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第四單元崇尚法治精神@ 八下 道德與法治 一輪復習2025中考版思維導圖第四單元 崇尚法治精神自由平等公平正義含義:正確認識自由:自由與法治的關系:珍視自由的措施:指人們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依照自己意志活動的權利。自由不是為所欲為,它是有限制的、相對的。自由都是法律之內的自由。相互聯系,不可分割。法治既規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珍惜憲法和法律賦予我們的權利。依法行使權利。含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要表現①同等情況同等對待; ②不同情況差別對待反對特權平等對待他人的合法權利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為把平等原則落實到日常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踐行平等內涵:重要性:做法:權利公平、規則公平、機會公平等①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保障;②社會穩定和進步的重要基礎個人維護公平、制度保障公平重要性:做法:社會文明的尺度,法治追求的基本價值目標之一,社會制度的重要價值,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個人守護正義、司法維護正義考點1、自由考點內容 自由 含義正確認識自由自由與法治的關系 怎樣珍視自由 自由主要指人們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依照自己意志活動的權利。自由在法律上的體現,就是我們享有的和正當行使的各項權利。①自由不是為所欲為,它是有限制的、相對的。必要的限制是對自由的保護。無限制的自由只會走向自由的反面,導致混亂與傷害。②無論是現實世界還是網絡空間, 自由都是法律之內的自由。①法治與自由相互聯系,不可分割。②一方面,法治標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實現不能觸碰法律的紅線,違犯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價;③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們合法的自由和權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④法治既規范自由又保障自由。①珍視自由,就要珍惜憲法和法律賦予我們的權利。(思想上)②珍視自由,必須依法行使權利。(行動上) 考點梳理考點檢測1.(2024·山東臨沂) 張女士抱著熟睡的孩子在候車室候車,鄰座的一位男士旁若無人不停地大聲打手機,張女士幾次提醒,但該男子卻置之不理,聲稱打手機是自己的自由,別人管不著……這位男士的言行( )①是正確的,自由就是做法律不禁止的一切事情的權利②是正確的,自由就是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③是錯誤的,他在行使自由的時候,不得損害其它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權利④是錯誤的,他有打手機的自由,但要受到道德、紀律、法律等社會規則的約束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B考點檢測2.(2024·廣東) 近年來,我國多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布公告,禁止非法穿越國家自然保護禁地。但仍有不少戶外活動愛好者擅自闖入,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生態環境,甚至有人在野外遇險造成傷亡。這告訴我們( )①行使自由不得損害公共利益②熱愛自然也應懷有敬畏之心③必要的限制是對自由的保護④錘煉意志更要勇于突破自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A④與題目所表達的主旨不符。考點梳理考點內容 易錯提醒平等 含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要表現 怎樣踐行平等? 考點2、平等①同等情況同等對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選舉一人一票等)②不同情況差別對待。(比如老人、兒童、孕婦、殘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應獲得優先權和得到特殊關照)平等地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同時必須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平等地適用法律:我國公民的合法權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護,違法或犯罪行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不是絕對平等,而是相對平等。①要反對特權。②要平等對待他人的合法權利。③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為。④需要每個公民把平等原則落實到日常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 考點檢測1.(2024·山東淄博) 輪椅出行,緣石坡道基本“零高差”;居家養老,起夜行走有扶手……近年來,我國積極打造連續貫通、安全便捷、健康舒適、多元包容的無障礙環境,讓殘疾人、老年人等群體的生活出行更加“無障有愛”。“無障有愛”是( )A.創建絕對公平環境 B.同等情況同等對待C.傷害人們的自尊心 D.不同情況差別對待D考點檢測2.(2024·山東聊城)2023年12月29日,江蘇省鎮江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對原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委員、副主席蔡鄂生以受賄罪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對上述材料理解正確的是( )①本案被告人的行為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②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屬于刑罰中的主刑③本案被告人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被剝奪④在法治社會,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D附加刑考點梳理考點3、公平考點內容 公平 含義內涵 要求重要性人們基于一定標準或原則,處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態度或行為方式。①權利公平:要求每個人依法平等參與社會活動。②規則公平:要求每個人都受到行為規范的約束。③機會公平:要求社會為每個人提供同等的發展機會和條件。①對個人:是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保障。公平不僅能保證個人應得的利益,使個人獲得生存和發展的物質條件,而且能讓人感受到尊嚴,從而激發自身潛能,提高工作效率。②對社會:是社會穩定和進步的重要基礎。公平有利于協調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緩和社會矛盾,減少社會沖突,維護社會秩序,保證社會的長治久安。公平有利于營造更好的競爭環境,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推動社會持續發展。 考點梳理考點3、公平公平 怎樣堅守公平?(1)個人維護公平:①面對利益沖突,我們要站在公平地立場,學會擔當,以公平之心為人處世;②遇到不公平地行為時,要堅守原則立場,敢于對不公平說“不”,采取合理合法地方式和手段,謀求最大限度地公平。(2)制度保障公平:①對于立法而言,在規定權利義務、分配社會資源時,要公平地對待每個人,保障每個人得到應得的。②對于司法而言,在解決糾紛、化解矛盾時,要公平地對待當事人,切實維護其合法權益。 考點檢測1.(2024·山東日照)公平是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保障,是社會穩定和進步的重要基礎。下列詩句能體現人們向往公平的是( )A.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B.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C.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D.公者無私之謂也,平者無偏之謂也D體現了愛國之情體現了豪邁之情對教師奉獻精神的贊美之情考點檢測2.(2024·江蘇宿遷) “對涉罪人員近親屬多項權利進行限制,違背罪責自負原則,不符合憲法第二章關于‘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規定的原則和精神。”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亮出的這一鮮明態度表明( )①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②公平正義是法治的價值追求③人大擁有最高決定權④憲法是其他法律的具體落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④:其他法律是憲法的具體落實;故④錯誤:A③:全國人大擁有最高決定權;故③錯誤;考點檢測3.(2024·甘肅臨夏) 2024年4月16日,針對未成年人犯罪問題,最高人民法院強調,審判既要成為對失足未成年人懲戒處罰的公堂,又應作為挽救教育的課堂。這則新聞向我們傳遞的信息有( )①年齡不應是違法犯罪的擋箭牌②未成年人已不再受法律的特殊保護③我們應增強法治觀念,遠離犯罪④公平正義是一個美好社會應有的價值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C②:我國法律依然對未成年人給予特殊保護,但這種保護是在法律框架內,旨在幫助未成年人更好地成長,而不是縱容他們犯罪;故②錯誤;考點檢測4.(2024·云南)以下兩名同學討論的共同話題是( )A.堅守公平B.愛崗敬業C.服務社會D.珍視自由A考點梳理考點4、正義考點內容 正義 內涵要求重要性維護和實現社會正義的意義正義行為都是有利于促進社會進步、維護公共利益的行為。①依法保障人們的正當權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濟、違法者受到懲罰。②人們分辨是非,懲惡揚善,維護社會公共利益。③人們對弱者給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證其有尊嚴地生存。正義是社會文明的尺度,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社會的期待和追求。正義作為法治追求的基本價值目標之一。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重要價值。正義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 對個人:有利于恰當地調整和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充分發揮人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對社會:有利于營造和諧、穩定、安寧的社會環境,為社會發展注入不竭的動力。考點梳理考點4、正義正義 如何守護正義?(1)個人守護正義。①守護正義需要勇氣和智慧,面對非正義行為,一方面要敢于斗爭,相信正義必定戰勝邪惡;②另一方面要講究策略,尋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見義“智”為。(2)司法維護正義。①司法是捍衛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司法機關必須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嚴格遵循訴訟程序,平等對待當事人,確保司法過程和結果合法、公正。②為了實現司法正義,國家積極推進以司法公正為核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司法權,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考點檢測1.(2024·黑龍江綏化)正義是社會文明的尺度,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社會的期待和追求。下列選項屬于正義行為的是( )A.違法亂紀 B.助人為樂C.弄虛作假 D.恃強凌弱B2.(2024·黑龍江牡丹江) 道德與法治課上,老師組織同學們圍繞“中學生如何維護公平正義”展開討論,大家紛紛表達觀點。你認為正確的是( )A.麗麗:堅守原則立場,敢于對不公平說“不”B.萍萍:守護正義只需要有勇氣斗爭即可C.巍巍:面對利益沖突,我們要始終站在弱者一方D.丹丹:遇到不公平行為時,可以采取一切方式抗爭A守護正義需要勇氣和智慧我們要站在公平的立場,學會擔當考點檢測3.(2024·內蒙古)2024年初,電影《第二十條》熱映,引起廣泛關注。對影片中“一次犯罪污染的是一條河流,一次錯誤的裁決污染的是整個水源”的臺詞理解正確的是( )A.同違法犯罪分子作斗爭,只是成年人的責任B.司法機關要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監察權C.司法機關應公正司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D.制度保障公平,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重要價值CD.材料沒有體現出制度保障公平的內容考點檢測4.(2024·山東濰坊) “法不能向不法讓步”。近年來,司法機關積極回應社會關切,不斷強化對正當防衛權的保護。2023年,檢察機關審查認定屬正當防衛依法不捕不訴261人,同比上升25.5%。2021年至2023年,人民法院對77名被告人以正當防衛宣告無罪。這有利于( )①保障和實現公民權利與義務的有機統一②懲惡揚善、弘揚正氣,維護社會公平正義③司法機關按照法定職權和程序開展立法工作④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法律溫度和司法擔當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①:材料主要強調的是對公民正當防衛權利的保護,沒有涉及義務方面,與材料主旨不符;司法機關沒有立法權考點檢測5.(2024·山東濟寧)【崇法向善】材料一 :國務院頒布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條例回應了社會各界對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關切。未成年人更需要在網絡生活中加強自我保護,扣好“觸網”的“第一粒扣子”。(1)面對下列現象,未成年人如何做到健康上網,保護自己?現象 做法在社交群里發送個人真實信息,致使信息被泄露。 ①偷偷使用父母手機打賞主播,花費了大量錢財。 ②將隨手拍來的路人照片發到網上,被多次轉載。 ③不隨意在社交群里發送個人真實信息,保護個人隱私。增強自我控制能力和辨別能力,避免偷偷使用父母手機進行不當消費。未經他人同意,不隨意將他人照片發到網上,尊重他人的肖像權和隱私權。考點檢測材料二:一名外地商戶到浙江寧波賣榴蓮,因醉駕發生單向交通事故,交警嚴格依照法律規定處理,該商戶被公安機關依法拘留。見商戶被處罰后一車榴蓮無法及時銷售,為減少他的經濟損失,負責這起案件的林警官向上級匯報后當起了“交警榴蓮哥”,開展了一場“愛心助銷”,事后將錢款交到商戶手中。(2)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分別對商戶和交警的行為進行分析。答:對商戶行為的分析: 商戶醉駕的行為是嚴重違法行為且不負責任的。醉駕不僅違反了交通法規,還對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構成了極大威脅。這種行為是對法律的漠視和對公共安全的忽視,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對交警行為的分析: ①交警嚴格依照法律規定處理商戶的醉駕行為,體現了交警執法公正、嚴格依法辦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違法都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交警的做法維護了法律的權威性和公正性。 ②交警在商戶被處罰后面臨榴蓮無法及時銷售的困境時,主動開展“愛心助銷”,將錢款交到商戶手中。這一行為展現了交警的人文關懷和善良品質,交警在依法執法的同時,也關注到了違法者面臨的實際困難,并以積極的方式幫助解決,體現了執法的溫度,有助于構建和諧的警民關系,傳遞社會正能量。考點檢測6.(2024·湖北)【關注社會崇尚法治】2024年春節檔熱電影《第二十條》,聚焦“正當防衛”這一法條,電影片名取自刑法第二十條規定,講述了基層青年檢察官頂住重重阻力,追根溯源還原案件真相,守護公平正義底線的故事。“法律,是讓壞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讓好人出手的代價更大。”“法不能向不法讓步!”“我們辦的不是案子,而是別人的人生。”……以上電影臺詞引起了司法機關工作人員及廣大觀眾的深深共鳴,不同的社會群體紛紛展開討論。(1)假如你是一名司法機關工作人員,請談談你對臺詞的理解。(2)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每一個人都不能缺席。請列舉兩個例子,說明在生活中你會怎樣維護公平正義。(1)答:①“法律,是讓壞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讓好人出手的代價更大。”這意味著法律的首要目標是對違法犯罪行為進行嚴厲制裁,增加犯罪分子的違法成本,從而起到預防和遏制犯罪的作用。同時,法律也要保障公民在合法范圍內維護自身和他人權益的行為,不能讓正義之舉受到不公正的對待,否則會削弱公眾對法律的信任和對正義的追求。②“法不能向不法讓步!”這鮮明地表達了法律的權威性和不可侵犯性。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防線,不能因為不法行為的囂張或者復雜情況而妥協退縮。我們必須堅決依法辦事,維護法律的尊嚴和公正,讓違法者承擔應有的責任。③“我們辦的不是案子,而是別人的人生。”這句話深刻地揭示了司法工作的深遠影響和重大責任。每一個案件背后都關系著當事人的命運、家庭和未來,我們的每一個判斷和決定,都可能對他們的生活產生不可逆的改變,因此,在辦理案件時,必須懷著敬畏之心,嚴謹細致,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確保司法公正,給當事人一個公正合理的結果。(1)假如你是一名司法機關工作人員,請談談你對臺詞的理解。(2)例子一: 在社區中,如果發現物業對于某些居民的合理訴求置之不理,導致服務不公平,我會積極收集相關證據和信息,向物業管理層反映情況,并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如果物業仍不改進,我會聯合其他受影響的居民,通過合法的途徑,如向社區管理部門投訴或組織業主大會,來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確保物業服務的公平公正。例子二: 在學校里,假如有同學因為家庭背景或其他原因受到不公正的對待,比如在評選優秀學生或者分配學習資源時被忽視,我會主動站出來,向老師和學校管理部門反映真實情況,提供客觀的評價和建議,確保每個同學都能在公平的環境中學習和成長。同時,在日常的學習和活動中,我也會平等對待每一位同學,不歧視、不袒,積極營造公平正義的校園氛圍。(2)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每一個人都不能缺席。請列舉兩個例子,說明在生活中你會怎樣維護公平正義。核心觀點自由不是為所欲為,它是有限制的、相對的。必要的限制是對自由的保護。無限制的自由只會走向自由的反面,導致混亂與傷害。法治與自由相互聯系,不可分割。法治既規范自由又保障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之一。公平是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保障,是社會穩定和進步的重要基礎。正義是社會文明的尺度,是法治追求的基本價值目標之一,是社會制度的重要價值。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本單元核心觀點八下第四單元 崇尚法治精神復習提綱思維導圖:構建知識框架考點梳理考點1.自由考點內容自由 含義 自由主要指人們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依照自己意志活動的權利。自由在法律上的體現,就是我們享有的和正當行使的各項權利。正確認識自由 ①自由不是為所欲為,它是有限制的、相對的。必要的限制是對自由的保護。無限制的自由只會走向自由的反面,導致混亂與傷害。 ②無論是現實世界還是網絡空間, 自由都是法律之內的自由。自由與法治的關系? ①法治與自由相互聯系,不可分割。 ②一方面,法治標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實現不能觸碰法律的紅線,違犯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價; ③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們合法的自由和權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 ④法治既規范自由又保障自由。怎樣珍視自由? ①珍視自由,就要珍惜憲法和法律賦予我們的權利。(思想上) ②珍視自由,必須依法行使權利。(行動上)考點2、平等考點內容 易錯提醒平等 含義 ①同等情況同等對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選舉一人一票等) ②不同情況差別對待。(比如老人、兒童、孕婦、殘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應獲得優先權和得到特殊關照)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不是絕對平等,而是相對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要表現 平等地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同時必須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 平等地適用法律:我國公民的合法權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護,違法或犯罪行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怎樣踐行平等? ①要反對特權。 ②要平等對待他人的合法權利。 ③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為。 ④需要每個公民把平等原則落實到日常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考點3、公平考點內容公平 含義 人們基于一定標準或原則,處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態度或行為方式。內涵 要求 ①權利公平:要求每個人依法平等參與社會活動。 ②規則公平:要求每個人都受到行為規范的約束。 ③機會公平:要求社會為每個人提供同等的發展機會和條件。重要性 ①對個人:是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保障。公平不僅能保證個人應得的利益,使個人獲得生存和發展的物質條件,而且能讓人感受到尊嚴,從而激發自身潛能,提高工作效率。 ②對社會:是社會穩定和進步的重要基礎。公平有利于協調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緩和社會矛盾,減少社會沖突,維護社會秩序,保證社會的長治久安。公平有利于營造更好的競爭環境,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推動社會持續發展。怎樣堅守公平? (1)個人維護公平: ①面對利益沖突,我們要站在公平地立場,學會擔當,以公平之心為人處世; ②遇到不公平地行為時,要堅守原則立場,敢于對不公平說“不”,采取合理合法地方式和手段,謀求最大限度地公平。(2)制度保障公平: ①對于立法而言,在規定權利義務、分配社會資源時,要公平地對待每個人,保障每個人得到應得的。 ②對于司法而言,在解決糾紛、化解矛盾時,要公平地對待當事人,切實維護其合法權益。考點4、正義考點內容正義 內涵 正義行為都是有利于促進社會進步、維護公共利益的行為。要求 ①依法保障人們的正當權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濟、違法者受到懲罰。 ②人們分辨是非,懲惡揚善,維護社會公共利益。 ③人們對弱者給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證其有尊嚴地生存。重要性 正義是社會文明的尺度,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社會的期待和追求。 正義作為法治追求的基本價值目標之一。 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重要價值。 正義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維護和實現社會正義的意義 對個人:有利于恰當地調整和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充分發揮人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對社會:有利于營造和諧、穩定、安寧的社會環境,為社會發展注入不竭的動力。如何守護正義? (1)個人守護正義。 ①守護正義需要勇氣和智慧,面對非正義行為,一方面要敢于斗爭,相信正義必定戰勝邪惡; ②另一方面要講究策略,尋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見義“智”為。(2)司法維護正義。 ①司法是捍衛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司法機關必須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嚴格遵循訴訟程序,平等對待當事人,確保司法過程和結果合法、公正。 ②為了實現司法正義,國家積極推進以司法公正為核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司法權,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本單元核心觀點核心觀點自由不是為所欲為,它是有限制的、相對的。必要的限制是對自由的保護。無限制的自由只會走向自由的反面,導致混亂與傷害。 法治與自由相互聯系,不可分割。法治既規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之一。 公平是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保障,是社會穩定和進步的重要基礎。 正義是社會文明的尺度,是法治追求的基本價值目標之一,是社會制度的重要價值。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 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八下第四單元 崇尚法治精神單元復習試題考點1.自由1.(2024·山東臨沂) 張女士抱著熟睡的孩子在候車室候車,鄰座的一位男士旁若無人不停地大聲打手機,張女士幾次提醒,但該男子卻置之不理,聲稱打手機是自己的自由,別人管不著……這位男士的言行( )①是正確的,自由就是做法律不禁止的一切事情的權利②是正確的,自由就是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③是錯誤的,他在行使自由的時候,不得損害其它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權利④是錯誤的,他有打手機的自由,但要受到道德、紀律、法律等社會規則的約束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2.(2024·廣東) 近年來,我國多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布公告,禁止非法穿越國家自然保護禁地。但仍有不少戶外活動愛好者擅自闖入,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生態環境,甚至有人在野外遇險造成傷亡。這告訴我們( )①行使自由不得損害公共利益②熱愛自然也應懷有敬畏之心③必要的限制是對自由的保護④錘煉意志更要勇于突破自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考點2、平等1.(2024·山東淄博) 輪椅出行,緣石坡道基本“零高差”;居家養老,起夜行走有扶手……近年來,我國積極打造連續貫通、安全便捷、健康舒適、多元包容的無障礙環境,讓殘疾人、老年人等群體的生活出行更加“無障有愛”。“無障有愛”是( )A.創建絕對公平環境 B.同等情況同等對待C.傷害人們的自尊心 D.不同情況差別對待2.(2024·山東聊城)2023年12月29日,江蘇省鎮江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對原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委員、副主席蔡鄂生以受賄罪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對上述材料理解正確的是( )①本案被告人的行為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②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屬于刑罰中的主刑③本案被告人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被剝奪④在法治社會,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考點3、公平1.(2024·山東日照)公平是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保障,是社會穩定和進步的重要基礎。下列詩句能體現人們向往公平的是( )A.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B.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C.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D.公者無私之謂也,平者無偏之謂也2.(2024·江蘇宿遷) “對涉罪人員近親屬多項權利進行限制,違背罪責自負原則,不符合憲法第二章關于‘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規定的原則和精神。”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亮出的這一鮮明態度表明( )①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②公平正義是法治的價值追求③人大擁有最高決定權④憲法是其他法律的具體落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4·甘肅臨夏) 2024年4月16日,針對未成年人犯罪問題,最高人民法院強調,審判既要成為對失足未成年人懲戒處罰的公堂,又應作為挽救教育的課堂。這則新聞向我們傳遞的信息有( )①年齡不應是違法犯罪的擋箭牌②未成年人已不再受法律的特殊保護③我們應增強法治觀念,遠離犯罪④公平正義是一個美好社會應有的價值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2024·云南)以下兩名同學討論的共同話題是( )A.堅守公平B.愛崗敬業C.服務社會D.珍視自由考點4、正義1.(2024·黑龍江綏化)正義是社會文明的尺度,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社會的期待和追求。下列選項屬于正義行為的是( )A.違法亂紀 B.助人為樂C.弄虛作假 D.恃強凌弱2.(2024·黑龍江牡丹江) 道德與法治課上,老師組織同學們圍繞“中學生如何維護公平正義”展開討論,大家紛紛表達觀點。你認為正確的是( )A.麗麗:堅守原則立場,敢于對不公平說“不”B.萍萍:守護正義只需要有勇氣斗爭即可C.巍巍:面對利益沖突,我們要始終站在弱者一方D.丹丹:遇到不公平行為時,可以采取一切方式抗爭3.(2024·內蒙古)2024年初,電影《第二十條》熱映,引起廣泛關注。對影片中“一次犯罪污染的是一條河流,一次錯誤的裁決污染的是整個水源”的臺詞理解正確的是( )A.同違法犯罪分子作斗爭,只是成年人的責任B.司法機關要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監察權C.司法機關應公正司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D.制度保障公平,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重要價值4.(2024·山東濰坊) “法不能向不法讓步”。近年來,司法機關積極回應社會關切,不斷強化對正當防衛權的保護。2023年,檢察機關審查認定屬正當防衛依法不捕不訴261人,同比上升25.5%。2021年至2023年,人民法院對77名被告人以正當防衛宣告無罪。這有利于( )①保障和實現公民權利與義務的有機統一②懲惡揚善、弘揚正氣,維護社會公平正義③司法機關按照法定職權和程序開展立法工作④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法律溫度和司法擔當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2024·山東濟寧)【崇法向善】材料一 :國務院頒布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條例回應了社會各界對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關切。未成年人更需要在網絡生活中加強自我保護,扣好“觸網”的“第一粒扣子”。(1)面對下列現象,未成年人如何做到健康上網,保護自己?材料二:一名外地商戶到浙江寧波賣榴蓮,因醉駕發生單向交通事故,交警嚴格依照法律規定處理,該商戶被公安機關依法拘留。見商戶被處罰后一車榴蓮無法及時銷售,為減少他的經濟損失,負責這起案件的林警官向上級匯報后當起了“交警榴蓮哥”,開展了一場“愛心助銷”,事后將錢款交到商戶手中。(2)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分別對商戶和交警的行為進行分析。6.(2024·湖北)【關注社會崇尚法治】2024年春節檔熱電影《第二十條》,聚焦“正當防衛”這一法條,電影片名取自刑法第二十條規定,講述了基層青年檢察官頂住重重阻力,追根溯源還原案件真相,守護公平正義底線的故事。以上電影臺詞引起了司法機關工作人員及廣大觀眾的深深共鳴,不同的社會群體紛紛展開討論。假如你是一名司法機關工作人員,請談談你對臺詞的理解。(2)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每一個人都不能缺席。請列舉兩個例子,說明在生活中你會怎樣維護公平正義。參考答案考點1.自由 1-2 BA考點2.平等 1-2 DD考點3.公平 1-4 DACA考點4.正義 1-4 BACD 5.(1)①不隨意在社交群里發送個人真實信息,保護個人隱私。 ②增強自我控制能力和辨別能力,避免偷偷使用父母手機進行不當消費。 ③未經他人同意,不隨意將他人照片發到網上,尊重他人的肖像權和隱私權。 (2)答:對商戶行為的分析: 商戶醉駕的行為是嚴重違法行為且不負責任的。醉駕不僅違反了交通法規,還對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構成了極大威脅。這種行為是對法律的漠視和對公共安全的忽視,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 對交警行為的分析: ①交警嚴格依照法律規定處理商戶的醉駕行為,體現了交警執法公正、嚴格依法辦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違法都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交警的做法維護了法律的權威性和公正性。 ②交警在商戶被處罰后面臨榴蓮無法及時銷售的困境時,主動開展“愛心助銷”,將錢款交到商戶手中。這一行為展現了交警的人文關懷和善良品質,交警在依法執法的同時,也關注到了違法者面臨的實際困難,并以積極的方式幫助解決,體現了執法的溫度,有助于構建和諧的警民關系,傳遞社會正能量。 6.(1)答:①“法律,是讓壞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讓好人出手的代價更大。”這意味著法律的首要目標是對違法犯罪行為進行嚴厲制裁,增加犯罪分子的違法成本,從而起到預防和遏制犯罪的作用。同時,法律也要保障公民在合法范圍內維護自身和他人權益的行為,不能讓正義之舉受到不公正的對待,否則會削弱公眾對法律的信任和對正義的追求。 ②“法不能向不法讓步!”這鮮明地表達了法律的權威性和不可侵犯性。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防線,不能因為不法行為的囂張或者復雜情況而妥協退縮。我們必須堅決依法辦事,維護法律的尊嚴和公正,讓違法者承擔應有的責任。 ③“我們辦的不是案子,而是別人的人生。”這句話深刻地揭示了司法工作的深遠影響和重大責任。每一個案件背后都關系著當事人的命運、家庭和未來,我們的每一個判斷和決定,都可能對他們的生活產生不可逆的改變,因此,在辦理案件時,必須懷著敬畏之心,嚴謹細致,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確保司法公正,給當事人一個公正合理的結果。 (2)例子一: 在社區中,如果發現物業對于某些居民的合理訴求置之不理,導致服務不公平,我會積極收集相關證據和信息,向物業管理層反映情況,并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如果物業仍不改進,我會聯合其他受影響的居民,通過合法的途徑,如向社區管理部門投訴或組織業主大會,來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確保物業服務的公平公正。 例子二: 在學校里,假如有同學因為家庭背景或其他原因受到不公正的對待,比如在評選優秀學生或者分配學習資源時被忽視,我會主動站出來,向老師和學校管理部門反映真實情況,提供客觀的評價和建議,確保每個同學都能在公平的環境中學習和成長。同時,在日常的學習和活動中,我也會平等對待每一位同學,不歧視、不袒,積極營造公平正義的校園氛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八下第四單元 崇尚法治精神單元復習提綱.docx 八下第四單元 崇尚法治精神單元復習試題.docx 八下第四單元 崇尚法治精神單元復習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