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專題十九 思維覺醒專練專項1 因果邏輯推理與對比法練習2025年高考地理專題復習資料(2024廣東卷)有效輻射為下墊面向上長波輻射與大氣逆輻射的差值。下圖表示2003—2012年云南省西雙版納熱帶季雨林林冠層向上長波輻射(L↑)及其上大氣逆輻射(L↓)的月平均變化。據此完成第1題。1.與7—9月相比,2—4月西雙版納熱帶季雨林林冠層之上的大氣逆輻射值較低,主要是因為2—4月期間( )A.降水較多B.云霧較少C.地表植被覆蓋度較低D.正午太陽高度角較大B【解析】 西雙版納熱帶季雨林對應的氣候為熱帶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在夏季,7—9月降水較多,2—4月降水相對較少。降水較少→云霧較少→大氣逆輻射較弱→大氣逆輻射值較低,A錯誤、B正確。地表植被覆蓋度、正午太陽高度對大氣逆輻射影響較小,排除C、D。(2021山東卷)敦煌莫高窟位于河西走廊西端,開鑿在大泉河西岸第四級階地的砂礫巖崖壁上(下圖)。崖壁最高達50 m,洞窟主要分布在10— 40 m高度,一般為2—3層。由于洞窟開鑿和長期自然作用的影響,洞窟所在崖體出現大量裂隙。據此完成2—3題。2.洞窟開鑿在大泉河西岸崖壁,能夠( )A.降低開鑿難度 B.減弱風沙侵蝕C.減輕風化破壞 D.方便生活取水B【解析】 A(×)由材料可知,大泉河西岸為較堅硬的砂礫巖,開鑿難度大。B(√)洞窟開鑿在大泉河西岸崖壁,洞窟口面向東方,當地主要受偏西風影響,洞窟口朝向東可減弱風沙的侵蝕。C(×)由材料可知,受長期自然作用影響,洞窟所在崖體出現大量裂隙,說明在大泉河西岸崖壁開鑿洞窟并不能減輕風化破壞。D(×)大泉河東、西兩岸生活取水都較方便。3.與下層洞窟相比,對上層洞窟內壁畫的破壞影響更大的因素是( )CA.構造運動 B.太陽輻射C.大氣降水 D.人類活動【解析】 比較對象 洞窟上、下層。比較內容 四個選項。項目 洞窟上層 洞窟下層 正誤構造運動 構造運動影響的區域較大,其對上、下層洞窟的影響相差不 大 A錯誤太陽輻射 壁畫位于洞窟內,受太陽輻射的影響較小 B錯誤項目 洞窟上層 洞窟下層 正誤大氣降水 根據材料可知,由于洞窟開鑿和長期自然作用的影響,洞窟 所在崖體出現大量裂隙,大氣降水沿裂隙下滲,對上層洞窟 內壁畫的破壞較大 C正確人類活動 人類活動一般對下層洞窟內壁畫的破壞更大 D錯誤(2022廣東卷)我國某特大城市一老舊廠區經過近十年的改造,于2006年被評為國家最佳文化創意產業園。2008年以來,該產業園又持續轉型為文創旅游空間,大眾游客替代文創從業者和愛好者成為消費的主要群體。下圖示意2008—2019年該產業園功能分區演化。據此完成4—5題。4.該產業園功能分區演化的原因不包括( )DA.政府政策引導 B.產業結構轉型 C.消費需求推動 D.建筑布局調整【解析】 設問分析 不是影響該產業園功能分區演化的因素(【敲黑板】影響城市功能分區演化的因素有經濟、社會、政策和歷史等因素)。信息提煉 一老舊廠區經過近十年的改造,于2006年被評為國家最佳文化創意產業園;2008年后,該文化創意產業園轉型為文創旅游空間。邏輯推理 該文化創意產業園由一老舊廠區改造而成,即第二產業轉型升級為第三產業,而廠房改造需要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A、B說法不符合題意。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旅游活動日益盛行,旅游消費需求的增加直接推動該文化創意產業園轉型為文創旅游空間,C說法不符合題意。將老舊廠區改造成文化創意產業園,部分文化創意產業園轉型為文創旅游空間,這主要是建筑使用功能的變化,建筑布局并沒有調整,D說法符合題意。5.圖示的功能分區演化對該產業園帶來的影響是( )B①土地租金上漲 ②商業規模縮小 ③消費群體減少 ④文創功能收縮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解析】 分析見下圖:(2024山東菏澤模擬)人口分布的時空演變受到政策、經濟、教育、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圖示意江蘇省三大區域2020年常住人口數量及2016—2020年人口增量統計情況。據此完成6—7題。6.蘇南人口增量情況與蘇中、蘇北明顯不同,主要原因有( )A①跨區域人口城鎮化遷移 ②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③環境承載力下降 ④人口生育率較高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 讀圖可知,蘇南人口增量明顯高于蘇中、蘇北,這主要是經濟發展不平衡造成的。蘇南靠近全國最大的經濟中心——上海,受其輻射帶動作用較強,經濟發展速度快,經濟水平高于蘇中、蘇北,就業機會多,吸引了蘇中、蘇北和外省人口的大量遷入,因此跨區域人口城鎮化遷移和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是主要原因,①②正確;環境承載力下降,其人口增量應較少,而不是較多,③錯誤;經濟較發達地區的人口生育率一般較低,④錯誤。故選A。7.推測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未來10年江蘇省三地區的人口變化特點是( )AA.蘇南人口仍然呈正增長趨勢 B.蘇北人口不可能轉為正增長C.蘇中人口大規模向蘇北遷移 D.區域之間人口密度差異縮小【解析】 蘇南屬于長三角城市群,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口仍會呈正增長趨勢,除蘇北人口繼續向經濟較發達的蘇南、蘇中遷移外,外省遷入蘇南、蘇中的人口仍然會多于遷入蘇北的人口,因此區域之間人口分布會更加不均衡,人口密度差異會擴大,A正確,D錯誤;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產業向蘇北轉移,蘇北就業機會增多,可能會吸引少數人口回流,同時吸引外省人口遷入,所以蘇北人口有可能轉為正增長,但蘇中人口不會大規模向蘇北遷移,B、C錯誤。(2021全國乙卷)陸港是指在海港以外地區建設的,代表海港行使報關、報檢等功能的物流中心。按其離海港距離可分為近海陸港(小于100千米)、遠海陸港(一般500千米以上)等。據此完成8—10題。8.建設陸港使海港( )A①擴大承載規模 ②緩解用地緊張 ③增加用地成本 ④提高設備水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材料提煉 在海港以外地區建設的陸港,可代表海港行使部分功能(報關、報檢等)。正項分析 在海港以外地區建設陸港→擴大海港的承載規模,緩解海港的用地緊張狀況,①②正確。余項分析 陸港的建設有利于降低海港的用地成本,③錯誤;陸港的建設對提高海港設備水平作用不大,④錯誤。9.與近海陸港相比,遠海陸港更能使海港( )CA.緩解交通擁堵 B.提高通關效率 C.拓展腹地范圍 D.減少環境污染【解析】 比較對象 近海陸港(距離海港<100千米)與遠海陸港(距離海港>500千米)。比較內容 作用對比。對比分析 近海陸港距離海港<100千米,遠海陸港距離海港>500千米→遠海陸港較近海陸港拓展范圍更廣→可以吸引更遠的客流、貨流→腹地拓展范圍較近海陸港更廣,C正確。余項分析 由材料可知,陸港的遠近對緩解交通擁堵和減少環境污染沒有影響,A、D錯誤;通關效率是由工作人員的操作和陸港管理方式決定的,近海陸港和遠海陸港都能提高通關效率,B錯誤。10.以下產業中,更宜依托遠海陸港發展的是( )CA.服務外包產業 B.高科技產業 C.資源加工產業 D.前瞻性產業【解析】 A(×)服務外包產業對科技、交通要求高,遠海陸港不適合發展服務外包產業。B(×)高科技產業對科技要求高,不適合依托遠海陸港發展。C(√)資源加工產業一般布局在原料、勞動力等區位條件較好的地區,對時間要求不嚴格,適宜依托遠海陸港發展。D(×)前瞻性產業對環保、科技、交通等要求高,不適合依托遠海陸港發展。快速排除陸港是在海港以外地區建設的物流中心,可以代表海港行使部分功能,因此可直接排除增加用地成本和提高設備水平兩項。11.(2024黑吉遼卷,8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2—3月北半球中高緯大氣環流異常,導致沙源地氣候異常暖干。持續偏暖偏干對沙源地地表物質產生重要影響。沙塵強度、傳輸路徑等又與天氣系統密切相關。圖1為2023年2—3月北半球部分區域海平面氣壓距平(相對于多年氣壓平均值的差值)圖。圖2示意2023年春季兩次沙塵天氣中部分城市日最高PM 質量濃度的變化(圖2-a)和高、低壓中心位置(均為當日17時)的變化(圖2-b)。圖1圖2-a圖2-b據圖2-a,指出與3月相比,4月沙塵傳輸強度和路徑的特點,結合圖2-b分析差異產生的原因。【答案】 特點:4月沙塵傳輸強度偏弱,涉及路徑范圍偏南。原因:4月高壓中心氣壓偏低,強度偏弱,且高壓中心和低壓中心之間的平均距離更遠,兩者之間的水平氣壓梯度力變小,風速變慢;4月高壓中心向南移動幅度大,引導沙塵傳輸路徑向南延伸。(8分)【解析】 根據圖2-a可知,4月沙塵暴的PM 質量濃度整體偏低,但影響的范圍更偏南,如南京4月的PM 質量濃度相比3月偏高。根據圖2-b可知,4月高壓中心的氣壓值相比3月偏低,說明高壓中心強度減弱,且高壓中心和低壓中心兩者之間的平均距離更遠,兩者之間的水平氣壓梯度力變小,風速變慢,因此沙塵傳輸強度整體偏弱;4月高壓中心向南移動的幅度大,高壓中心輻散出來的氣流能夠引導沙塵傳輸路徑向南延伸。歸納總結影響起沙的因素①潮濕的沙粒起沙阻力大,而枯水期沙丘干燥,易被風吹起;②有植被覆蓋的沙丘(多為固定沙丘)更難起沙;③有特殊物質保護(如鹽結殼、碳酸鈣膠結)時,起沙阻力增大;④風速越大,越容易起沙(外部因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