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第2課時《捉迷藏》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節課是20以內退位減法的第二節課,借助學生熟悉的捉迷藏情境,設置了三個任務幫助學生借助計數器理解20以內數的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第一個任務是解決“圖中有那些數學信息”這個問題;第二個任務是“藏起來的小朋友有多少個?撥一撥,算一算”;第三個任務是“算一算,說一說有什么好的計算方法”。【核心素養】三個任務層層遞進,從具體到抽象,一步步引導學生掌握20以內退位減法的算法。首先將實際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接著用計數器輔助理解,再引入新的直觀模型——數線,通過在數線上數數進行運算,進一步加深對算理的理解,最后讓學生離開模型進行計算,鞏固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解決這些任務需要學生利用圖中信息,聯系數量之間關系思考怎樣列式,借助計數器,理解“13-8”的算理,掌握算法。【教學目標】1.借助捉迷藏情境,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通過計數器探索20以內數的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培養數感。2.學會正確地計算20以內數的退位減法,并且解決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提升運算能力和應用意識。3.學會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培養合作交流能力,體會不同算法的思維過程,優化算法,培養自主觀察探索的能力,體會算法的多樣性。【教學重點】借助捉迷藏情境,進一步理解減法運算的意義;借助計數器探索并掌握20以內數的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及加減法間的關系,形成初步的運算能力。【教學難點】運用所學退位減法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發展應用意識。【教學輔助】多媒體課件、任務單、小棒、計數器、20厘米長尺子【教學過程】一、復習鞏固—引“探究”看誰算得又快又對7+12= 11-6= 12-8= 9+7= 15-9=3+9= 12-4= 6+7= 13-5= 14-6=2、導言: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捉迷藏》(板書課題)二、新知探究—習“方法”【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課堂學習創設良好的氛圍。引導學生讀懂圖中信息,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引出核心任務奠定基礎。】讓學生觀察情境圖,找到圖中的數學信息,并嘗試提問。1.觀察情境圖,尋找數學信息預設:生1:這些小朋友們在捉迷藏,一共有13個小朋友要藏起來生2:現在有8個小朋友還沒有藏起來,那藏起來的小朋友有多少個呢?數學問題:藏起來的小朋友有多少個?師:要解決藏起來有多少個小朋友?這個問題該怎么列式呢 生:(13-8= )師:你可以怎么去計算呢?生:任務一:理解題意并列式2.用計數器撥一撥,探究13-8的計算方法。(1)引導學生利用計數器撥一撥,表示13-8的過程,初步理解“退1當十”的退位方法。(13個位上的3不夠減8,怎么辦?)方法一:拆數法:把13或8分成兩部分。①把13分成10和3,把13根小棒分成兩部分——1捆和3根。解開1捆,從中拿出8根,即“10-8=2”;把剩下的2根和3根合起來就是5根,即“2+3=5”。板書:10-8=2,2+3=5。教師追問:為什么要先從10里面去掉8 生:3減8不夠,拆開1捆的10根減去8根,也就是10-8。先讓學生說說如何用計數器表示13-8的過程.(3)然后教師梳理:個位上的3個珠子減8不夠減,這時需要把十位上的“1”個珠子退到個位,變成 “10”個珠子,用10個珠子減去8個還剩2個,再把它和個位上的3個珠子合起來就是5個。與前面一課學的小棒表示減法的過程相似,先解開一捆,因為解開后,計數單位由“1”個10變成了10個“1”,就要從十位上退1當十,放在個位上,從中拿出8個,還剩2+3=5(個)。②把8分成3和5,先從13根小棒中拿走3根,即“13-3=10”;再解開整捆,從中拿走5根,還剩5根,即“10-5=5”。板書:13-3=10,10-5=5。(4)教師追問:為什么要先減3 生:13先減3不用退位,再減5就變成了10以內的減法,比較簡便。另外還可以先把個位的3個珠子都減去,這樣就還有8-3=5個珠子沒剪掉,再把十位的“1”借到個位,減去5個,即10-5=5,所以最后還剩5個。(6)方法二:想加法算減法:因為8+(5)=13,所以13-8=5。板書:8+(5)=13,13-8=5。教師追問:這道題是算減法,你怎么想到了加法 生:加法和減法是互逆的,這樣算比較快。三、算一算,引出直尺數線圖。師:同學們想出這么多算法。先用你喜歡的方法算一算下面的題目,再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板書題目:17-9= 11-6=請兩位同學板演,其余同學在自己本子上做,教師巡回指導。并請兩位同學說一說自己的算法。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可能會出現下面幾種算法:(1)拆數法。把17分成10和7,10-9=1,1+7=8。……(2)想加法算減法。6+(5)=11,11-6=5。8+(9)=17,17-9=8。追問學生:你覺得使用哪個方法比較簡便 學生交流,說出自己的想法,學生可能會說想加法算減法比較簡便。引出直尺數線圖師:請同學們看數線圖,誰能說說數線圖的含義 生:數線圖上一格表示一個數。通過在數線圖上數數的方法,計算17-9,再次明確算理。先讓學生說說用數線計算17-9的過程,然后教師引導:上面的圖表示從17開始一格一格地往回數,就像我們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減,數7格正好數到10,也就是17-7=10;再往回數2格,就像連減的算法一樣,17-7=10,10-2=8。所以17-9=8。達標練習—活“應用”完成教材第30頁練一練的題目。第1題,通過計數器再次回顧“退1當十”的算理。第2題,體會加減法的互逆性。第3題,連線,鞏固練習,熟能生巧。五、總結評價—拓“延伸”1.課堂小結:同學們這節課你學到哪些知識,是怎么學會的?2.學習評價3.課后作業:完成分成作業對應練習。【板書設計】捉迷藏【教學反思】探索算法時先讓學生嘗試獨立探索計算方法,如果大部分學生有困難,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小棒先擺一擺,寫出得數,再說一說如何計算,總結計算方法;如果學生已有一定解決問題的經驗,大部分學生無需學具即可算出得數,可以讓學生結合小棒擺一擺,說一說如何算的。在探究過程中,學生可能還會出現一個一個減的方法,或把8看成10,最后把多減的2再加上的算法。針對每種算法的特點教師可以進行追問,如為什么先從10里面去掉8?為什么先減去3?算減法為什么想到加法?為什么要加2?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算理,感受10的橋梁作用及加減之間的密切聯系,發展學生的運算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