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4張PPT)專題十四 環境與發展考點2 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途徑2025年高考地理專題復習資料考點切片解題覺醒循環經濟關聯圖的讀圖流程第一步,讀取圖名,明確主題 研讀材料,明確地理事物的主題第二步,讀準條框,捋清關系 梳理箭頭和條框,厘清地理事物的形成和演變過程,找出解題關鍵點第三步,聯系問題,抓住關鍵 厘清圖與題的邏輯關系,構建問答關系第四步,分析原理,找尋解法 生態農業一般存在三方面內在聯系:生產活動互為提供的條件、生產活動之間的聯系、生產活動的綜合效益第五步,組織答案,杜絕失誤 聯系題目涉及的條件和結果進行比較和補充考向1 清潔生產與工業可持續發展(2022遼寧卷)張家口地區的東南部為山間盆地,地勢相對平坦,水資源豐富。該地區利用充沛的風能、太陽能資源,建設了綠氫生產基地。右圖為氫能產業鏈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1.“綠氫”相對于“灰氫”和“藍氫”( )A.產業鏈條復雜 B.制備過程無污染C.存儲運輸安全 D.終端應用零排放B【解析】第一步,讀取圖名,明確主題 根據圖文信息可知該項目主題為利用能源發展氫能產業鏈第二步,讀準條框,捋清關系 該項目以利用化石能源制備“灰氫”、以碳捕捉封存技術利用化石能源制備“藍氫”和以可再生能源提供電力制備“綠氫”為起點,經過一系列過程實現發電、燃料電池、氫內燃機、建筑用能等終端應用第三步,聯系問題,抓住關鍵 “灰氫”“藍氫”和“綠氫”三者的主要差異為原料第四步,分析原理,找尋解法 同:由圖可知,“綠氫”“灰氫”和“藍氫”程序復雜程度是一樣的(A錯誤);存儲運輸環節也一樣(C錯誤);終端應用也是一樣的,都會有污染物排出(D錯誤)。異:“綠氫”利用可再生清潔能源提供電力,因此制備過程無污染(B正確)第五步,組織答案,杜絕失誤 結合四個選項,B正確2.張家口地區發展“綠氫”產業,原因是“綠氫”( )DA.生產布局更加均衡 B.距離消費市場更近C.生產成本更加低廉 D.可提高能源利用率【解析】 A(×)“綠氫”產業需要緊靠可再生能源豐富的區域,因此生產布局不均衡。B(×)由材料可知,張家口地區的“綠氫”產業位于山間盆地,距離消費市場較遠。C(×)張家口“綠氫”的制備過程屬于常規流程,并不會降低生產成本。D(√)由材料可知,張家口地區有豐富的風能、太陽能資源,但是風能、太陽能具有不穩定性,并網困難及成本高等問題,導致資源利用率不高,“綠氫”是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電力,再電解水得到,張家口發展“綠氫”能就地解決風能、太陽能發電過剩問題,提高能源利用率。(全國卷Ⅲ)我國人口眾多,生活垃圾產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對垃圾進行無害化、資源化處理。近些年,某企業開發了廚余垃圾自動處理系統,并在全國很多城市推廣。下圖示意該廚余垃圾自動處理系統的主要工藝流程。據此完成3—4題。3.廚余垃圾是圖示自動處理系統中的( )BA.廢料 B.原料 C.能源 D.產品4.符合圖示自動處理系統局部工藝流程的是( )CA.廢渣→生產沼氣→沼氣發電B.工業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機渣C.有機渣→生產沼氣→廢渣D.生產沼氣→有機渣→提取生物油脂【解析】第一步,讀取圖名,明確主題 根據圖文信息可知該項目主題為廚余垃圾自動處理系統第二步,讀準條框,捋清關系 在廚余垃圾自動處理系統中,廚余垃圾是該系統的起點,是可利用的資源,經分揀后可以用于提取生物油脂、生產沼氣等第三步,聯系問題,抓住關鍵 廚余垃圾是圖示自動處理系統中的原料,從系統的生產工藝看,經過一系列復雜工序,最終1 t廚余垃圾能提取20 kg的生物油脂,同時生產80 m3 的沼氣,利用沼氣可發電150 kW·h,處理前分揀出的雜物和處理后殘余的廢渣占總量的18%。(即工藝流程應該為廚余垃圾→分揀→提取生物油脂→有機渣→生產沼氣→廢渣)第四步,分析原理,找尋解法 第五步,組織答案,杜絕失誤 綜上,第3題,B正確;第4題,C正確讀圖指導考向2 生態農業與農業可持續發展(2024四川雅安模擬)稻田綜合種養將水稻種植和動物養殖有機結合,實現了物種間互惠和資源的互補利用,能夠節約利用土地、增加經濟產出并改善稻田生態環境。在我國各種稻田綜合種養模式中,稻蝦種養模式應用面積最大、總產量最高,所產稻米價格一般為6—10元/kg,小龍蝦均價為40元/kg,畝均收入7 000元左右,能夠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如圖示意稻田綜合種養模式。據此完成5—6題。5.與傳統水稻種植模式相比,稻蝦種養模式生產的稻米更受歡迎,主要是因為其( )AA.品質好 B.價格低C.產量少 D.生長期長【解析】第一步,讀取圖 名,明確主題 根據圖文信息可知該項目主題為水稻種植和動物養殖有機結合的稻田綜合種養模式第二步,讀準條 框,捋清關系 飼養的魚、蝦、蟹等產生的糞便為稻田提供了有機肥。稻田中的雜草、水生昆蟲等為魚、蝦、蟹等提供飼料第三步,聯系問 題,抓住關鍵 題干問的是與傳統水稻種植模式相比,稻蝦種養模式的優勢第四步,分析原 理,找尋解法 由圖可知,稻蝦種養模式中,飼養的魚、蝦、蟹等產生的糞便為稻田提供了有機肥→產出的稻米產量較高品質更優→價格較高→A正確,B、C錯誤。傳統水稻種植模式與稻蝦種養模式下水稻的生長周期大致相同,并無明顯差異→D錯誤第五步,組織答 案,杜絕失誤 綜上,A正確6.稻田綜合種養模式最大的生態效益是( )CA.延長產業鏈,增加了收入B.減少水土流失發生的頻率C.減少農藥使用,減輕污染D.提高了土地資源的利用率【解析】 增加收入、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屬于經濟效益,A、D錯誤。稻田綜合種養模式將水稻種植與動物養殖相結合,該水稻種植模式并不能減少稻田中水土流失發生的頻率,B錯誤。稻田綜合種養模式利用魚、蝦、蟹等控制雜草及水生昆蟲,并利用其糞便來恢復和提高土壤肥力,這能夠減少農藥和化肥的使用,從而有效減輕土壤污染和水污染,C正確。(2025山東菏澤開學考)北京郊區的竇店村是發展生態農業的一個典型。該村在被作為農業現代化的試點后,實施了以沼氣工程為中心的多級物質循環利用工程(見下圖),該工程達到了物質利用的良性循環,取得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全面提高。目前竇店村的生態農業建設作為樣板在全國進行推廣。據此完成7—9題。7.竇店村生態農業的基礎產業是( )CA.畜牧業 B.淡水養殖業 C.種植業 D.人工沼氣業【解析】第一步,讀取圖名,明 確主題 根據圖文信息可知,該項目主題為以沼氣工程為中心的多級物質循環利用工程第二步,讀準條框,捋 清關系 養殖業的廢棄物通過沼氣池發酵后用于園藝業和種植業第三步,聯系問題,抓 住關鍵 作物秸稈用來生產食用菌和飼料;飼料喂養畜禽;人畜糞便作為原料生產沼氣;沼液用于水產養殖業;沼渣為有機農產品——“無公害蔬菜”施肥和喂養畜禽,從而達到了物質利用的良性循環第四步,分析原理,找 尋方法 第五步,組織答案,杜 絕失誤 種植業是該村生態農業的基礎產業,C正確,A、B、D錯誤8.以沼氣工程為中心的物質循環過程的生態意義有( )A①減少污染、凈化環境 ②化害為利、變廢為寶③調節氣候、防風固沙 ④涵養水源、保持水土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解析】 人畜糞便作為沼氣的原料,減少了蚊蠅侵擾和有害物質的釋放,起到了減少污染、凈化環境的作用,①正確;將人畜糞便和秸稈加以循環利用,實現了化害為利、變廢為寶,②正確;以沼氣工程為中心的物質循環過程與調節氣候、防風固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等無直接關系,③④錯誤。故選A。9.竇店村為北京市場提供的主要產品為( )DA.乳肉、玉米、食用油類 B.小麥、水稻、瓜果蔬菜類C.大豆、海鮮、多種雜糧 D.肉類、魚類、無公害蔬菜【解析】 竇店村位于北京郊區,耕地有限,不能向北京市場提供能夠長期存儲的糧食類產品,而是提供保質期短,不易長期存儲的肉類、魚類和無公害蔬菜,并且竇店村位于內陸,不適合養殖海洋魚類,D正確,A、B、C錯誤。故選D。覺醒集訓(2021海南卷)圖1示意我國某熱帶雨林地區人工多層經濟林模式,圖2示意我國某地區“豬沼果”模式,二者均為生態農業模式。據此完成1—3題。圖1圖21.圖1模式中能充分利用的自然資源是( )B圖1圖2①土地 ②水 ③光照 ④熱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讀圖可知,該人工多層經濟林模式單位面積土地上植物生長量大,能充分利用土地資源,①正確;利用植物的生長習性,將喜陰的作物種在高大喬木下面,可充分利用光照資源,③正確;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該模式中植被上、中、下層水熱條件差異較小,對植被垂直分層生長影響不大,②④錯誤。故選B。圖1圖22.目前,制約圖2模式在我國南方農村大面積推廣的主要因素是( )C圖1圖2A.政策、勞動力 B.環境、資金 C.原料、運行管理 D.降水、技術【解析】 A(×)生態農業模式有利于保護農村生態環境,是國家政策積極支持推廣的;南方人口稠密,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B(×)生態農業模式可大大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并且南方大多數地區經濟比較發達,推廣該農業模式的資金有保障。C(√)從農業類型看:①南方平原地區主要發展水稻種植業;②山地、丘陵地區主要發展立體農業,大面積的果樹種植集中在山地、丘陵地區。南方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河谷地區,平原、河谷地區大面積推廣“豬沼果”模式需要占用大面積糧田種植水果,影響糧食安全;山地、丘陵地區交通不便,運行管理該模式的難度大,加上生豬養殖缺乏飼料,需要從外地運入,因而不宜大面積推廣該模式。D(×)南方地區降水豐富;建立該生態農業模式的技術要求并不高,技術不是主要制約因素。圖1圖23.與圖2模式相比,圖1模式的環境效益凸顯在( )D圖1圖2A.減少土壤污染 B.減少水污染 C.減少大氣污染 D.減少溫室氣體【解析】 與圖2模式相比,圖1人工多層經濟林模式中植被覆蓋率高,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可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減少溫室氣體,D正確。圖1模式中的人工多層經濟林需要用到大量化肥和農藥,圖2模式化肥、農藥使用較少,因此與圖2模式相比,圖1模式土壤污染和水污染較嚴重,A、B錯誤;圖1模式使用農藥過程中易產生大氣污染,C錯誤。圖1圖2(2022廣東卷)田螺是廣西稻田養殖的重要水產品。近年來,為助力鄉村振興,當地一些農民在傳統稻田養螺的基礎上,開挖螺溝,發展了新型“稻—螺”生態循環農業模式(下圖)。據此完成4—5題。4.稻田中開挖螺溝主要是為了( )DA.增加稻田光照強度 B.加強稻田通風透氣 C.減少田螺天敵威脅 D.改善田螺生長環境【解析】 A(×)太陽高度和大氣透明度是影響光照強度的主要因素,開挖螺溝并不能增加稻田的光照強度。B(×)圖示螺溝都分布在大塊稻田周邊,大塊稻田內部通風的條件并沒有得到明顯改善。C(×)老鼠、鳥類、魚類等是田螺的主要天敵,螺溝對其天敵的活動限制較小,開挖螺溝不會明顯減少田螺天敵威脅。D(√)螺溝有一定的寬度和深度,水體能保持相對穩定,改善了田螺的生長環境。5.圖中生態循環過程最為復雜的區域是( )CA.進水區 B.出水區 C.水稻區 D.螺溝區【解析】 讀圖可知,進水區和出水區面積較小,且水流速度較快,生物缺乏穩定的生長環境,生物種類少,因而生態循環過程較為簡單,A、B錯誤。水稻區植物茂密,植物的光合作用較強,生物多樣性豐富,生態循環過程最為復雜,C正確。螺溝區被水體覆蓋,植物稀少,生物多樣性較少,生態循環過程相對簡單,D錯誤。6.(2024上海靜安區模擬,18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日本是垃圾制造大國,也是對垃圾分類極為細致的國家。目前該國對垃圾的處理方式主要是焚燒,由于焚燒過程可能會帶來二次污染,因此對于垃圾焚燒廠,人們避之唯恐不及。然而近年由奧地利著名生態建筑設計師設計的“舞洲工場”(垃圾焚燒處理廠,如圖)就坐落在人口稠密的大阪舞洲的一座人工島上。“舞洲工場”每天可焚燒約1 000噸垃圾,120米高的煙囪,既不見冒黑煙,也不見冒白煙。產生的熱能除用于常規的發電外,還可滿足旁邊溫水游泳池所需。(1) 指出日本用焚燒法處理垃圾的好處。(6分)【答案】 日本是垃圾制造大國,焚燒法可使垃圾體積快速減小,減容、減量明顯;高溫焚燒可使垃圾中大部分有害成分得到有效分解;該國地狹人稠,焚燒處理垃圾可避免大量占用土地,節省土地資源;焚燒垃圾產生的熱量可用于發電,提高資源利用率。(每點2分,任答3點得6分)【解析】 日本焚燒垃圾的好處,需圍繞該國垃圾數量、土地面積、資源狀況及垃圾對人體的影響等角度去分析。日本人口數量龐大,是垃圾制造大國,焚燒法可使垃圾體積快速減小,減容、減量明顯;部分垃圾有毒,高溫焚燒可使垃圾中大部分有害成分得到有效分解;日本地狹人稠,焚燒可避免垃圾大量占用土地,節省土地資源;垃圾燃燒產生的熱量可以用來發電,提高資源利用率。(2) 分析“舞洲工場”可建在人口密集區的原因。(6分)【答案】 “舞洲工場”垃圾處理工藝先進,可有效降低二次污染的威脅;外形美觀、造型獨特,人們很難將其與垃圾焚燒廠聯系起來;設計理念親民(旁邊建有溫水游泳池),充分考慮居民生活。(每點2分,共6分)【解析】 “舞洲工場”可建在人口密集區的原因,主要從其形態、工藝、設計理念等角度去分析。由材料可知,“舞洲工場”每天可焚燒約1 000噸垃圾,120米高的煙囪,既不見冒黑煙,也不見冒白煙,說明其垃圾處理工藝先進,可有效降低二次污染的威脅;從圖中可以看到,其外形美觀、造型獨特,人們很難將其與垃圾焚燒廠聯系起來;設計理念親民(旁邊建有溫水游泳池),充分考慮居民生活。(3) 概述日本垃圾分類極為細致的主要目的。(6分)【答案】 不同的垃圾有不同的利用方向;降低垃圾焚燒的比重;降低垃圾填埋的比重;使垃圾及時資源化,實現充分利用;等等。(每點2分,任答3點得6分)【解析】 日本垃圾分類細致的主要目的,應圍繞垃圾分類的好處進行作答。【解析】 規律總結隨著時代的發展,垃圾分類漸成趨勢,不同的垃圾有不同的利用方向;垃圾分類可將某些垃圾回收利用,降低垃圾焚燒的比重;降低垃圾填埋的比重;分類回收可使垃圾及時資源化,實現充分利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7.(2024浙江卷,20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灤河三角洲潟湖—沙壩海岸是由濱岸沙壩與其內側的潟湖和陸域海岸組成的,曹妃甸島原為該海岸濱岸沙壩中的沙島。2003年對曹妃甸島以北的淺海灘涂(潟湖)實施圍海造陸工程,在帶來巨大社會和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對周邊海區潮流等環境產生影響,改變了自然岸線形態特征,擠占了生態空間。近年來部分岸線實施了生態修復項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材料二 圖1為曹妃甸圍海造陸工程范圍示意圖。圖2為岸線(海堤和岸灘)生態修復項目設計示意圖。圖1圖2(1) 圖中帶狀沙島的分布走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簡析其形成過程。(4分)東北—西南(平行于海岸線)(1分)河流帶來泥沙沉積于沿海地區,潮流推動泥沙向岸邊移動;(1分)受沿岸流影響,形成沙壩,部分露出海面,形成沙島。(2分)圖1圖2【解析】(2) 圍海造陸工程實施后,甲海域表層沉積物的粒徑變粗,解釋其形成原因。(3分)圖1圖2【答案】 圍海造陸阻斷了淺灘潮道,甲海域水動力變強,(1分)細顆粒物不易沉積,(1分)沉積物進一步分選,細顆粒物被潮流帶走。(1分)【解析】 據圖可知,圍海造陸工程降低了海岸線彎曲程度,使得甲海域水流速度和方向發生變化,進而導致甲海域的水動力變強,海浪的搬運能力增強;較細的沉積物不斷地被沖刷分選,被搬運到更遠的地方,而粗顆粒的沉積物更容易在甲海域沉積下來,導致表層沉積物的粒徑變粗。圖1圖2(3) 分析圍海造陸工程對潟湖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7分)圖1圖2【答案】 圍海占用;(1分)潮流減弱,淤積增加,潟湖萎縮;(2分)潟湖內納潮量減少,水體交換能力減弱,水質下降;(2分)生物多樣性銳減,生態功能退化。(2分)【解析】 據材料二圖1可知,圍海占用了潟湖水域空間,減少了潟湖的面積;圍海造陸工程使得潮流減弱,淤積增加,潟湖萎縮;進而導致潟湖內納潮量減少,使得潟湖與海洋的水體交換能力減弱,水質下降;圍海造陸工程破壞了潟湖的生態環境,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弱,生態功能退化,進而破壞了原有海岸的生態平衡,影響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圖1圖2(4) 列舉評估岸線生態修復效果的主要指標。(6分)圖1圖2【答案】 岸線修復:修復海岸線長度、濱海濕地面積,岸線形態(地形)、沉積物類型及分布。(任答兩點,得2分)環境及生境:物種多樣性、濱海濕地水質、濕地植被面積(種類)、濕地生物種類(密度)、植物成活率、植被覆蓋率、潮汐幅度、外來物種數量和種類。(任答4點,得4分)圖1圖2【解析】 據材料二圖2可知,圖中生態修復包含平均最高潮位和平均最低潮位,說明評估岸線生態修復效果的主要指標有岸線修復方面:包括修復海岸線長度、濱海濕地面積,岸線形態(地形)、沉積物類型及分布等,這樣可以觀察岸線是否受到侵蝕或淤積,評估修復措施對維持岸線穩定的效果。據圖中植物種植、潮間帶生境營造等,說明岸線生態修復效果的主要指標還有環境及生境,包括物種多樣性、濱海濕地水質、濕地植被面積(種類)、濕地生物種類(密度)、植物成活率、植被覆蓋率、潮汐幅度、外來物種數量和種類,這樣可以反映岸線植被恢復的情況,體現生態系統的復雜程度和穩定性。圖1圖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