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63張PPT)專題三 地球上的大氣考點3 常見的天氣系統2025年高考地理專題復習資料考點切片考向1 鋒面系統及其對天氣的影響(2021遼寧卷)某年11月,華北一氣象站(位置見圖甲)測得鋒面過境前后近地面氣象要素的變化數據,如圖乙所示。據此完成1—2題。圖甲圖乙1.鋒面過境時,溫度升高的原因是( )D圖甲圖乙A.暖鋒影響,氣團加熱 B.風速增大,大氣對流加強C.水汽凝結,熱量釋放 D.地形影響,氣流下沉增溫【解析】 根據圖乙可知,鋒面過境前后當地均以偏北風為主,氣溫較低,且11月份鄰近冬季,華北地區受南下偏北風影響,冷鋒活動頻繁,氣溫下降,A錯;根據圖甲中等高線分布可知,氣象站西北部為山地和高原,鋒面過境時偏北氣流下沉增溫,水汽不易凝結,C錯、D對;風速增大時熱量易散失,不利于溫度升高,B錯。圖甲圖乙2.此次夜間突發性增溫可能導致當地( )C圖甲圖乙A.空氣污染加重 B.出現霧和霜凍現象 C.道路表面濕滑 D.作物呼吸作用減弱【解析】 A(×)氣溫突發性升高,上升氣流增強,利于空氣中污染物的擴散,可減輕空氣污染。B(×)此次突發性增溫發生時,氣溫上升且高于0 ,不易出現霧和霜凍。C(√)據圖可知,夜間突發性增溫前,當地氣溫低于0 ,道路可能有結冰,突發性增溫會導致道路表面的冰融化,道路濕滑。D(×)氣溫升高通常會增強作物的呼吸作用。圖甲圖乙易錯警示解題時,一定要注意圖乙中的風向、風力,即鋒面天氣系統過境前后,當地一直以偏北風(冷空氣)為主,過境后風力強于過境前,雖然鋒面過境時有短暫的氣溫升高,但這是地形影響造成的,并不能說明該鋒面為暖鋒。(2025江蘇南通海門中學期中)為了研究某地焚風的發展變化,研究人員在該地設A、B兩處氣象觀測點進行觀測(圖1)。圖2為某年1月28日在A觀測點獲取的氣象數據統計圖。B觀測點數據顯示,當日地方時14:00左右該處出現一個鋒面,停留了一段時間后,15:30左右開始移動。據此完成3—4題。圖1圖23.1月28日A觀測點出現焚風的時間(北京時間)最可能是( )A圖1圖2A.2:40左右 B.6:40左右 C.16:40左右 D.20:40左右【解析】 焚風是空氣沿坡面向坡谷下沉增溫的暖干氣流。A觀測點(約170°E)從地方時6時開始,氣溫升高,相對濕度下降,說明焚風出現,根據時差換算成北京時間是2:40左右,A正確。圖1圖24.當日地方時15:30左右B處形成的鋒面類型及移動方向分別是( )D圖1圖2A.暖鋒 向西北移動 B.冷鋒 向東南移動 C.冷鋒 向西北移動 D.暖鋒 向東南移動【解析】 1月為南半球夏季,圖中湖泊相較于周圍陸地溫度低,B處附近形成冷氣團。從A處山谷南下的焚風與B處冷氣團相遇形成鋒面,地方時15:30左右A處吹北風且風力較大,故B處鋒面是暖氣團推向冷氣團,是暖鋒,向東南方向移動。D正確。圖1圖25.(2025遼寧部分學校聯考,14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錮囚鋒是由冷鋒追上暖鋒或由兩支冷鋒迎面相遇將鋒前的暖氣團抬離地面,禁錮在高空形成的類似于“Y”形的一種特殊鋒面。某年2月21—23日,青海省經歷了一次強冷空氣過程,該冷空氣受祁連山脈的影響分為東西兩股,這兩股冷空氣在青海湖附近形成青海湖錮囚鋒。圖1為青海湖錮囚鋒從形成到消亡的天氣形勢變化圖,圖2為青海湖錮囚鋒剖面示意圖。圖1圖2(1) 描述青海湖錮囚鋒的形成過程。(4分)圖1圖2【答案】 南下的強冷空氣受祁連山脈的影響,分為東西兩路,西路由阿爾金山山口南下,在青海西北部形成西路冷空氣,東路經河西走廊南下,在青藏高原東北部河谷地區向西回流形成東路冷空氣;(2分)兩股冷空氣在青海湖附近迎面相遇,迫使當地暖氣團抬離地面,被錮囚到高空,形成青海湖錮囚鋒。(2分)圖1圖2【解析】 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錮囚鋒是由冷鋒追上暖鋒或由兩支冷鋒迎面相遇將鋒前的暖氣團抬離地面,禁錮在高空形成的一種特殊鋒面,來自新疆北部地區的強冷空氣受到祁連山脈阻擋分為東西兩路,西路經新疆南部盆地后,由阿爾金山山口進入青海西北部形成西路冷空氣;東路冷空氣經河西走廊南下,在青藏高原東北部河谷地區向西回流;這兩股冷空氣在青海湖附近迎面相遇,冷鋒前的暖氣團被抬離地面并錮囚到高空,形成青海湖錮囚鋒。圖1圖2(2) 依據圖2判斷青海湖錮囚鋒東西兩側冷空氣勢力強弱,并說明地形對兩股冷空氣勢力差異的影響。(6分)圖1圖2【答案】 判斷:鋒面東側冷空氣勢力強,西側冷空氣勢力弱。(2分)影響:西路冷空氣受高大山脈的阻擋,勢力較弱;(2分)東路冷空氣經過地勢低平的河西走廊和河谷地區,地形阻擋作用弱,且有狹管效應,故勢力較強。(2分)圖1圖2【解析】 結合材料信息和第(1)問的分析可知,西路冷空氣受高大山脈的阻擋,勢力較弱;東路冷空氣經過地勢低平的河西走廊和河谷地區,地形阻擋作用弱,且河谷地區存在狹管效應,故勢力較強。圖1圖2(3) 指出青海湖錮囚鋒消失后雨區的移動方向,并分析原因。(4分)圖1圖2【答案】 方向:向南移動。(2分)原因:錮囚鋒消失后,冷鋒向南移,雨區在冷鋒鋒后也向南移。(2分)【解析】 讀圖1可知,錮囚鋒消失后,冷鋒符號指向南方,說明錮囚鋒已轉化為向南移動的冷鋒系統,冷鋒向南移,雨區在冷鋒鋒后也向南移。圖1圖2考向2 高壓、低壓系統對天氣的影響(2025吉林長春外國語期中)熱帶氣旋的生成與海洋表面溫度關系密切,多生成于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具有極強破壞力。氣象意義上,一般將北半球6—8月生成的熱帶氣旋定義為夏季熱帶氣旋,9—11月生成的熱帶氣旋定義為秋季熱帶氣旋。下表為1949—2016年西北太平洋夏季和秋季不同強度熱帶氣旋登陸的頻數統計表。完成6—8題。強度等級 夏季熱帶氣旋 秋季熱帶氣旋 年平均數量/個 占當季熱帶氣旋 數量比重/% 年平均數量/個 占當季熱帶氣旋數量比重/%熱帶風暴 0.7 13.5 0.2 8.7強熱帶風暴 1.4 26.9 0.4 17.4臺風 1.3 25.0 0.6 26.1強臺風 0.8 15.4 0.4 17.4超強臺風 1.0 19.2 0.7 30.46.與夏季相比,秋季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活動的特點有( )B①熱帶氣旋登陸數量普遍偏少 ②熱帶氣旋主要為低強度等級③熱帶氣旋活動范圍位置偏南 ④熱帶氣旋受冷氣團影響偏弱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據材料可知,秋季形成的各強度熱帶氣旋的年平均數量都少于夏季,故秋季熱帶氣旋登陸的數量普遍偏少,①正確;秋季臺風、強臺風、超強臺風級別的熱帶氣旋占當季熱帶氣旋數量比重高于夏季,故秋季熱帶氣旋主要是高強度等級,②錯誤;由于西北太平洋秋季高水溫區范圍小于夏季,故秋季熱帶氣旋生成和活動范圍偏向水溫相對較高的南方低緯度海域,③正確;秋季冷空氣活動增強,熱帶氣旋受冷氣團的影響偏強,④錯誤。故B正確。7.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生成的洋面水溫異常升高,會導致熱帶氣旋( )BA.生成頻率減少,強度減小 B.生成頻率增加,強度增大C.生成頻率增加,強度減小 D.生成頻率減少.強度增大【解析】 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生成的洋面水溫異常升高,向大氣輸送的熱量和水汽更多,熱帶氣旋有了更好的發育條件,其生成頻率增加、強度增大,B正確。8.為分析不同季節熱帶氣旋的特性,并評估其潛在災害風險,下列選項中與其相關性最小的地理信息圖層是( )AA.年平均降雨量分布圖層 B.實時臺風路徑圖層C.海洋表面溫度分布圖層 D.地表排水能力圖層【解析】 年平均降雨量分布圖層僅能反映當地年平均降雨量,對評估熱帶氣旋潛在的致災風險作用不大,A符合題意;實時臺風路徑圖層可以用于分析臺風登陸位置和移動路徑,對臺風影響范圍和可能造成的災害的預測作用較大,相關性較強,B不符合題意;海洋表面溫度高,有利于臺風的形成與發展,故海洋表面溫度分布圖層可以用于分析、預測臺風生成的位置和強度變化,相關性較強,C不符合題意;臺風會帶來強降水,而地表排水能力圖層可以用于分析該地區排水速度,以確定應采取何種防御和救災措施,相關性較強,D不符合題意。故選A。9.(2023遼寧卷,6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題。在對流層的中低層,風的輻合、輻散和水汽輸送是影響天氣和氣候的重要因子。輻合是水平氣流的流速降低或流向變化造成氣流聚集而產生的上升運動,輻散是水平氣流的流速增加或流向變化造成氣流分散而產生的下沉運動。如圖為1981—2010年中亞及周邊地區中低層平均風場分布圖。指出7月影響甲地的主要天氣系統,分析該系統對甲地天氣的影響。【答案】 高壓(脊)。(2分)氣流水平輻散,水汽擴散;(2分)氣流下沉增溫,炎熱干燥。(2分)【解析】 甲地位于37°N左右,7月份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氣壓帶風帶位置偏北,該地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在水平方向上該地以輻散氣流為主,水汽擴散,不易集聚;高壓控制下,該地以下沉氣流為主,氣流下沉過程中空氣增溫,水汽不易凝結,以晴朗天氣為主,炎熱干燥。考向3 鋒面氣旋的判讀及天氣系統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解題覺醒鋒面氣旋的判讀第一步 確定低壓中心:等壓線低值區。第二步 確定鋒面位置:鋒面出現在低壓槽位置,鋒線往往與低壓槽線重合。第三步 確定風向:風由高壓吹向低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第四步 確定氣團(氣流)性質:鋒面兩側緯度較高處為冷氣團,緯度較低處為暖氣團。第五步 確定鋒面性質:根據“左冷右暖”,氣旋中心東側(左側)的低壓槽處形成冷鋒,西側(右側)的低壓槽處形成暖鋒。第六步 分析天氣狀況:降水區域始終在冷氣團一側(即冷鋒鋒后、暖鋒鋒前)。(2022江蘇卷)2022年3月25—30日,北美部分地區受到冷空氣影響,出現降溫。如圖為冷空氣影響期間降溫范圍及31日地面天氣形勢圖。據此完成10—11題。10.影響圖中降溫區分布特點的因素是( )A.海陸位置 B.地形格局C.植被覆蓋 D.洋流性質B【解析】 由圖中降溫區分布可知,此次降溫范圍主要位于北美洲中東部,且由北向南延伸至墨西哥灣沿岸,降溫區的這種分布特點是強冷空氣直接南下造成的,這與北美大陸的槽狀地形格局(中部低、東西兩側高)密切相關,B正確。11.造成此次降溫的天氣系統,31日已移向( )DA.太平洋 B.大西洋C.北冰洋 D.墨西哥灣【解析】 圖示降溫區分布范圍一直延伸到墨西哥灣沿岸,大西洋、太平洋沿岸并不在此次降溫范圍內,說明造成此次降溫的天氣系統并不會移向大西洋和太平洋,而是向墨西哥灣方向移動,因此31日該天氣系統已移向墨西哥灣,A、B錯誤,D正確;北美部分地區此次降溫是冷空氣南下造成的,因此該天氣系統不可能向位于北美北部的北冰洋移動,C錯誤。(2025浙江寧波北侖中學期中)錮囚鋒是由冷鋒追上暖鋒,或由兩支冷鋒迎面相遇,將鋒前的暖氣團抬離地面,禁錮在高空形成的一種特殊鋒面。冬半年西北和東北方向來的冷鋒多于我國華北地區相遇,形成華北錮囚鋒,其中3月份華北錮囚鋒出現的概率最大( 50%),1月份概率最小(8%),鋒面附近天氣惡劣,多暴雪。如圖為亞洲部分地區某時刻的海平面氣壓分布圖。據此完成12—13題。12.下列關于三個氣流性質及暴雪區域判斷正確的是( )AA.Ⅰ暖濕、Ⅲ冷干,甲 B.Ⅱ冷干、Ⅲ冷濕,甲C.Ⅰ暖干、Ⅱ冷干,乙 D.Ⅰ暖濕、Ⅲ冷干,乙【解析】 圖中亞歐大陸上形成高壓中心,判斷圖示季節為冬季。圖中Ⅰ處氣流來自西南方向低緯度的印度洋(確定風向),溫度較高、水汽含量較高,判斷其性質為暖濕(確定氣團性質);圖中Ⅱ處氣流來自東北方向高緯度的環渤海地區,且位于冷鋒的鋒后(確定鋒面性質),溫度較低、水汽含量較高,判斷其性質為冷濕,甲位于冷鋒的鋒后,容易出現暴雪天氣(分析天氣狀況);圖中Ⅲ處氣流來自西北方向高緯度的蒙古—西伯利亞地區,溫度較低、水汽含量較少,判斷其性質為干冷。綜上,A正確。13.與3月份比,1月份華北錮囚鋒出現的概率最小的根本原因是( )CA.地形阻擋明顯 B.空氣對流旺盛C.單一氣團控制 D.南北溫差加大【解析】 A(×)華北地區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形阻擋作用較小。B(×)1月份華北地區氣溫較低,空氣對流不明顯。C(√)根據材料可知,錮囚鋒的形成需要冷暖氣團同時出現。1月份,來自西北的亞洲高壓勢力強盛,來自西南的暖空氣勢力弱,導致華北地區多為冷空氣控制,單一氣團控制下難以形成錮囚鋒。D(×)3月份,華北地區氣溫回升,暖氣團勢力增強,南北方向的溫差加大。14.(2022天津卷)下圖為某日某時刻的天氣圖。據圖判斷,此時圖中陰影所示地區最可能出現降水的是( )D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 由圖可知,甲、乙、丙三地位于高壓延伸出來的高壓脊區域,盛行下沉氣流,天氣晴朗,A、B、C錯誤。低壓及其延伸出來的低壓槽區域容易形成鋒面氣旋,丁地位于低壓向東延伸出來的低壓槽的北側,即鋒面氣旋東側的暖鋒鋒前,容易出現降水(【敲黑板】氣旋中心東側的低壓槽處形成暖鋒,西側形成冷鋒;降水的區域位于冷鋒鋒后、暖鋒鋒前的冷氣團側),D正確。覺醒集訓(2025山東泰安一中月考)冷流雪,也稱冷流降雪。當冷空氣流經渤海和黃海暖濕海面時,暖濕海面向低層大氣輸送大量的熱量和水汽,使低層冷空氣變得暖而潮濕。在山東半島丘陵地形的阻擋下,變暖濕后的冷空氣減速并輻合抬升,丘陵的北側就容易形成冷流降雪。如圖示意2023年某月16日06時至17日06時山東省降水實況。據此完成1—3題。1.當冷空氣流經煙臺北部海面時( )A.海水透明度升高 B.海水表層溫度降低C.沿岸海水上泛增強 D.海水流速減小B【解析】 A(×)冷空氣流經海面,會攪動海水,使海水透明度降低。B(√)冷空氣與海水的熱量交換使煙臺北部海水表層溫度降低。C(×)冷空氣流經煙臺北部海面時,為向岸風,不能使沿岸海水上泛。D(×)冷空氣經過海面,會使海水流速加快。2.與冷流雪產生原理類似的天氣系統是( )AA.鋒面 B.氣旋 C.反氣旋 D.地形雨【解析】 A(√)冷流雪是北方冷空氣南移,受渤海和黃海影響,增溫增濕后繼續南移形成的降雪,為冷鋒活動。B(×)氣旋是中心氣壓比四周氣壓低的水平空氣渦旋,也是氣壓系統中的低壓。C(×)反氣旋是中心氣壓比四周氣壓高的水平空氣渦旋,是氣壓系統中的高壓。D(×)地形雨不是天氣系統。3.下表為煙臺沿海地區一年中氣溫與海水溫度月平均變化統計表。冷流雪易出現的時間段是(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氣溫( ) -3.2 -1.9 2.3 8.9 14.4 21.9 22.4 21.8 19.9 14.1 5.8 -0.2水溫( ) 1.2 0.5 2.0 5.5 10.0 13.5 21 24 22 16 7.0 1.0DA.3—5月B.6—8月C.9—11月D.12月至次年2月【解析】 12月至次年2月氣溫低,冷空氣活躍,且氣溫低于水溫,冷空氣容易從海水中獲得水汽和熱量,并在海洋迎風岸形成降雪,因此這一時段容易產生冷流雪,D正確;讀表可知,表中3—7月氣溫高于水溫,冷空氣不活躍,空氣從海面獲得的熱量少,出現冷流雪的可能性小,A、B錯誤;9—11月氣溫雖然低于水溫,但此時段氣溫仍較高,表明當地冷空氣不活躍,出現冷流雪的可能性小,C錯誤。(2021浙江卷)鋒面上下的風向往往存在明顯差異。下圖為我國東部地區兩測站位于冷、暖鋒面下方時,自下而上垂直方向不同高度測得的風向、風速變化圖。據此完成4—5題。4.有關測站上空鋒面類型、鋒面位置、風向變化的描述正確的是( )DA.冷鋒 距地面1.5—2.0千米 鋒下西北風,鋒上東南風B.冷鋒 距地面2.0—2.5千米 鋒下東南風,鋒上西北風C.暖鋒 距地面2.0—2.5千米 鋒下西南風,鋒上東北風D.暖鋒 距地面1.5—2.0千米 鋒下東南風,鋒上西南風【解析】 解答本題時要注意圖名信息,該圖為我國東部地區兩測站位于冷、暖鋒面下方時,自下而上垂直方向不同高度測得的風向、風速變化圖。甲測站上空由下往上以東南風和西南風為主,據此可確定鋒面向北移動,為暖鋒;同理,乙測站上空的鋒面可確定為冷鋒。結合材料可知,鋒面上下的風向往往存在明顯差異,甲測站上空風向變化最明顯的高度是1.5—2.0千米,即該處為甲測站上空鋒面的位置,鋒下以東南風為主,鋒上是西南風,C錯、D對。乙測站上空風向變化最明顯的高度是2.0—2.5 千米,即該處為乙測站上空鋒面位置,鋒下為偏北風,鋒上為西南風,A、B錯。5.與測站周邊近地面等壓線分布最接近的是( )C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 結合上題分析可知,甲測站為暖鋒過境,乙測站為冷鋒過境。由圖中等壓線數值a>b>c可知:A(×)①圖中天氣系統為低壓系統,甲測站位于北半球,且位于該天氣系統的西南側,可知①圖中甲測站此時為冷鋒過境。B(×)②圖中乙測站位于高壓脊附近,氣流以下沉輻散為主,此時乙測站天氣晴朗,不可能產生鋒面。C(√)③圖中天氣系統為低壓系統,甲測站位于北半球低壓系統東南側,故甲測站此時為暖鋒過境。D(×)根據④圖中乙測站及其周邊近地面等壓線分布可判定,乙測站風向為西南風,但實際上乙測站近地面風向為偏北風。規律總結鋒面氣旋系統的結構鋒面氣旋主要活動在中緯度地區。其結構(北半球)如圖。鋒面總是出現在低壓槽附近,鋒線往往與低壓槽線重合,如圖中的M線、N線。在鋒面氣旋(北半球)中,位置偏西的一定是冷鋒,位置偏東的一定是暖鋒;鋒面移動方向與氣旋的旋轉方向一致,北半球氣旋呈逆時針方向旋轉。鋒面附近的風向:根據北半球等壓線圖中風向的畫法,可確定鋒面附近的風向,如圖中①處為偏北風,②處為西南風。(2023湖南卷)大氣污染受濕度、大氣運動等因素影響。我國某地某月7日8:00至10日20:00經歷了一次較強的大氣污染,PM2.5濃度變化大。此期間該地空氣垂直運動弱。如圖示意此期間該地相關氣象要素的變化情況(箭頭表示對應時刻的近地面風向和風速,帕/秒是氣象部門計量空氣垂直運動速度的單位)。據此完成6—8題。6.7日20:00至9日20:00,該地( )BA.不同高度空氣垂直運動方向相同B.空氣當中的水汽以向外輸出為主C.垂直氣流強弱與濕度大小變化一致D.下沉氣流相對較強時近地面風速小【解析】 分析過程如下圖:7.8日8:00至10日20:00,先后控制該地的天氣系統是( )AA.冷鋒、反氣旋 B.冷鋒、氣旋C.暖鋒、反氣旋 D.暖鋒、氣旋【解析】 讀圖可知,8日8:00至10日20:00,當地近地面風速總體上先呈現加大趨勢,后呈現減小趨勢,近地面均以下沉氣流為主,空氣濕度總體呈現下降趨勢,先后符合冷鋒、反氣旋天氣系統控制下的天氣特征,A正確; 此時段的天氣特征與暖鋒、氣旋控制下的天氣特征差異較大,排除 B、C、D。8.下列四個時刻,該地污染最嚴重的是( )AA.7日20:00 B.8日20:00C.9日20:00 D.10日20:00【解析】 材料信息表明,當地經歷的大氣污染屬于細顆粒物(PM2.5)污染,這種污染多出現在靜風環境下。這種環境下,空氣濕度越大,越容易形成較嚴重的霧霾天氣,大氣污染越嚴重。讀圖可知,選項所給的四個時刻中,7日20:00時近地面風速最小、空氣濕度最大,污染最為嚴重。A正確,排除B、C、D。(2022湖南卷)根據關鍵區域(虛線框內)風場輻合情況,冬季強華南準靜止鋒可分為三類。下圖示意三類冬季強華南準靜止鋒及其850百帕等壓面上≥4 m/s的風場。據此完成9—10題。9.與北風輻合型相比,南風輻合型關鍵區域降水更多。下列解釋合理的是( )CA.雨區范圍更大 B.冷空氣勢力更強 C.水汽量更充足 D.地形阻擋更明顯【解析】 A(×)雨區范圍的大小與關鍵區域降水的多少關系不大。B(×)南風輻合型在關鍵區域以偏南風為主,冷空氣經過長途跋涉到達此處勢力已大大減弱,北風輻合型冷空氣勢力更強。C(√)據圖中關鍵區域風場輻合情況可知,北風輻合型在關鍵區域全部為偏北風,其氣流主要來自北部內陸,較為干燥;南風輻合型在關鍵區域全部為偏南風,其氣流主要來自海洋,挾帶的水汽量較多,降水更多。D(×)雖然冬季強華南準靜止鋒有三類,但圖中關鍵區域的位置并沒有發生變化,地形對兩類準靜止鋒關鍵區域的降水量差異影響較小。10.受南北風輻合型冬季強華南準靜止鋒的影響,廣東省北部地區( )BA.低溫雨雪頻發 B.土壤侵蝕加劇 C.河流入汛提前 D.晝夜溫差增大【解析】 A(×)受南北風輻合型冬季強華南準靜止鋒影響,廣東省北部地區會出現降雨天氣,但該地以偏南風為主,較溫暖,較少出現降雪。B(√)一般來說,降雨越多,地表徑流量越大,地表徑流對土壤的侵蝕越嚴重,水土流失越嚴重。C(×)我國季風區河流的汛期主要受夏季風影響。D(×)受南北風輻合型冬季強華南準靜止鋒的影響,該地降水增多,云層較厚,大氣的保溫作用強,晝夜溫差會減小。(2022海南卷)如圖為2022年4月20日20時亞洲部分地區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單位:百帕)。據此完成11—12題。11.據圖,此時( )A.甲地大風降溫 B.乙地北風勁吹C.丙地陰雨連綿 D.丁地風大浪高A【解析】 A(√)甲地等壓線密集,風力大,且位于冷鋒鋒后,受冷氣團控制,因此甲地有大風降溫天氣。B(×)乙地位于冷鋒鋒前,受暖氣團控制,結合等壓線分布可知乙地吹偏南風。C(×)丙地位于高壓附近,盛行下沉氣流,多晴朗天氣。D(×)丁地附近等壓線稀疏,水平氣壓梯度力小,風浪小。12.4月21日上午,北京地面能見度較高,高空出現浮塵。浮塵升空的動力來源是( )CA.冷鋒 B.反氣旋 C.低壓 D.西北風【解析】 4月21日上午,北京地面能見度較高,高空出現浮塵,說明4月21日北京氣流以上升為主。而冷鋒天氣是由偏北風形成的,以大氣水平運動為主,A、D錯誤;反氣旋控制時氣流以下沉為主,B錯誤;低壓控制時,氣流以上升為主,C正確。13.(2025江西豐城中學期中,12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4月4日,受冷空氣與西南暖濕氣團的共同影響,江西省自北向南經歷了一次區域性降水過程,8:00南昌市受鋒面影響出現雷暴天氣。如圖為2023年4月4日8:00江西省及其周邊地區風向及風力示意圖。(1) 用鋒面符號在圖中適當位置繪制出鋒面,并解釋該鋒面形成的原因。(6分)【答案】 繪圖見解析(注意:南昌市位于鋒線上或靠近鋒線的鋒后,鋒面是冷鋒,向南運動)。(2分)原因:北方干冷空氣南下,風力大,勢力強;(2分)與西南暖濕氣團相遇,暖濕氣團被迫抬升,形成冷鋒。(2分)【解析】 據材料“2023年4月4日,受冷空氣與西南暖濕氣團的共同影響,江西省自北向南經歷了一次區域性降水過程”可知,鋒面自北向南運動,應該是冷鋒,8:00南昌市出現雷暴天氣,這應該是冷鋒過境引起的。結合圖中風向,畫出鋒面位置如下:鋒面形成的原因是4月北方干冷空氣南下,冷空氣風力大,勢力較強;南下冷氣團與西南暖濕氣團相遇,暖濕氣團被迫抬升,形成冷鋒。(2) 雷暴是指在大氣不穩定時發生的局地性強對流天氣,強烈的氣流抬升會帶來短時間的強降水。分析鋒面在此次雷暴天氣形成過程中的作用。(6分)【答案】 鋒面過境時,大氣層不穩定;(2分)冷暖氣團交匯,暖濕氣團被迫抬升;(2分)抬升過程中,水汽凝結釋放熱量,空氣受熱,進一步抬升,促進強對流的形成,引發雷暴天氣。(2分)【解析】 據題干信息可判斷,雷暴形成需要不穩定的大氣環境,且伴隨強烈的上升氣流。鋒面過境時,鋒面附近溫差較大,氣壓差大,大氣層不穩定;冷暖氣團交匯,暖濕氣團被迫抬升,形成上升氣流;抬升過程中,水汽凝結釋放熱量,空氣受熱,進一步抬升, 促進強對流的形成,引發雷暴天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