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5張PPT)專題七 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考點2 防災減災2025年高考地理專題復習資料考點切片考向1 防災減災措施(2022遼寧卷)我國某段峽谷谷底自然生長大量仙人掌,山坡上是稀疏的灌叢,山頂有森林分布。小華同學暑期沿該段峽谷進行地理研學,途經“大流砂”。“大流砂”寬約300米、高約900米,坡面有大量碎石,由上至下呈發散狀分布直至坡底。此處時常發生地質災害。下圖示意“大流砂”位置。據此完成第1題。1.為減輕該處地質災害影響,最適宜的措施是在“大流砂”所在地( )CA.坡面植樹造林 B.兩側設排水渠C.坡底修建擋墻 D.坡頂平整土地【解析】 該處的地質災害主要為崩塌,植樹造林可以有效防御崩塌,但是該地坡面有大量碎石,土壤貧瘠,不適宜植樹造林,A錯誤;根據崩塌的成因可知,兩側設排水渠對減輕該處地質災害的意義不大,B錯誤;坡底和公路間修建合理的擋墻能夠阻擋沿坡面滾落的石塊,C正確;坡頂平整土地并不能減少風化產生的碎石,對該處地質災害的防御作用不大,D錯誤。(2025廣西欽州模擬)巴基斯坦是除極地外世界上主要的冰川中心之一。2022年3—5月,經歷了極端高溫天氣后,巴基斯坦受強熱帶西南季風和冰川融化等因素的影響,全國范圍內迎來了歷史性大暴雨,引發大規模冰川湖潰決現象,導致了全國性的洪災暴發。巴基斯坦防災基礎設施長期落后,此次洪災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下圖為冰川湖景觀圖。據此完成2—3題。2.該國發生大規模冰川湖潰決現象的直接原因是( )DA.歷史性大暴雨 B.大量冰川消融C.持續極端高溫 D.湖水迅速上漲【解析】 歷史性大暴雨以及持續極端高溫造成的大量冰川消融,使地面徑流增加,在地勢低平處匯集,易形成洪澇災害,對冰川湖潰決有一定影響,但不是直接原因,A、B、C錯誤;大量雨水和地面徑流補給冰川湖后,湖泊水位快速抬升,從而沖破湖堤導致潰決,即湖水迅速上漲才是冰川湖潰決的直接原因,D正確。3.為減少冰川湖潰決危害,巴基斯坦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C①發展節水農業 ②修建護堤工程 ③居民搬遷至高寒區④加強氣象和地質監測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發展節水農業與減少此危害關系不大,①錯誤;高寒區不適合人類居住,③錯誤;據材料可知,巴基斯坦防災基礎設施落后,為減少冰川湖潰決危害應修建護堤、排澇等工程,并加強氣象和地質監測,②④正確。故選C。4.(2024湖北孝感聯考,10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5月以來,控制我國降水的副熱帶高壓位置偏北,受來自印度洋熱帶風暴、太平洋臺風的影響,7月29日至8月2日,京津冀地區出現極端強降雨天氣,累計降水量100—600毫米,地處太行山東麓的河北省邢臺市臨城縣達到驚人的1 003毫米。受強降雨影響,京津冀地區多地出現嚴重城市內澇、山洪、地質災害,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下圖為京津冀地區極端強降雨成因示意圖。(1) 說明此次京津冀地區極端強降雨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答案】 印度洋熱帶風暴、太平洋臺風挾帶了大量的水汽,水汽沿兩大水汽通道被源源不斷地輸送到京津冀地區;(2分)京津冀東北部強大的副熱帶高壓遲滯,抬升北上水汽,導致降水持續時間長、雨量大;(2分)太行山脈、燕山山脈對挾帶大量水汽的偏南風阻擋抬升明顯,在山前形成極端強降雨。(2分)【解析】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此次降水受印度洋熱帶風暴、太平洋臺風的影響。印度洋熱帶風暴和太平洋臺風挾帶了大量的水汽,水汽沿著圖中兩大水汽通道被輸送到京津冀地區。與此同時,京津冀地區東北部強大的副熱帶高壓遲滯,使得臺風殘余環流移動慢,降水持續時間長,累計雨量大。再加上京津冀西部太行山脈和北部的燕山山脈阻擋了挾帶水汽的偏南風,水汽受地形抬升作用,在山前形成極端強降雨。(2) 假如你是臨城縣的一名學生,應如何組織民眾減輕極端強降雨天氣帶來的損失?(4分)【答案】 關注天氣預報,做好應急撤離準備;組織青壯年,幫助老弱病殘向不會發生滑坡、泥石流的山坡或高地等安全地帶轉移;洪水退卻后,協助防疫人員做好食品、飲用水衛生和疾病防治等工作。(每點2分,任答2點得4分)【解析】考向2 地理信息技術在防災減災中的應用(2024北京西城二模)熱帶氣旋生成于溫暖的洋面上。下圖示意影響澳大利亞的熱帶氣旋。讀圖完成5—6題。5.圖示區域,熱帶氣旋( )A.每年12月—次年2月多發B.能量主要來自太平洋西北部C.主要影響澳大利亞東南沿海D.移動路徑主要受洋流的影響A【解析】 A(√)熱帶氣旋一般發生于夏秋季節,圖示區域為南半球,每年12月—次年2月為當地夏季,氣溫高,熱帶氣旋多發。B(×)如圖所示,熱帶氣旋的主要發生地為太平洋西南部和印度洋東部地區。C(×)該熱帶氣旋主要影響澳大利亞東部及西北部。D(×)熱帶氣旋移動方向受洋流影響較小,從圖中主要氣旋路徑推測應該與西北季風關系較大。6.準確預測熱帶氣旋,可以( )A①通過遙感衛星監測氣旋實時位置②通過導航系統追蹤氣旋移動方向③控制和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④抵御強風及風暴潮對海岸的侵襲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通過遙感衛星拍攝衛星云圖可以實時監測熱帶氣旋的位置和動向,①正確;導航系統安裝在物體上才能定位和測向,熱帶氣旋不是這類物體,不能用導航系統追蹤,②錯誤;監測熱帶氣旋能及時進行預警,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③正確;監測預警只能讓人員遠離,停止生產活動,減少損失,不能抵御強風及風暴潮對海岸的侵襲,④錯誤。故選A。(2025安徽階段練習)1949—2023年,共有127個臺風曾從不同方位登陸臺灣。2024年第3號臺風“格美”7月25日0時前后以強臺風級別登陸臺灣,登陸前走出逆時針轉圈的軌跡。臺風移動路徑一般受副熱帶高氣壓帶位置、地形、洋面溫度、臺風結構等因素影響。圖1示意臺風“格美”經過臺灣的移動路徑。圖2為臺風“格美”衛星云圖。據此完成7—9題。圖1圖27.臺風登陸臺灣島頻次最多的方位是( )A圖1圖2A.東部 B.西部 C.南部 D.北部【解析】 影響我國的臺風主要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熱帶海域,該海域位于我國東南方,臺灣島東側面向臺風移動路徑,故臺灣島東部臺風登陸頻次最多,A正確。圖1圖28.臺風“格美”登陸臺灣島前,走出逆時針轉圈路徑的原因可能是( )B圖1圖2A.副熱帶高氣壓帶位置偏西引導加強 B.中央山脈南北延伸阻擋其北移C.洋面溫度較高增強大氣對流運動 D.臺風結構松散缺少漩渦風雨區【解析】 A(×)若副熱帶高氣壓帶位置偏西引導加強,臺風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推動,移動速度會加快,直接穿過臺灣島,難以出現逆時針轉圈現象。B(√)臺灣島中央山脈南北延伸,有眾多海拔在3 000米以上的山峰,對臺風北上起到阻擋作用,迫使臺風向南掉頭。C(×)洋面溫度高會增強大氣對流運動,從而增強臺風強度,對臺風走逆時針轉圈的路徑影響不大。D(×)從衛星云圖來看,“格美”云系明顯,旋轉強烈,存在明顯的漩渦風雨區。9.繪制臺風“格美”移動路徑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C圖1圖2A.遙感技術 B.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C.地理信息系統 D.數字地球【解析】 A(×)遙感技術主要用于獲取臺風的位置、影響范圍等信息。B(×)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主要用于定位和導航。C(√)繪制臺風移動路徑需要對地理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輸出,這些屬于地理信息系統的功能。D(×)“數字地球”就是數字化的地球,是一個地球的數字模型,它是利用數字技術和方法將地球及地球上的活動和環境的時空變化數據,按地球的坐標加以整理,存入全球分布的計算機中,構成的一個全球數字模型。10.(2025湖南益陽階段練習,16分)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2024年7月5日,湖南省岳陽市團洲垸洞庭湖一線堤防發生了管涌險情,致堤壩決口約220 m。管涌是指在高水位滲壓的作用下,堤基土體內的細顆粒沿著粗顆粒間的孔隙被水流帶出堤基外,形成類似管道的水流通道,導致土壤顆粒被帶走,形成空洞,當空洞擴大到一定程度時,堤壩就會發生坍塌,形成決堤。下圖示意管涌發生過程。材料二 洞庭湖區圩堤都修筑在河流中下游或三角洲的河漫灘上,其堤防基礎具有下粗上細的“二元結構”特點,下部由較粗大的河床沖積物組成,上部由洪水泛濫時沉積的較細的河漫灘堆積物組成。這種結構在汛期高水位下易發生管涌。下圖示意某河段河漫灘剖面。(1) 試結合材料一,描述團洲垸洞庭湖一線堤防管涌的發生過程。(6分)【答案】 ①細顆粒移動:當河湖水位持續上漲,堤內外水位差增大時,滲流壓力也隨之增加,在滲透水流作用下,較細的顆粒在粗顆粒形成的孔隙中移動流失。(2分)②通道形成:土體的孔隙不斷擴大,滲流速度不斷增加,較粗顆粒也會相繼被水流帶走,逐漸形成滲流通道。(2分)③通道擴大:隨著上述沖刷過程的不斷發展,會在土體中形成貫通滲流通道。最終導致大規模土體流失。當堤身或堤基大量砂土被帶走后,形成空洞,堤壩會突然塌陷甚至潰決。(2分)【解析】 據圖可知,當河湖水位持續上漲,滲流壓力增加,在滲透水流作用下,較細的顆粒在孔隙中移動流失,土體的孔隙不斷擴大,滲流速度不斷增加,較粗顆粒也會相繼被水流帶走,逐漸形成滲流通道水流不斷沖刷,會在土體中形成貫通滲流通道,使土體大量流失,在堤身處形成空洞,堤壩會突然塌陷甚至潰決,出現管涌現象。(2) 試結合材料二,簡述“二元結構”中河漫灘沉積物顆粒較細的原因。(4分)【答案】 洪水上侵河漫灘后,由于水深較淺,河流斷面擴大;(2分)河水流速減小,較細顆粒泥沙沉積于河漫灘。(2分)【解析】 據材料二可知,洞庭湖區圩堤都修筑在河流中下游或三角洲的河漫灘上,其堤防基礎具有下粗上細的 “二元結構”特點,下部由較粗大的河床沖積物組成,上部由洪水泛濫時沉積的較細的河漫灘堆積物組成,洪水上侵河漫灘后,河流斷面擴大,河水流速減小,較細顆粒泥沙沉積于河漫灘。(3) 遙感技術在本次團洲垸洞庭湖決堤搶險中得到了充分應用,請簡要說明其具體的應用。(6分)【答案】 ①對決堤區域進行實時觀測,并迅速獲取到高分辨率的遙感影像數據;(2分)②持續監測洪水的發展情況,包括淹沒面積的變化、決口位置和寬度、洪水流向等,為防汛會商和險情一線決策提供實時數據支持;(2分)③獲取周邊地形地貌、水系分布、土地類型和植被覆蓋情況等信息,為后續的搶險工作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2分)【解析】 遙感具有快速、動態、實時監控的特點,可以對決堤區域進行實時監測,及時獲取遙感影像數據,動態監測洪水的發展情況,為抗洪救災工作提供實時數據,獲取周邊地形地貌、水系分布、土地類型和植被覆蓋情況等信息,為搶險工作提供了真實可靠的相關資料。覺醒集訓(2025湖北階段練習)青海省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是全國重要的牧區之一。近年來,受全球氣候變化和牧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雙重影響,草原火災時有發生。下圖示意2002—2020年資料記錄的草原火災發生情況。據此完成1—3題。1.根據資料記錄判斷青海省草原火災發生次數最多的季節是( )D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解析】 根據圖示信息,可知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發生草原火災的次數最多的是冬季,D正確。2.遙感監測是草原防火災的重要手段,但9、10月份遙感監測到的青海省草原火情發生次數和過火面積明顯大于資料記錄的數據,二者發生較大差異的原因最可能是( )CA.遙感監測數據有誤 B.資料記錄部分缺失C.火情發展人為可控 D.火情發生在無人區【解析】 資料記錄的9、10月份草原火災發生次數,與遙感監測到的次數差距懸殊,監測有誤和記錄缺失的可能性不大,A、B排除;遙感監測9、10月份草原火情次數多、過火面積大,即使在無人區發生,記錄次數也不會只有1次,D排除;9、10月份為人工牧草收割季節,火情發展人為可控,C正確。3.影響青海省草原火災發生的諸多因素中可能性最小的是( )BA.宿營地取暖 B.工業用火 C.高壓線碰火 D.生活用火【解析】 A(×)青海省是我國重要牧區,且氣候寒冷,牧民野外宿營需要取暖,不慎走火的可能性較大。B(√)青海省是我國重要牧區,第一、第三產業占比高,工業占比低,且工業布局一般遠離草地,生產規范性更強,不易引發草原火災。C(×)青海省承擔西電東送的戰略任務,高壓輸電線密度大、高壓桿之間距離較長,風力較大時容易碰線引發火災。D(×)牧民生活用火不規范也易引發草原火災。拓展提升為了應對草原火災的威脅,青海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加強了火災的預防和監控工作,通過提高公眾的防火意識、加強火源管控等措施,降低火災的發生概率。另一方面,加強了火災的應急處置能力,建立了完善的火災撲救體系,確保在火災發生后能夠迅速、有效地進行撲救。(2024廣州一模)熱帶氣旋的生成與海洋表面溫度關系密切,熱帶氣旋多生成于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具有極強的破壞力。氣象意義上,一般將北半球6—8月生成的熱帶氣旋定義為夏季熱帶氣旋,9—11月生成的熱帶氣旋定義為秋季熱帶氣旋。下表為1949—2016年西北太平洋夏季和秋季不同強度熱帶氣旋登陸的頻數。據此完成4—6題。強度等級 夏季熱帶氣旋 秋季熱帶氣旋 年平均數量/個 在當季熱帶氣旋 中的占比/% 年平均數量/個 在當季熱帶氣旋中的占比/%熱帶風暴 0.7 13.5 0.2 8.7強熱帶風暴 1.4 26.9 0.4 17.4臺風 1.3 25.0 0.6 26.1強臺風 0.8 15.4 0.4 17.4超強臺風 1.0 19.2 0.7 30.44.與夏季相比,秋季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活動的特點有( )B①熱帶氣旋登陸數量普遍偏少 ②熱帶氣旋主要為低強度等級③熱帶氣旋活動范圍位置偏南 ④熱帶氣旋受冷氣團影響偏弱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據材料可知,與夏季相比,秋季形成的各強度熱帶氣旋的年平均數量都少于夏季,故登陸的數量也隨之偏少,①正確;與夏季相比,秋季臺風—超強臺風級別熱帶氣旋在當季熱帶氣旋中的占比高于夏季,故主要是高強度等級,②錯誤;由于西北太平洋秋季高水溫區范圍小于夏季,熱帶氣旋生成和活動范圍偏向水溫相對較高的南方低緯度海域,③正確;秋季冷空氣活動增強,熱帶氣旋受冷氣團的影響偏強,④錯誤。B正確。5.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生成的洋面水溫異常升高,會導致熱帶氣旋( )BA.生成頻率減少,強度減小 B.生成頻率增加,強度增大C.生成頻率增加,強度減小 D.生成頻率減少,強度增大【解析】 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生成的洋面水溫異常升高,向大氣輸送的熱量和水汽更多,熱帶氣旋有了更好的發育條件,會使熱帶氣旋生成頻率增加,強度增大,B正確。6.為分析不同季節熱帶氣旋的特性,并評估其潛在災害風險,下列選項中與其相關性最小的地理信息圖層是( )AA.年平均降雨量分布圖層 B.實時臺風路徑圖層C.海洋表面溫度分布圖層 D.地表排水能力圖層【解析】 A(√)年平均降雨量分布圖層僅能反映當地年平均降雨量,對熱帶氣旋的特性及潛在的致災風險評估作用不大。B(×)實時臺風路徑圖層可以對臺風登陸位置和移動路徑進行分析,對臺風影響范圍和可能造成的災害的預測作用較大,相關性較強。C(×)海洋表面溫度高,則有利于臺風的形成發展,故海洋表面溫度分布圖層可以對臺風生成的位置和強度變化進行分析預測,相關性較強。D(×)臺風會帶來強降水,而地表排水能力圖層可以對該地區排水速度進行分析,以確定應采取何種防御和救災措施,相關性較強。(2024云南昆明檢測)2021年3月初,浙江建德發布霜凍藍色預警,該地農產品公司組織員工搶摘茶葉,以減少損失。據悉,春茶品質好、產量低、價格高,嗜茶之人皆以春茶為貴。2019年11月一次寒潮襲擊武夷山的茶園,茶農卻不悲反喜。據此完成7—8題。7.霜凍藍色預警之后,為了降低霜凍對茶樹嫩葉的危害,除搶摘茶葉之外,茶農還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CA.鋪設鵝卵石 B.建保溫大棚 C.茶園灑水 D.茶樹根部培土【解析】 霜凍帶來的主要危害是低溫凍害,因此,茶農需要采取措施來減小霜凍的降溫幅度。鋪設鵝卵石是增大晝夜溫差(【關鍵點】白天鵝卵石大量吸熱,地面溫度迅速升高;夜晚鵝卵石大量放熱,地面溫度迅速降低)的措施之一,并不能降低霜凍對茶樹嫩葉的危害,A錯誤;建保溫大棚可以抵御霜凍,但在霜凍藍色預警發布之后短時間內大面積建保溫大棚不現實,B錯誤;茶園灑水可以提高空氣中水汽的含量,增大空氣比熱容,減小霜凍的降溫幅度,從而降低其對茶樹嫩葉的危害,C正確;茶樹根部培土可以減小霜凍對茶樹的不利影響,但是對茶樹嫩葉的保護作用較小,D錯誤。8.2019年11月一次寒潮襲擊茶園,茶農卻不悲反喜的原因是( )CA.該區域茶樹為抗寒品種,寒潮對其幾乎無影響B.寒潮增大晝夜溫差,利于有機物積累C.降溫可殺死越冬蟲卵,提升茶葉品質D.寒潮可以帶來豐富降水,避免出現干旱【解析】 寒潮侵襲一般屬于災害性事件,但是茶農不悲反喜,說明寒潮產生了積極影響。材料中并未提及該地茶樹為抗寒品種,且此地位于亞熱帶,受寒潮影響小,茶樹為抗寒品種的概率并不大,A錯誤;寒潮會導致降溫,并不一定會增大晝夜溫差,B錯誤;寒潮侵襲會導致低溫,能凍死越冬蟲卵,減輕來年的病蟲害,提升茶葉品質,C正確;武夷山位于我國南方濕潤地區,年降水量較大,干旱出現的概率較低,D錯誤。9.(2025山東泰安開學考試,16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第3號臺風“格美”在臺灣省東部盤旋滯留,并在福建省莆田市沿海登陸。下圖示意“格美”的實時路徑。(1) 指出此次臺風經過莆田市前后莆田市風向、風力的變化,并分析風力變化的原因。(8分)【答案】 變化:過境前吹西北風、風力大;(2分)過境后吹偏南風、風力小。(2分)原因:臺風在莆田市登陸前,低壓中心位于海洋上,勢力強;(2分)登陸后,熱量和水汽的補給少,且陸地摩擦力大,臺風勢力快速減弱,所以過境后風力減小。(2分)【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臺風由熱帶氣旋發展而來,其中心氣壓低、四周氣壓高,所以在臺風經過莆田市前,臺風中心位于莆田市東側海面上,臺風中心氣壓低,勢力強,莆田市西側為高壓,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影響,莆田市吹西北風,且風力較大。經過莆田市后,臺風中心位于莆田市西北陸地上,熱量和水汽的補給少,且陸地摩擦力大,臺風中心氣壓較海面上降低,勢力減弱,莆田市西北側為低壓,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影響,莆田市吹東南風或偏南風,且風力較小。(2) 推測此次臺風給福州帶來的影響,為應對本次臺風引發的危害,你認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8分)【答案】 影響:帶來強降雨和大風,可能導致城市內澇;(2分)同時也能緩解高溫干旱天氣。(2分)措施:加強監測預報;強化風險排查和安全管控,建立健全防災減災機制;加強宣傳,提高民眾防災意識。(每點2分,任答2點即可)【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臺風會帶來強降雨和大風,可能導致城市內澇;但同時降水也能緩解高溫干旱天氣。對于臺風災害,我們可以借助遙感等地理信息技術加強監測預報;對隱患地帶強化風險排查和安全管控,建立健全防災減災機制;加強宣傳,提高民眾防災意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