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5張PPT)專題二 宇宙中的地球考點2 太陽對地球活動的影響2025年高考地理專題復習資料考點切片(2025云南臨滄模擬)太陽輻射強度是指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的多少。影響太陽輻射強度的因素主要有太陽高度、日照時間、天氣狀況和海拔等。右圖為我國北京、上海、成都和昆明四地太陽輻射強度年變化圖。據此完成1—3題。1.圖中表示成都太陽輻射強度年變化的曲線是( )D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京、上海、成都和昆明四地相比,成都位于四川盆地,陰雨天多,海拔低,太陽輻射強度小。結合圖中四條太陽輻射強度年變化曲線可知,與成都最匹配的是曲線④,D正確。2.圖示四條曲線表示的太陽輻射強度年變化與全球太陽輻射強度年變化規律差異最大的是( )A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 從全球來看,一般正午太陽高度角大的季節太陽輻射強度大,正午太陽高度角小的季節太陽輻射強度小。從圖中的曲線變化可以看出,曲線①表示冬春季節太陽輻射強度大,夏秋季節太陽輻射強度小,與全球太陽輻射強度年變化規律幾乎相反,差異最大,A正確;曲線②、③、④表示的太陽輻射強度年變化規律基本與全球規律相似,曲線②差異稍大,但比曲線①的差異要小,B、C、D錯誤。3.曲線③7—8月太陽輻射強度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BA.緯度低,太陽高度大 B.受高壓控制,晴天多C.緯度高,日照時間長 D.海拔高,大氣削弱作用弱【解析】 上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濕潤,云雨天氣較多,整體上太陽輻射較弱,7—8月正午太陽高度高,且正值伏旱期,晴天多,太陽輻射強,上海太陽輻射強度年變化規律與圖中曲線③變化特征相似,因此曲線③表示上海。上海位于長江中下游平原沿海地區,7—8月我國鋒面雨帶北移,影響我國的西太平洋高壓(副熱帶高氣壓帶的分支)控制長江中下游地區,此時上海盛行下沉氣流,降水少,晴天多,因此太陽輻射強度大,B正確;上海的正午太陽高度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最大,而上海6月份太陽輻射并不強(受梅雨影響) ,表明緯度低、太陽高度大不是上海在7—8月太陽輻射強度最大的主要原因,A錯誤;上海位于30°N附近的長江三角洲地區,緯度不高,地勢低,C、D錯誤。(2025河南駐馬店模擬)某科幻電影講述了人類首次登陸火星的冒險故事。火星的自轉軸與其公轉軌道面的夾角為65°,自轉周期為24時37分,自轉方向與地球相同,質量約為地球的1/9,體積約為地球的3/20,有稀薄的大氣,大氣密度約為地球的1%。據此完成4—5題。4.與地球相比,火星( )CA.表面均溫較高 B.大氣層厚度較大C.晝夜溫差較大 D.極晝、極夜范圍較小【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火星離太陽比地球遠,且大氣層稀薄,密度約為地球的1%,接受的太陽輻射少于地球,且大氣的保溫作用弱于地球,所以火星表面平均溫度低于地球,A、B錯誤;火星大氣層稀薄,大氣密度約為地球的1%,大氣保溫作用和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都弱于地球,所以火星晝夜溫差大于地球,C正確;由于火星自轉軸與其公轉軌道面夾角約為65°,故其“黃赤交角”約為25°,出現極晝、極夜的范圍大于地球,D錯誤。5.影片里人類探測火星過程中( )DA.飛行期間穿越小行星帶B.飛行期間太陽能電池板發電量逐漸增大C.火星上晝夜交替周期為一個太陽日,時長為24時D.與地球控制中心的通信信號受太陽活動影響【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小行星帶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間,人類由地球飛向火星的過程中不穿越小行星帶,A錯誤;飛行期間人類距離太陽越來越遠,太陽能電池板發電量逐漸減小,B錯誤;火星的自轉周期為24時37分,晝夜交替周期為24時37分,C錯誤;太陽活動可能影響地球與太空的通信信號,D正確。(2024山東濟寧微山二中月考)右圖示意1970—2020年安徽省年均太陽能資源空間分布情況,數據顯示安徽省太陽能資源總體較為豐富,但空間分布差異明顯。據此完成6—7題。6.影響安徽省太陽能資源空間分布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緯度 B.地形 C.海陸位置 D.大氣環流B【解析】 A(×)由圖可知,安徽省年均太陽能資源在空間分布上大致呈現從北到南遞減的趨勢。受緯度影響,太陽輻射從低緯向高緯遞減,若是受緯度因素影響,太陽能資源應呈現南多北少的分布狀況。B(√)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安徽省南部多山地,位于夏季風(東南季風)的迎風坡,多地形雨,陰雨天多,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所以太陽輻射總量低。C(×)海陸位置對安徽省太陽輻射分布影響不大,且海陸位置的影響應該體現在東西部太陽輻射差異方面。D(×)安徽省整體處于季風環流影響下,大氣環流的南北差異小。7.皖南地區的太陽輻射能開發利用程度較低,主要原因是( )AA.生態環境保護 B.技術、資金受限C.能源需求量少 D.能源、礦產豐富【解析】 土地利用情況影響當地對太陽能的開發利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皖南地區多山地,森林面積占比較大,故皖南地區的太陽輻射能開發利用程度較低主要是由于生態環境保護,與技術資金受限、能源需求少、能源和礦產豐富關系不大,故選A。(2024海南洋浦中學月考)下圖示意某平原站點測量的2006—2009年近地面太陽短波輻射強度的變化。據此完成8—9題。8.導致太陽短波輻射頻繁波動的主要因素是( )AA.天氣狀況 B.太陽高度C.下墊面狀況 D.晝夜長短【解析】 圖示監測地點相同,都是以一年為周期,由于同一地點同一周期內的下墊面狀況、太陽高度以及晝夜長短是穩定且相似的,并不會出現太大差別,故以上均不是導致太陽短波輻射頻繁波動的主要因素,B、C、D錯誤。每年不同時期的天氣狀況是多變的, 陰雨天氣多,大氣削弱作用較強,導致到達近地面的太陽輻射較少;晴朗天氣多,使得到達近地面的太陽輻射較多,所以導致太陽短波輻射頻繁波動的主要因素是天氣狀況,A正確。9.觀測時段內,向上的太陽短波輻射出現異常高值主要是由于( )BA.太陽輻射增強 B.地面反射率高C.地面輻射增多 D.太陽活動劇烈【解析】 A(×)太陽輻射是向下的輻射。B(√)向上的太陽短波輻射體現了下墊面對太陽輻射的反射,下墊面反射率越高,向上的太陽短波輻射越多。C(×)地面輻射是長波輻射。D(×)太陽活動與向上的太陽短波輻射無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