可能出現校園欺凌、弄虛作假甚至違法亂紀等非正義行為,教師一方面要進行嚴肅的批評教育和正確的價值引導,引導學生分辨是非、積德揚善、伸張正義;一方面不能簡單粗暴地厲言呵斥,從此給學生“扣”上“差生”的帽子,迫不及待地貼上“朽木不可雕”的標簽。教師應有效引導與智慧點撥,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有時需要耐心等待學生內心生命的自我喚醒,等待學生自我成長拔節的聲音,等待學生內心花開的芬芳,使師生在改錯糾偏的征程中共同成長。中學階段是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這些觀念需要經由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親身實踐才能真正內化。第八課《維護公平正義》將深刻的理論蘊含在鮮活的生活主題之中,鼓勵學生自主地進行探究、體驗,通過學生的道德踐行和生活實踐,促進法治素養和道德品質的知行統一。基于以上學情考慮,第八課設計了“公平正義的價值”和“公平正義的守護”兩框內容,其目的是幫助學生初步形成維護公平正義的意識。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本課學習過程中,不僅課堂上要積極思考,主動質疑,而且要積極通過演講比賽、辯論賽等體驗公平,通過召開“向正義榜樣學習”的主題班會感悟正義,并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努力踐行公平正義。總體結構(六)單元核心素養目標道德修養:知道自由與平等的內涵并理解如何踐行自由與平等,知道公平的含義、內涵、作用,理解正義的內涵和價值。法治觀念: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對特權,在現實生活中敢于抵制不平等不公正的行為,面對不平等不公正的現象能夠依法維權。健全人格:增強法治意識,樹立自由平等觀念,培養熱愛自由的感情,尊重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利。責任意識:做有正義感的人,以實際行動維護正義。(七)設計思路學科大概念:法治精神單元核心問題:自由、平等、公平、正義教學單元議題:崇尚法治精神二、具體課時設計:7.2自由平等的追求總議題:如何理解自由平等的追求?(一)核心素養目標1.【政治認同】通過分析案例,認同法治是實現自由平等的保證,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2.【法治觀念】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能夠珍視自由、踐行平等,必須依法行使權利,作為公民,應自覺守法。3.【責任意識】通過撰寫活動策劃書,增強平等意識,努力踐行平等,共同構建平等有序的社會制度。(二)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如何珍視自由、如何踐行平等2.教學難點:理解特權(三)教學方法情景教學法、合作探究法、議題式教學法(四)設計理念近日,一則標題為《世間再無白素貞,一路走好》的文章在各大社交平臺上瘋傳,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熱議。文章聲稱,經典角色“白素貞”的扮演者、一代女神趙雅芝突然離世,享年70歲。這一消息讓無數網友震驚不已,紛紛表示難以相信這一噩耗。事后發現這是謠言。基于此,本課設置一個總議題:如何理解“自由和平等的追求”;下設三個子議題:環節一:自由的代價:尋找社會正義的平衡;環節二:平等的天平:構建公正社會的雙柱;環節三:公允的追求:維護自由平等的基石。知識線為:如何珍視自由-如何踐行平等。本課設計通過設置議學任務、設置“舉例聊生活”等議學活動,逐步推進教學實施。本課遵循在議中學,議中悟,議中行,引導學生深度學習和構建知識。其次,要根植社會熱點,以鏈接“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用教材觀點透析社會現象,鍛煉學生邏輯推理、分析、判斷、甄別、選擇等能力,真正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五)教學過程1.課堂導入:近日,一則標題為《世間再無白素貞,一路走好》的文章在各大社交平臺上瘋傳,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熱議。文章聲稱,經典角色“白素貞”的扮演者、一代女神趙雅芝突然離世,享年70歲。這一消息讓無數網友震驚不已,紛紛表示難以相信這一噩耗。事后發現這是謠言。今天,讓我們一起通過這件事學習“自由平等的追求”。設計意圖:通過對“謠傳白素貞的扮演者-趙雅芝去世事件”的簡單介紹,快速導入新課,本課時一例貫穿,邏輯性較強,知識點脈絡清晰。 2.新課講授環節一:自由的代價:尋找社會正義的平衡議學情境:這位名不見經傳的博主在其社交平臺上發布了文章之后迅速被網民傳播,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熱議。然而,這條消息卻是虛構的。在輿論的壓力下,發起謠言的博主最終發表了道歉聲明,他說,這篇報道是從一個QQ群中的“專業運營團隊”那里獲得的,自己未進行任何核實就輕率發布,他表達了對趙雅芝及公眾的誠摯歉意,并承認了自己的不負責任行為。議學任務:結合情境,請你談談“造謠的博主因未經核實輕率發文,最終道歉”的行為給你什么啟示?學生:自由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我們要珍惜憲法和法律賦予的權利,要依法行使權利。教師總結: ①珍視自由,就要珍惜憲法和法律賦予我們的權利。(我們要知曉自己的權利,正確認識權利的價值,積極行使和維護自己的正當權利。)②珍視自由,必須依法行使權利。(作為公民,應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樹立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法治意識。)設計意圖:此環節通過設置議學任務,引導學生小組討論探究如何珍視自由。環節二:平等的天平:構建公正社會的雙柱過渡語:通過剛剛的探究,我們了解了如何珍視自由,那如何踐行平等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議學情境:雖然這件事以“造謠者道歉”收尾,但是在網絡上依然引起了軒然大波。網友A:前有“謊稱秦朗作業落巴黎被封號”一事,現有造謠“女神去世”一事,為什么處罰結果不一樣呢?網友B:趙雅芝是公眾人物,造她的謠才能讓她更有熱度,網友造謠明星是對她好,理應有特權,不應該承擔責任。議學任務:結合情境,小組討論:①你同意網友說的“造謠者有特權”嗎?②造謠是否侵犯了明星的合法權益?③這對于踐行平等有何啟示?學生:①造謠者沒有特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造謠侵犯了明星的名譽權;③踐行平等就要反對特權。教師總結:①踐行平等,就要反對特權。特權:(1)含義:法律、制度規定之外的特殊權利。(2)表現:有的人或只享受權利不承擔義務,或利用手中的權力以權謀私,或利用社會關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設法逃避法律制裁。(3)追求特權的后果:法律的尊嚴和權威不容侵犯,任何踐踏法律的行為必將受到制裁和懲罰。p105②踐行平等,就要平等對待他人的合法權利。我們要以法律為基本的行為準則,平等地對待所有成員,尊重他人的合法權益。p106議學情境:事發之后,趙雅芝工作室立即發視頻,緊急辟謠稱趙雅芝并未離世。工作室在聲明中強烈譴責了那些惡意散布謠言的平臺和個人,并表示已經委托律師所進行證據保全,并會采取法律行動以維護趙雅芝女士的合法權益。議學任務:結合議學情境,請你談談“工作室采用合法途徑維護權益”,對于踐行平等有何啟示?學生: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為。教師總結:③踐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為。在現實生活中,仍然存在著就業歧視等不平等現象,損害了公民的人格尊嚴,違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面對不平等現象,我們不能聽之任之,應據理力爭,必要時依法維權。議學活動: 請你根據日常生活觀察,舉一些生活中不平等的案例,并思考,中學生應當如何努力踐行平等 教師總結:④每個公民把平等原則落實到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是人類的美好夢想,需要每個公民把平等原則落實到日常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我們要增強平等意識,努力踐行平等,共同建構平等有序的社會制度。P107設計意圖:此環節根據預設的問題鏈,引導學生分析相關材料,培養學生閱讀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法治精神,并設置議學活動,引導學生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認識“如何踐行平等”,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環節三:公允的追求:維護自由平等的基石議學延伸:八年級(1)班同學通過學習《自由平等的追求》后決定辦一期以“踐行平等為主題的板報”。請你協助同學們完成以下板報的整體設計。(1)活動的目的。(2)活動的要求。(3)活動步驟。(至少兩步)(4)為活動效果評價設計兩個問題。設計意圖:最后一個環節通過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撰寫活動策劃書,緊密聯系實際生活,激發學習興趣,突破教學重難點。(六)板書設計課堂小結本節課我們是在學習上節課認識自由和平等的基礎上,深入學習和解決兩個問題:如何珍視自由和踐行平等。希望大家在學習和生活中,自覺按照所學要求,努力做一名珍視自由和踐行平等的中學生。教學反思與改進本節課是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自由和平等的話題。關于珍視自由,就是要了解自己的權利,學會依法行使權利,注重結合具體事例進行教學,易于學生理解。關于踐行平等,知識點的理解較為容易,難點是怎樣做到踐行平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