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1.3 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的概念。能夠結合圖形識別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和推理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變式圖形的識圖訓練,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通過例題口答和小組討論,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條理的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激發學生對幾何學科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的概念。掌握識別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的方法。 教學難點 :在較復雜的圖形中辨別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應用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的性質解決實際問題。三、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制作精美的多媒體課件,包括圖形、動畫、實例等,以便于直觀展示和講解。 教學素材 :準備一些實際問題和相關圖形,用于鞏固和拓展學生的知識。 教學工具 :準備直尺、三角板等工具,以便于學生觀察和操作。四、教學過程一、復習回顧,引入新課(5分鐘) 復習提問 :兩條直線相交形成幾個角?這些角有哪些特殊的位置關系?(對頂角、鄰補角) 引入新課 :如果我們再加入一條直線,與原有的兩條直線相交,會形成怎樣的圖形?這些角之間又會有哪些特殊的位置關系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二、新課講授(20分鐘) 概念講解 : 同位角 :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位于這兩條被截直線同一方,并且在截線同側的兩個角,叫做同位角。 內錯角 :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兩個角分別在截線的兩側,且夾在兩條被截直線之間,具有這樣位置關系的一對角叫做內錯角。 同旁內角 :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在截線同旁,且在兩條被截直線之間的兩個角,叫做同旁內角。 圖形展示 :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的圖形,引導學生觀察并理解這些概念。 例題講解 :例1:直線DE、BC被直線AB所截,指出∠1與∠2,∠1與∠3,∠1與∠4各是什么關系的角?例2:如果∠1=∠4,那么∠1和∠2相等嗎?∠1和∠3互補嗎?為什么?通過例題講解,幫助學生掌握識別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的方法,并理解它們之間的性質關系。三、學生活動(15分鐘) 分組合作 :學生分組進行合作,利用教學工具和素材,自己動手操作和觀察圖形,驗證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的性質。 隨堂練習 :給出一些圖形,讓學生找出其中的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并說明理由。 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在學生活動過程中巡回指導,解答學生的問題,糾正學生的錯誤。四、鞏固練習(10分鐘) 練習題 :設計一些練習題,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鞏固對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的理解和應用。 教師反饋 :教師及時給予反饋和指導,針對學生的錯誤進行糾正和講解。五、拓展延伸(10分鐘) 實際應用 :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索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例如交通規劃、建筑設計等。 小組討論 :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提出問題和解決方案,進行小組討論和交流。六、課堂小結(5分鐘) 總結內容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和收獲,強調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的定義和性質,以及它們的運用。 提出問題 :鼓勵學生提出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以便在課后進行解答和輔導。七、家庭作業(5分鐘) 概念鞏固作業 :讓學生繪制出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的圖形,并簡要說明它們的定義和性質。 應用拓展作業 :給出一個實際問題,如“在公路交叉路口,如何根據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來判斷兩輛車是否能同時通過路口?”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研究性學習作業 :鼓勵學生搜集生活中的實例,探究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并撰寫研究報告。五、板書設計一、概念講解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二、圖形展示(展示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的圖形)三、例題講解例1:直線DE、BC被直線AB所截,∠1與∠2,∠1與∠3,∠1與∠4是什么關系?例2:如果∠1=∠4,那么∠1和∠2相等嗎?∠1和∠3互補嗎?為什么?四、學生活動分組合作、隨堂練習、課堂小結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