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6張PPT)專題九 鄉村和城鎮考點3 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2025年高考地理專題復習資料考點切片(2025山東菏澤檢測)傳統村落是記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化石,也是延續鄉愁文脈的重要載體。我國從2012年啟動實施傳統村落保護工程。截至2023年,公布了六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共有8 155個村落入選,其中云南省就有778個,數量位列全國第一。下圖為云南省傳統村落密集區分布圖。據此完成1—2題。1.云南省傳統村落各具特色,主要是因為該省( )A①自然環境復雜多樣 ②民族文化的多元與融合③梯田農業景色優美 ④風俗禮儀源遠流長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解析】 云南省地形復雜,氣候類型也豐富多樣,這種復雜多樣的自然環境使得不同地區的傳統村落為了適應當地的自然條件,在建筑形式、布局、材料等方面呈現出不同的特色;云南省是中國少數民族分布最多的省級行政區,各民族有著獨特的文化傳統、風俗習慣和建筑風格。不同民族在長期的交流與融合中,共同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傳統村落文化,①②正確。梯田主要是農業生產方式的體現,雖然對村落的周邊環境有一定影響,但村落的特色更多地體現在建筑風格、文化內涵等方面,③錯誤。風俗禮儀雖然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它更多地體現在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社會交往中,對于傳統村落的建筑特色和整體風貌的影響相對較小,④錯誤。故選A。2.云南省數量眾多的傳統村落能夠保留至今,可能的原因是( )DA.自然條件惡劣,人煙稀少 B.多干熱河谷,一山有四季C.礦產資源短缺,經濟落后 D.地形閉塞,工業化進程慢【解析】 由圖可知,云南省傳統村落密集區基本分布在山高谷深之地,這里地形閉塞,對外聯系不便,受外界的影響、干擾和破壞較少,加上工業化起步晚、進程慢,農耕文化為基礎的傳統村落得以保存,D正確。如果自然條件惡劣、人煙稀少,傳統村落可能會因為缺乏維護和傳承而逐漸消失,A錯誤。多干熱河谷和“一山有四季”是自然景觀特點,與傳統村落的保留關系不大,B錯誤。經濟落后可能會導致傳統村落因缺乏保護資金和維護力量而遭到破壞,C錯誤。(2024湖南衡陽模擬)俄亞大村地處云南和四川兩省交界處,海拔近2 000米,周圍有高山、河流環繞。400年前,納西族先民遷至此地建寨,其文化保存至今。該村房子多用石頭、木頭和泥巴建造,客廳設有開放式“火塘”,每家都有一個大蓄水池。村內街巷狹窄,戶戶緊密相連,前一家的屋頂作為后一家的院落,形成獨特的疊羅漢式蜂巢狀格局。下圖示意俄亞大村疊羅漢式蜂巢狀民居景觀。據此完成3—4題。3.俄亞大村每家都有大蓄水池,主要用于( )CA.減洪 B.降溫 C.防火 D.抗寒【解析】 由材料可知,該村房子多用石頭、木頭和泥巴建造,客廳設有開放式“火塘”,房屋容易起火,故大蓄水池主要用于防火,C正確;家中蓄水池對于減洪作用較小,A錯誤;該地海拔較高,蓄水池降溫作用小,B錯誤;該地位于南方地區,冬季氣溫不會太低,D錯誤。4.影響俄亞大村疊羅漢式蜂巢狀民居特色形成的決定性因素是( )AA.地形 B.氣候 C.植被 D.河流【解析】 俄亞大村地處云南和四川兩省交界處,海拔近2 000米,地勢起伏大,導致戶戶緊密相連,前一家的屋頂作為后一家的院落,形成獨特的疊羅漢式蜂巢狀格局,A正確;氣候、植被、河流對于俄亞大村疊羅漢式蜂巢狀民居特色形成影響較小,B、C、D錯誤。(2022湖南卷)舞龍、賽龍舟、武術等傳統民間體育活動經申報批準后,方可列入各級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體育非遺”)名錄。龍常被先民視作“雨水之神”,湖南省湘江文化圈中龍元素體育非遺占到體育非遺總數的一半以上。下圖示意湖南省湘江文化圈體育非遺分布情況。據此完成5—7題。5.對該文化圈體育非遺分布影響最大的自然因素是( )A.氣候 B.植被 C.河流 D.土壤C【解析】 讀圖可知,大多數體育非遺沿河流分布,故對該文化圈體育非遺分布影響最大的自然因素是河流,C正確。6.長沙市成為體育非遺密集區之一的重要條件是( )DA.地形封閉 B.聚居民族多 C.交通便利 D.經濟實力強【解析】 A(×)長沙市位于湘江下游,洞庭湖平原南部,地形較為平坦開闊。B(×)長沙市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人口占比較低,且聚居民族的多少主要影響體育非遺類型的多少,而非數量的多少。C(×)由材料可知,傳統民間體育活動經申報批準后,方可列入各級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因此體育非遺數量與交通條件關系不大。D(√)長沙市為湖南省省級行政中心,經濟實力強,有能力申報多項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7.關于該文化圈中龍元素體育非遺比重大的地理背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C①農耕文化發展歷史悠久②河流眾多,水量大, 季節變化小③先民們的生活穩定安逸④受季風氣候影響,多旱澇災害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解析】 該文化圈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大,多旱澇災害,②錯誤;該文化圈地處長江中下游地區,農耕文化發展歷史悠久,旱澇災害對農業生產影響較大,而龍常被先民視作“雨水之神”,因而該文化圈龍元素體育非遺比重大,①④正確;湘江流域多旱澇災害,先民們生活的時代生產力水平低下,抵御旱澇災害的能力較弱,糧食產量不穩定,人們的生活并不安逸,③錯誤。故選C。8.(2023湖南卷,10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歷史上,廣東省是我國多次大規模南下移民的重要目的地。移民與當地居民融合,形成不同的方言區,下圖示意廣東省方言區分布。(1) 描述廣東省方言區分布的主要特點。(4分)【答案】 方言復雜,空間差異大;(1分)以粵語、客家語為主,粵語主要分布在廣東省西部,客家語主要分布在廣東省東部;(1分)閩語主要分布在廣東省東部沿海、雷州半島;(1分)非粵語區存在諸多“粵語島”。(1分)【解析】 先整體概述,再分區描述。整體上,廣東省方言區分布的主要特點是復雜多樣,空間差異大。從方言的分布看,主要的方言為粵語、客家語和閩語。粵語主要分布在廣東省西部;客家語主要分布在廣東省東部;閩語主要分布在粵東沿海和雷州半島地區。此外,在非粵語區還存在一些“粵語島”。這種方言區分布的特點使廣東省的方言類型多樣,并且在空間上呈現出明顯的差異。(2) 客家語方言區內的許多中心城鎮成為粵語島,請推測其原因。(6分)【答案】 省級行政中心廣州地處粵語區,省級行政中心和省內中心城鎮之間長期存在密切的人員往來、文化交流,省級行政中心具有較強的輻射帶動力;(2分)經濟發達的珠三角地區、香港和澳門地區也以粵語為主,與其他地區的中心城鎮聯系較多;(2分)(與鄉村地區相比,)中心城鎮人口來源復雜,受周邊方言影響小。(2分)【解析】 原因可從歷史移民、商貿活動和文化交流方面分析。這些城鎮與廣州等經濟發達且講粵語的城市有著密切的聯系,促進了方言的交流和融合。相比于鄉村地區,中心城鎮的人口來源更加復雜,受到周邊方言的影響較小。這些因素共同促使客家語方言區內中心城鎮“粵語島”形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