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第7課 數據編碼隨處見第二單元 用編碼描繪世界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資源 四年級SCRIPTKILL案件概述在繁華的鄭州市中心,有一家大型商場。這家商場的珠寶專柜以其琳瑯滿目的珠寶首飾而聞名。一天早上,商場工作人員像往常一樣準備營業,卻發現珠寶專柜的一個貴重珠寶展示柜被人撬開,里面一條價值連城的鉆石項鏈不翼而飛。商場立即封鎖了現場,并報了警。警方迅速趕到,展開了調查。案件概述商場的監控錄像顯示,珠寶是在下午的購物高峰時段丟失的。通過監控錄像識別到四位嫌疑人。線索一在珠寶專柜的角落,警方發現了一封被揉皺的信件。信件上沒有寄信人的署名,也沒有收件人的姓名,只有一個模糊但可辨認的郵政編碼:[518107]。線索二同時,在距離珠寶專柜不遠處的垃圾桶里,警方找到了一張商品包裝紙。上面有完整的商品條形碼:[6971911874858]。線索發現5 1 8 1 0 7一、郵政編碼分析初步分析1.郵政編碼中的數字分別表示哪些信息? 中國郵政編碼采取“四級六碼”制,實現網絡數位化。 前2位數字表示省、自治區、直轄市;第3位數字表示郵區;第4位數字表示縣(市)郵政局;最后2位數字表示投遞局(指投遞區域)。一、郵政編碼分析初步分析5 1 8 1 0 7廣東省不同市的郵政編碼 廣州市 510000深圳市 518000珠海市 519000汕頭市 515000佛山市 528000韶關市 512000湛江市 524000一、郵政編碼分析初步分析深圳市不同區的郵政編碼 羅湖區 518000福田區 518000南山區 518000 寶安區 518100龍崗區 518100鹽田區 518100光明區 5181005 1 8 1 0 7一、郵政編碼分析初步分析5 1 8 1 0 7根據郵政編碼的規則,請你推測出這封郵件出自于哪里?一、郵政編碼分析初步分析5 1 8 1 0 7根據郵政編碼的規則,51代表廣東省,8代表深圳市,1代表深圳市的某一個郵區。這意味著寄信人可能與深圳市存在某種聯系。警察開始調查嫌疑人的戶籍信息。1. 手寫地址信息可能不完整,這會給信件的準確投遞帶來困難。2. 手寫字跡潦草,這會導致郵遞人員難以辨認地址內容。3. 手寫字體大小和間距不合理,這不會影響對地址的準確識別。4.郵政編碼由5位數字組成。5.郵政編碼能夠唯一地標識一個特定的地理區域。6.郵政編碼方便機器快速、準確地識別和分類郵件。7.機器通過讀取郵政編碼,可以迅速將信件分揀到對應的區域,大大提高了郵件處理的效率。8.郵政編碼的位數是根據其所表示信息的詳細程度來確定的。如果需要表示更詳細的信息,可能就需要更多的位數。判斷對錯√××√√√√√判斷對錯即可獲得嫌疑人戶籍信息。一、郵政編碼分析初步分析嫌疑人B戶籍:深圳市嫌疑人A戶籍:深圳市嫌疑人C戶籍:深圳市嫌疑人D戶籍:上海市二、商品包裝紙初步分析同時,在距離珠寶專柜不遠處的垃圾桶里,警方找到了一張商品包裝紙。上面有完整的商品條形碼:[69719118748582]。這個條形碼代表什么?與嫌疑人有關系嗎?看視頻完成答題即可獲得條形碼信息。初步分析1. 商品條形碼下方的數字才是標識商品的關鍵。2.商品編碼不是商品在市場流通的“身份證”3.商品編碼作為某類商品的唯一標識,商品編碼能在商品從生產到銷售的不同環節間建立內在聯系。4.數字形式的商品碼被轉換成直觀的黑白相間的條形碼,這種設計不是為了方便機器識別。判斷對錯√×√√二、商品包裝紙初步分析13位商品碼由廠商識別代碼、商品項目代碼和校驗碼構成。對于商品條形碼[6971911874858],技術人員解釋道,條形碼以697開頭,表明該商品是中國生產的。1911代表某珠寶清潔用品的生產廠家,聯系該珠寶清潔用品的生產廠家,廠家提供了購買這批清潔用品的客戶名單。名單顯示,嫌疑人B和嫌疑人C的都購買過這批清潔用品。所以,嫌疑人是誰?嫌疑人B:購買過嫌疑人C:購買過二、商品包裝紙初步分析嫌疑人C戶籍:深圳市,購買過珠寶清潔用品。深入調查警方進一步調查嫌疑人C,發現他已經離開了鄭州,于是警察立即找到這位嫌疑人的身份證號,找到了他的老家,并對他的老家住所進行秘密監視,警方發現他的行為十分可疑,經常在深夜出門,并且對周圍環境十分警惕。聰明的小偵探,你知道警察是如何根據身份證分析出他的住所。深入調查在審訊中,嫌疑人C交代了他的犯罪過程。原來,他早就盯上了商場的這條鉆石項鏈,為了實施盜竊,他事先多次到商場踩點,并在作案時不小心遺落了信件和商品包裝紙,沒想到就是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東西成為了警方破案的關鍵線索。第7課 課堂總結1.編碼長度與所包含信息量之間的關系,編碼表示的信息量越大,則需要的位越多。2.編碼的目的是作為唯一標識,方便數字設備識別和信息化管理。第7課 拓展與提升查找資料,了解公民身份號碼從15位變更為18位的目的與意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