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專題六 自然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考點3 植被與土壤課件(共47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專題六 自然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考點3 植被與土壤課件(共47張PPT)

資源簡介

(共47張PPT)
專題六 自然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
考點3 植被與土壤
2025年高考地理專題復習資料
考點切片
考向1 植被的分布與自然環境的相互影響
(2023山東卷)在亞歐大陸與美洲大陸北部,有一條橫貫東西、面積廣大的亞寒帶針葉
林帶,因其生態系統結構簡單而被稱為“綠色荒漠”,但卻具有巨大的生態價值,是全球
重要的生物碳庫之一。據此完成1—2題。
1.導致亞寒帶針葉林帶成為“綠色荒漠”的主要因素是( )
B
A.光照 B.熱量 C.水分 D.土壤
【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亞寒帶針葉林帶成為“綠色荒漠”的主要原因是其生態系統結
構簡單。亞寒帶針葉林帶分布區域緯度高,熱量條件差,熱量是該區域物種較少的主要
影響因素。B正確。
2.亞寒帶針葉林碳儲量較高的主要原因是( )
B
A.生長季較長 B.有機物積累多 C.土壤肥力高 D.物種多樣性高
【解析】 A(×)亞寒帶針葉林位于亞寒帶地區,緯度高,熱量條件差,植物生長季較短。
B(√)亞寒帶針葉林分布區域緯度高,熱量條件差,微生物活性低,有機質分解速度
慢,有機物積累多,因此碳儲量較高。
C(×)土壤肥力高是碳儲量高的結果,而不是其原因。
D(×)根據材料可知,亞寒帶針葉林帶生態系統結構簡單,物種多樣性不高。
(2021山東卷)下圖示意大興安嶺中段東坡自山頂
到山麓洪積扇的植被垂直分布,圖中三類草原水分
狀況不同。據此完成3—4題。
3.圖中三類草原的水分條件由好到差依次為( )
A.草原Ⅱ、草原Ⅰ、草原Ⅲ
B.草原Ⅱ、草原Ⅲ、草原Ⅰ
C.草原Ⅲ、草原Ⅰ、草原Ⅱ
D.草原Ⅲ、草原Ⅱ、草原Ⅰ
C
【解析】 大興安嶺東坡為夏季風的迎風坡,降水比較豐富,降水在地表匯聚并流向海
拔較低處,因此水分條件最好的應該是海拔最低處的草原Ⅲ,A、B錯誤;地形抬升產
生的地形雨主要降落在山腰部位,草原Ⅰ比草原Ⅱ更接近山腰,因而草原Ⅰ水分條件
較草原Ⅱ好,C正確,D錯誤。
4.平臺到察爾森出現草原Ⅱ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B
A.東南季風 B.局地環流 C.山地坡度 D.土壤肥力
【解析】 大興安嶺東坡受東南季風影響,降水較
多,適合森林草原生長,但平臺到察爾森只有草原
分布,A錯誤;由上題分析可知,草原Ⅱ所在區域降
水較少,且草原Ⅱ位于山谷風的通道上,風力較大,
蒸發強,水分條件較差,森林難以生長,B正確;
由圖可知,平臺到察爾森的坡度較平緩,坡度對植
被類型影響較小,C錯誤;土壤肥力主要影響植被生長狀況,對植被類型的分布影響較
小,D錯誤。
(2023遼寧卷)紅樹林主要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淤泥深厚的潮間帶。紅樹種子的傳播受
盛行風、洋流等影響。下圖為環南海區域紅樹物種數量分布和夏季紅樹種子傳播路線圖。
據此完成5—6題。
5.巴拉望島紅樹物種數量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水溫度較高 B.河口和灘涂少
C.洋流影響較小 D.火山和地震多
B
【解析】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紅樹林主要生長在熱帶和亞
熱帶淤泥深厚的潮間帶,讀圖可知,巴拉望島南北狹長、東
西較短,河口和灘涂少,不利于紅樹的生長,B正確;與馬
來半島和加里曼丹島相比,該地緯度較高,海水溫度較低,
A錯誤;讀圖可知,巴拉望島位于紅樹種子傳播路線上,說明洋流對其影響較大,C錯誤;
巴拉望島和附近的呂宋島都位于環太平洋地震帶上,但呂宋島的紅樹物種數量較多,說
明火山和地震對紅樹物種數量影響較小,D錯誤。
6.夏季紅樹種子在圖中虛線段海域傳播規模小,主要是因為
該段海域( )
B
A.西南季風受阻 B.離岸風影響大
C.洋流推力減弱 D.潮間帶面積小
【解析】 讀圖可知,圖中虛線海域位于中南半島東側,夏
季盛行西南風,在該海域為離岸風,紅樹種子多被吹向海
洋,不易在潮間帶著陸,所以紅樹種子在該地傳播規模較
小,B正確;西南季風受阻,則離岸風風力弱,有利于紅樹種子在該海域潮間帶著陸,
A錯誤;洋流推力減弱,有利于紅樹種子在該海域潮間帶停留,C錯誤;潮間帶面積季
節差異不大,且該海域沿岸為狹長平原,潮間帶面積廣闊,D錯誤。
(2024湖南衡陽模擬)下圖示意某植物相對莖干液流通量日變化。研究表明,植物相對
莖干液流通量與植物蒸騰量呈顯著正相關,溫度過高時,植物葉片表面的氣孔會關閉。
據此完成7—8題。
7.關于該植物相對莖干液流通量呈現圖示變化的原因,解釋合理的是( )
A.10:00后可能因氣溫過高,氣孔關閉導致莖干液流通量下降
B.16:00左右因大氣降水,莖干液流通量出現小幅上升
C.日出后因濕度降低,莖干液流通量快速上升
D.夜間因濕度較高,莖干液流通量普遍較低
A
【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植物相對莖干液流通量與植物蒸騰
量呈顯著正相關,溫度過高時,植物葉片表面的氣孔會關閉,
所以10:00后植物莖干液流通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氣溫過高,氣
孔關閉,A正確;夜間莖干液流通量較低是因為氣溫較低,蒸
騰較弱,日出后莖干液流通量上升的原因是太陽輻射強度增加,氣溫逐漸升高,C、D
錯誤;降水會導致氣溫下降,蒸騰作用減弱,不會造成莖干液流通量上升,B錯誤。
8.8月份,我國下列地區中正常生長的成年銀杏樹莖
干液流通量最大的是( )
C
A.長白山區 B.武夷山區
C.塔里木河流域 D.淮河流域
【解析】 根據上題分析可知,莖干液流通量大說明
蒸騰量較大。8月份我國塔里木河流域所在的塔里木盆地附近氣溫高、空氣干燥,正常
生長的銀杏樹蒸騰量較大,莖干液流通量較大,C正確;長白山區緯度較高,氣溫相對
較低,蒸騰量不大,排除A;武夷山區地處我國東南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淮河
流域處于亞熱帶和溫帶季風氣候的過渡區域,8月份兩地降水較充足,排除B、D。
考向2 土壤的形成因素
(2025江西九江模擬)下圖示意黃土高原丘陵區夏季某林地帶內、帶間和農田中心位置
的土壤水分含量垂直分布狀況。據此完成9—11題。
9.甲、乙、丙依次表示( )
A.帶內、帶間、農田 B.帶間、農田、帶內
C.農田、帶內、帶間 D.農田、帶間、帶內
【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及土壤水分含量的垂直分布狀況可知,黃
土高原丘陵區降水少,林地帶內植物根系會吸收土壤水分,土壤
水分含量最少,因此甲表示帶內;農田夏季會進行灌溉,表層土
壤水分含量相對較高,因此可以判斷丙表示農田;帶間的土壤水
分含量比帶內高,比農田低,因此乙表示帶間。綜上可知,A正確。
A
10.林地內受降雨和地表植被影響,土壤含水量波動較大的土層深
度集中在( )
B
A.0—100cm B.0—300cm C.0—500cm D.0—700cm
【解析】 根據圖示甲曲線可以看出,林地內受降雨和地表植被
影響,土壤水分含量波動較大的土層深度集中在0—300 cm,
300—500 cm土層的土壤含水量隨土層深度加深變化不大,而
500—700 cm土層的土壤水分含量雖隨土層深度加深有增加趨勢,
但變化幅度小于0—300 cm土層。綜上可知,B正確。
11.丙表層土壤含水量最大的原因主要是( )
D
A.植被覆蓋率高 B.降水下滲比例大
C.鋒面帶來降水多 D.農業灌溉下滲多
【解析】 丙表示農田,農田在作物生長季節灌溉水量大,所以
其表層土壤含水量最大的原因主要是農業灌溉下滲多,灌溉水分
直接增加了表層土壤的含水量,D正確;植被覆蓋率高會吸收較
多土壤水分,導致表層土壤含水量相對較低,排除A;甲、乙、
丙都位于黃土高原丘陵區,降水量差異不大,且與林地相比,農田降水下滲比例不會太
高,B、C錯。
(2022山東卷)圖a示意黑龍江省一小型山間盆地景觀。某研究小組在甲、乙、丙、丁
四處布設采樣點進行土壤調查,圖b示意該小組繪制的四個采樣點0—60 cm土壤剖面。
據此完成12—13題。
12.該區域植被類型分異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C
A.熱量 B.降水 C.地形 D.巖性
【解析】 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黑龍江省的地帶性植被應為針闊混交林,但由于
盆地底部地勢低洼,溪流附近土壤水分偏多,適合塔頭苔草生長,而隨著地勢升高,土壤
水分有所減少,因此從盆地底部向兩側依次分布著草本、灌木、喬木,C正確。圖中地勢
高差不大,而且盆地面積較小,盆地內不同區域的熱量、降水量和母巖巖性差異不大,
對該區域植被類型分異的影響較小,A、B、D錯誤。
13.圖b中②示意土壤剖面位于( )
C
A.甲處 B.乙處 C.丙處 D.丁處
【解析】 枯枝落葉在流水搬運作用下常在地
勢低洼處積聚,易形成厚度較大的枯枝落葉層
和腐殖質層。由圖b可知,②示意的土壤剖面
中枯枝落葉層和腐殖質層的厚度最大,且缺少淋溶層,說明該土壤剖面最可能位于地勢
低洼的丙處。故選C。
(2025河北承德調研)土壤有機碳是陸地生
態系統的主要碳庫,其碳儲量約占全球陸地
生態系統的三分之二,約為大氣碳庫的2倍,
巨大的土壤碳庫通過土壤有機碳礦化速率對
大氣CO 產生重要影響。土壤有機碳礦化速
率是指土壤有機碳轉化為二氧化碳的速度。
下圖為不同地區不同海拔森林土壤有機碳平
均礦化速率示意圖。完成14—16題。
14.影響土壤有機碳礦化速率的因素可能有( )
D
①成土母質、有機質含量
②溫度、濕度
③植被種類、土壤層厚度
④土壤pH、透氣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成土母質影響土壤的礦物質含量,
與有機碳礦化速率關系不大,①錯誤;由圖
可知,南方山脈森林土壤和北方溫帶森林土
壤有機碳礦化速率差異明顯,南方和北方溫
度、濕度差異較大,且溫度、濕度影響微生
物的分解作用,進而影響土壤有機碳礦化速
率,②正確;植被種類、土壤層厚度主要影
響有機碳含量,對有機碳礦化速率影響不大,
③錯誤;土壤的pH、透氣性都會影響微生
物活動,進而影響土壤有機碳礦化速率,④正確。綜上所述,D正確。
15.與北方溫帶森林土壤相比,南方山脈森林土壤有
機碳礦化速率較低,可能的原因是( )
A
A.土壤黏重、酸性較強 B.溫度較高,蒸發旺盛
C.雨季過長,濕度較大 D.云霧繚繞,光照不足
【解析】 A(√)與北方溫帶森林土壤相比,南方
山脈森林土壤有機碳礦化速率較低,可能的原因是
土壤黏重,酸性較強,微生物活動弱。
B、C(×)溫度高、濕度大應該會增大有機碳礦化速率。
D(×)云霧繚繞,光照不足,枯落物容易腐爛,可能會增大有機碳礦化速率。
16.為提高北方溫帶森林土壤的碳儲量,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
C
①定期增施農家肥
②嚴禁占用森林生態用地,防止土地退化
③優化樹種選擇,制定合理的輪伐期
④增加植被的密閉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嚴禁占用森林生態用地,保護土壤肥力,防止土地退
化,可提高北方溫帶森林土壤碳儲量,②正確;優化樹種選擇,
選擇固碳效果較好的樹種,制定合理的輪伐期,采育并舉,可
提高北方溫帶森林土壤碳儲量,③正確;定期增施農家肥成本
較高,不具有可操作性,①錯誤;單純增加植被密閉度,采光
效果易變差,部分植被光合作用受影響,可能會降低土壤碳儲量,且增加植被密閉度也
是對森林的干擾,④錯誤。綜上所述,C正確。
拓展延伸
土壤有機碳指的是土壤中存在于有機物質中的碳元素,主要來自植物和動物遺體、糞便
等殘留物質,以及微生物和根系分泌物等形成的有機質。
覺醒集訓
(2025遼寧鞍山階段練習)研究機構對海南吊羅山的板根樹和非
板根樹樹干基部附近土壤進行取樣,不同季節、不同深度土壤含
水率如下表所示。研究發現,在一定坡度的林區,如果以板根樹
樹干基部為界分出上坡位和下坡位,上坡位的板根易形成圍欄根
(如下圖)。據此完成1—3題。
季節 土層深度/cm 板根樹土壤含水率/% 非板根樹土壤含水率/%
旱季 0—10 7.59 5.32
10—30 7.27 5.39
雨季 0—10 20.37 15.75
10—30 19.62 15.65
1.對比非板根樹,板根樹樹干基部土壤含水率提升最明顯
的季節和土層是( )
A
A.旱季 0—10cm B.旱季 10—30cm
C.雨季 0—10cm D.雨季 10—30cm
【解析】 在旱季0—10 cm土層,對比非板根樹土壤含水
率(5.32%),板根樹土壤含水率(7.59%)約提升了
42.7%;旱季10—30 cm土層,對比非板根樹土壤含水率
(5.39%),板根樹土壤含水率(7.27%)約提升了34.9%;
雨季0—10 cm土層,對比非板根樹土壤含水率
(15.75%),板根樹土壤含水率(20.37%)約提升了
29.3%;雨季10—30 cm 土層,對比非板根樹土壤含水率
(15.65%),板根樹土壤含水率(19.62%)約提升了25.4%。對比可知,對比非板根樹,
板根樹樹干基部土壤含水率提升最明顯的季節和土層是旱季和0—10 cm。A正確。
2.對比非板根樹,板根結構對雨后林區的影響是( )
C
A.降低林冠截留 B.減少土壤含水
C.增加水分下滲 D.集中樹干徑流
【解析】 A(×)林冠截留主要與樹冠的大小、枝葉的
疏密等有關,板根結構對其影響不大。
B(×)板根結構有利于截留水分下滲,從而增加土壤含
水量。
C(√)板根結構比較龐大,能夠起到固定樹木的作用,
同時也能增加雨水下滲。
D(×)板根結構一般不會集中樹干徑流。
3.板根上坡位比下坡位的土壤( )
A
A.養分高
B.水分少
C.溫度低
D.落葉少
【解析】 A(√)板根上坡位易形成圍欄根,能夠攔截更多的
枯枝落葉,所以板根上坡位比下坡位的土壤養分高。
B(×)由于圍欄根的作用,上坡位土壤水分含量相對較高。
C(×)溫度的高低與上坡位和下坡位關系不大。
D(×)落葉的多少與樹木的分布有關,不能確定上坡位比下坡位落葉少。
拓展延伸
熱帶雨林中一些巨樹的板根可達十多米高,延伸十多米
寬,形成巨大的側翼,甚為壯觀。板根通常輻射生出,
以3—5條為多,并以最為負重的一側發達,在土壤淺薄
的地方板根更易形成。板根是一種強而有力的根系,可
以有效支持樹木地上部分抵抗大風、暴雨的襲擊,還有
保持水分的作用。
(2022湖南卷)我國西北某內流河下游河岸地帶發育著荒漠植物群落,胡楊為主要建群
種,該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下表反映該植物群落屬性及影響因子隨離河岸距離增
加的變化情況(其中土壤容重與土壤有機質含量呈負相關,土壤電導率與土壤含鹽量呈
正相關)。據此完成4—6題。
離河岸距 離(m) 群落屬性 影響因子 群落結構 群落蓋度 (%) 海拔(m) 土壤含水量 (%) 土壤容重 (g/cm ) 土壤電導率
(mS/cm)
50 喬—灌—草 30.33 916 5.73 1.41 0.36
200 喬—灌—草 34.00 917 5.04 1.50 0.59
350 喬—灌—草 40.33 914 4.42 1.50 0.37
500 喬—灌—草 46.67 914 18.51 1.41 2.56
650 喬—灌—草 74.33 913 19.27 1.37 0.40
800 喬—灌—草 68.67 913 15.23 1.38 1.02
950 喬—草 45.00 912 7.78 1.40 0.50
1 100 喬—草 40.33 916 3.06 1.58 0.66
1 250 喬—草 34.33 915 2.32 1.62 1.98
4.隨離河岸距離的增加,整體變化趨勢與群落蓋度總體相似的影響因子有( )
B
①海拔 ②土壤含水量 ③土壤有機質含量 ④土壤含鹽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由材料并結合表中信息可知,隨離河
岸距離的增加,整體變化趨勢與群落蓋度總體
相似的影響因子有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有機質含
量,海拔和土壤含鹽量的變化趨勢與群落蓋度
變化趨勢的相似性較低。B正確,A、C、D錯誤。
5.淺根系草本植物在該植物群落中分布廣泛,主要得益于( )
A
A.胡楊涵養水源 B.草本植物水分競爭力強
C.地下水埋深淺 D.草本植物耐鹽堿能力強
【解析】 由材料可知,該地位于我國西北地區,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地下水埋藏
較深,而胡楊根系發達,可以將水分帶到較淺的土層中,為草本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分,
A正確,C錯誤。淺根系草本植物分布廣泛,不能說明草本植物水分競爭力強,B錯誤。
該地區河流水與地下水均為淡水,淺根系草本植物在該植物群落中廣泛分布與草本植物
耐鹽堿能力無關,D錯誤。
6.在離河岸950米到1 250米的地段,該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B
A.土壤有機質減少 B.喬木與灌木水分競爭
C.土壤含鹽量增加 D.草本與灌木水分競爭
【解析】 喬木與灌木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分競爭,隨離河岸距離增加,水分減少,兩者
競爭加劇,灌木水分競爭能力稍弱,灌木消失,B正確。土壤有機質減少的程度以及土
壤含鹽量增加的程度均較小,不足以導致灌木消失,A、C錯誤。草本與灌木的水分競
爭較小,且灌木一般比草本的水分競爭能力強,D錯誤。
(2023全國甲卷)下圖為某區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圖。該區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蝕,谷地持
續接受沉積。山坡多生長森林,谷地中草甸廣泛發育。據此完成7—8題。
7.導致山坡與谷地植被分異的主要因素是
( )
D
A.氣溫 B.降水
C.土壤溫度 D.土壤水分
【解析】 谷地地勢較低,是山坡流失水土的匯聚之地,因而土壤深厚且水分充足,形
成了適合草甸生長的環境,而山坡由于土壤水分較谷地少,土壤水分適中,發育了地帶
性森林植被,因此導致山坡與谷地植被分異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水分,D正確;圖中山坡
與谷地距離比較近,氣候類型相同,氣溫和降水量差異不明顯,因而氣溫和降水不是導
致山坡與谷地植被分異的主要因素,A、B錯誤;土壤溫度受氣溫影響較大,山坡與谷
地的氣溫差異較小,因而土壤溫度差異不大,C錯誤。
8.如果地質構造穩定、氣候無明顯變化,谷
地植被變化趨勢為( )
B
A.與地帶性植被差異縮小,草甸比例上升
B.與地帶性植被差異縮小,草甸比例下降
C.與地帶性植被差異擴大,草甸比例上升
D.與地帶性植被差異擴大,草甸比例下降
【解析】 如果地質構造穩定、氣候無明顯變化,那么該區域在流水的長期作用下,山
地被進一步削低,谷地持續接受沉積填高,谷地與山坡地勢差異縮小,谷地和山坡的土
壤水分差異進一步減小,谷地中地帶性植被會不斷增多,非地帶性植被草甸會持續減少。
故選B。
對比分析
草甸與草原的區別
內容
面積大小不同 草甸面積較小,草原面積相對較大
植物種類不同 草原分布的植物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草甸分布的植物是多年生草
本植物,多年生需要更好的熱量和水分條件
干濕狀況不同 草甸較濕,草原相對較干
分異規律 草原分布多呈地帶性,草甸分布多表現出非地帶性
9.(2023山東卷,16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
要求。
白漿化棕壤是指在土壤表層以下存在白漿
層的棕壤,白漿層底部常見堅硬的鐵錳結核層。
白漿化棕壤分布區地下水位較低,年降水量
800—950 mm,降水集中于6—9月。目前,白
漿化棕壤大部分被辟為農田,以種植花生、地
瓜、冬小麥為主,是低產土壤之一。下圖示意白漿化棕壤的剖面構型及各土層主要理化
性質。
(1) 分析白漿化棕壤“上砂下黏”的剖面構型在不同季節對土壤水分的影響。(6分)
【答案】 上層砂土,孔隙多且土質疏松;下層黏土,結構緊實,形成隔水層。(2分)
雨季,下層黏土層阻止土壤水下滲,導致土壤水分含量高。(2分)旱季,上層砂土水
分易蒸發,下層黏土層阻隔地下水虹吸上升,造成土壤水分含量低。(2分)
【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砂質壤土含砂粒
多,粒間多為大孔隙,土壤通透性良好,蓄水、保
水、抗旱能力差。黏土黏粒多,土壤通氣透水性
差,排水性能差。該地年降水量大,降水集中
于6—9月,季節分配不均勻。雨季降水多,下層
黏土不利于水分下滲,導致土壤水分含量過高;
旱季降水稀少,上部砂質壤土通透性好,土壤
水分易蒸發,下層黏土阻隔地下水虹吸上升,導致土壤含水量過低。
(2) 針對白漿化棕壤低產的原因,江蘇北部某地農民在長期生產實踐過程中,摸索出了
一種改良及合理利用白漿化棕壤的農田工程措施——豐產溝(下圖)。說明豐產溝如何
克服白漿化棕壤對農業生產的不利影響。(10分)
【答案】 挖溝培壟后深翻,破壞堅硬的鐵錳
結核層,使淀積層和淋溶層土壤混合,提高溝
底土壤有機質,增加土壤肥力;(2分)深翻
破壞鐵錳結核層,有利于小麥根系發育,促進
小麥生長;(2分)溝底土壤水分蒸發量小,
有利于旱季保持土壤水分,破壞鐵錳結核層,有利于旱季地下水虹吸上升,雨季土壤水
分下滲,改善土壤墑情;(2分)雨季,小麥已收獲,豐產溝有利于雨季排水,減少降
水對花生、地瓜的影響,減少洪澇對農作物的影響;(2分)冬季,溝底有利于形成積
雪,覆蓋小麥,有利于小麥越冬和增加土壤水分。(2分)
【解析】 讀圖可知,該農田工程措施主要是挖溝培壟,在溝底種植冬小麥,春季在壟
背種植花生或地瓜。花生或地瓜春季播種,夏季生長,夏季降水多,其生長季面臨土壤
水分過高問題,豐產溝通過挖溝培壟,加高了壟的高度,改善了土壤的排水條件,利于
花生、地瓜等作物的生長;冬小麥秋季播種,冬春生長,冬春季降水少,生長季面臨土
壤缺水問題,溝底加深利于冬小麥獲得下層土壤水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林县| 万安县| 祁阳县| 宝兴县| 鄂州市| 仲巴县| 玉龙| 固原市| 微博| 柞水县| 阿坝县| 安陆市| 江孜县| 衡阳市| 读书| 诸暨市| 扎囊县| 涞水县| 姜堰市| 镇坪县| 富川| 屯留县| 铁岭市| 九江县| 闵行区| 无锡市| 安西县| 丽江市| 唐河县| 高平市| 临桂县| 平谷区| 伊川县| 临江市| 永修县| 镇平县| 玉山县| 钟祥市| 延寿县| 霍城县| 巴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