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拓展與培優 科學 七年級下冊 浙江教育教材適用參考答案胞分化 (第1章 生命的結構與生殖 2)③ 細胞核 (3)2 神經組織 1 肌肉組織 (4)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人體第1節 生物體的結構層次(1) C組———細胞分裂、生長、分化和組織 14.C 15.⑤ ②③④ ①⑥⑦ 16.(1)細胞壁、液泡 (2)細胞分裂、細胞生長、細胞分化例1 B (3)2N條 N條 (4)雄性 生物性狀的遺傳主要是例2 (1)細胞分化 (2)細胞分裂 (3)細胞生長 由細胞核控制的,而大熊貓D的細胞核是由大熊貓A(4)形態 結構 生理功能 組織 (5)①③⑤ 提供的鞏固練習第2節 人和動物的生殖與發育(A組 1)1.B A D C 2.D 3.B 4.B 5.C ———受精、妊娠、分娩和養育6.C 7.D 8.B 9.(1)細胞分裂 (2)細胞分化 例1 D 例2 D10.(1)C 分生組織 (2)水分 無機鹽 D 輸導 鞏固練習組織 (3)B 營養組織 (4)A 保護組織 表面 A組B組 1.D 2.A 3.A 4.D 5.D 6.D 7.D11.D 12.C 13.C 14.(1)受精卵 (2)細 8.(1)② (2)子宮 (3)①卵巢 9.(1)睪丸胞分裂 細胞分化 (3)上皮 保護和分泌 肌肉 (2)A (3)受精(或 受 精 作 用) B (4)能收縮和舒張 (4)結締 神經 10.(1)受精卵 (2)4 卵巢 5 輸卵管 (3)215.(1)ACD (2)B (3)A 胎盤 1 臍帶 1 臍帶 2 胎盤 11.臍帶C組 胎兒 終止妊娠16.C 17.D 18.D B組19.D 解析:A.一個細胞就分裂成為兩個細 12.C 13.C 14.C 15.②③⑥胞。染色體的數量在細胞分裂時已經復制,在分裂 16.(1)子宮 保護胎兒和母體 (2)臍帶時,分別進入兩個新細胞中。受精卵去掉細胞核后還 (3)維系早產兒的生命,幫助他們更好地發育 解析:能進行正常的分裂,說明細胞的分裂可能不受細胞核 (1)聚乙烯薄膜袋相當于母體的子宮;袋內的電解質的控制,A正確。B.在原腸期以前,胚胎的發育可能 溶液相當于羊水,可保護胎兒和母體。(2)膠管與早受細胞質控制,B正確。C.細胞核是細胞分裂與分 產小羊的肚臍連通,早產羊羔靠營養袋和氧氣發生器化的控制中心,C錯誤。D.細胞核對細胞發育的作 來獲得氧氣和養料,含有養料和氧氣的新鮮血液源源用可能 發 生 在 原 腸 期 以 后,D正 確。 20.C 不斷地輸送到羊羔體內,所以膠管A、B相當于輸送21.(1)未分化 (2)組織 血液的臍帶。(3)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子宮的作用無可替代,這款人造子宮在短期內可以維系早產兒的生第1節 生物體的結構層次(2) 命,幫助他們更好地發育。———器官、系統 17.(1)卵巢 精子 輸卵管 (2)①不含例1 D 例2 B DEHP的玉米油 ②塑化劑會影響小鼠的生殖功能鞏固練習 ③雌性激素 解析:(1)圖1中a是卵巢,其主要功能A組 是產生卵細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睪丸產生的精子在1.(1)真皮 (2)器官 2.D 3.A 4.A 輸卵管內與卵巢產生的卵細胞相遇,精子與卵細胞結5.B 6.A 7.D 8.D 9.D 10.(1)上皮 合形成受精卵。(2)①這個實驗的變量是不同濃度的(2)神經 (3)器官 DEHP,故對照組應口服等量不含DEHP的玉米油。B組 ②由圖2可知,塑化劑會使小鼠生殖功能降低。③卵11.A 12.A 13.(1)A 細胞分裂 B 細 巢的主要功能是產生卵細胞和分泌雌性激素。·1· C組 濾紙形狀不同 (4)C (5)見下圖 應將涂有4種十18.C 19.44+XY 精子 20.乙同學。因為 字花科植物與4種非十字花科植物汁液的濾紙交替精子和卵子都具有細胞的基本結構,如細胞膜、細胞 放置設重復組,進行多次實驗核、細胞質等。第2節 人和動物的生殖與發育(2)———人的生長時期例1 C 例2 C 例3 C 例4 (1)第二(2)雄性激素 第二性征 (3)雌性激素鞏固練習A組1.B 2.C 3.D 4.C 5.C 6.D 7.A第3節 植物的生殖與發育(1)8.D 9.D 10.D 11.受精卵 生殖器官 遺精月經 ———花的結構、植物的有性生殖B組 例1 D 例2 C12.A 13.C 14.D 15.D 鞏固練習第2節 人和動物的生殖與發育(3) A組——— 、 、 1.A 2.C 3.C 4.D 5.D 6.B 7.A昆蟲 兩棲類 鳥類的生殖與發育 8.C 9.B 10.C 11.(1)C (2)雌蕊例1 A 例2 A B組鞏固練習 12.C 13.C 14.D 15.(1)兩性 自花A組 (2)② 胚珠 ③ 子房壁1.(1)B (2)C 2.B 3.D 4.C 5.A C組6.B 7.(1)②—④→①→③ 完全變態 (2)① 16.(1)風力 (2)③ (3)將白粒玉米和黃粒玉8.(1)2 (2)雄 9.(1)幼蟲 蛹 成蟲 受精卵 米分開種植,防止異株傳粉 17.(1)花粉(花藥)(2)D→A→C 不完全 (3)D→A→B→C 完全 子房(胚珠) (2)種子的形成與雄蕊(或花粉)有關(4)② 10.(1)水中 尾 用尾游動 (2)水陸兩棲 (3)植物開花后,不經過傳粉,子房直接發育成果實四肢 (3)蛙卵 精子 受精卵 (4)有利 第3節 植物的生殖與發育(2)B組11.B 12.D 13.(1)成蟲 受精卵 幼蟲 ———種子的結構與萌發蛹 (2)孑孓 蛆 (3)菜粉蝶、蜜蜂等(合理即可) 例1 B(4)蚊子的幼蟲是生活在水中的,所以可以清除積水, 變式訓練1 B C或在有蚊子幼蟲的水中噴灑殺蟲劑等 14.(1)不完 變式訓練2 A全變態 (2)幼蟲 外骨骼不能隨身體的生長而生長 例2 D(3)c (4)幼蟲 15.春蠶化蛹時,絲就吐盡了,但此 鞏固練習時的蠶并沒有死,蛹羽化成蠶蛾后,交配并產完卵 A組才死 1.B 2.B 3.D 4.AC組 5.(1)種皮 胚 (2)子葉 (3)胚根 (4)被子16.(1)水質不好(或水溫過低) (2)提高水溫 (5)蛋白質 脂肪 淀粉(3)①水污染可能會影響蛙卵的孵化嗎 ②對照 ③ 6.(1)① 取一粒浸軟的菜豆種子 (2)種皮甲組中蛙卵的孵化率降低,乙組中蛙卵幾乎不孵化, 保護 (3)子葉 儲藏(儲存)營養物質 (4)碘液丙組蛙卵正常孵化 17.(1)為了確定菜青蟲取食十 淀粉 胚乳 儲藏營養物質字花科植物的行為是否屬于先天性行為,防止后天取 7.(1)不萌發 萌發 不萌發 不萌發食過某種植物造成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2)非十字花 (2)①一定的水分 ②適宜的溫度 ③充足的空氣科植物汁液涂抹的濾紙 (3)涂有白菜和芹菜的汁液 (3)一 對照組 (4)完整 活的濾紙與菜青蟲不等距 涂有白菜和芹菜的汁液的 8.因為這個小男孩具備了誠實的品質,這正是·2· 國王所需要的。種子被煮熟后,種子中含有的能發育 狀,操作簡便,可以在短時間內大量繁殖,繁殖速度快成一株完整植物體的胚已經死亡,所以種子未能 C組萌發。 13.(1)NAA溶液濃度 (2)300 (3)無性B組 (4)控制單一變量 14.(1)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9.D 10.C 度、充足的空氣(缺一不可) (2)莖和葉 (3)311.(1)兩 4 水分 4 溫度 (2)唯一 對 胚珠照 (3)防止水分的散失 (4)12.(1)25℃時,小麥種子的發芽率最高(或“種天數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 第n天子的發芽率先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升高,再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 (2)進行重復實驗,即選擇該品種的 體積(毫升)小麥種子再做一次或多次分組實驗 (3)在20~ (5)30030℃之間分別設置5組不同溫度,即21℃、23℃、 15.(1)遮陰、澆水 (2)看是否有新芽長出25℃、27℃、29℃,重新進行以上實驗并測得各組發 (3)發芽、莖段的數量(兩個要點:發芽、數量,缺一不芽率 可) (4)D (5)扦插莖段保留兩個節是否更有利于C組 成活 扦插莖段上面一個節去掉部分枝葉是否更13.C 有利于成活 扦插莖段下面一個節上的葉從葉柄14.(1)排除偶然性,增加結論的可靠性(若種子 處全部去掉是否更有利于成活 扦插莖段去掉部數目少,其意外死亡的種子,會影響實驗結果) 減少 分枝葉是否更有利于成活 扦插莖段的下方切口或除去水中的氧氣 防止高溫殺死種子 (2)B、D 傾斜成多大角度更有利于成活 (3)D裝置 D裝置種子在暗處也萌發 (4)密封( 第4節 微生物的結構與生殖()干燥 低溫 充二氧化碳或氮氣 真空包裝 任選兩 1種即可) ———細菌與真菌的結構與生殖15.(1)平行 須根 單 (2)雙 4或5 例1 B 例2 A16.(1)胚根 胚軸 (2)胚軸 (3)剩余的子葉 鞏固練習仍能保證種子萌發所需的營養 水分 A組第3節 植物的生殖與發育(3) 1.D 2.B 3.D 4.D 5.D 6.B 7.B8.(1)幽門螺旋桿菌無成形的細胞核 (2)分裂生殖———植物的營養繁殖、組織培養、 9.A—③ B—④ C—⑥ D—⑤ E—② F—芽的結構與發育 ⑦ G—①例1 (1)子房 (2)形成層 (3)短柄 例2 C B組鞏固練習 10.B 11.B 12.(1)兩性生殖細胞 克隆A組 (2)酵母菌 用酵母菌發酵做饅頭(或用乳酸菌發酵1.C 2.A 3.D 4.D 5.C 6.A 做酸奶、用醋酸菌發酵制醋等)(合理即可) (3)低7.(1)子房壁 (2)是否需要兩性生殖細胞的結 溫/降低氧氣濃度等(合理答一條即可) (4)轉基因合 (3)保持親本優良性狀、繁殖速度快 8.(1)甲 技術(基因工程) 13.(1)細菌 (2)B 高溫滅菌嫁接 保持親本性狀的穩定,加快繁殖的速度 接 (3)B 14.(1)孢子 菌絲 (2)孢子隨風飄散到適穗與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 (2)有性生殖 (3)丁 宜的地方,可以重新去感染其他蝙蝠蛾幼蟲 (3)真組織培養 菌 15.(1)消滅奶茶中原有的微生物,排除對實驗B組 的干擾 (2)甲、乙 (3)奶茶的腐敗是否由空氣中的9.C 10.(1)剖面變藍 (2)胚 (3)無性 細菌造成的 16.①殺死容器內原有的細菌等微生(4)AB 11.(1)避免偶然因素的影響 (2)扦插土 物,排除對實驗的干擾 ②密封瓶口 ③放入40℃壤消毒有無 (3)不能選擇第一組和第二組進行對 左右的環境中照,第一組和第二組有兩個變量:環境相對濕度和是 C組否消毒,變量不唯一,因此不能構成對照實驗 17.(1)溫度計、量筒 (2)A組溫度適宜,酵母12.(1)2和3 (2)B (3)能保持母本的優良性 菌繁殖較快,B組溫度較低,繁殖較慢。·3· (3) 本章培優訓練A組1.A 2.A 3.B 4.C 5.D 6.D 7.D8.B 9.C 10.B 11.C 12.B 13.C14.A 15.A 16.D 17.(1)曬干后貯藏 (2)繁殖速度快,數量多,并能夠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3)被子 傳粉 酵母 18.(1)水分對霉菌的生活有影響嗎 (2)水 霉菌的生活需要水分 (3)濕潤:() 、 低溫解析 1本題涉及到培養液 蒸餾水和酵母菌母液的, ; , 19.(1)B (2)J (3)ABDE (4)D 量 需要用量筒來測量 設置溫度不同 需要用溫度計。() , 20.(1)ABD (2)變態發育 肺、皮膚 ()來測量 2A試管和B試管的實驗溫度不同 A試 3D→A→()生殖發育完全擺脫了對水的依賴 ()爬管中酵母菌數量增長明顯快于B試管,說明A試管 B→C 4 5。( 行類 ()胎生、哺乳 和的培養溫度更適合酵母菌的繁殖 3)C試管中,雖 6 2 3組然溫度適宜但由于沒有培養液,母液中營養物質耗盡 B()器官后酵母菌缺乏營養而消失。 21.B 22.D 23.D 24.B 25.C 26.1( 、 ()18.1)D (2)先不變后升高 (3)減慢 解析: 24 2昆蟲和其他小動物 產生的后代往往具(1)酵母菌是真菌,其細胞結構為細胞壁、 有較強的生命力和適應性細胞膜、細(3)8 卵細胞 分裂和胞質、細胞核、液泡,水稻、西瓜是植物、蘑菇是真菌, 分化 (4)①水分、空氣 ②如圖它們的細胞結構也都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而大腸桿菌為細菌,是原核生物,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故 D符 合 題 意,ABC不 符 合 題 意。(2)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有兩種:有氧呼吸時可以大量繁殖,無氧呼吸時分解有機物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所以,如果不考慮溫度對氣體體積的影響,實驗過程中量筒中的液面會先不變后上升。(3)如果將實驗裝置中的溫水換成冷水,則酵母菌的發酵作用會受到影③種子在25℃時比在18℃時更容易萌發響而減弱,產生的二氧化碳會減少,所以,重復試驗后27.(1)D (2)氧氣(空氣) (3)器官 組織量筒內的液面變化速率將減慢。28.(1)甲 丙 丁 (2)細胞壁,液泡 丙細胞沒有第4節 微生物的結構與生殖(2) 葉綠體 (3)曲霉 青霉 29.(1)有成形的細胞核———病毒的結構與生殖、單細胞生物 (2)換成的熱水使面團溫度過高,不利于酵母菌的生例1 A 例2 B 例3 (1)表 (2)C (3)有利 活 (3)溫度會影響酵母菌的生活 (4)實驗過程中有害 無利也無害 缺少對照組 30.(1)胚乳 (2)B (3)雌花在受粉鞏固練習 前的發育(不能正常受精、受精前的干旱也可)A組 31.(1)煙草浸出液對水蚤心率有影響 (2)煙草浸1.B 2.B 3.D 4.D 5.A 6.D 7.C 出液對心率有促進作用,濃度越大心率越高,說明促8.A 9.B 10.E D C B A 11.(1)細胞膜 進作用越強 (3)缺少蒸餾水的對照實驗(2)纖毛 運動 (3)④ (4)細胞壁 C組B組 32.A12.(1)細胞核 (2)C 13.(1)單細胞生物 33.D 解析:在繁殖季節,鳥類選擇合適的場所(2)丁 (3)表層氧氣充足 限制草履蟲的運動 筑巢,然后求偶,求偶成功,雌雄鳥進行交配,精子和14.(1)細胞 蛋白質 (2)電子顯微鏡 卵細胞在雌鳥的體內結合成受精卵,鳥的受精卵在雌C組 鳥的體內就開始發育,產出后,由鳥類孵化才能繼續15.C 16.A 17.C 18.(1)蛋白質 遺傳 發育,鳥受精卵的形成必須經過交配繁殖行為。鳥類物質 (2)侵染 活細胞 遺傳信息 營養物質 的生殖一般要經歷6個過程,即筑巢、求偶、交配、產(3)D 卵、孵卵、育雛,其中所有鳥類都要經歷的階段有3·4· 個,即求偶、交配、產卵,不一定具有的行為是筑巢、孵 B組卵、育雛,如杜鵑,D符合題意。 8.B 9.B 10.(1)不會 分子間有空隙34.B 解析:甲:由于①比②的位置高,不能自 (2)引力花傳粉,應該借助昆蟲傳粉,正確;乙:⑧(種子)是由 11.B 解析:溫度升高后氣體的體積增大了一④胚珠發育成的,而受精卵發育成⑧種子的胚,錯誤; 倍,并不是分子的數目增多了,也不是分子的種類改丙:子房壁發育成果皮,果皮包括⑤外果皮、⑥中果 變了,而是分子在溫度升高時運動速率加快,分子間皮、⑦內果皮,因此⑤⑥⑦都是由③發育成的,正確; 的間隔增大,但分子并沒有破裂,數目、大小都沒有改丁:④胚珠發育成⑧種子,一個胚珠發育成一粒種子, 變。A表示分子變大了,C、D表示分子都破裂了,B因此④的數目決定果實內的種子數,而不是④內的細 表示分子間的間隔增大了。胞數決定果實內的種子數,錯誤。因此,“甲~丁四項 12.B中”, 錯誤項共有乙、丁兩項。故選:B。 13.減少 增大 解析:因為固體分子間距離小35.B 解析:微生物的發酵技術在食品的制作 于液體分子間距離,木膠干了(凝固),是由液態變為中具有重要意義,如制饅頭或面包和釀酒要用到酵母 固態,液體變成固體后,分子間距離變小,引力增大。, 菌 制醬要用到霉菌,都屬于發酵技術.碘鹽是在食鹽 14.水 細 15.底部 乙 16.(1)小 大中加碘,食用油可以用含脂肪高的豆類壓榨而成,花 (2)大 小 (3)液體分子既在一定位置振動,又可在椒、大茴香屬于植物的果實,不是發酵食品。可見B 一定限度內移動符合題意,故選:B。 C組36.D 解析:分析圖示可知,在第Ⅰ階段鮮重顯 17.D 18.(1)分子間的距離 斥力 (2)D著增加,但由于種子沒有萌發,在第Ⅰ、Ⅱ階段干重變 19.(1)熱水杯中的顏色變化得快 溫度越高分化很小;在第Ⅲ階段種子萌發過程中有機物被消耗, 子的無規則運動越劇烈(分子運動快慢與物質的溫度又沒有進行光合作用,所以干重顯著減少。 有關 (2)控制變量法 (3)不能 即使分子不運動,37.B 解析:細胞呼吸可以分為有氧呼吸和無氧 攪拌也能使它們混合起來 (4)方法:將熱水杯中的呼吸兩種方式,有氧呼吸必須在有氧的條件下進行,無 熱水換成酒精等液體,在水中滴入一滴染紅的水,在氧呼吸不需要氧氣,有氧氣時無氧呼吸受到抑制.由圖 酒精中滴入一滴染紅的酒精。觀察兩杯液體中的顏示分析可知:第Ⅰ種細菌處于試管底部,屬于厭氧細菌,第 色變化的快慢。 注意點:①兩杯液體中的溫度相Ⅱ種細菌與培養液相融合,屬于兼性細菌,第Ⅲ種細菌處 同;②水中滴入一滴染紅的水,在酒精中滴入一滴染于培養液上部與空氣相通,屬于好氧細菌。 紅的酒精。 解析:在解題的過程中,要充分運用控38.(1)全為白色 (2)D 制變量的研究方法,明確研究對象是什么因素,就讓39.(1)雌蕊柱頭未受粉,子房萎縮 (2)雌蕊 其他因素保持不變或相同,只讓研究的因素不相同,柱頭已受粉,子房發育正常 (3)子房 (4)子房發 然后,比較分析,就可以得到正確的結論了。研究“分育成果實必須要有生長素;自然情況下,生長素來自子運動快慢與物質的種類有關”的實驗也要運用到控發育中的種子制變量的思想方法,只要領會控制變量的思想,就可第2章 物質的微觀結構 以解決許多問題。第 節 建構分子模型()第1節 走向微觀世界 2 1———模型與符號、分子模型的建立例1 D變式練習:A 例1 D 變式訓練 A 例2 D例2 (1)往玻璃管內注入清水(近半),再沿管壁緩 鞏固練習緩注入酒精,使酒精液面距離管口約5cm處標出酒 A組精上液面的位置 (2)B 1.D 2.B 3.A 4.圖1、4 圖2、3 5.C例3 遠大于分子間平衡距離 作用力 6.D 7.D 8.略 9.(1)固態 氣態 (2)沒有鞏固練習 (3)間隔 10.(1)同種原子 (2)不同種原子A組 (3)原子種類 數目不同1.A 2.D 3.D 4.B 5.空氣 氣體分子 B組間的空隙大 6.引力 空隙 運動 7.引力 分子 11.略 12.略 13.(1)二氧化碳分子 一個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碳原子和兩個氧原子 (2)CO2 14.(1)復合·5· () () () 原子核很小,原子內部有很大空間 粒子離帶正2 15.12 3 5 4 3 2 構成分子的原 ②a電的原子核較近,受到斥力 (2)質子子可以是同種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種原子。 (3)相同原子、不同的原子個數可組合成不同物質的分子。 第3節 建構原子模型 (2)第2節 建構分子模型(2) ———原子結構示意圖、相對原子質量、離子———水的電解 例1 D 例2 B 例3 C例 (1)a為電源正極,b為電源負極。 (2)現象為 鞏固練習火柴燃燒的更旺;說明B具有助燃性。 (3)可用排 A組水法;利用了它們不易溶于水的性質。 (4)分別為 1.B 2.B 3.B 4.C 5.A 6.B 7.D2∶1,2∶1。 8.B 9.(1)質子數不同 (2)失去 鈉離子和氯鞏固練習 離子A組 B組1.B 2.D 3.D 4.B 5.C 6.A 7.C 10.C 11.D 12.C 13.D 14.D8.A 9.D 10.D 11.D 12.B 13.(1)氫氣 15.A 16.(1)39 (2)Cu 17.(1)①② (2)不通直流電氧氣 ()水 氫氣 氧氣 ()氫和氧 帶電 2 → + 3(4)導電性 C組B組 18.32 是 19.B 解析:“一個中子變成質14.B 15.A 16.B 17.(1)甲的裝置簡單 子”會使中子數減少1個,變為7個,質子數增加1(2)乙裝置檢驗產物方便 18.(1)氫氣 (2)氧氣 個,變為7個。() b n+ d m-3氧氣為3mL時,氧氣與氫氣恰好完全反應生成 20.C 解析:因為aX 和cY 的核外電子數分水,剩余氣體的體積為0 解析:反應的表達式為氫 別為a-n和c+m,所以a-n=c+m。點燃氣+氧氣 →水,從圖中可以看出:每增加1mL的氧 第4節 探究物質組成的奧秘(1)氣,氫氣則減少2mL,當氧氣體積小于3mL時,氫 ———元素概念、同位素氣有剩余;當氧氣體積為3mL時,兩者完全反應;氧氣的體積大于3mL時,例 例 例 例氫氣完全反應,有氧氣剩余。 1 C 2 B 3 C 4 A故實線部分表示有氫氣剩余;實線與虛線的交點[坐標 鞏固練習為(3,0)]為兩者恰好完全反應;虛線部分表示氧氣剩余。 A組19.(1)氫氣 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若復燃,證 1.B 2.A 3.A 4.B 5.B 6.C 7.D明氣體是氧氣 (2)氧氣在水中的溶解性大于氫氣 8.(1)B (2)C (3)A 9.(1)元素 (2)混合物(3)5 10.(1)氧 (2)模型 (3)B 11.(1)BC (2)AC組 (3)D (4)AD20.(1)B (2)大 B組第3節 建構原子模型(1) 12.C 13.A———原子模型的建立及原子的構成 14.D 解析:O4 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單質,而不是化合物。一個分子中不可能含有其他分子。O例1 (1)乙 (2)ABD 例2 A 4和O2 是由兩種不同分子構成的兩種物質,其性質不A組同,混合后形成的是混合物。1.B 2.D 3.A 4.D 5.C 6.B 7.D8.D 9.(1)分子 原子 中子 (2)質子 原子核 15.C 16.B C AD 17.(1)③④ ①②⑤(3)電子 (4)質子、電子 10.AC ⑥ (2)AB 由一種分子構成的物質屬于純凈物,B組 由兩種或兩種以上分子構成的物質屬于混合物11.A 12.B 13.D 14.(1)不會 原子核 18.BC ABD ABCD BEH ADF C(2)C C組C組 19.(1)AD (2)Fe2+ (3)D 20.(1)中子15.C 16.(1)反彈回來 (2)BC 17.(1)① (2)AC·6· ()() 32個氫氧根離子(4)5個碳酸根離子第4節 探究物質組成的奧秘 2 B組———元素符號、元素周期表 9.B 10.C 11.C 12.B13.B 解析:NH+例1 C 例2 B 4 有11個質子,其中1個N原例3 (1)② (2)質子 子有7個質子,4個H原子有4個質子,NH+4 核外電鞏固練習 子總數為10。Na+有11個質子,10個電子。A組 14.C 解析:每個氮原子有7個質子,5個氮原1.B 2.B 3.A 4.C 5.C 6.A 7.C 子共有35個質子,核外電子數比總質子數少1,因此8.Ar Al P He Mg H Al、Mg Ar、P、 N+5 的電子數是34個。正確答案是C。He、H Ar、He 15.B 16.C9.原子序數 一個鏌原子 17.(1)電荷 (2)化合價 (3)Fe2+10.(1)②③ (2)鋁 解析:(1)離子所帶的電荷數跟化合價數值相等。11.(1)N (2)O (3)Al (4)Na (2)化學式可以根據元素或原子團的化合價確定。12.(1)C(或H) (2)H (3)FeSO 2+ 2-4 中陽離子是Fe ,陰離子是SO4 。13.(1)3個氫原子 (2)氯元素、一個氯原子 18.(1)非金屬 (2)+5 19.(1)NO2 (2)N2(3)鐵元素、一個鐵原子、鐵單質 (4)O (5)5Al 單質 (3)-3 20.(1)O2 (2)C (3)H+ (6)nNa()14.(1)Unnilennium Une (2)4NaOHUnununium21.【舉例及分析一】(1)金屬元素原子在形成化Uuu合物時只能失去電子而不能得到電子 (2)不成立15.(1)增加 化學 (2)16 32.06 (3)P (3)負 【提出問題二】一種元素在化合物中可能有多(4)氮氣(或氧氣等) (5)原子序數(核電荷數)依次種化合價 【舉例及分析二】+4 在化合物中,一些增大元素只有一種化合價,一些元素有多種化合價B組組16.D 17.A 18.(1)金屬 (2)11 (3)C與 C() ()A的化學性質相似;C與D原子具有相同的電子層數 22.A 23.1+3 2BxAy19.(1)7 (2)鉀 (3)得到 (4)核電荷數依次增 第5節 用化學式表示物質(2)大 20.(1)3 Li (2)D (3)C 21.(1)H O ———元素符號表示的量例() - 1 +6 32例2 DMg Cl S 2Cl鞏固練習C組 A組22.(1)② (2)質子 (3)B 23.(1)Li(或鋰) 1.B 2.B 3.D 4.D 5.(1)質子數(或“核(2)BCD 電核數”) (2)Mg(OH)2 6.D 7.(1)Fe2O3第5節 用化學式表示物質(1) (2)FeO 8.(1)4∶9 (2)114B組———化學式、化合價9.C 10.C 11.C 12.B 13.3 74例1 +4 21.6% 14.(1)15 (2)126 15.6∶9∶8 11∶14例2 -3 +5 14∶11 16.甲 17.(1)+5 (2)食 鹽 B例3 (1)HBrO (2)HClO 、HClO 、HClO 、 3 4 3 2 18.(1)174 (2)21∶20 (3)348g (4)6顆HClO、Cl2、HCl C組鞏固練習 19.DA組 20.C 解析:根據公式: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1.A 2.B 3.B 4.A 5.B 6.(1)C該原子的質量(2)D (3)A 7.(1)xH (2)5HO (3)4CO = ,已知“銀原子的實際質量”為“ ”2 2 1 m(4)6Fe (5)nN (6)Ca2+2 (7)OH- (8)Al3+碳原子質量的12(9)NH+4 8.(1)2個鐵離子 (2)3個亞硫酸根離子 和“銀原子相對原子質量為108”,將可設碳原子的實·7· 際質量為x,則108= m ,解得x=12m,則設相 mg,則R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mg 12m。x×1 108a ×1= a12 g 12對原子質量為16的一個氧原子的實際質量為y,則 由R元素組成的單質分子的化學式為Rm,則該分子16= y ,解得 =4m2y 。 (R )的相對分子質量是12mm ×m=12m 。12m×1 27 a a108 12 13.B 解析:一個SO2 分子的質量為nkg,一專題拓展 有關化學式的計算技巧歸納 個SO3 分子的質量為mkg,則一個O原子的質量為例1 C 例2 B 例3 C 例4 A 例5 B (m-n)kg,由一個SO2 分子的質量為nkg,可知1例6 D 例7 C 例8 B 例9 D 例10 D 個S原子的質量為nkg-2(m-n)kg=(3n-1例11 解:設每天消耗赤鐵礦的質量為x。112x× 2m)kg,以硫原子質量的 作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標160 32(1-30%)=120t,解之得x=244.9t。 準,SO nkg2 的 相 對 分 子 質 量 為,例12 C 例13 A 例14 C 例15 A 1×(32 3n-2m)kg例16 C 例17 C 例18 CO2 或 CO,O2 或CO,O ,CO 例19 44% =32n 。2 2 3n-2m鞏固練習 14.D 解析:由題意可知:12CO2 分子中的1個A組氧原子質量為:b-ak;根據相對原子質量的求法可1.A 2.D 3.D 4.D 5.C 6.B 2 g7.(1)56 (2)AB3 +3n (3)N2O3 知12CO2 的相對分子質量=bkg =32b( ) 。B組 b-ak×1 b-ag2 168.1∶4本章培優訓練9.A 解析:可設鋯的氯化物為ZrClx,根據相對分子質量可得:91+35.5x=233,得x=4,故鋯的 A組-化合價為+4價,則其氧化物為ZrO 。 1.(1)①Al ②Cl ③AlCl3 (2)兩個鎂原子210.C 解析:甲烷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一個二氧化碳分子中有兩個氧原子 一個硫酸根1×4 離子帶兩個單位的負電荷 2.C 3.B 4.B 5.C×100%=25%;乙烷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 12+1×4 6.B 7.B 8.A 9.A 10.C 11.He ①②1×6 12.(1)氧(或O) (2)C 13.(1)最外層電子數為: ;故二者的混合氣體12×2+1×6×100%=20% Al2O3 (2)硫 14.D A BC 15.(1)鋅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介于20%和25%之間,比較選 (2)225 16.(1)16m/A (2)4A 17.(1)非金屬項,C正確。 (2)16 -2 SO3 18.(1)K Ca Br (2)Al2O311.(1)42 (2)11∶40 (3)21.5克 解析: (3)AC(1)一個青蒿素分子中有碳原子15個,氫原子22個, B組氧原子5個,共計42個。(2)氫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 19.A 20.B 21.(1)分子結構不同(合理皆比=(22×1)∶(5×16)=11∶40。(3)設x 克磺胺中 可) (2)14∶11 22.(1)Si3N4 SiCl4 (2)-3含有碳元素的質量和14.1克青蒿素中含有碳元素的 23.(1)5∶6 (2)XY3 24.環己環 C6H12質量相等, 25.(1)A (2)< (3)①③⑤ 26.(1)質子12×15 (2)T2O (3)0.4 27.(1)a+2b=c+2d 14.1克× 12×15+1×22+16×5= (2)K2SO4 MgCl2 28.(1)模 型 (2)3512×6 , (3)10.1% 29.(1)12×6+1×8+14×2+16×2+32×x x=蛋氨酸中碳氧元素的質量比為克C∶O=(12×5)∶(16×2)=15∶8 (2)蛋氨酸中氮21.5。C組 元素的質量分數為N%=14149×100%=9.4%12.D 解析:已知原子核內有6個質子和6個 (3)每100g合格奶粉中氮元素的質量為18g×16%中子的碳原子的質量為ag,某R原子的實際質量為 =2.88g>1.5g 不合格 30.(1)53 (2)A·8· (3)214 39∶127∶48 +5 59.3% (4)500g該 8.C 9.B 10.B 11.B 12.不變 不變 不變品牌食鹽中,含碘的最大質量是25mg;若要使人體 13.g kg 14.1500 350 15.形狀 狀態甲狀腺中的碘達到飽和,至少需要一次性食用該品牌 B組碘鹽4kg,所以日常服用加碘食鹽不能起到避免核輻 16.B 17.D 18.2.0×1027 6.0×1021射的目的。 3.3×105 19.1.7×10-24 1.7×10-30 7.4×1019C組 7.4×102231.B 32.C 33.D 34.A 35.20% C組36.(1)O2 CO2 (2)CO CO2 解析:根據已 20.(1)橡皮泥的形狀容易改變,便于研究物體知條件可知,符合條件的物質只有CO2、O2 和CO。 質量與形狀的關系。 (2)物體的質量不隨物體形狀(1)氧的相對原子質量與碳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比為: 的改變而改變16∶12=4∶3,要使氧元素和碳元素的質量比等于 第1節 質量和密度(2)——— 質量的測量8∶3,氧原子與碳原子的個數比應為2∶1。CO2 中 例 (1)向右調節平衡螺母 (2)①用手直接拿砝碼氧、碳元素的質量比是32∶12=8∶3;CO中氧、碳元 ②物體和砝碼的位置放反了 (3)向右盤內增加砝碼素的質量比是16∶12=4∶3;O2 中氧、碳元素的質 或向右移動游碼 (4)A量比是正無限;如果不論以何種體積比混合,如果 鞏固練習CO大量的話,明顯不符合。所以,符合條件的是 A組CO2 和O2 的混合氣體。故填O2,CO2;(2)由(1)的 1.C 2.D 3.210 左 取下最小砝碼,向右分析可知, 符合條件的是CO和CO2 的混合氣體。 適當移動游碼 4.左 增加 77.4, 故填COCO2。 5.511 0.04 23.68g 解析:天平的最大稱() () () 37.1D 2 被彈射回來 31個質子和1 量=200g+100g×2+50g+20g×2+10g+5g+個中子 (4)4-2He 2g×2+1g+1g=511g。它能達到的精確度是:038.葉綠素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73.8% 到0.2之間分成了5個小格,每個小格表示0.04g。+8.3%+6.3%+2.7%)=8.9%。由于鎂元素的質 被測物體的質量是m=20g+2g+1g+0.68g=量分數最小且相對原子質量最大,所以葉綠素分子中 23.68g。鎂原子個數最少。如果1個葉綠素分子含有一個鎂 6.平衡螺母 左 63.4 用鑷子夾取20g砝碼原子,則其相對分子質量為24÷2.7%≈889,小于 一個放入右盤中,如果大了再換成10g900(符合要求)。如果1個葉綠素分子中含有2個鎂 7.水平 右 (1)天平平衡 (2)銅塊 (3)52.4原子,則其相對分子質量為24×2÷2.7%≈1778,大 解析: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由于指針向左偏移,則于900(不合題意)。1個葉綠素分子中含碳原子個 平衡螺母向右調節。(1)利用“等效替代”的方法測量:889×73.8% , :889×8.3% 銅塊的質量,因此需將銅塊放入右盤,在左盤放入細數12 ≈55氫原子個數1 ≈ 沙,并調節細沙量,直到天平平衡為止;(2)由于天平74;氧 原 子 個 數:889×8.9% ,氮 原 子 個 數: 的正確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碼”,因此取出右盤中的銅16 ≈5 塊,在該盤中加減砝碼,移動游碼使天平平衡;(3)如889×6.3% ≈4。 圖可知細沙的質量為50g+2.4g=52.4g;因為銅塊14和細沙的質量相等,則該銅塊的質量為52.4g。故葉綠素的化學式為C55H74O5N4Mg。 8.左 32.4 50第3章 物質的特性 B組9.D 10.(1)EBDAC (2)先大后小 移動游第1節 質量和密度(1) 碼 (3)102.6 11.右 3.2 不變——— 質量的概念 專題拓展 使用天平常見的問題例1 C 例1 將物體放在右盤,砝碼放在左盤 67.6例2 C 例2 B鞏固練習 例3 BA組 例4 A1.C 2.B 3.A 4.A 5.A 6.C 7.C 例5 D·9· 鞏固練習=1.8×1024 個,直徑D=7.2×1014m -10A組 1.8×1024=4×10 m。1.D 2.A 3.C 4.C 5.相等 大 小 第1節 質量和密度(3)——— 密度概念6.(1)平衡螺母 天平橫梁 (2)偏小 偏大 的理解解析:(1)將游碼歸零后,通過平衡螺母來調節天平, 例 (1)在0~4℃時,水的體積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使橫梁在水平位置平衡,是我們在使用天平前最重要 4℃以上時,水的體積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的一步;(2)天平的實質是一個等臂杠桿,指針偏右說 (2)密度明右側質量原本偏大,而偏大的這一部分卻無法通過 鞏固練習砝碼和游碼讀出來,因此,最終的測量結果偏小;忘記 A組歸零的天平,在調節平衡后,相當于左側提前放了虛 1.B 2.B 3.C 4.A 5.密度大 質量大擬的物體,而物體的質量最終要通過右側的砝碼和游 6.C 7.B 8.變大 不變 變小碼讀出來,因此,最終的測量結果偏大。9.(1)正比 (2)A 解析:從所得到的圖像來7.3 看,圖中描述的是物質質量和體積的關系,且同種物B組 質的質量和體積具有正比的關系,當它們橫坐標相8.D 解析:當天平沒有調平,指針偏向左邊時 m測時的結果會偏大,故A錯;游碼在調平時沒有放在 同,即體積相同時,A 物質的質量大,由ρ= 可知V A零刻線處時,測量的結果會偏大,故B錯;砝碼磨損時 物質的密度較大。所測的結果會偏大,故C錯;讀數時,實驗者頭部偏 10.千克每立方米 質量 2×10-3 變大向游碼右邊,會造成視線與游碼左側的標尺不垂直, 11.實驗目的 量筒 (1)同種液體,質量與體積成讀數偏小,使結果偏小,故D正確;應選D。 正比 (2)相同體積的不同種液體,質量不同9.D 解析:據甲圖可知,此時天平平衡了,且游B組碼對應標尺上的示數是0.6g;所以對于乙圖來說,若 12.(1) 2和5(1和4,或者3和6) (2)質量與天平平衡時標尺上示數仍是0.6g時,天平上左盤上 體積的比值與質量和體積的大小無關(同種液體質量的鐵球的質量就是右盤上所有砝碼的質量;但是該題和體積的比值一定)中,標尺上的示數是0.4g,比甲圖中的示數少了13.2 1∶20.2g,故此時鐵球的質量應等于右盤中所有砝碼的質 : , ,14.A 解析 由圖示可知 當體積相等時 甲的量減去0.2g,故鐵球的質量是:60g-0.2g=59.8g。質量是乙質量的二倍,所以可得,甲的密度是乙密度10.(1)④ 右 (2)② (3)28.2 (4)A 11. 5.26克的二倍,所以甲的密度較大,故A正確,B錯;當體積解析:天平指針從左側1.5個小格偏轉到右側1個相等時,甲的質量較大,故 錯;當質量相等時,甲的小格, C共偏轉2.5個小格,體積較小,故D錯;應選A。那么每個小格對應的質量為:100mg2.5 =40mg=0.04g; 15.0.72 0.02 16.C原來需要向右偏轉1.5個小格就能平衡,則需要的質 17.A 解析:積雪被壓后,質量不變,體積變小,量為:0.04g×1.5=0.06g;因此物體的質量為: 密度變大,當質量一定時,體積與密度成反比,由于冰5.20g+0.06g=5.26g。 的密度是已知的,所以只要知道冰與雪的體積比就可12.19 解析:天平未調節平衡就使用,假設游 以,由圖示可以看出,雪和冰的底面積相同,體積之比碼調節到 m 時天平平衡,則第一次平衡時 m = 等于厚度之比,所以只測出積雪的厚度和腳印的深度物m -m,第二次平衡時m =m -m+2g聯立方 就可以了,故應選A。碼 碼 物程組解得m=1g;m 18.不變 不變 變小 解析:①質量是物質的物=19g。C組 屬性,只與所含物質的多少有關,與物體的位置、狀13.54 1.8×1024 4×10-10 態、形狀、溫度無關。將一塑料杯帶到繞地球飛行的解析:如圖砝碼的質量為70g,標尺上的分度值 宇宙飛船中,塑料杯的位置不斷變化,但物質多少沒為0.2g示數3.4g,燒杯和水的質量為:m總=50g+ 有變化,所以質量不變。②因為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20g+3.4g=73.4g,水的質量為:m=m -m = 性,它與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無關,只與物質的種類和總 0狀態有關,所以杯中的水被倒出一部分后,杯中剩余73.4g-19.4g=54g。水的分子個數:n=54g3×10-23g 水的密度不變。③氣體被抽出一部分后,剩余氣體的·10· 質量減小了,而氣體的體積不變,還等于容器的容積,() ( m -m2m -m 4) 2 12 1 [評估](1)量杯的分度V由公式 mρ= 知,剩余氣體的密度變小。V 值太大 (2)燒杯中有液體殘留 [分析與結論]水在C組 固態和液態時的密度是不一樣的19.D 20.B C組21.(1)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定值 質量與體積 11.(1)11.2 20 0.56 (2)將塑料球放入圖的比值不等 (2)7.9×103 162 (3)同種物質,密 b所示的量筒內使其漂浮在水面上,讀出量筒示數度相同,不同種物質,密度不同,與其質量和體積無 (V -V )水關。 (4)不可以。 這樣結論會具備偶然性,不具 V4 (3)ρ=4 1ρ(V2-V3)備科學性和普遍性。12.(1)=mρ (2)火山石塊吸附了 的水第1節 質量和密度(4)——— V2mL測量物質的密度 (3)4.8 6 0.8 (4)①實驗次數太少 ②V1、例1 【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方案一:(2)m -m V2、V3、V4無單位2 1m [-m 13. 實驗步驟]方案二:(5) 1 2 【評估與交流】見解析V ①用物理天平稱出幾粒米的質量m;例2 (1)30 30.6 1.02×103 (2)丙、甲、乙或丙、 ②稱出注滿水的比重瓶的質量m1;乙、甲 ③將稱出質量的幾粒米放入注滿水的比重瓶中,鞏固練習 稱出其質量m2。A組 [分析與結論]1.右 0.95 大于 解析:在調節天平平衡螺母 m +m-m幾粒米的體積:V= 1 2時,指針偏向分度盤的哪一側,就要把平衡螺母向著相 ρ水反的方向來調,所以偏左應向右來調;油的質量為m= 米粒的密度:將V 代入公式 mρ= 得39g-20g=19g,油的體積為V=20cm3,所以測得油的密 V度為 =m= 19gmρ水ρ 33=0.95g/cm,由于在向量筒倒油 ρ米=V 20cm m1+m-m2時,油不可能全部倒出來,所以質量偏大,故測得的密度 專題拓展 密度的計算和應用大于油真實的密度。 例1 空心的 258g2.A 3.C 例2 (1)3×10-4 m3 (2)0.7kg (3)3.5×3 34.(1)左 () ()m1-m2BAC 3 2 (4)V 5010kg/m鞏固練習(5)在稱量過程中調節平衡螺母 A組() m總-m5.1ρ=1 小 ()V 264.5 48 6× 1.C 2.a 2.7×103-5 3.1∶1 1∶2 解析:由題意可知,天平平衡,10 0.8說明兩物體的質量是相等的,所以質量之比為1∶1;B組3 當質量一定時,體積與密度成反比,所以密度之比為6.B 7.500 0.8×10 不變: 1∶2,密度是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不隨質量的變化8.1.12 解析 水的質量m2-m1=132.0g-而變化,所以切去一部分之后,密度是不變的,所以剩52.0 m 80g=80g,水的體積V= = g 3;ρ 1.0g/cm3=80cm 余部分的密度之比仍是1∶2。3鹽水的質量為m -m =141.6g-52.0g=89.6g,根 4.(1)相同 密度 1.2×10 (2)37.4 45.43 15.(1)不是 (2)105g據水的體積等于鹽水的體積,得出鹽水的密度ρ=mV 6.解:(1)由ρ=m得V 0.2kg水的體積;=89.6g80cm3=1.12g/cm3。 m水V 0.2kg-4 3() () () 水= = =2×10 m;9.1左 2B 352 2.6 ρ水 1×103kg/m310.特性 鑒別 [設計實驗與進行實驗] 瓶子的容積:V瓶=3×102cm3=3×10-4m3,·11· 石子總體積:V石=V瓶-V水=3×10-4m3-2× 混合液的質量:m=m水+m酒精=50g+40g=90g,10-4m3=1×10-4m3;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體積小于100mL,m () : 石2 石塊密度 = =0.01kg×25mρ =2.5× 由ρ= 可得該混合液的密度大于 / 石 V石 1×10-4m3 V0.9×10kgm.103kg/m3。 13.30 3 解析:石塊的質量:m m=m溢總-m剩=320g-290g=30g, 7.解:(1)鋁球中實際鋁的體積:V實 = =ρ 石塊排開水的質量:27g m排=m總-m剩=300g-290g=10 ,3 3 g,所以鋁球為空心;2.7g/cm3=10cm <15cm由ρ=m可得,石塊的體積:(2)空心部分=鋁球體積-鋁的體積=15cm3- V10cm3=5cm3; m排 V=V 10g 3水= = 3=10cm ,(3)空心部分注滿水,則原來空心部分的質量是 ρ水 1.0g/cmm=V=5cm3×1/cm3=5,所以總質量是5+27= 石塊的密度:ρ g g32g。 m 30gρ= = / 3 V 10cm3=3gcm .B組14.(1)水的質量:m1=m瓶和水-m瓶=0.4kg-8.C 9.2×103 2.5×10-5 不變3 0.1kg=0.3kg,玻璃瓶的容積等于水的體積:V: , 瓶=10.20cm 4g 解析 設杯子的質量為m 則m, V = 1= 0.3kg冰和化成水的質量都是22g-m =3×10-4 3水 。ρ 1000k/m3mg根據題意得: (2)金屬顆粒的質量: m金=m瓶和金-m瓶=0.8kg-22g-m=22g-m+2cm3 0.1kg=0.7kg。ρ冰 ρ水(3)瓶子內水的質量:m水=m總-m瓶和金=0.9k -即22g-m =22g-mg0.9 +2cm3g/cm3 1g/cm3 m水0.8kg=0.1kg,水 的 體 積:V瓶 =V水 = =解得m=4g ρ0.1kg2g-4g -4 3 3。 1000k/m3=1×10 m,金屬顆粒的體積:V金=杯子的容積為V= g0.9g/cm3=20cmV瓶-V -4 3水=3×10 m -1×10-4m3=2×10-4m3,11.C 解析:則甲物質的質量:m甲=ρ甲 V甲=m金 0.7kg5g/cm3×V甲=5V甲,乙物質的質量:m乙=p V = 金屬 顆 粒 的 密 度:乙 乙 ρ金 = V =金 2×10-4m3 =2g/cm3×V =2V ,乙 乙 3.5×103kg/m3。甲和乙混合后的總質量:m總=m甲+m乙=5V甲+ C組2V乙,甲和乙混合后的總體積:V總=V甲+V乙, 15.Cm m 總 甲+m乙 3 3則甲和乙混合后的密度為:ρ總= = = 16.C解析:冰的密度為0.9×10kg/m ,比水m乙 V甲+V乙 密度小,一定質量的冰化成水后體積變小.一定質量5V甲+2V乙 ,由于混 合 后 的 密 度 為3g/cm3,所 以 的水結成冰后體積變大.體積為a的水結成冰后,質V甲+V乙水5V甲+2V乙 量不變,因此有ρ水a=ρ冰b,即b=ρ a=10a;體積V +V =3,則5V甲+2V乙=3V甲+3V乙,解得: ρ冰 9甲 乙 為c的冰化成水后,質量不變,因此有ρ冰c=ρ水 d,V乙=2V甲,水: 即 ρ 9所以甲物質和乙物質的質量之比為 m甲∶m乙= d= c=ρ冰 10c.5V甲∶2V乙=5V甲∶(2×2V甲)=5V甲∶4V甲=5∶4。(H-h)冰ρ12.A 解析:水和酒精的體積: 17. 解析:設腳印面積為S,雪的體HV水=V酒精=50mL=50cm3, 積V雪=SH,冰的體積V總=(H-h)S,由 =mρ 可得,水和酒精的質量分別為: mV 由ρ= ,雪壓成冰質量不變,則有Vm水=ρ V =1.0×103kg/m3×50cm3水 水 =50g, m雪=m冰m 3 3 3酒精=P酒精V酒精=0.8×10kg/m ×50cm =40g, ρ雪SH=ρ總S(H-h)·12· 雪的密度 第2節 物態變化(1)=H-hρ雪 H ρ冰 ———物質的三態與熱量m +m-m 例1 C18. 2 3 解析:假設A 密度ρ1,體積 m1+m-m2 例2 放出 降低 牛奶 18℃ 多V1;B 的密度ρ2,體積V2,杯子體積V杯,則有 例3 (1)乙 (2)升高相同溫度所需的時間ρ1V1=m,ρ2V2=m,ρ水V杯=m水; 鞏固練習對于放進A 的情況: A組m =m +m , 1.(1)胡椒粉、橡皮、實心球 (1 水 杯 2)醬油、醋m+ρ (V -V )=m , (3)氧氣水 杯 1 2即m+ρ水V杯-ρ水V1=m2, 2.①②④⑥ ③⑤ 3.B 4.C 5.B即ρ V =m+m -m ① 6.(1)C (2)木棒的顏色變化(變焦程度)水 1 1 2同樣對第二種情況計算,可得: (3)外焰ρ水V2=m+m2-m3 ② B組由①②可得: 7.B 8.A 9.(1)質量 升高的溫度 (2)質V1 m1+m-m 量2 10.(1)外焰 內焰 外焰 內焰 (2)酒精燈V =,2 m2+m-m3 火焰大小不同、溫度傳感器放的位置不同,溫度傳感m 器放的時間長短不同等。根據ρ= 采可得: V *11.(1)沒有控制水和煤油的質量相同m (2)等于 (3)快 (4)水ρ1 V1 V2 m2+m-m= = = 3. 【解析】 (1)如圖所示的實驗設計,其中有一處ρ2 m V1 m1+m-m2 明顯錯誤,其中錯誤之處:沒有控制水和煤油的質量V2: 相同。19.B 解析 根據含水量正好是10%時,質檢員3 (2)/ , 該實驗中加熱相同時間,水吸收的熱量等于測得其密度為0.816gcm 因為水的密度為1g/cm3,煤油吸收的熱量。而純酒精的密度為ρ酒精=0.8g/cm3,酒精的密度小 (3)根據表格可知,當加熱8min時,水升高:于 水 的 密 度,所 以 如 果 酒 精 的 密 度 大 于3 30℃-20℃=10℃,煤油升高:/ , 37℃-20℃=0.816gcm 說明含水量過大,不合格。所以甲乙合17℃,那么得到結論:相同質量的水和煤油,吸收相格,丙丁的含水量都過大,不合格。同的熱量,煤油比水升溫更快。20.(1)120g (2)120cm3 (3)0.83g/cm3 (4)根據表格可知,等質量的水升高到() 28℃需要4偏小6min,煤油升高到() () -3 3 () 28℃需要4min,那么得到:讓等21.14kg 25×10 m 3 7.8kg 質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溫度,水加熱時間更長。解析:(1)容器中水的體積:V水 =Sh水 =2×第2節 物態變化(2)———熔化和凝固10-2m2×0.2m=4×10-3m3,由ρ=m 可得,V A容 例 (1)230℃ 230℃ (2)固液共存 液體 (3)4器中水的質量:m水=ρ水V水=1.0×103kg/m3×4× 吸 不變 (4)固液共存10-3m3=4kg;(2)B容器中酒精的質量:m 鞏固練習酒精=組m酒精 Am =4 kg,則 酒 精 的 體 積:V = = 水 酒精ρ酒精 1.A 2.C 3.C 4.D 5.D 6.B 7.D4kg =5×10-3m3;(3)2700 8.A 9.B 3 / 3 克的鋁塊的 0.8×10kgm 10.C 解析:冰是晶體,若給燒杯中的冰加熱m銅 5400g : 3 時,燒杯中的冰會熔化,但在冰的熔化過程中溫度為體積 V鋁 = =ρ鋁 2.7g/cm3=2000cm =2×0℃,保持不變,所以試管中的冰能達到熔點0℃,但10-3m3,發現兩個容器中的液面一樣高,所以,鐵塊 試管中的冰和燒杯中的冰的溫度相同,試管中的冰不的體積:V鐵+V酒精=V鋁+V水,則V =1×10-3m3鐵 , 能從燒杯中繼續吸熱,所以不能熔化,故選C。鐵塊的質量:m鐵=ρ鐵 V鐵=7.8×103kg/m3×1× 11.熔化 放出 12.熔化 凝固 液 升高10-3m3。 放 b·13· B組 B組13.(1)受熱均勻 (2)39 非晶體 (3)溫度不 12.C 13.氫 14.【實驗步驟】(2)溫度 【分變 (4)不正確 14.(1)B 38 晶體 (2)吸收 析】(1)乙、丙 (2)甲、丙 (3)t甲=t丙>t乙(3)固液共存 50 慢 (4)沸騰 15.(1)10 晶體 第2節 物態變化(4)———汽化和液化(2)(2)低 (3)A (4)變多 例 CC組 鞏固練習16.(1)A (2)是 降低 17.(1)降低 (2)加 A組入酒精后,水的凝固點降低了 1.C 2.B 3.B 4.A第2節 物態變化(3)———汽化和液化(1) 5.B 解析:水被加熱燒開后,水面上方有“白色例 (1)溫度 (2)B 減少熱量損失,節省實驗時間 氣體”,是水汽化的水蒸氣遇冷的空氣液化形成的小(3)D 水蒸氣 (4)5min,94℃ 水沸騰前吸收熱 水珠懸浮在空氣中,是由杯中的水轉變成的“水的液量,溫度不斷升高 (5)98 水沸騰時吸收熱量,溫度 態物質”;在炎熱的夏天,冰塊的上方也有“白色氣保持不變 (6)小明實驗時水的質量較多 (7)圖如 體”,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的冰塊液化形成的小水下 溫度下降得先快后慢,最后保持不變 ① 珠懸浮在空氣中,是空氣中的水蒸氣轉變成的“水的液態物質”,故只有選項B正確。6.液化 放 汽化 吸 7.①氣 ②液化③汽化B組8.B 解析:酷暑的夏天使用空調,室內溫度低于室外溫度,窗戶玻璃比室外空氣溫度低,室外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玻璃液化為小水珠凝結在玻璃外表面。寒冷的冬天使用空調,室內溫度高于室外溫度,窗玻璃比室內溫度低,室內的水蒸氣遇到冷玻璃液化,小水珠凝結在玻璃的內表面。(8)能 不會 9.C鞏固練習 10.A 解析:(1)解決此題要知道汽化是物質從A組 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汽化時需要從外界吸收熱量;1.A 2.C 3.D 4.A (2)物理學中把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稱為液化,液化5.B 解析:溫度計表面有酒精(其中乙醇是強 過程需要放熱?!盁峁堋北患訜岬囊欢?吸收芯中的液揮發性的物質),在空氣中會揮發(汽化)吸熱導致溫 體在汽化時要吸熱,因此這一端的溫度不會很快升上度計降溫,酒精揮發完后溫度計低于室溫又會緩慢回 去;沒有被加熱的那一端,原來溫度較低,吸收芯中液升至室溫,故選B。 體汽化的蒸氣在這一端液化放熱,因此,它的溫度會6.C 升高。7.表面積增大 乙 解析:(1)晾衣服時,充分 11.(1)液化 (2)液化放熱 (3)再取一個相同抖開,增大了水的表面積,加快了水分的蒸發,衣服干 的保溫杯,在保溫杯中倒入與第一個保溫杯中質量相得快;(2)冬天,在爐子上燒菜的時候,火焰熄滅前溫 同,溫度為t1的冷水,然后再倒入100℃的開水直至度比較高,水蒸氣不容易液化,所以“白氣”少;火焰熄 與第一個保溫杯中水面相平,搖勻后測出此保溫杯中滅后一瞬間,鍋的上方仍有大量水蒸氣,但火焰熄滅 水溫t并與t2比較,t2高于t,得出水蒸氣液化放熱后溫度降低了,所以水蒸氣發生液化形成了“白氣”。 C組故“白氣”多的是火焰熄滅后的情景,“白氣”少的是火 12.D 13.B 14.左盤 冰塊使空氣中的水焰熄滅前的情景。 蒸氣液化成水附著在冰塊上,從而使左盤質量增加8.先下降后上升 蒸發(汽化) 吸熱 15.水蒸氣遇冷才能凝結成小水珠形成“哈氣”,司機9.丙 甲 乙 解析:圖a有密封的蓋子,水上 采取的措施都是從抑制氣體液化的條件入手的。在方的氣 壓 加 熱 后 會 略 大 于 大 氣 壓,沸 點 會 高 于 冬季,司機用暖風提高擋風玻璃的溫度,使水蒸氣不100℃,c比b水多,加熱到沸騰需要較多時間。 能在擋風玻璃上液化而形成“哈氣”。在夏季下大雨10.甲 丙 11.(1)表格 96 (2)98 (3)B 時,車外溫度較低,關閉車窗后,車內溫度較高,擋風·14· 玻璃的溫度較低,車內水蒸氣在擋風玻璃上遇冷可以 蒸發吸熱,會使溫度計的示數降低,因此,用溫度計測凝結形成“哈氣”,此時打開空調制冷,使車內溫度低 量瓶中酒精溫度和從瓶中拿出來后的現象進行比較于擋風玻璃的溫度,車內水蒸氣不能在擋風玻璃上液 可以探究蒸發吸熱,故A正確;B.水蒸氣遇冷時會發化,從而起到預防“哈氣”產生的作用。 生液化,無論是溫度高還是溫度低的水蒸氣,都有可第2節 物態變化(5)———升華與凝華 能發生液化,只是溫度高的水蒸氣在明顯遇冷時,液例 (1)不是。它是水蒸氣遇到外界溫度較低的空氣 化效果更顯著。探究液化時,用酒精燈給水加熱,是時,放熱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2)①小明 碘的熔點 為了獲得更多的水蒸氣,使實驗效果更明顯,而不能是114℃,沸點是184.35℃,水的溫度是92℃,水溫既沒 說明只有溫度高的水蒸氣才能液化,故B錯誤;C.研有達到碘的熔點也沒有達到碘的沸點 ②升華 究碘的升華、凝華實驗中,用水浴法加熱,是為了使溫鞏固練習 度不至于太高,升溫不會太快,從而防止碘發生熔化,A組 避免液體碘出現,故C正確;D.觀察冰、燭蠟的實驗1.D 2.C 3.C 4.C 5.D 中,冰與燭蠟應碾碎才能與溫度計玻璃泡充分接觸,6.D 解析:夏季二氧化碳固體直接轉變為氣態 這樣可使物質受熱更均勻,從而使探究的效果更合的二氧化碳是升華;升華過程要吸收熱量。 理,故D正確。7.B 解析:燈泡用久之后。玻璃泡內壁要變黑, 16.(1)升華 (2)熱水溫度低于碘的熔點,碘不是鎢絲在高溫下,升華為鎢蒸氣,鎢蒸氣遇冷的玻璃又 可能熔化 (3)干冰吸熱升華 水蒸氣遇冷液化凝華為固態的鎢沾在燈泡的內壁上造成的。故選B。 17.受熱均勻 溫度計 秒表 80.5 2188.(1)酒精燈及其火焰 (2)碘粉和棉線 18.(1)不可以 (2)不可能 (3)可能 (4)乙(3)固態碘粉變少 固態碘粉 (4)升華和凝華 C組B組 19.液化或凝固(或凝華) 20.(1)液化 (2)作出9.(1)③ 變大 (2)錯誤 -2℃ 濃度越大, 假設 (3)擦干礦泉水瓶外壁 (4)m1>m3 21.“粉”凝固點越低 (3)凝華 不容易 10.器材:燒杯、石 是冰箱里的水蒸氣遇冷放熱凝華產生的;“白氣”是冰棍棉網、鐵架臺、水 周圍的水蒸氣遇冷放熱液化而成的;“冒汗”是茶杯周圍實驗步驟:將加有適量水的燒杯固定在鐵架臺 的水蒸氣遇冷放熱液化而成的。上,用酒精燈隔著石棉網加熱至水沸騰,對固體碘進 第3節 物質的變化與性質行水浴加熱,發現碘升華管內出現碘蒸氣,而未出現 鞏固練習液態碘。常溫常壓下,水沸騰時的溫度為100℃,低 A組于固態碘的熔點,證明紫色的碘蒸氣是由固態碘直接 1.C 2.C 3.D 4.C 5.A 6.B 7.C升華來的。說明小紅的觀點是錯誤的。 8.B 9.C 10.C 11.DC組 B組11.(1)水蒸氣凝結成露還是霜與當時的環境溫 12.A 13.C 14.A 15.D 16.C 17.②⑤⑥度有關。 (2)①取兩個完全相同的玻璃杯,一個放 ④⑦ ③⑧⑩ ①⑨ 18.(1)密度小,堅固,隔熱好,耐入電冰箱的冷藏室,一個放入電冰箱的冷凍室(0℃ 熱,耐寒等 (2)0.016g/cm3 (3)1 (), 4)制作防火以下 放入足夠長的時間;②待兩個玻璃杯溫度分別 500與冷藏室、冷凍室溫度相同時取出;③觀察發現冷藏 服等室內杯子壁上有露形成,冷凍室內杯子壁上有霜形 本章培優訓練成;④驗證猜想是正確的。(合理即可) A組專題拓展 物質三態變化 1.C 2.D 3.B 4.C 5.C 6.D 7.A鞏固練習 8.D 9.C 10.B 11.DA組 12.A 解析:往冰上撒鹽,使冰中摻入雜質,降1.B 2.C 3.C 4.C 5.B 6.D 7.B 低冰的熔點,使冰熔化,同時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直接8.D 9.C 10.C 11.D 12.B 13.(1)熔化 凝華成小冰晶附在底部形成霜。吸熱 (2)液化 放熱 (3)汽化 吸熱 (4)凝華 13.D 14.(1)試管內壁上有小水珠產生 水放熱 14.汽化 液化 霧 凝華 蒸氣遇冷液化而成 (2)上升 放出 15.53.4 20B組 2.67×103 16.放熱 液化 分子在無規則運動15.B 解析:A.溫度計表面沾上酒精后,酒精 17.吸收 比熱 18.(1)液化成水回到水中 (2)汽·15· 化 (3)不變 吸熱 19.(1)略 (2)有 (3)BC 28.D20.(1)試管不接觸燒杯底,試管中裝有晶體的部分 29.(1)0.2 72.2 (2)40 (3)1.125×103完全浸沒在水中 (2)0 (3)弱 21.(1)相等 ( m -m4)= 2 1ρ 偏大 解析:(V 1)在天平的標尺上,1g之間有5個小格,一個小格代表的質量是0.2g,即天平的分度值為0.2g;燒杯和醬油的總質量是m1=50g+20g+2.2g=72.2g;(2)量筒的分度值為(2) 2cm3,量筒中醬油的體積V=40cm3;(3)剩余醬油和燒杯的質量為m2=27.2g,量筒中醬油的質量為m=m1-m2=72.2g-27.2g=45g,醬油的密度為=m= 45gρ 3=1.125g/V 40cm cm3=1.125×103kg/m3;(3)水 (4)慢 (5)單位時間內降低的溫度22.(1)汽化 吸 (2)玻璃泡 (3)B (4)C (4)醬油的質量為m=m2-m1,醬油的密度:mρ=V=(5)不正確,溫差大,冰吸熱不均勻 m2-m1解析:(1)電冰箱的原理是制冷劑在冷凍室吸收 ,小方不可能把燒杯內的醬油全部倒入量筒V熱量,由液態變為氣態發生了汽化,再在冷凝管進行內,導致測量的醬油的體積偏小,由公式 m;(2) ρ= 知:密相反的過程從而循環使用 溫度計的玻璃泡中液 V體吸收熱量使得溫度上升,因此在活動中,需要將溫 度測量結果偏大。度計離開被測的環境讀數,為減小影響,可以在溫度 30.(1)酒精的密度比醬油小 (2)0.96×103計的玻璃泡上包裹一個濕棉花團;(3)根據圖示溫度 (3)偏大 只倒一部分米酒在量筒中,再測出燒杯和計刻度,可知分度值為1℃,由此可以確定-10℃大致應 剩下米酒的總質量該在B位置;(4)因為冰箱內的制冷劑在冷藏室內是 C組由下向上循環,在下部吸收熱量導致冷藏室內下部溫 31.B 解析:當對金屬管進行加熱時金屬管的度變低,故室內溫度是上熱下冷;制冷劑將熱量帶出 金屬部分受熱向外膨脹,所以金屬管的外徑部分向外后在外部又放出熱量液化,故外熱內冷;(5)根據圖示 膨脹,金屬管的外徑增大,同時金屬管的內徑部分也方案可以看到冰塊顆粒比較大,會受熱不均勻,再就 向內膨脹,內徑比原來更大。是試管內外溫差較大,故此設計不合理。 32.(1)保持78.5℃的溫度才能出好酒;輸汽管彎彎曲曲的經過冷凝池是為了擴大散熱面積,降低溫23.解:由 mρ= 得V m=ρV,則冬季一罐煤氣的質 度有益于氣態酒精液化。量:m =ρV=0.88×103 kg/m3×0.015m3冬 冬 = (2)500mL白酒中含酒精的體積:V 500酒精=元 100×13.2kg。冬 季 1k 煤 氣 的 價 格 是:88g 13.2kg= 45mL=225mL=225×10-6m3,6.67元/kg。夏季一罐煤氣的質量:m夏 =ρ夏 V= 酒精質量:m酒精=ρ酒精V酒精=0.8×103kg/m3×0.8×103kg/m3×0.015m3=12kg。夏季1kg煤氣 225×10-6m3=0.18kg。85元 白酒中水的質量為:m水=ρ水V水=1.0×103kg/m3的價格是: =7.08元/kg。因為冬季1kg煤氣的 12kg ×(500-225)×10-6m3=0.275kg。價格比夏季的少,所以夏季的煤氣價格高。 白酒質量:m=m水+m酒精=0.275kg+0.18kg=B組 0.455kg=455g<500g。24.A 25.B 26.D m酒 0.455kg 3 3/ 。27.C 解析:觀察圖像可知: ρ酒= =當體積為0時質量 V酒 500×10-6m3=0.91×10kgm是30g,所以燒杯質量為30g;當體積為75cm3 時質 33.(1)乙站給出了油的密度,密度這個物理量量為90g,液體質量為90-30=60(g),液體的密度: 與體積、質量相關聯,看來乙站有可能按質量售油,另=m=60g一方面,油的密度小于1,如果以千克為單位售油,單ρ =0.8g/cm3=0.8×103 3 / 。V 75cm3 kgm 價的數值會大于以升為單位標價的數值,乙站確實是·16· 這樣,如果3.103元是1kg0號柴油的價格,1L的價 C處到山頂A點等高線稀疏,坡度較緩。 (2)東北格就是3.103元×0.8350=2.59元。這與甲站的標 東南 (3)45 山脊 17.(1)山脊 鞍部 (2)760價只差0.01元??磥硪艺镜拇_是按質量計量售 (3)5 18.(1)BC (2)乙 (3)用小刀沿“線”水平切油的。 下“山體”,放在白紙上依次沿“山體”邊緣描線(2)新疆的晝夜溫差、季節溫差都很大,同樣質量 第1節 探索地球的表面(2)的油,不同溫度時的體積相差較多。有的加油站為了 ———地形的變化、地殼變動減小銷售誤差,就采用質量計量的方法。沿海地區溫例1 C 例2 A 例3 D差沒有新疆那么大,一般只用體積計量。鞏固練習第4章 我們生活的大地 A組1.A 2.C 3.D 4.C 5.B 6.D 7.C第1節 探索地球的表面(1) 8.B 9.D 10.C 11.(1)板塊 (2)A 12.外力——— 地球的內部結構、地形和地形圖 作用 內力作用 13.(1)ABD (2)內力 外力例1 D 例2 (1)50 (2)BD (3)正東 內力例3 (1)鞍部 陡崖 山谷 山脊 (2)EF EF等 B組高線密集 (3)100 (4)西北 14.(1)地殼變動 (2)流水 15.(1)風力 流例4 (1)西北 (2)500 (3)0.4 (4)D 等高線稀 水 冰川 波浪 生物 (2)流水 流水 溝壑縱橫疏,坡度緩 (5)12℃ A 溶洞 C 平原 三角洲 B (3)風蝕城堡 F沙漠 D (4)角峰 冰斗谷 E第2節 土壤的結構和質地(1)———土壤的形成與成分例1 B 例2 A(6) 鞏固練習A組1.D 2.D 3.A 4.B 5.A 6.A 7.CV -V8.B 9.D 10.(1) 1 2V ×100%V1-V2鞏固練習 或 ()無機鹽V 2A組 B組1.A 2.C 3.A 4.A 5.B 6.A 7.D 11.D 12.D 13.(1)腐殖質/有機物 (2)①8.C 9.B ③⑤ 14.(1)各取等質量的土塊修改為各取等體積10.A 解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向海拔 的土塊 (2)減小誤差,使結果更加精確 (3)大于低處凸為②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①山谷,山 15.(1)試管口內壁有小液滴形成 (2)避免水對實谷是形成河流的地方。 驗的干擾 m1>m2 (3)驗證土壤中含有無機鹽11.D 12.山頂 32.4 13.(1)乙 (2)1600 16.()V -V1換用滴管向燒杯中滴水 1 2 ×100%14.(1)鞍部 峭壁 (2)C 落差大,水流急,水 64量大,水能資源豐富(坡度大、水流急,水量大) (3) 偏小 (2)不合理,將土塊搗碎改變了土塊的疏松程E 解析: , ( )此題是對綜合閱讀等高線地形圖能力的考 度 從而改變了土塊中空氣的體積分數 合理即可。 查 根據等高線的排列規律可以判斷某地的地形部 m -m17.(1) 1 2 ()、(或 、;、)ρ水V×100% 214 2536。 土位 水能與地勢落差有關,而等高線密集的區域落差 (3)土壤顆粒的大小 測量工具的精確度大、水流急,水能資源豐富。在E處修筑水庫大壩,, 第 節一是蓄水量大 二是工程量較小。 2 土壤的結構和質地(2)B組 ———土壤的結構與質地15.C 16.(1)從C點爬到山頂A點容易,因為 例1 B 例2 A·17· 鞏固練習 (4)不夠,因為偶然性太大,一次測得的數據不能準A組 確反映真實情況 (5)C1.A 2.C 3.C 4.C 5.D 6.C B 第3節 土壤與植物生長(2)7.(1)壤土類土壤 (2)較好 較好 有利 ———植物的莖與物質運輸8.(1)黏土 (2)砂粒 9.(1)對照實驗 變量 (2)例 ()導管 輸送水分和無機鹽 篩管 輸送有機有利于植物的生長 (3)用不同的植物進行重復實驗 1() 物 ()甲圖箭頭向上,乙圖箭頭向下 () 4螞蟻筑巢前后土壤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2 3B鞏固練習B組10.C 11.(1)①② (組2)不合理 變量不唯一A(或裝置④中,地上環境沒有提供獨立的、相同的生長1.C 2.A 3.C 4.D 5.C 6.C 7.C() () ()空間) () () 8.1木質部 樹皮 2B 3 韌皮部 篩管和12.1C 2 ①1∶1 ②+1 13.(1)土韌皮纖維 (4)D壤的質量、體積、干濕度等 (2)砂土下方錐形瓶滲出B組的水量多于壤土下方錐形瓶滲出的水量 (3)否() () 9.D 10.C 11.D 12.(1)導管 (2)氣孔14.1C 2相同時間內乙裝置中滲出的水比丙裝(3)韌皮部 (4)無色透明的土壤浸出液 有色土壤置中滲出的水多 15.(1)不同的土壤對植物生長會浸出液() 13.(1)對照實驗 (2)植物體運輸有機物造成什么影響 23號5號 (3)不能;因為光照的結構在樹皮中 (3)不定根生長情況 14.(1)莖時間與施肥量都不同,無 法 比 較 得 出 結 論。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 (2)促進水分的運輸16.(1)壤土類 (2)隨著播種密度的增加,每植株上 (3)木質部 (4)導管 (5)相同 (6)木質部 導管的莢果數減少,每莢果中的種子平均數基本不變木質部的導管自下向上(3)不贊同,因為不知道每個區域中種子的質量C組第3節 土壤與植物生長(1) 15.A 【解析】在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中,頂芽———植物的根與物質吸收 對側芽有一定的制約關系。當頂芽生長旺盛時,側芽例1 (1)③ 分生區 ② 伸長區 (2)① 成熟 的生長主會受到抵制,這種現象叫做頂端優勢。如果區 有大量根毛 (3)② 伸長區 摘除頂芽,側芽會很快就發育成枝條。在生產實踐例2 (1)少 (2)液泡 (3)吸水 (4)將和細胞液 中,一棵樹莖高3米,兩年后這棵樹長到了5米高,楊同樣濃度的蘿卜汁放在洞中,一段時間后,觀察玻璃 樹的生長主要是依靠頂芽的生長。因此,一棵樹莖高管內液面的高度 3米,小明在其主干上距地面2米處作一標記。兩年后例3 (1)土壤浸出液 (2)水稻幼苗生長狀況、根浸 這棵樹長到了5米高,這時標記離地面的高度是2米。沒在液體中的程度 (3)需要 把清水換成蒸餾水 第4節 保護土壤鞏固練習 例 BA組 鞏固練習1.A 2.B 3.D 4.D 5.A 6.C 7.A A組8.(1)B 吸水 (2)C 細胞液溶質質量分數小于外 1.A 2.C 3.D 4.A 5.D 6.B 7.D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時,細胞失水 (3)液泡 細胞 8.C 9.(1)根 (2)有機物 (3)C 10.(1)減液 9.(1)B (2)小于 10.(1)B (2)C (3)① 小誤差,使實驗結果更加精確 (2)(V1-V3)/125(4)小于 (3)大于B組 B組11.C 12.D 13.C 14.D 11.A 12.①③⑤ 合理使用化肥農藥或宣傳15.(1)C (2)BD (3)不贊同。當細胞外土壤 耕地土壤環境保護或開展秸稈綜合利用或注重農業浸出液的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反而會失水。 廢棄物回收(合理即可) 13.(1)植被 (2)灑水的16.(1)相同 溶液的濃度 (2)鹽水 吸水 水流大小 灑水的高度 (3)斜坡底下泥沙堆積的多(3)向蔬菜中撒適量的水 少 14.(1)水的流經時間 (2)管道傾角越大,管道17.(1)根毛 (2)坐標紙 相等 (3)求平均值 中水流動越快 (3)A·18· 本章培優訓練 期末培優訓練A組A組1.C 2.B 3.D 4.A 5.C 6.A1.A 2.C 3.A 4.B 5.A 6.A 7.B7.C 8.A 9.C 10.C 11.B 12.B() ()小于 ()土壤浸出液 () 8.A 9.B 10.D 11.A13.1A 2 14.1 2 ①() () () () 12.(1)輪作 (2)植物吸取修復技術吸收面積 15.1C 2DB 16.1導管 2 有機物 (3)形成層 17.() 導管 ()上方13.32 11 ⑤ 214.(1)() () () () 較小 實驗中每隔一段時間攪拌試管中18.1流水侵蝕 2風力侵蝕 3外力 4C() 的碎冰塊 ()降低燒杯中水的溫度 ()熔化過程5ABCE 2 3中溫度不變B組()19.A 20.B 21.C 22.A 23.B 15.1He(2)CH4 P2O5 (3)142 (4)不() () () () 同意,表格中的Cl2就是由同種原子構成的分子24.D 25.1C 2D 26.1③→② 2根尖組表皮細胞內細胞液的濃度高于土壤溶液溶度,所以能 B滲透吸水 (3)BC 27.(1)F (2)自東北流向西南 16.D 17.C() () () , 【解析】 室內對比溫度相同,空氣流速3A 28.1② 2停止用量筒倒水 改為膠頭滴 18.A相同,發現在兩塊磚上水蒸發的快,說明液體的蒸發管滴水 (3)V1-V2 (V 4)ABC 29.(1)AB (2)40 快慢與液體的表面積有關,同樣在陽臺上也可以得出(3)植物體內水分主要通過葉片散失;(或者植物體內 此結論;但是陽臺上和室內對比時,雖然水的表面積的水分通過莖和葉散失,以葉片散失為主)合理即可 可以控制相同,但是溫度和空氣流速都不相同,存在(4)N(氮) 30.(1)防止根上泥土原有元素干擾實驗 兩個變量,無法對比。(2)等量不含鎂元素的完全營養液 (3)營養液濃度 19.B-過高會導致根部細胞脫水死亡 (4)小明觀點不正 20.(1)2N (2)2NO3 (3)Na2FeO4 (4)+6確,控制變量法除了控制需要探究的因素為變量外, 21.(1)金屬 (2)相同 (3)ACD其他因素要保證適合其生長,本實驗中就不能用雖然 22.(1)分子運動快慢是否與液體的種類有關相同而不適合其生長的蒸餾水,而要用完全營養液 (2)抽取過程中紅墨水和水或酒精已經混合 (3)注31.(1)增大其吸收水和無機鹽的面積 (2)陽光充 射器可以直接抽取相同體積的液體足,溫度較高,通風 (3)用石蠟分別密封韌皮部和木 23.(1)受熱 D (2)相等質部 32.(1)植被可以減少水土流失 根系 水土 【解析】 (1)根據收集到的信息,可知自行車在植物 水土流失 (2)亂砍濫伐 (3)B 33.(1)50 陽光下受熱爆裂、水壺中的水加熱溢出、鐵軌受熱變(2)乙,等高線稀疏,所以此處地勢開闊。 (3)丙 形、乒乓球受熱鼓起,都是與受熱有關的變化;即不管是固體、液體還是氣體,當它們的溫度升高時,體積都第5章 制造技術與工程 會增大;(2)同體積的空腔和實心固體增大體積相等,例1 B 例2 C 若同樣體積的燒瓶,則燒瓶內空氣膨脹增大的體積與鞏固練習 相等體積的玻璃膨脹增大的體積相等。A組 24.(1)B (2)促進 (3)減小誤差,避免偶然性1.A 2.D 3.C 4.D 5.C 6.C 7.B 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4)不同8.C 9.B 10.A 11.B 12.B 25.(1)收集20mL氫氣所需的時間 (2)溶液B組 濃度相同的情況下,溫度越高,收集20mL氫氣所需13.D 的時間越短,電解水速率越快 D (3)電解水實驗14.(1)智能 (2)非晶體 15.(1)技術活動 放熱,水的溫度升高,加快反應速率(2)解放人 保護人 (3)④⑤ (4)實踐性 26.【實驗方案】(1)除去絨布上原有的雜菌,以·19· 免干擾實驗 (2)培養基A無青霉素,培養基B有青 則實際稱量的食鹽的質量是m乙=6.3g-m″;則甲霉素 【預期結果】抗藥性 【驗證推理】培養基A的 乙兩同學所稱食鹽的實際質量之差為Δm=m甲-原對應位置所取的菌落之前沒有接觸過青霉素 m乙=10.4g+m'-(6.3g-m″)=4.1g+(m'+27.(1)45 1.125×103 (2)偏大 (3)裝滿水 m″),由于m'與m″不為零,略大于0,則Δm>4.1g。(m2-m0)ρ水/(m1-m0) 31.D 【解析】 設該元素化合價為+x 價,相【解析】 (1)由圖甲知總質量為60g+2g= 對原子質量為y。62g;醬油質量62g-17g=45g;由圖乙可知體積為 當x為奇數時,氧化物化學式為 R2Ox,硫酸鹽40cm3;則 密 度 ρ =m/V =45 g/40cm3 = 的化學式為R2(SO4)x,1.125g/cm3=1.125×103kg/m3;(2)小明的方法中 根據相對分子質量的定義得到:醬油不可能全部倒入量筒中,總會有少量殘留在燒杯 2y+16x=a,中,故醬油體積測量值偏小,密度偏大;(3)一個燒杯 2y+96x=b;內裝滿水,測出總質量m1,另一個燒杯裝滿醬油測出 解得:b-a。總質量m2,則兩次的液體體積相同,根據V=m/ρ有 80m水/ρ水=m醬油/ρ醬油;即(m1-m0)/ =(m -m )/ 32.D【解析】 因為ρ NaHS、NaHSO4 組成中水 2 0ρ醬油;得ρ醬油=(m2-m0)ρ水/(m -m鈉和氫的個數比是1∶1,1 0)。28.(1)C (2)14 (3)26 它們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為:23+1=24;C組 因此可以把鈉元素和氫元素放在一起看做鎂29.C 【解析】 小華將裝固態碘的碘錘放在熱 元素;水中加熱,熱水的溫度低于碘的熔點,所以碘的溫度 這樣三種物質相當于是MgS、MgSO4、MgSO4,最多只能達到水的沸點,碘不會熔化,但碘能從固態 此時三種物質中鎂和硫的個數比都是1∶1;直接變為氣態,所以看到的碘蒸氣只能是升華的結 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4x%,果;小明同學將碘錘放在酒精燈上加熱,由于酒精燈 所以鎂元素的質量分數為:24 ,32×4x%=3x%火焰的溫度高于碘的熔點、沸點,所以出現的碘蒸氣則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4x%-可能是碘先熔化后汽化形成的;由此可知,只有小華3x%=(100-7x)%。的實驗證明碘能從固態直接變為氣態,故ABD正確;33.③95.0 2.5 ④偏大小華的實驗中水浴法加熱的主要目的是使碘錘的溫34.(1)山脊 (2)B B河上游等高線較密集,度低于碘的熔點,故C錯誤。坡度較陡;植被較稀疏;水土流失較嚴重,河水較渾30.B 【解析】 由題意可知:甲在調節天平平濁 (3)645 (4)自東南向西北 (5)禁止游客亂刻衡時指針偏右,就開始稱量,說明在未加砝碼時,右邊亂畫。已經重了.在稱量食鹽為10.4g時,左物右碼,右盤 【解析】 (2)游客發現 、 AB兩河一清一渾。據中加入5、0克砝碼,只有左邊的食鹽質量大于10.4g圖中信息推斷,其中較渾濁的是B河,其原因是B河才能使天平達到平衡,則實際稱量的食鹽的質量是上游等高線較密集,坡度較陡;植被較稀疏;水土流失m甲=10.4g+m';乙在調節天平平衡時指針偏左,開較嚴重,河水較渾濁。(3)古橋海拔155米,乙山峰的始稱量,說明在未加砝碼時,右邊質量小.在稱量食海拔范圍是700~800米,古橋與乙山峰之間的相對鹽為6.3g時,左物右碼,右盤中加入6.3g砝碼,只高度最高不超過645米。有左邊的食鹽質量小于6.3g才能使天平達到平衡,·20· 科學 七年級下冊第1章 生命的結構與生殖第1節 生物體的結構層次(1)———細胞分裂、生長、分化和組織1.細胞分裂的概念、過程和意義:概 念 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的過程,叫做細胞分裂。(細胞分裂時,細胞核變化最明顯)(1)細胞核平分為二。[動、植物細胞在分裂前,細胞核中的遺傳物質進行了自我復制(加倍),復制后的遺傳物質平均分配到兩個細胞核中去。即:恢復過 原來細胞核中遺傳物質固有的數目]程 (2)細胞質也平分為二,每份各含有一個細胞核。(3)動物細胞在原細胞中央形成新的細胞膜,植物細胞還形成新的細胞壁。 細胞分裂示意圖(4)一個細胞就分裂成了兩個細胞。(1)有利于生物新個體的繁殖、生長;(2)更新生物體內衰老、死亡的細胞。意義細胞分裂的特點是:遺傳物質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生物體由小變 細胞的分裂:使細胞數目不斷增多大的根本原因 細胞的生長:使細胞體積不斷增大 結果使生物體由小變大2.細胞分化與分裂的區別和聯系:受精卵在發育過程中,一些細胞各自具有 圖示了不同的功能,它們在形態、結構上也逐細胞分化的漸發生了變化,這個過程叫做細胞分化。概念細胞分化的結果是形成了各種不同的組織。細胞分化的 細胞分裂→細胞生長→細胞分化→形成過 程 組織。細胞分裂:是細胞在數量上的增加,是屬細胞分化與 于量變。分裂的區別 細胞分化:則是細胞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的變化,是屬于質變。聯系 細胞分裂是細胞分化的基礎。【拓展】 (1)細胞分裂并不意味著生物體長大,有的細胞通過分裂雖然使細胞數目增多,但生物體的體積并未增大。1科學七年級下冊(2)細胞分裂次數與細胞個數的關系為N=2n(N 為細胞個數,n為細胞分裂次數)。(3)細胞生長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長大了,這是因為細胞在生長過程中,體積越來越大,表面積與體積之比越來越小,通過細胞膜吸收的營養物質遠遠滿足不了細胞體積增大對營養物質的需求,細胞就會因得不到足夠的營養物質而停止生長。3.構成植物體五種基本組織的結構、功能和分布:類別 保護組織 分生組織 營養組織 輸導組織 機械組織細胞扁平狀、排列 細胞小、壁薄、核 細胞壁薄,質少,液 細 胞 壁 明 顯結構 細胞呈管狀緊密 大、質濃 泡大 增厚制造營養物質(葉細胞具有很強的分 肉)功能 保護作用 具有輸導作用 支撐和保護裂增生能力 儲存營養物質(果肉)位于芽的生長點、 位于根、莖、葉、花、位于植物體各 位于植物體的各器分布 根尖的分生區和莖 果實中的導管和 保護組織周邊器官的表皮 官中的形成層 篩管4.構成人和動物體四種基本組織的結構、功能和分布:類別 上皮組織 結締組織 肌肉組織 神經組織細胞排列緊密,細胞 細胞排列疏松,細胞結構 主要由肌細胞構成 主要由神經細胞構成間質少 間質發達支持、保護、營養 接受刺激、產生和傳功能 保護和分泌等 能收縮和舒張和連接等 導沖動(或興奮)分布 最 廣 泛 如:血體表和體內各種管 附著在骨骼上、心臟、胃、腸分布 液、肌腱、骨、韌帶和 腦和脊髓中的組織腔壁的內表面 和血管等處脂肪等【拓展】 (1)貫穿于植物體的根、莖、葉等結構中的是輸導組織。(2)剪去一根枝條的頂尖,這根枝條就不能繼續往上生長了,其主要原因是枝條沒有了分生組織。(3)葉的表皮細胞一般不具有葉綠體,緊密相連,除氣孔外無間隙,外壁較厚,并具有角質層。例1 細胞分裂后,新細胞和原細胞所含有的遺傳物質 ( )A.不一樣 B.完全一樣 C.不一定 D.以上都可能【解析】 細胞的分裂是細胞數目的增多,細胞的分裂有一定的規律性。在細胞分裂過程中,細胞核里的遺傳物質經過復制而數量倍增,并且平均分配到兩個新細胞中,這樣就保證新細胞與親代細胞具有相同的遺傳物質。因此,細胞分裂后,新細胞和原細胞所含有的遺傳物質完全一樣。例2 根據右圖回答:(1)①→②、①→④的過程叫做 。(2)①→③的過程叫做 。(3)③→⑤的過程叫做 。(4)組成②、③、④細胞的 、 、 不同,因此它們屬于不同的 。2科學 七年級下冊(5)①→④所示各細胞群中,具有分裂能力的是標號 。【解析】 (1)分析題圖可知,①→②、①→④起源相同的細胞形態、結構發生了差異,該過程是細胞分化過程。(2)①→③的過程,細胞數量增多,是細胞分裂過程。(3)③→⑤的過程,細胞的體積增大,是細胞生長過程。(4)分析題圖可知②、③、④的細胞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不同,它們屬于不同的組織。(5)高度分化的細胞不具有分裂能力,圖中可知,①、③、⑤具有分裂能力。C.③過程中遺傳物質發生改變D.②過程使細胞數目增多6.如果你想完成某個動作,起作用的組織主A組 要是 ( )1.下列選項中,屬于植物保護組織特點的 A.上皮組織和肌肉組織是 ;屬于植物分生組織特點的是 ; B.結締組織和肌肉組織屬于植物輸導組織特點的是 ;屬于植物營 C.肌肉組織和神經組織養組織特點的是 。 D.神經組織和結締組織A.具有很強的分生能力 7.下圖所示為人體的四種基本組織,按圖順序B.細胞扁平,排列緊密 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 )C.能制造和貯存營養物質D.能輸送水分、無機鹽等物質2.打開你的影集,會發現你現在比上幼兒園時長高了許多,你認為其根本原因是 ( )A.心情愉快B.經常體育鍛煉C.生活得到改善D.細胞的分裂和生長3.“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麻雀體內存在不同A.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結締組織的結構,主要是 ( )B.肌肉組織、上皮組織、結締組織、神經組織A.細胞生長的結果 B.細胞分化的結果C.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C.細胞分裂的結果 D.細胞癌變的結果D.神經組織、肌肉組織、上皮組織、結締組織4.我國科學家利用流產的雌性獼猴胎兒體細8.骨髓移植能夠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是因為胞細胞核植入到去核卵細胞中,成功培育出兩只克健康人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能不斷產生新的血細隆猴“中中”“華華”。一個小小的細胞發育成各種胞(如圖),這一過程稱為細胞的 ( )具有不同結構功能的細胞,使生物體如此復雜,主要是下列哪一生理過程起作用 ( )A.細胞的分裂 B.細胞的分化C.細胞的生長 D.細胞的成熟5.如圖為植物細胞部分生命歷程的示意圖,有 A.分裂 B.分化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 C.生長 D.分類9.下圖表示一個細胞完成個體發育的過程。A.①過程使細胞體積增大B.②過程中遺傳物質的變化最明顯3 科學七年級下冊(1)A~D過程是通過 完 C.細胞分裂和細胞生長的速度快成的。 D.細胞分化的速度快(2)白血病是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又稱“血 13.下圖是變形蟲細胞的分裂過程的示意圖,癌”,該病居年輕人惡性疾病中的首位。在D→E、 請按一次分裂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F、G、H的個體發育過程中,表現為D的細胞不能正常完成 的結果。10.下圖為植物體的幾種主要組織,請分析回答問題。1 2 3 4A.1→2→3→4B.2→3→4→1C.3→1→4→2A B D.3→4→1→214.以下是人體組織的形成過程示意圖,請觀察:C D(1)根尖細胞終生保持分裂能力,這樣的細胞群構成的組織是上圖哪種組織[ ]叫作。(2)我們吃橘子時,剖開橘皮時看見的筋絡,能夠輸導 和 ,屬于[ ] 。 (1)動物和人體的生長發育都是從 開(3)葉肉細胞的細胞壁薄,液泡較大,能儲藏營 始的。養物質,屬于[ ] 。 (2)從圖A到圖D的過程表示 ,從圖(4)[ ] 具有保護柔嫩部分的功 D到圖E、F的過程表示 。能,所以一般都分布在植物體的 。 (3)圖 E是 組織,它的主要功能B組 是 。圖F是 組織,它的主要功能11.從一個受精卵發育成一個可愛的寶寶,讓 是 。我們看到了生命的神奇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4)種類最多,分布最廣的組織是 組( ) 織, 組織能夠產生和傳導興奮。C組1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干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復制能力、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分化成各種細胞的未分化細胞,它能產生生物體需要的所有類型的細胞。如果能控制干細胞的分化過程,人們就可以利用干細胞培育人體組織和器官,修復病損的器官,許多不治之癥A.①②③表示細胞分裂,④表示細胞分化 就可迎刃而解。B.大腦皮層主要由圖中的神經組織構成 材料二: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授予C.人體內的血液屬于圖中的結締組織 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和英國科學家約翰·格登,以D.細胞分化可導致細胞中遺傳物質改變 表彰他們在細胞核重新編程研究領域的杰出貢獻。12.“小麥清明拔三節,新筍一夜成高竹?!边@句 所謂“細胞核重新編程”就是將成年體細胞重新誘詩是說小麥和竹子生長的速度很快。它們生長快導回早期干細胞狀態,以用于形成各種類型的細的原因是 ( ) 胞, 。 , 應用于臨床醫學 一直以來 人體干細胞都被A.細胞分裂的速度快認為是單向地從不成熟細胞發展為專門的成熟細B.細胞生長的速度快胞,生長過程不可逆轉。然而,約翰·格登和山中4 科學 七年級下冊伸彌教授發現,成熟的、專門的細胞可以“重新編 19.多年前,我國著名生物學家童第周多次觀程”成為未成熟的細胞,并進而發育成人體的所有 察到:受精卵去掉細胞核后還能進行正常的分裂,組織。兩位科學家的發現徹底改變了人們對細胞 但到原腸期(進入原腸期后,細胞開始分化)就停止和器官生長的理解。 了發育。下列對這種現象的分析和推理,與觀察到(1)下列關于細胞分化的敘述不正確的是(填 的事實相矛盾的是 ( )序號) ( ) A.細胞的分裂可能不受細胞核的控制A.細胞分化導致細胞內的遺傳物質發生變化 B.原腸期以前,胚胎的發育可能受細胞質控制B.細胞分化是形成不同形態和不同功能的細 C.細胞核對細胞發育的作用可能發生在原腸胞群的根本原因 期以后C.已分化的細胞不再進行細胞的分裂和生長 D.細胞質是細胞分裂與分化的控制中心D.細胞分化是指分裂的細胞只在形態和結構 20.2022年3月22日,中國科學院、深圳華大上發生變化 生命科學研究院等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 Nature上(2)受精卵被稱為全能干細胞的主要原因是 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團隊通過體細胞誘導培(填序號) ( ) 養出了類似受精卵發育3d狀態的人類全能干細胞,A.受精卵存在于所有的組織里 這是目前全球在體外培養的“最年輕”的人類細胞。B.受精卵能產生生物體需要的所有類型的 如圖所示的漫畫展示了該研究成果,“逆生長”形成細胞 的全能干細胞,其最大的潛能價值是 ( )C.受精卵是一個細胞D.受精卵是單向地從不成熟細胞發展為專門的成熟細胞(3)下列有關干細胞基本特征的圖示中,最符合材料二中兩位科學家研究成果的是(填序號)( )A.使人的體細胞永遠不會衰老死亡B.使人的體細胞持續保持分裂狀態C.實現人體器官的體外再生,可以解決器官短缺、異體移植引起的排斥反應等問題16.細胞分裂過程順序正確的是 ( ) D.新培育的全能干細胞的基因比原來細胞的①細胞質平分為二,各含一個細胞核 基因更優良②在細胞中央,形成新的細胞壁和細胞膜 21.據報道,荷蘭研究人員將制造出全球第一③細胞核平分為兩個 個“人造肉餅”。人造肉的制作方法是從牛的肌肉A.①②③ B.②①③ 細胞里提取干細胞,然后把它放進富含營養液的C.③①② D.①③② “湯”里,幫助這些細胞分裂,復制出想要的數目。17.一個細胞經過n次分裂,可以形成的新細 人造肉沒有血管,看起來不像真肉那樣呈現鮮紅胞個數是 ( ) 色??茖W家馬克·波斯特聲稱,如果條件合適,營A.2n B.20n 養充足,10頭牛的成體干細胞能在2個月內生產出C.2+n D.2n 5萬噸牛肉,有助于人類在解決饑餓問題的同時,保18.一個細胞有8條遺傳物質,這個細胞連續 護水源、土地和能源。分裂3次,形成的細胞數目和每個新細胞中的遺傳 (1)“干細胞”屬于 (填“已分化”或“未物質數分別是 ( ) 分化”)的細胞。A.6個和2條 B.8個和1條 (2)“人造肉餅”屬于 (填“細胞”“組C.6個和8條 D.8個和8條 織”或“器官”)。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拓展培優七科學下-正文_1-5.pdf 拓展培優七科學下-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