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課堂教學設計【課型】欣賞課課型【教學內容】花城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梨園瑰寶(二)》第3課時《我正在城樓觀山景+那蘇龍魏虎為媒證》。【教材分析】《我正在城樓觀山景+那蘇龍魏虎為媒證》是花城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梨園瑰寶(二)》第3課時欣賞課。京劇《我正在城樓觀山景》該唱段選自京劇傳統保留劇目《空城計》,又名《撫琴退兵》,取材自《三國演義》第95回。劇情講述蜀漢與曹魏交兵,街亭守將馬謖不聽諸葛亮部署,致街亭失守;魏將司馬懿取了街亭后,即進逼咽喉要地西城。當時的西城兵力空虛,諸葛亮臨危不亂,設空城之計,將城門洞開,自己在城樓飲酒撫琴,神情泰然地等候敵軍到來。司馬懿見狀,疑有伏兵,不敢進城,最終退兵,西城之危得解。唱詞刻畫了諸葛亮至誠堅貞、苦心籌謀以及聰明機智的形象,令聽者肅然起敬。該唱段是京劇中的經典唱段,吐字行腔大氣,聲韻和諧典雅;曲調高音透亮、低音穩健;節奏錯落有致、跌宕起伏。它采用了西皮二六的板式結構,速度適中,體現了諸葛亮沉著冷靜、機智迎戰的軍事家風度。同時,該唱段也展現了京劇唱腔的獨特魅力,如板眼、腔調、節奏等元素的運用,以及發音的清晰度、氣息的掌控等演唱技巧,都是學習者需要掌握的重點。《那蘇龍魏虎為媒證》出自京劇傳統劇目《武家坡》,是該劇中的經典唱段。該唱段講述了王寶釧在武家坡前等待其夫薛平貴歸來的故事,通過王寶釧的唱詞,表達了其對愛情的堅貞不渝和對丈夫歸來的殷切期盼。此唱段旋律優美,情感真摯,是京劇旦角唱腔的代表作之一。【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音樂學習熱情較高,處于變聲期,對音樂感知力有所提升。在知識方面,能掌握基本音符、節拍,部分學生有一定演唱基礎,但在音準、節奏把控上參差不齊。多數學生對流行音樂興趣濃厚,喜歡跟唱。然而,音樂理論知識較為薄弱,對復雜音樂作品理解不足。學習能力上,接受能力較強,但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能力有待提高。課堂上有時注意力不集中,參與度有待提升。【教學目標】以2022年版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新頒布的課程目標為依據,圍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注重體現課程性質,重點反映課程理念,我們確立本節課的目標:(一)審美感知通過聆聽、模仿、練習等方法,提高學生的京劇表演技能和藝術鑒賞能力。(二)藝術表現掌握京劇旦角唱腔的基本特點和板式規律,學會演唱《那蘇龍魏虎為媒證》唱段,了解京劇的基礎知識。(三)創意實踐能用肢體語言和樂器簡單等多種形式表現音樂(四)文化理解通過學習該唱段,學生可以深入了解京劇的藝術特點,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該唱段也常被用作京劇教學和欣賞的素材,對于傳承和弘揚京劇藝術具有重要意義。【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掌握京劇旦角唱腔的板式特點和表演技巧,學會演唱《那蘇龍魏虎為媒證》唱段。(二)教學難點準確把握唱段中的情感表達和角色塑造,以及京劇唱腔中的節奏、音準等演唱技巧。【教學準備】多媒體、鋼琴【教學過程】一.問題導入教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京劇寶藏京劇《空城計》 諸葛亮唱段和京劇《武家坡》王寶釧唱段,你們了解《空城計》嗎?預設:回答問題教師:諸葛亮為實現劉備夙愿,率領大軍北伐曹魏,但因錯用馬謖而失掉戰略要地街亭,魏將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只有一班文官和2500名士兵在城里。諸葛亮傳令,藏起旌旗,打開城門,每個城門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諸葛亮自己領著兩個小書童,帶上一張琴,到城上談笑風生。司馬懿率先頭部隊到達城下,見狀認為,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現在城門大開,里面必有埋伏,于是撤退。你們了解《武家坡》嗎?預設:回答問題教師:《武家坡》的故事內容是:出身高貴門第的妻子王寶釧獨居破瓦寒窯18年,在困頓中寫下血書,托鴻雁寄往西涼。薛平貴得信,告別代戰公主,急返長安,在武家坡前遇見王寶釧。夫妻分離18年,容顏難辨,不敢貿然相認,薛平貴借問路試探寶釧,王寶釧清貧艱苦,堅守貞節,逃回寒窯。薛平貴趕至窯前,細說緣由,賠訴前情,夫妻才得相認。今天我們走進京劇《我正在城樓觀山景+那蘇龍魏虎為媒證》(書寫板書《我正在城樓觀山景+那蘇龍魏虎為媒證》)【設計意圖:通過提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同學們對于本節課有一個預熱的感覺,為后續引出主題奠定基礎】二、師生互動,走進音樂(一)聆聽音樂,感受情緒教師:下面聆聽歌曲,聽聽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旋律有什么特點?表現了人物怎樣的形象?預設:回答問題教師:京劇《我正在城樓觀山景》該唱段選自京劇傳統保留劇目《空城計》,又名《撫琴退兵》,取材自《三國演義》第95回。唱詞刻畫了諸葛亮至誠堅貞、苦心籌謀以及聰明機智的形象,令聽者肅然起敬。該唱段是京劇中的經典唱段,吐字行腔大氣,聲韻和諧典雅;曲調高音透亮、低音穩健;節奏錯落有致、跌宕起伏。它采用了西皮二六的板式結構,速度適中,體現了諸葛亮沉著冷靜、機智迎戰的軍事家風度。唱腔有什么特點?預設:該唱段也展現了京劇唱腔的獨特魅力,如板眼、腔調、節奏等元素的運用,以及發音的清晰度、氣息的掌控等演唱技巧,都是學習者需要掌握的重點。課本中出現了四個樂句,下面我們跟琴哼唱一下預設:回答問題【設計意圖:通過聆聽提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通過初步的聆聽對音樂的情緒、速度建立初步的認知,為后續的教唱奠定基礎】(二)分析音樂,表現音樂教師:下面我們哼唱第一樂句預設:哼唱教師:下面我們哼唱第二樂句預設:哼唱教師:下面我們哼唱第三樂句預設:哼唱教師:下面我們哼唱第四樂句預設:哼唱教師:接下來我們走進京劇《那蘇龍魏虎為媒證》,該片段出自京劇傳統劇目《武家坡》,是該劇中的經典唱段。該唱段講述了王寶釧在武家坡前等待其夫薛平貴歸來的故事,通過王寶釧的唱詞,表達了其對愛情的堅貞不渝和對丈夫歸來的殷切期盼。此唱段旋律優美,情感真摯,是京劇旦角唱腔的代表作之一。由四個樂句組成,下面跟琴演唱第一個樂句教師:注意空拍、同音高連音線的演唱,請再次演唱預設:演唱教師:填詞演唱預設:演唱教師:下面我們學唱第二樂句簡譜預設:學唱簡譜教師:注意同音高連音線的演唱,請再次演唱預設:演唱教師:填詞演唱預設:演唱教師:下面我們學唱第三樂句簡譜預設:學唱簡譜教師:注意空拍、同音高連音線的演唱,請再次演唱預設:演唱教師:填詞演唱預設:演唱教師:下面我們學唱第四樂句簡譜預設:學唱簡譜教師:注意空拍、附點節奏的演唱,請再次演唱預設:演唱教師:填詞演唱預設:演唱教師:下面整體演唱預設:演唱教師:思考:這兩個唱腔有什么相同與不同之處?預設:回答問題教師:京劇《武家坡》中的唱段《那蘇龍魏虎為媒證》與京劇《空城計》中的唱段《我正在城樓觀山景》在唱腔上有顯著的不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唱腔風格。《那蘇龍魏虎為媒證》:此唱段通常表現為對唱形式,如薛平貴與王寶釧之間的對唱,唱腔中可能包含更多的情感交鋒和戲劇沖突,體現了京劇唱腔中豐富的情感表達和人物性格刻畫。《我正在城樓觀山景》:這是諸葛亮的獨唱唱段,唱腔風格更為沉穩、大氣,體現了諸葛亮作為軍事家的沉著冷靜和機智勇敢。該唱段采用了西皮二六板式結構,速度適中,曲調高音透亮、低音穩健,節奏錯落有致。行當與角色:《那蘇龍魏虎為媒證》:涉及的角色可能包括生、旦等行當,不同行當的唱腔風格有所差異,共同構成了這段唱腔的豐富性。《我正在城樓觀山景》:是京劇老生行當的唱段,老生唱腔以韻味醇厚、沉穩大氣著稱,這段唱段更是將老生的唱腔特點發揮得淋漓盡致。【設計意圖:通過感受、學唱音樂,體驗音樂表現的意境和情感,培養學生對于音樂情感的理解能力和表現能力。】三、精彩演繹,自由發揮教師:下面我們找幾位同學上臺邊演唱邊做聲勢動作表現音樂。預設:表現音樂【設計意圖:通過上臺表演,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同學們體會舞臺的樂趣,讓同學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讓歌聲、語言、動作充分融入歌曲當中,讓音樂教學面對全體學生,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教學當中來。】四、拓展思路,開闊視野教師:下面通過視頻感受一下預設:欣賞視頻教師:通過學唱歌曲,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預設:回答問題【設計意圖:通過學習該唱段,學生可以深入了解京劇的藝術特點,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該唱段也常被用作京劇教學和欣賞的素材,對于傳承和弘揚京劇藝術具有重要意義。】五、結語教師引導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獲,教師總結。六、課堂小結(或教學反思)本節課學習了京劇《我正在城樓觀山景+那蘇龍魏虎為媒證》,體會了旦角西皮二流和西皮快板的特點,感受了京劇藝術的魅力,激發了對京劇學習和傳承的熱情。七、課堂達標1.《我正在城樓觀山景》選自于京劇 諸葛亮唱段。2.《那蘇龍魏虎為媒證》選自于京劇 王寶釧唱段。答案:1.《空城計》2.《武家坡》【板書設計】《我正在城樓觀山景》1=F或E 2/4拍【西皮二六】 京劇《空城計》 諸葛亮唱段《那蘇龍魏虎為媒證》1=E 1/4拍【西皮快板】 京劇《武家坡》王寶釧唱段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