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章 實數2.1 第2課時 無理數1.經歷無理數的探索過程.2.了解無理數的概念.3.能用計算器求一個正數的算術平方根.4.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做出面積為8 cm2的正方形),發現新問題,在探討新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無限不循環小數、無理數的概念.培養學生動手、觀察、推理的能力.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提高大家學習數學的熱情.重點:無理數的探索過程.難點:無理數的認識. 一、情境導入在上節課中,我們學習了這個問題:為了美化校園,學校打算建一個面積為225平方米的正方形植物園,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應取多少?你能計算出來嗎?如果把“225”改為其他數字,如“200”,這時怎樣確定邊長?二、合作探究探究點一:無理數【類型一】 無理數的識別在下列實數中:,3.14,0,,π,,0.1010010001…(相鄰的兩個1之間依次多一個0),無理數有( )A.1個 B.2個 C.3個 D.4個解析:根據無理數的定義可以知道,上述實數中是無理數的有:π,,0.1010010001…(相鄰的兩個1之間依次多一個0).故選C.方法總結:無限不循環小數叫無理數,常見無理數的三種形式:第一類是開方開不盡的數,第二類是化簡后含有π的數,第三類是有規律不循環的小數.【類型二】 估計無理數的大小設n為正整數,且n<<n+1,則n的值為( )A.5 B.6 C.7 D.8解析:根據特殊有理數找出最接近的完全平方數,問題可得到解決.∵<<,∴8<<9.∵n<<n+1,∴n=8,故選D.方法總結:開不盡的平方根形式的無理數的估算一般步驟是首先將原數平方,看其在哪兩個相鄰的平方數之間,運用這種方法可以估計一個帶根號的數的整數部分,估計其大致范圍.探究點二:用計算器求算術平方根【類型一】 用計算器求算術平方根用計算器計算:(1);(2)(精確到0.001);(3)(精確到0.001).解析:(1)按鍵:“”“1225”“=”即可;(2)按鍵:“”“36.42”“=”,再取近似值即可;(3)按鍵:“”“13”“=”,再取近似值即可.解:(1)=35.(2)≈6.035.(3)≈3.606.方法總結:取近似值時要看下一位,再四舍五入.【類型二】 算術平方根的實際應用在交通事故的處理中,警察常用公式v=16來判斷該車是否超速,其中v表示車速(單位:千米/時),d表示剎車后車輪滑過的距離(單位:米),f表示摩擦系數.某日,在一段限速60千米/時的公路上,發生了一起兩車追尾事故,警察趕到后,經過測量,得出其中一輛車的d=17.9米,f=2.3.請問該車超速了嗎?解析:把d=17.9,f=2.3代入計算,求出近似值,與60相比較.解:∵v=16=16×≈102.66(千米/小時),而102.66>60.∴該車超速了.方法總結:按照規定的運算代值計算,求出近似值.三、板書設計1.無理數2.用計算器求一個正數的算術平方根本節課通過實際問題引入無理數,讓學生感知無理數是客觀存在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再讓學生用計算器求無理數的近似值,認識到無理數包括無限不循環小數.這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整個課堂以學生參與為主線,老師起主導作用.第二章 實數2.1 第1課時 平方根和算術平方根1.了解平方根的概念,會用根號表示數的平方根、算術平方根.2.了解開方與乘方互為逆運算,會用平方根定義求某些非負數的平方根、算術平方根.3.通過問題情境使學生在計算、探索、交流的過程中能感悟平方根、算術平方根的意義,使學生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重點:平方根和算術平方根的定義與求法.難點:平方根的定義和性質的探索.一、情境導入為了美化校園,學校打算建一個面積為225平方米的正方形植物園,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應取多少?你能計算出來嗎?二、合作探究探究點一:平方根【類型一】 求一個數的平方根求下列各數的平方根.(1)16; (2);(3)1; (4)(-2.1)2.解析:根據平方根的性質知道,一個正數有兩個平方根,它們是互為相反數.所以只要找出一個數,使得它的平方等于這個數.解:(1)由于42=16,因此16的平方根是4與-4,即±=±4.(2)由于()2=,因此的平方根是與-,即±=±.(3)1=,由于()2=,因此1的平方根是與-,即±=±.(4)(-2.1)2=2.12.因此(-2.1)2的平方根是2.1與-2.1,即±=±2.1.方法總結:求一個非負數的平方根,只要找出一個非負數,使得它的平方等于這個數,那么找出的那個非負數,連同它的相反數,就是所求的平方根.【類型二】 利用平方根的意義求字母的值已知一個正數的兩個平方根分別是2a-2和a-4,則a的值是________.解析:∵一個正數的兩個平方根分別是2a-2和a-4,∴2a-2+a-4=0,解得a=2.故答案為2.方法總結:本題考查了平方根的概念.一個正數有兩個平方根,它們是互為相反數,兩個數互為相反數,它們的和為0.探究點二:算術平方根【類型一】 求一個數的算術平方根求下列各數的算術平方根.(1)1.69; (2)1;(3)(-5)2; (4)0.解析:根據算術平方根的定義,求算術平方根時,只取非負的平方根即可.解:(1)由于1.32=1.69,因此=1.3.(2)由于1=,()2=,因此=.(3)由于(-5)2=52,因此=5.(4)由于02=0,因此=0.方法總結:求一個數的算術平方根的一般步驟:①找出一個非負數,使得它的平方等于這個數;②寫成這個數的算術平方根等于這個非負數的形式.【類型二】 求含根號式子的值求下列各式的值.(1)±; (2)-;(3); (4).解析:(1)±表示49的平方根,所以結果為±7;(2)-表示16的算術平方根的相反數,所以結果為-4;(3)表示的算術平方根,所以結果為;(4)因為=,而81的算術平方根為9,所以結果為9.解:(1)±=±7.(2)-=-4.(3)=.(4)==9.方法總結:理解各個式子表示的意義是解題的關鍵:±表示a的平方根;表示a的算術平方根;-表示a的算術平方根的相反數.也就是說:只要題目中的式子有意義,結果的符號與式子前面的符號相同.探究點三:算術平方根的非負性已知a,b滿足|a-2|+=0,求ab的值.解析:由絕對值的意義知:|a-2|≥0;由算術平方根的意義知:≥0,所以a-2=0,b-3=0.于是可以求得a,b的值,再代入ab計算即可.解:因為|a-2|+=0,所以解得所以ab=23=8.方法總結:幾個非負數的和為0,則這幾個非負數分別等于0.三、板書設計平方根 算術平方根本節課的教學中,通過實例引入平方根的概念,并讓學生感悟“負數為什么沒有平方根”.引導學生歸納出正數、0、負數的平方根的情況.通過練習進一步理解平方根、算術平方根的概念.本節課易錯點是在表示平方根與算術平方根時學生容易混淆;式子表示與語言敘述相結合的題往往只看到一個方面,如“的算術平方根是________.”學生會誤填“9”.第二章 實數2.2 立方根1.了解立方根的概念.2.能用立方根運算求某些數的立方根,能用科學計算器求立方根及其近似值.3.在立方根概念、符號、運算及性質的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聯系實際、善于觀察、勇于探索和勤于思考的精神.通過對實際問題的解決,體會數學的實用價值.重點:立方根的概念及運算.難點:立方根與平方根的區別. 一、情境導入一個正方體的體積為8立方米,這個正方體的棱長是多少?二、合作探究探究點一:立方根【類型一】 求一個數的立方根求下列各數的立方根.(1)-27; (2)0.008; (3).解析:根據立方根的定義,把題中各數分別化為一個數的立方即可.解:(1)∵(-3)3=-27,∴=-3.(2)∵(0.2)3=0.008,∴=0.2.(3)∵()3=,∴=.方法總結:任何一個數都只有一個立方根,其符號與原數的符號相同.【類型二】 立方根與平方根的綜合問題已知x-2的平方根是±2,2x+y+7的立方根是3,求x2+y2的算術平方根.解析:根據平方根、立方根的定義和已知條件可知x-2=4,2x+y+7=27,從而解出x,y,最后代入x2+y2,求其算術平方根即可.解:∵x-2的平方根是±2,∴x-2=4,∴x=6.∵2x+y+7的立方根是3,∴2x+y+7=27.把x=6代入解得y=8.∵x2+y2=68+82=100,∴x2+y2的算術平方根為10.方法總結:本題先根據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定義,運用方程思想求出x,y值,再根據算術平方根的定義求解.探究點二:開立方計算:(1); (2);(3)-; (4)+.解析:本題實質是求各數的立方根.解:(1)=-5.(2)=0.4.(3)-=-=3.(4)+=+=-=1.方法總結:①求立方根時要注意符號;②=a.探究點三:用計算器求立方根用計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1);(2)-(精確到0.001);(3)-(精確到0.001).解析:先按,,再按根號下的各數字,最后按鍵即可.(2)(3)小題可先確定結果的符號:(2)小題結果為負,(3)小題結果為正.解:(1)=9.(2)-≈-4.806.(3)-≈1.751.鍵是第二功能鍵,相繼按,鍵,意思是執行上方所指的功能運算.K探究點四:立方根的實際應用有一塊體積為343 cm3的正方體木塊,現在要把它分成大小相等的8塊小正方體,求每塊小正方體的表面積.解析:先由體積開立方求得邊長,再由邊長求得表面積.解:每塊小正方體的邊長為:=(cm).表面積為:6××=(cm2).方法總結:正確理解題意,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是解題的關鍵.三、板書設計立方根 開立方本節課通過實例引入了立方根的概念,通過合作探究得出了立方根的性質,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要注意立方根與平方根的區別,在教學時可引導學生對比平方根進行學習.第二章 實數2.3 第二課時 實數的運算1.了解有理數的運算在實數范圍內仍然適用.2.會進行實數大小的比較.3.通過實際問題探討近似值取值,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存在著數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重點:在實數范圍內近似值的取值.難點:實數的大小比較技巧. 一、情境導入如圖所示,小明家有一正方形廚房ABCD和一正方形臥室CEFG,其中正方形廚房ABCD的面積為10平方米,正方形臥室CEFG的面積為15平方米,他想知道這兩個正方形的邊長之和BG的長是多少米,你能幫他計算出來嗎?二、合作探究探究點一:實數的運算計算下列各式的值.(1)2-5-(-5);(2)|-|+|1-|+|2-|.解析:按照實數的混合運算順序進行計算.解:(1)2-5-(-5)=2-5-+5=(2-)+(5-5)=.(2)因為->0,1-<0,2->0,所以|-|+|1-|+|2-|=(-)-(1-)+(2-)=--1++2-=(-)+(-)+(2-1)=1.方法總結:進行實數的混合運算時,要注意運算順序以及正確運用運算律.探究點二:實數的估算和大小比較【類型一】 估算法不用計算器,分別估計和-在哪兩個相鄰整數之間.解析:估算116介于哪兩個完全平方數之間,800介于哪兩個立方數之間,再開方得出范圍.解:因為102=100<116,112=121>116,所以介于10和11之間,即10<<11.因為93=729<800,103=1000>800,所以介于9和10之間,即-10<-<-9.方法總結:估計算術平方根或立方根的大小,先估算被開方數介于哪兩個完全平方數或立方數之間,再開方即可.【類型二】 作差法和作商法比較大小:(1)與;(2)1-與1-.解析:把兩個數直接相減,根據差的正負比較大小.解:(1)∵-=<0,∴<.或÷=-1<1,∴<.(2)∵(1-)-(1-)=->0,∴1->1-.方法總結:作差法:設a,b為任意兩個實數,先求出a與b的差,再根據“當a-b<0時,a0時,a>b.”來比較a與b的大小.作商法:當a>0,b>0時,>1則a>b,<1則a<b,=1,則a=b.【類型三】 平方法比較2與3的大小.解析:兩個數都是正數,把它們分別平方后再比較大小.解:∵(2)2=12,(3)2=18,又∵12<18,∴2<3.方法總結:平方法:比較含有無理數的式子的大小時,先將要比較的兩個數分別平方,再根據“在a>0,b>0時,可由a2>b2得到a>b”比較大小.也就是說,兩個正數比較大小時,如果一個數的平方比另一個數的平方大,則這個數大于另一個數.【類型四】 近似值法比較大小:(1)π與;(2)-與-4.解析:借助計算器分別求出它們的近似值,再比較大小.解:(1)∵π≈3.142,≈3.162,∴π<.(2)∵-≈-0.4714,-4≈-0.6834,-0.4714>-0.6834,∴->-4.方法總結:在比較含有無理數的兩個數的大小時,也可以先用計算器求出它們的近似值,不過取它們的近似值時,要保持精確度相同,再通過比較有理數的大小,即比較它們的近似值的大小來確定它們的大小.三、板書設計實數的運算 實數的大小比較由實際問題引入實數的運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復習有理數的運算法則和運算律,并強調這些法則和運算律在實數范圍內同樣適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具體的運算(包含無理數的運算)感知運算法則和運算律,培養學生嚴謹務實、一絲不茍的學習態度.在涉及到用計算器求近似值時,一定要注意題目中的精確度.第二章 實數2.3 第一課時 認識實數1.了解無理數和實數的概念,會對實數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培養分類能力.2.了解分類的標準與分類結果的相關性,進一步了解體會“集合”的含義.3.了解實數范圍內相反數、絕對值的意義,運算律的意義.4.通過對實數分類的探索,學會分類的方法.類比有理數范圍內相反數、絕對值、運算律的意義運用到實數范圍內.領會數形結合的思想,在運用實數運算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增強應用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重點:實數的概念與分類;在實數范圍內求相反數、絕對值;實數范圍內的四則運算.難點:實數的分類;實數范圍內的四則運算. 一、情境導入前面我們學習了有理數和無理數,把數的范圍又擴大了,那么這個大范圍的數叫作什么數?怎樣分類?二、合作探究探究點一:實數的概念和分類把下列各數分別填到相應的集合內:-3.6,,,5,,0,,-,,3.14,0.101001…(相鄰的兩個1之間依次多1個0).(1)有理數集合{ …};(2)無理數集合{ …};(3)整數集合{ …};(4)負實數集合{ …}.解析:實數分為有理數和無理數兩類,也可以分為正實數、0、負實數三類.而有理數分為整數和分數.解:(1)有理數集合{-3.6,,5,0,-,,3.14,…};(2)無理數集合{,,,0.101001…(相鄰的兩個1之間依次多1個0),…};(3)整數集合{,5,0,-,…};(4)負實數集合{-3.6,,-,…}.方法總結:正確理解實數和有理數的概念,做到分類不遺漏不重復.探究點二:實數與數軸上的點一一對應【類型一】 求數軸上的點對應的實數如圖所示,數軸上A,B兩點表示的數分別是-1和,點B關于點A的對稱點為C,求點C所表示的實數.解析:首先結合數軸和已知條件可以求出線段AB的長度,然后利用對稱的性質即可求出C所表示的實數.解:∵數軸上A,B兩點表示的數分別為-1和,∴點B到點A的距離為1+.則點C到點A的距離也為1+.設點C表示的實數為x,則點A到點C的距離為-1-x,∴-1-x=1+,∴x=-2-.∴點C所表示的實數為-2-.方法總結:本題主要考察了實數與數軸之間的對應關系,兩點之間的距離為兩數差的絕對值.【類型二】 利用數軸進行估算如圖所示,數軸上A,B兩點表示的數分別是和5.1,則A,B兩點之間表示整數的點共有( )A.6個 B.5個 C.4個 D.3個解析:∵≈1.414,∴和5.1之間的整數有2,3,4,5,∴A,B兩點之間表示整數的點共有4個,故選C.方法總結:要確定兩點間的整數點的個數,也就是需要比較兩個端點與鄰近整點的大小,牢記數軸上右邊的點表示的實數比左邊的點表示的實數大.【類型三】 結合數軸進行化簡實數在數軸上的對應點如圖所示,化簡:-|b-a|-.解析:由于=|a|,=|b+c|,所以解題時應先確定a,b-a,b+c的符號,再根據絕對值的意義化簡.解:由圖可知,a<0,b-a>0,b+c<0.所以,原式=|a|-|b-a|-|b+c|=-a-(b-a)+(b+c)=-a-b+a+b+c=c.方法總結:根據實數的絕對值的意義正確去絕對值符號是解題的關鍵:|a|=探究點三:相反數和絕對值求下列各數的相反數和絕對值.(1); (2)-; (3)-1+.解析:根據相反數、絕對值的定義求解.解:(1)的相反數是-,絕對值是.(2)-的相反數是-+,絕對值是-+.(3)-1+的相反數是1-,絕對值是-1+.方法總結: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互為相反數,求一個數的相反數時,只需在這個數的前面加上“-”號再去括號即可.求一個數的絕對值,需要分清這個數是正數、0還是負數.正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0的絕對值是0,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三、板書設計本節課學習了實數的有關概念和實數的分類,把我們所學過的數在有理數的基礎上擴充到實數.在學習中,要求學生結合有理數理解實數的有關概念.本節課要注意的地方有兩個:一是所有的分數都是有理數,如;二是形如,等之類的含有π的數不是分數,是無理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1.1 平方根和算術平方根.docx 2.1.2 無理數.docx 2.2 立方根.docx 2.3.1 實數.docx 2.3.2 實數的運算.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