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一部分 物質科學第2講 物質的分類01考情透視·目標導航02知識導圖·思維引航03考點突破·考法探究考點一:純凈物和混合物考點二:混合物的分離考點三:單質和化合物考點四:氧化物、酸、堿、鹽04題型精研·考向洞悉題型一 純凈物與混合物題型二 物質的簡單分離方法題型三 單質與化合物發(fā)區(qū)分題型四 氧化物、酸、堿、鹽的區(qū)分05分層訓練·鞏固提升基礎鞏固能力提升考點要求 課標要求 考查頻次 命題預測物質的分類 1、區(qū)別純凈物和混合物、單質和化合物、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知道無機化合物可以分為氧化物、酸、堿、鹽等。 2、初步學會混合物的分離方法 3、能根據(jù)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對常見物質進行分類,認識同類物質通常具有相似的性質。 2024年考查3道,3.5分 ①根據(jù)物質結構分類; ②根據(jù)物質狀態(tài)分類; ③過濾、蒸發(fā)、蒸餾的操作 在選擇題、填空題或探究題出現(xiàn)考點一:純凈物和混合物1.由單一物質組成的物質稱為 ,如氧氣(O2)、水(H2O)等。 2.由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物質組成的物質叫 ,如空氣、海水、合金等。 (2024 杭州二模)構建化學基本觀念是學好化學的基礎。下列對化學基本觀念的認識正確的是( )A.結構觀:CO和CO2的化學性質不同,因為它們的組成元素不同B.分類觀: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都是混合物C.變化觀:在一定條件下,CO2和O2可以相互轉化D.微粒觀: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碳原子和氧原子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純凈物一定是由分子構成的B.由同種分子構成的物質一定是純凈物C.混合物一定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D.硫酸(H2SO4)是由兩個氫原子,一個硫原子,四個氧原子構成的有關如圖所示的五種物質的說法正確的是( )A.五種物質都是混合物B.①②④有相似之處,都盛放了不同狀態(tài)的同種物質C.③④屬于化合物D.②和⑤有相似之處:元素種類相同,但分子構成不同考點二:混合物的分離1.過濾過濾適用于液體與 液體的固體之間的分離,或溶解性不同的固體之間的分離。過濾操作要注意“ ”。①“一貼”:濾紙 。②“二低”:濾紙邊緣略 漏斗邊緣;漏斗內液面略 濾紙邊緣。③“三靠”:漏斗最下端緊靠 ;玻璃棒輕靠 一邊;燒杯輕靠 。2.蒸發(fā)蒸發(fā)適用于從溶液中分離固體溶質,如從食鹽水中分離出食鹽。3.飲用水凈化的方法飲用水凈化的方法有沉淀法、 和蒸餾法。4.沉淀、過濾及蒸發(fā)的比較方法 原理 適用范圍 基本操作 作用 凈化 程度沉淀 根據(jù) ; 靜置,使不溶性的雜質沉降下來并與水分層。 用于分離液體中混有的不溶性固體雜質 加入明礬等凝聚劑,攪拌后靜置 除去不溶性雜質(使水中的懸浮微粒凝聚成較大顆粒而沉淀下來)。 由 低 到 高過濾 根據(jù) ; 把液體和不溶于液體的固體分離。 用于除去深中混有的不溶性固體雜質; 溶解,過慮 除去不溶性雜質(可除去水中的懸浮微粒)。吸附 利用 把自然水中一些不溶性雜質和一些溶解性雜質吸附在表面。 除去部分不溶性和或溶性雜質,臭味等。蒸餾 根據(jù) ; 通過加熱的方法使水變成水蒸氣后冷凝成水 用于分離或提純液態(tài)混合物 加熱,蒸餾、冷凝 除去可溶性雜質和不溶性雜質(可除去水中已溶解的物質)。(1)區(qū)分混合物和純凈物時不看元素種類,看物質種類。相同的元素可組成不同的物質,如H2O和H2O2等。(2)冰水混合物是純凈物而不是混合物。(2024 湖州一模)下列實驗操作與其目的對應關系錯誤的是( )A.過濾時漏斗中液面低于濾紙邊緣——防止液體從漏斗壁與濾紙間流下B.探究唾液對淀粉的分解時,37℃水浴加熱——模擬人體溫度C.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時試管口放一團棉花——防止粉末進入導管D.制作臨時裝片時,將蓋玻片一側先接觸液滴——防止損壞蓋玻片如圖是利用淡化膜分離淡化海水的方法,水分子可以通過淡化膜進入左側的淡水池,海水中體積較大的鹽離子和其他分子不能通過,從而得到淡水。該分離法的原理與下列操作最相似是( )A.吸附沉淀 B.過濾C.蒸餾 D.結晶【新素材】(2024 上城區(qū)月考)氣浮機是一種廢水處理設備,主要通過制氣、附著、刮渣等環(huán)節(jié)使水質凈化(如圖)。(1)制氣時,利用高壓使空氣極大限度地溶于水中,富含氣體的水通入浮著池時壓強減小,水中就會出現(xiàn)大量的微細氣泡。這是由于氣體溶解度隨壓強減少而 。(2)附著時,微細氣泡粘附在懸浮雜質上,使其浮力增大,當浮力大于重力時,懸浮雜質浮出水面,形成浮渣。附著后雜質所受浮力增大的原因是 。(3)刮渣時,將浮渣連同部分水刮入廢渣桶,浮渣留在廢渣桶內,水經(jīng)濾網(wǎng)流出,這種混合物分離的方法為 。考點三:單質和化合物1.按組成元素的種數(shù)又可以將 分為單質和化合物。 2.單質:由 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如銅(Cu)、銀(Ag)、氮氣(N2)等。 3.化合物:由 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如H2O、KClO3等。 4.單質和化合物的區(qū)別:組成元素是一種還是多種。單質 化合物宏觀組成 元素 元素微觀構成 由 構成的同一種分子 由 構成的同一種分子化學性質 不能發(fā)生分解反應 一定條件下可以發(fā)生分解反應5.化合物主要分為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1)有機化合物是指含 元素的化合物,如甲烷(CH4)、乙醇(C2H5OH)、蛋白質等。 (2)無機化合物是指不含 元素的化合物。但有些含碳化合物也屬于無機物,包括CO、CO2、H2CO3、Na2CO3(碳酸鹽)和NaHCO3(碳酸氫鹽)等。 據(jù)媒體報道,“金星快車”號探測器發(fā)現(xiàn)金星大氣中存在15N2,15N的原子核中含有7個質子和8個中子。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15N的核外電子數(shù)為15B.15N與14N互為同位素原子C.15N2是一種新型化合物D.15N2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5價(2024 濱江區(qū)一模)分類與建模是重要的科學學科素養(yǎng)。下列有關X、Y表示的概念之間存在如下圖所示關系的是( )選項 A B C D概念 X 單質 氧化反應 堿溶液 非金屬元素Y 化合物 化合反應 堿性溶液 稀有氣體元素【新素材】我國近七成的人有著腸胃不適的癥狀,在檢查時大部分都會發(fā)現(xiàn)腸胃中存在著幽門螺旋桿菌,這是一種對腸胃傷害較大,且具有傳染性的細菌。臨床通常使用阿莫西林治除幽門螺旋桿菌。幽門螺旋桿菌檢測時被要求口服一顆膠囊內含13CO(NH2)2、13CO(NH2)2和H2O反應生成13CO2和NH3,要分析呼出來的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就能判斷患者有沒有幽門螺桿菌感染,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在化學變化中分子種類發(fā)生了變化B.在化學變化中原子種類發(fā)生了變化C.反應中涉及的物質都是化合物D.反應前后13C原子質量不變考點四:氧化物、酸、堿、鹽1.氧化物:由 元素組成,其中一種元素是 的化合物,如CO2、H2O等。 2.酸:在水溶液中解離出的陽離子全部為 的化合物,如HCl、H2SO4等。 3.堿:在水溶液中解離出的陰離子全部為 的化合物,如NaOH、Ca(OH)2、NH3·H2O等。 4.鹽:由 陽離子(或NH4+)與酸根陰離子構成的化合物,如NaCl、NaHCO3、K2MnO4等。 (1)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H2SO4是酸而不是氧化物。(2)酸性物質不一定是酸,堿性物質不一定是堿。含有下列各組離子的溶液,其中的溶質都屬于酸的是( )A.Na+ H+ SO42﹣ B.Ca2+ OH﹣ Na+C.H+ SO42﹣ Cl﹣ D.K+ CO32﹣ NO3﹣(2024 杭州二模)兩種化學酸堿理論:①酸堿電離理論:電離時所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酸,電離時所生成的陰離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堿。②酸堿質子理論:任何能給出質子(H+)的物質(分子、原子或離子)都是酸,任何能接受質子(H+)的物質(分子、原子或離子)都是堿。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酸堿電離理論認為:酸堿是兩種不同的物質B.根據(jù)酸堿電離理論,Cu2(OH)2CO3屬于堿C.酸堿質子理論認為:酸和堿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離子D.酸堿質子理論擴大了酸和堿的范圍,不再具有局限性下列各組物質中符合“酸堿鹽氧化物”順序的是( )A.H2SO4、Na2O、MgCl2、CB.NaHCO3、Ba(OH)2、Na2CO3、ZnC.HNO3、KOH、Na2CO3、O2D.HCl、KOH、Na2CO3、SiO2題型一 純凈物與混合物唐朝孫思邈在《伏硫磺法》中最早記載了黑火藥的三組分(硝酸鉀、硫磺和木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黑火藥屬于混合物B.硝酸鉀屬于酸C.硫磺在空氣中不能燃燒D.木炭燃燒會產(chǎn)生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新素材】(2024 浙江模擬)如圖所示,“打鐵花”這一傳統(tǒng)民間焰火表演已列入國家非遺名錄。大致方法是:利用焦炭燃燒產(chǎn)生的高溫將生鐵(合金)熔化為鐵水,表演者用一手拿的下棒猛擊另一手盛有鐵水的上棒,使鐵水灑向花棚上的鞭炮和煙花,形成鐵花飛濺、煙火如瀑、鞭炮齊鳴的場景。(1)生鐵屬于 (選填“單質”“化合物”或“混合物”)。(2)焦炭充分燃燒溫度可達2500℃,足以將生鐵熔化。要使爐中焦炭的燃燒溫度達到最高,除了足夠的焦炭外,還須不斷鼓入 。(3)打鐵花表演過程中,飛濺的鐵水在空中迅速變成固態(tài),這種物態(tài)變化過程叫做 。(2024 鄞州區(qū)二模)將下列物質進行分類:①燒仙草;②冰水混合物;③稀有氣體;④氧化銅;⑤純凈的空氣;⑥氧氣和液氧的混合物;⑦純凈水;⑧氯化鉀;⑨鋁箔;⑩加熱高錳酸鉀剩余的固體產(chǎn)物。(1)含有氧分子的有 (填序號,下同),屬于純凈物的有 。(2)如圖所示為物質分類關系,其中A、B是并列關系,B包含C。若B是化合物,C是氧化物,則C包含 ,A包含 。題型二 物質的簡單分離方法將粗鹽溶解,并用漏斗和濾紙搭建的過濾裝置去除其中的泥沙,正確過濾后,展開濾紙,若灰色代表泥沙,白色代表濾紙上沒有泥沙,則看到的情況最接近圖中的( )A. B.C. D.(2024 湖州模擬)工業(yè)上可以用食鹽和石灰石為原料制取純堿(Na2CO3),生產(chǎn)的關鍵是在沉淀池中讓NaCl、NH3、CO2和H2O盡可能多地轉化成NaHCO3(固體沉淀物)和NH4Cl(溶液)。主要生產(chǎn)流程如圖所示:(已知2NH4Cl+Ca(OH)2═CaCl2+2NH3↑+2H2O)(1)若在實驗室里分離“設備(Ⅰ)”中的混合物,用到的操作的名稱是 。(2)“沉淀池”中的反應是在加壓的條件下不斷向食鹽水和飽和氨水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氣體,試分析該流程需要加壓條件的原因是: 。(3)對“設備(Ⅱ)”中的母液處理后,除水以外可在本流程中再利用的物質有 (填寫化學式)。(2024 寧波模擬)如圖為實驗室分離水和酒精的裝置圖,其中B是冷凝管。冷凝管中的內管是分離出來的酒精,外管通入冷水。下面根據(jù)如圖來回答:(1)此時分離水和酒精的原理是利用它們 的特點來分離的。(2)為了達到較好的冷卻效果,冷水的進水口應是 (填“甲”或“乙”)。題型三 單質與化合物發(fā)區(qū)分(2024 浙江模擬)據(jù)報道,杭州亞運會火炬“薪火”是以生物質燃氣為燃料。生物質燃氣是以農(nóng)作物秸稈、禽畜糞便等含有生物質體的物質為原料,在一定條件下制成含有氫氣、一氧化碳、甲烷等的生物質燃氣。其中的一個反應是水蒸氣和碳在高溫條件產(chǎn)生一氧化碳和氫氣。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A.生物質燃氣中只有無機物B.產(chǎn)生一氧化碳的反應中,碳具有還原性C.生物質燃氣中的物質都是化合物D.生物質燃氣燃燒是吸熱反應(2024 西湖區(qū)校級模擬)青銅是冶鑄史上最早出現(xiàn)的Cu、Sn(錫)合金,與純銅相比,耐磨且耐腐蝕,下列描述中錯誤的是( )A.青銅是Cu和Sn(錫)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的化合物B.將青銅屑加入足量的稀鹽酸中,會有氣泡產(chǎn)生C.用CuSO4溶液能驗證Cu、Sn的金屬活動性強弱D.青銅是銅的合金,因此青銅屬于金屬材料證據(jù)推理是科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A.單質只含一種元素,所以只含一種元素的物質一定是單質B.NaOH、Na2CO3等溶液都使酚酞試液變紅,使酚酞試液變紅的一定是堿性溶液C.有機物是含碳的化合物,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機物D.置換反應生成單質和化合物,生成單質和化合物的反應一定為置換反應題型四 氧化物、酸、堿、鹽的區(qū)分(2024 瑞安市模擬)溫州朔門古港遺址被評為2022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出土大量文物,含有多種瓷器、木器等,為“海上絲綢之路”研究提供重要見證,回答問題。圖為本次出土的北宋龍泉窯瓷爐。瓷器由瓷胎和釉面組成,瓷胎成分為Na2SiO3,從物質分類看它屬于( )A.氧化物 B.酸 C.堿 D.鹽(2024 上城區(qū)一模)敦煌壁畫色彩艷麗,礦物顏料功不可沒,其藍色源于孔雀石,主要成分是堿式碳酸銅[Cu2(OH)2CO3](相對分子量為222),它能與酸發(fā)生反應。某同學利用以下反應實現(xiàn)物質間轉化,分析正確的是( )堿式碳酸銅CuCl2Cu(OH)2CuOCuA.堿式碳酸銅屬于堿B.轉化①可選用HCl溶液C.轉化③是置換反應D.若有222克堿式碳酸銅,理論上可制得64克銅(2024 溫州模擬)氧氣珠的有效成分為過氧化鈣(化學式CaO2),放入水族箱可增加水中溶解氧。已知常溫下CaO2為固體粉末,與水緩慢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和氧氣,則CaO2( )A.屬于堿B.需干燥保存C.與水反應所得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變紅D.可用來改良堿性土壤基礎鞏固如圖表示構成物質的模型,“”和“〇”分別表示兩種不同的原子,可以表示單質的是( )A. B.C. D.實驗室制取氧氣所用的雙氧水溶液,其溶質和溶劑的分子結構模型如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都屬于氧化物 B.化學性質相同C.都含有氫分子 D.氧元素質量分數(shù)相同下列性質中,可以確定某種物質屬于酸的是( )A.溶液的pH<7B.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H+C.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D.能跟堿反應生成鹽和水(2024 上城區(qū)校級三模)“灰汁團”是浙江傳統(tǒng)小吃,制作過程中要用到大米和“灰汁”。“灰汁”制取方法如資料卡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資料卡 傳統(tǒng)方法:稻草燒灰一加水溶解→靜置沉淀→過濾取汁現(xiàn)代方法:將食用堿(純堿和小蘇打的混合物)與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成汁A.大米中含有的淀粉屬于有機物B.稻草燃燒屬于化學變化C.傳統(tǒng)方法制得的“灰汁”是混合物D.現(xiàn)代方法制得的“灰汁”不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分類是我們經(jīng)常用的一種學習方法。若用圖所示的形式對所學知識進行分類,則表中的選項與圖相符的是( )選項 甲 X Y ZA 有機物 甲烷 酒精 脂肪B 合金 鋁合金 鋼 氧化鐵C 難溶性鹽 硫酸鋇 氯化銀 氫氧化鐵D 常見的堿 燒堿 純堿 熟石灰【新素材】(2024 西湖區(qū)校級三模)醫(yī)用防護口罩的核心材料是“熔噴布”(主要成分為聚丙烯[(C3H6)n]),鼻梁壓條的材料是金屬鋁;因其對帶病毒氣溶膠和有害微塵的阻隔效果顯著,故在預防新冠肺炎疫情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熔噴布”的主要成分聚丙烯屬于無機物B.制作鼻梁壓條的金屬鋁是由鋁分子構成的C.用金屬鋁制作鼻梁壓條是利用其導電性D.醫(yī)用防護口罩起阻隔作用的原理類似于過濾如圖是一瓶飲用天然水標簽的部分內容。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飲用天然水特征性指標部分成分含量(μg/100mL) 鈣≥400 鎂≥50 鉀≥35 鈉≥10 偏硅酸≥180pH(25℃) 7.3±0.5A.該飲用天然水屬于混合物B.該飲用天然水標簽中的鈣是以單質的形式存在C.該飲用天然水中含有鈣、鎂、鈉、鉀等金屬元素D.100mL該飲用天然水中含偏硅酸不低于180μg【新素材】在第十九屆杭州亞運會上,許多場館的建設和運動器材中均采用多種新型材料,下列新型材料中不屬于有機物的是( )A.合成塑料 B.合成纖維 C.合成橡膠 D.合金材料能力提升如圖所示為三種實驗操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進行如圖甲所示的過濾操作,可從食鹽溶液中獲得食鹽固體B.進行如圖乙所示的蒸發(fā)操作,當蒸發(fā)皿中出現(xiàn)較多固體時停止加熱C.如圖丙所示的蒸餾操作,用于提取食鹽水中的食鹽D.在粗鹽提純實驗中,需要用到圖示甲、乙、丙三種操作(2023 天臺縣一模)某興趣小組開展蔬菜染色再生紙的項目化學習,經(jīng)歷了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的探索。①制作紅色紫甘藍提取液:紫甘藍粉碎,加入稀鹽酸,充分攪拌后過濾取濾液備用。②制作原色紙漿:廢紙剪碎,熱水浸泡成糊狀后加入淀粉,攪拌得到原色紙漿。③制作染色紙張:制作染色紙張的過程中,“抄紙”這一固體與液體分離的過程類似于( )A.過濾 B.沉淀 C.結晶 D.蒸餾戴口罩是防止霧霾顆粒物進入人體的一種有效措施,市場上口罩品種繁多。為探究口罩的防護功能,小敏在三只如圖丙所示瓶內裝少量激光打印粉,將A,B,C三種口罩分別在瓶口系緊,外面覆蓋一張餐巾紙,通過打氣筒打氣,使粉末飛揚。實驗結果如圖丁,則防護功能最好的口罩為 口罩。【設問的創(chuàng)新】(2024 紹興三模)人類對酸堿的認識,從最早靠味覺作為標準到近代的酸堿質子理論,經(jīng)歷了一個由淺入深的認識過程。請回答:(1)已知硫酸氫鈉在水溶液中的電離方程式:。根據(jù)酸堿質子理論,NaHSO4可稱為 (填“酸”或“堿”)。(2)關于酸堿的認識,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A.能使酚酞變紅的物質一定是堿B.酸堿電離理論只能適用于水溶液C.人類對酸堿的認識過程是一個逐步發(fā)展、延伸和完善的過程戰(zhàn)國所著《周禮》中記載沿海古人“煤餅燒蠣房成灰”,“蠣房”即牡蠣殼(主要成分CaCO3),并把這種灰稱為“蜃”(主要成分為CaO),回答下列問題:(1)從組成上看,“蠣房”和“蜃”都含有鈣 (選填“元素”或“原子”)。(2)從類型上看,CaCO3和CaO都屬于 (選填“氧化物”或“化合物”)。(3)從產(chǎn)物上看,煤餅燃燒后將產(chǎn)生二氧化碳,檢驗該氣體的常用方法是將其通入 中。(2024 鹿城區(qū)二模)茶作為中國的傳統(tǒng)飲品,歷史悠久,泡茶過程如下圖所示。茶湯的滋味取決于茶多酚的含量。茶多酚是一種白色粉末,易溶于熱水、乙醇等,在堿性環(huán)境中不穩(wěn)定。(1)茶多酚(C17H19N3O)在物質分類中屬于純凈物中的 。(2)泡茶過程中茶具的溫度會升高,其原因是通過 的方式改變內能。(3)洗茶可以去除雜味,讓茶湯更清香。為了減少茶多酚的損失,請結合其性質寫出一條洗茶操作的建議: 。(2023秋 拱墅區(qū)校級期中)小璐同學從學校附近中河里取出渾濁水樣進行實驗。①將水樣靜置,用如圖裝置進行過濾,其操作不規(guī)范的是 (填序號)。a用玻璃棒引流b濾紙邊緣高出漏斗c漏斗末端頸尖緊靠燒杯內壁d將濾紙濕潤,使其緊貼漏斗內壁e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輕輕攪動以加快過濾速度②向過濾后所得水樣中加入一定量活性炭,利用活性炭的 性除去雜質和異味。③生活中常用 (填“煮沸”“靜置沉淀”或“過濾”)的方法進行殺菌消毒。④為了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人類必須愛惜水。下列做法有利于保護水資源的是 (填序號)。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B.提倡使用節(jié)水器具C.工業(yè)上冷卻水重復利用D.收集雨水沖廁所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一部分 物質科學第2講 物質的分類01考情透視·目標導航02知識導圖·思維引航03考點突破·考法探究考點一:純凈物和混合物考點二:混合物的分離考點三:單質和化合物考點四:氧化物、酸、堿、鹽04題型精研·考向洞悉題型一 純凈物與混合物題型二 物質的簡單分離方法題型三 單質與化合物發(fā)區(qū)分題型四 氧化物、酸、堿、鹽的區(qū)分05分層訓練·鞏固提升基礎鞏固能力提升考點要求 課標要求 考查頻次 命題預測物質的分類 1、區(qū)別純凈物和混合物、單質和化合物、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知道無機化合物可以分為氧化物、酸、堿、鹽等。 2、初步學會混合物的分離方法 3、能根據(jù)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對常見物質進行分類,認識同類物質通常具有相似的性質。 2024年考查3道,3.5分 ①根據(jù)物質結構分類; ②根據(jù)物質狀態(tài)分類; ③過濾、蒸發(fā)、蒸餾的操作 在選擇題、填空題或探究題出現(xiàn)考點一:純凈物和混合物1.由單一物質組成的物質稱為純凈物,如氧氣(O2)、水(H2O)等。 2.由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物質組成的物質叫混合物,如空氣、海水、合金等。 (2024 杭州二模)構建化學基本觀念是學好化學的基礎。下列對化學基本觀念的認識正確的是( )A.結構觀:CO和CO2的化學性質不同,因為它們的組成元素不同B.分類觀: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都是混合物C.變化觀:在一定條件下,CO2和O2可以相互轉化D.微粒觀: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碳原子和氧原子【解答】解:A、CO和CO2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它們的分子構成不同,故選項說法不正確。B、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混合物,比如水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故選項說法不正確。C、在一定條件下,CO2和O2可以相互轉化,氧氣通過呼吸作用轉化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過光合作用轉化為氧氣,故選項說法正確。D、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二氧化碳分子,故選項說法不正確。故選:C。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純凈物一定是由分子構成的B.由同種分子構成的物質一定是純凈物C.混合物一定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D.硫酸(H2SO4)是由兩個氫原子,一個硫原子,四個氧原子構成的【解答】解:A、純凈物不一定是由分子構成的,也有可能是由原子構成的,如鐵,還有可能是由離子構成的,如氯化鈉,說法錯誤;B、由同種分子構成的物質中只含一種物質,一定是純凈物,說法正確;C、混合物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組成的,不一定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如氧氣與臭氧組成的混合物中只含一種元素,說法錯誤;D、硫酸(H2SO4)是由硫酸分子構成的,每個硫酸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一個硫原子、四個氧原子構成的,說法錯誤。故選:B。有關如圖所示的五種物質的說法正確的是( )A.五種物質都是混合物B.①②④有相似之處,都盛放了不同狀態(tài)的同種物質C.③④屬于化合物D.②和⑤有相似之處:元素種類相同,但分子構成不同【解答】解:A、純凈物是由一種物質組成,氧氣和液氧、冰和水都屬于純凈物,故選項錯誤;B、①④有相似之處,都盛放了不同狀態(tài)的同種物質,②中氧氣和臭氧屬于混合物,故選項錯誤;C、③④屬于化合物,③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屬于混合物,故選項錯誤;D、②和⑤有相似之處:元素種類相同,但分子構成不同,都屬于混合物,故選項正確;故選:D。考點二:混合物的分離1.過濾過濾適用于液體與不溶于液體的固體之間的分離,或溶解性不同的固體之間的分離。過濾操作要注意“一貼二低三靠”。①“一貼”:濾紙緊貼漏斗內壁。②“二低”:濾紙邊緣略低于漏斗邊緣;漏斗內液面略低于濾紙邊緣。③“三靠”:漏斗最下端緊靠燒杯內壁;玻璃棒輕靠三層濾紙一邊;燒杯輕靠玻璃棒。2.蒸發(fā)蒸發(fā)適用于從溶液中分離固體溶質,如從食鹽水中分離出食鹽。3.飲用水凈化的方法飲用水凈化的方法有沉淀法、過濾法和蒸餾法。4.沉淀、過濾及蒸發(fā)的比較方法 原理 適用范圍 基本操作 作用 凈化 程度沉淀 根據(jù)物質的溶解性不同; 靜置,使不溶性的雜質沉降下來并與水分層。 用于分離液體中混有的不溶性固體雜質 加入明礬等凝聚劑,攪拌后靜置 除去不溶性雜質(使水中的懸浮微粒凝聚成較大顆粒而沉淀下來)。 由 低 到 高過濾 根據(jù)物質的溶解性不同; 把液體和不溶于液體的固體分離。 用于除去深中混有的不溶性固體雜質; 溶解,過慮 除去不溶性雜質(可除去水中的懸浮微粒)。吸附 利用活性炭或木炭的吸附作用把自然水中一些不溶性雜質和一些溶解性雜質吸附在表面。 除去部分不溶性和或溶性雜質,臭味等。蒸餾 根據(jù)液體物質的沸點不同; 通過加熱的方法使水變成水蒸氣后冷凝成水 用于分離或提純液態(tài)混合物 加熱,蒸餾、冷凝 除去可溶性雜質和不溶性雜質(可除去水中已溶解的物質)。(1)區(qū)分混合物和純凈物時不看元素種類,看物質種類。相同的元素可組成不同的物質,如H2O和H2O2等。(2)冰水混合物是純凈物而不是混合物。(2024 湖州一模)下列實驗操作與其目的對應關系錯誤的是( )A.過濾時漏斗中液面低于濾紙邊緣——防止液體從漏斗壁與濾紙間流下B.探究唾液對淀粉的分解時,37℃水浴加熱——模擬人體溫度C.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時試管口放一團棉花——防止粉末進入導管D.制作臨時裝片時,將蓋玻片一側先接觸液滴——防止損壞蓋玻片【解答】解:A.過濾時漏斗中液面低于濾紙邊緣,防止液體從漏斗壁與濾紙間流下,故A正確;B.探究唾液對淀粉的分解時,37℃水浴加熱,模擬人體溫度,故B正確;C.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時試管口放一團棉花,防止粉末進入導管,堵塞導氣管,故C正確;D.制作臨時裝片時,將蓋玻片一側先接觸液滴,防止氣泡產(chǎn)生,故D錯誤。故選:D。如圖是利用淡化膜分離淡化海水的方法,水分子可以通過淡化膜進入左側的淡水池,海水中體積較大的鹽離子和其他分子不能通過,從而得到淡水。該分離法的原理與下列操作最相似是( )A.吸附沉淀 B.過濾C.蒸餾 D.結晶【解答】解:膜分離法淡化海水,水分子可以通過淡化膜(海水中體積較大的鹽的離子和其他分子不能通過)進入左側的淡水池,從而得到淡水;過濾是把不溶于液體的固體與液體分離的一種方;因此分離法的原理與濾紙過濾原理類似;A.該裝置為吸附沉淀,不屬于過濾操作,故錯誤;B.該裝置為過濾操作,符合題意,故正確;C.該裝置為蒸餾裝置,不屬于過濾操作,故錯誤;D.該裝置為蒸發(fā)結晶操作,不屬于過濾操作,故錯誤;故選:B。【新素材】(2024 上城區(qū)月考)氣浮機是一種廢水處理設備,主要通過制氣、附著、刮渣等環(huán)節(jié)使水質凈化(如圖)。(1)制氣時,利用高壓使空氣極大限度地溶于水中,富含氣體的水通入浮著池時壓強減小,水中就會出現(xiàn)大量的微細氣泡。這是由于氣體溶解度隨壓強減少而 。(2)附著時,微細氣泡粘附在懸浮雜質上,使其浮力增大,當浮力大于重力時,懸浮雜質浮出水面,形成浮渣。附著后雜質所受浮力增大的原因是 。(3)刮渣時,將浮渣連同部分水刮入廢渣桶,浮渣留在廢渣桶內,水經(jīng)濾網(wǎng)流出,這種混合物分離的方法為 。【解答】解:(1)制氣時,利用高壓使空氣極大限度地溶于水中,富含氣體的水通入附著池時壓強減小,水中就會出現(xiàn)大量的微細氣泡。這是由于氣體溶解度隨壓強減少而減小;(2)氣體的密度小于水,當氣體附著在雜質上,相當于增大了V排,從而增大了浮力,浮力大于重力,因而使雜質浮于表面而形成浮渣;(3)刮渣時,將浮渣連同部分水刮入廢渣桶,浮渣留在廢渣桶內,水經(jīng)濾網(wǎng)流出,這種混合物分離的方法為過濾。考點三:單質和化合物1.按組成元素的種數(shù)又可以將純凈物分為單質和化合物。 2.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如銅(Cu)、銀(Ag)、氮氣(N2)等。 3.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如H2O、KClO3等。 4.單質和化合物的區(qū)別:組成元素是一種還是多種。單質 化合物宏觀組成 同種元素 不同種元素微觀構成 由同種原子構成的同一種分子 由不同種原子構成的同一種分子化學性質 不能發(fā)生分解反應 一定條件下可以發(fā)生分解反應5.化合物主要分為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1)有機化合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甲烷(CH4)、乙醇(C2H5OH)、蛋白質等。 (2)無機化合物是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有些含碳化合物也屬于無機物,包括CO、CO2、H2CO3、Na2CO3(碳酸鹽)和NaHCO3(碳酸氫鹽)等。 據(jù)媒體報道,“金星快車”號探測器發(fā)現(xiàn)金星大氣中存在15N2,15N的原子核中含有7個質子和8個中子。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15N的核外電子數(shù)為15B.15N與14N互為同位素原子C.15N2是一種新型化合物D.15N2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5價【解答】解:A、15N含有7個質子,原子中核內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則15N的核外電子數(shù)為7,故選項說法錯誤。B、15N含有7個質子和8個中子,14N中含有7個質子和7個中子,15N與14N的原子核內質子數(shù)相同,中子數(shù)不相同,屬于同位素,故選項說法正確。C、15N2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是一種新型的單質,故選項說法錯誤。D、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為0,15N2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0價,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B。(2024 濱江區(qū)一模)分類與建模是重要的科學學科素養(yǎng)。下列有關X、Y表示的概念之間存在如下圖所示關系的是( )選項 A B C D概念 X 單質 氧化反應 堿溶液 非金屬元素Y 化合物 化合反應 堿性溶液 稀有氣體元素【解答】解:A、純凈物分為單質與化合物,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單質,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化合物,單質與化合物是并列關系,不合題意;B、氧化反應與化合反應屬于交叉關系,有些化合反應屬于氧化反應,如碳在氧氣中燃燒,既屬于化合反應,也屬于氧化反應,符合題意;C、堿的溶液一定顯堿性,但顯堿性的溶液不一定是堿的溶液,堿性溶液包括堿的溶液,二者是包含關系,不合題意;D、非金屬元素與稀有氣體元素是并列關系,不合題意。故選:B。【新素材】我國近七成的人有著腸胃不適的癥狀,在檢查時大部分都會發(fā)現(xiàn)腸胃中存在著幽門螺旋桿菌,這是一種對腸胃傷害較大,且具有傳染性的細菌。臨床通常使用阿莫西林治除幽門螺旋桿菌。幽門螺旋桿菌檢測時被要求口服一顆膠囊內含13CO(NH2)2、13CO(NH2)2和H2O反應生成13CO2和NH3,要分析呼出來的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就能判斷患者有沒有幽門螺桿菌感染,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在化學變化中分子種類發(fā)生了變化B.在化學變化中原子種類發(fā)生了變化C.反應中涉及的物質都是化合物D.反應前后13C原子質量不變【解答】解:A、在化學變化中分子種類發(fā)生了變化,該選項正確。B、在化學變化中原子種類不變,該選項不正確。C、反應中涉及的物質中,尿素、水、二氧化碳和氨氣都是化合物,該選項正確。D、反應前后13C原子質量不變,該選項正確。故選:B。考點四:氧化物、酸、堿、鹽1.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H2O等。 2.酸:在水溶液中解離出的陽離子全部為H+的化合物,如HCl、H2SO4等。 3.堿:在水溶液中解離出的陰離子全部為OH-的化合物,如NaOH、Ca(OH)2、NH3·H2O等。 4.鹽:由金屬陽離子(或NH4+)與酸根陰離子構成的化合物,如NaCl、NaHCO3、K2MnO4等。 (1)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H2SO4是酸而不是氧化物。(2)酸性物質不一定是酸,堿性物質不一定是堿。含有下列各組離子的溶液,其中的溶質都屬于酸的是( )A.Na+ H+ SO42﹣ B.Ca2+ OH﹣ Na+C.H+ SO42﹣ Cl﹣ D.K+ CO32﹣ NO3﹣【解答】解:A、溶液中含有鈉離子,其中的溶質不都屬于酸。故選項錯誤;B、溶液中不含有氫離子,溶質中沒有酸。故選項錯誤;C、溶液中的陽離子都是氫離子,其中的溶質都屬于酸。故選項正確;D、溶液中不含有氫離子,溶質中沒有酸。故選項錯誤。故選:C。(2024 杭州二模)兩種化學酸堿理論:①酸堿電離理論:電離時所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酸,電離時所生成的陰離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堿。②酸堿質子理論:任何能給出質子(H+)的物質(分子、原子或離子)都是酸,任何能接受質子(H+)的物質(分子、原子或離子)都是堿。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酸堿電離理論認為:酸堿是兩種不同的物質B.根據(jù)酸堿電離理論,Cu2(OH)2CO3屬于堿C.酸堿質子理論認為:酸和堿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離子D.酸堿質子理論擴大了酸和堿的范圍,不再具有局限性【解答】解:A、酸堿電離理論認為酸堿是兩種不同的物質,故A正確;B、由酸堿電離理論可知,電離時所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酸,電離時所生成的陰離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堿,所以Cu2(OH)2CO3屬于鹽,故B錯誤;C、任何能給出質子(H+)的物質(分子、原子或離子)都是酸,任何能接受質子(H+)的物質(分子、原子或離子)都是堿,所以酸堿質子理論認為酸和堿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離子,故C正確;D、酸堿質子理論擴大了酸和堿的范圍,不再具有局限性,故D正確;故選:B。下列各組物質中符合“酸堿鹽氧化物”順序的是( )A.H2SO4、Na2O、MgCl2、CB.NaHCO3、Ba(OH)2、Na2CO3、ZnC.HNO3、KOH、Na2CO3、O2D.HCl、KOH、Na2CO3、SiO2【解答】解:A、氧化鈉由氧元素和鈉元素組成,是氧化物;碳屬于單質,錯誤;B、碳酸氫鈉是鹽,鋅屬于單質,錯誤;C、氧氣屬于單質,錯誤;D、鹽酸是酸,氫氧化鉀是堿,碳酸鈉是鹽,二氧化硅是氧化物,正確;故選:D。題型一 純凈物與混合物唐朝孫思邈在《伏硫磺法》中最早記載了黑火藥的三組分(硝酸鉀、硫磺和木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黑火藥屬于混合物B.硝酸鉀屬于酸C.硫磺在空氣中不能燃燒D.木炭燃燒會產(chǎn)生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解答】解:A.黑火藥的主要成分有硝酸鉀、硫磺和木炭等,因此黑火藥屬于混合物,故正確;B.硝酸鉀是由鉀離子和硝酸根離子構成純凈物,屬于鹽,故錯誤;C.硫磺在空氣中點燃,生成二氧化硫氣體,故錯誤;D.木炭燃燒會產(chǎn)生無色無味的二氧化碳氣體,故錯誤;故選:A。【新素材】(2024 浙江模擬)如圖所示,“打鐵花”這一傳統(tǒng)民間焰火表演已列入國家非遺名錄。大致方法是:利用焦炭燃燒產(chǎn)生的高溫將生鐵(合金)熔化為鐵水,表演者用一手拿的下棒猛擊另一手盛有鐵水的上棒,使鐵水灑向花棚上的鞭炮和煙花,形成鐵花飛濺、煙火如瀑、鞭炮齊鳴的場景。(1)生鐵屬于 (選填“單質”“化合物”或“混合物”)。(2)焦炭充分燃燒溫度可達2500℃,足以將生鐵熔化。要使爐中焦炭的燃燒溫度達到最高,除了足夠的焦炭外,還須不斷鼓入 。(3)打鐵花表演過程中,飛濺的鐵水在空中迅速變成固態(tài),這種物態(tài)變化過程叫做 。【解答】解:(1)生鐵是含碳量為2%~4.3%的鐵合金,屬于混合物;(2)不斷向燃著的焦炭中鼓入空氣或氧氣,其目的是使焦炭燃燒更充分,溫度更高,加快鐵的熔化;(3)液態(tài)“鐵水”被表演者打到空中后,迅速變成微小固態(tài)顆粒的過程中涉及的物態(tài)變化是凝固。(2024 鄞州區(qū)二模)將下列物質進行分類:①燒仙草;②冰水混合物;③稀有氣體;④氧化銅;⑤純凈的空氣;⑥氧氣和液氧的混合物;⑦純凈水;⑧氯化鉀;⑨鋁箔;⑩加熱高錳酸鉀剩余的固體產(chǎn)物。(1)含有氧分子的有 (填序號,下同),屬于純凈物的有 。(2)如圖所示為物質分類關系,其中A、B是并列關系,B包含C。若B是化合物,C是氧化物,則C包含 ,A包含 。【解答】解:(1)氧氣中含有氧分子,所以含有氧氣的物質就含有氧分子,含有氧分子的有⑤⑥;純凈物是由一種物質組成,所以屬于純凈物的有②④⑥⑦⑧⑨;(2)純凈物分為單質和化合物,而化合物中分為氧化物和非氧化物,其中A、B是并列關系,B包含C,若B是化合物,則C是氧化物,所以屬于氧化物的是②④⑦,A是單質,屬于單質的是⑥⑨。故答案為:(1)⑤⑥;②④⑥⑦⑧⑨;(2)②④⑦;⑥⑨。題型二 物質的簡單分離方法將粗鹽溶解,并用漏斗和濾紙搭建的過濾裝置去除其中的泥沙,正確過濾后,展開濾紙,若灰色代表泥沙,白色代表濾紙上沒有泥沙,則看到的情況最接近圖中的( )A. B.C. D.【解答】解:過濾器的制作過程是先將濾紙對折成半圓,然后折成四分之一圓制成一個圓錐形,且過濾時液面低于濾紙的邊緣,所以難溶物在濾紙上的分布情況是小于濾紙的半圓,則過濾后展開濾紙,若灰色代表泥沙,白色代表濾紙上沒有泥沙,則看到的情況最接近圖中的B。故選:B。(2024 湖州模擬)工業(yè)上可以用食鹽和石灰石為原料制取純堿(Na2CO3),生產(chǎn)的關鍵是在沉淀池中讓NaCl、NH3、CO2和H2O盡可能多地轉化成NaHCO3(固體沉淀物)和NH4Cl(溶液)。主要生產(chǎn)流程如圖所示:(已知2NH4Cl+Ca(OH)2═CaCl2+2NH3↑+2H2O)(1)若在實驗室里分離“設備(Ⅰ)”中的混合物,用到的操作的名稱是 。(2)“沉淀池”中的反應是在加壓的條件下不斷向食鹽水和飽和氨水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氣體,試分析該流程需要加壓條件的原因是: 。(3)對“設備(Ⅱ)”中的母液處理后,除水以外可在本流程中再利用的物質有 (填寫化學式)。【解答】解:(1)固液分離可以采用過濾的方法進行;把“設備(I)”中的混合物分離成碳酸氫鈉固體和母液,因此操作的名稱為過濾;(2)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較小,增大壓強,氣體的溶解度增大;該流程需要加壓條件的原因是:增加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使反應更充分;(3)進入“設備(Ⅱ)”的物質有氧化鈣、氯化鈉、氯化銨及水,發(fā)生的反應有H2O+CaO=Ca(OH)2、Ca(OH)2+2NH4Cl=2NH3↑+2H2O+CaCl2,最終產(chǎn)物有氯化鈉、氯化鈣、氨氣,其中氯化鈉、氨氣可再利用;(2024 寧波模擬)如圖為實驗室分離水和酒精的裝置圖,其中B是冷凝管。冷凝管中的內管是分離出來的酒精,外管通入冷水。下面根據(jù)如圖來回答:(1)此時分離水和酒精的原理是利用它們 的特點來分離的。(2)為了達到較好的冷卻效果,冷水的進水口應是 (填“甲”或“乙”)。【解答】解:(1)冷凝管中的內管是分離出來的酒精,圖中是蒸餾操作,此時分離水和酒精的原理是利用它們沸點不同的特點來分離的。(2)制取蒸餾水時,為增強冷凝效果,下端管口是進水管,上端管口是出水管,即冷水的進水口應是乙。故答案為:(1)沸點不同;(2)乙。題型三 單質與化合物發(fā)區(qū)分(2024 浙江模擬)據(jù)報道,杭州亞運會火炬“薪火”是以生物質燃氣為燃料。生物質燃氣是以農(nóng)作物秸稈、禽畜糞便等含有生物質體的物質為原料,在一定條件下制成含有氫氣、一氧化碳、甲烷等的生物質燃氣。其中的一個反應是水蒸氣和碳在高溫條件產(chǎn)生一氧化碳和氫氣。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A.生物質燃氣中只有無機物B.產(chǎn)生一氧化碳的反應中,碳具有還原性C.生物質燃氣中的物質都是化合物D.生物質燃氣燃燒是吸熱反應【解答】解:A、生物質燃氣中的氫氣屬于單質,一氧化碳屬于無機物,甲烷屬于有機物,故A說法錯誤;B、水蒸氣和碳在高溫條件產(chǎn)生一氧化碳和氫氣,在該反應中,碳奪取了水中的氧元素,體現(xiàn)了碳的還原性,故B說法正確;C、生物質燃氣中的氫氣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單質,故C說法錯誤;D、燃燒都放熱,因此生物質燃氣的燃燒是放熱反應,故D說法錯誤。故選:B。(2024 西湖區(qū)校級模擬)青銅是冶鑄史上最早出現(xiàn)的Cu、Sn(錫)合金,與純銅相比,耐磨且耐腐蝕,下列描述中錯誤的是( )A.青銅是Cu和Sn(錫)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的化合物B.將青銅屑加入足量的稀鹽酸中,會有氣泡產(chǎn)生C.用CuSO4溶液能驗證Cu、Sn的金屬活動性強弱D.青銅是銅的合金,因此青銅屬于金屬材料【解答】解:A、銅和錫在形成合金時沒有發(fā)生化學變化,各自的化學性質不變,青銅屬于混合物,故錯誤;B、錫的活動性位于H前,可以與酸反應生成氫氣,故正確;C、錫可以從硫酸銅溶液中得到銅,可以驗證金屬Cu、Sn的活動性,故正確;D、青銅是Cu、Sn(錫)合金,因此青銅屬于金屬材料,故正確。故選:A。證據(jù)推理是科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A.單質只含一種元素,所以只含一種元素的物質一定是單質B.NaOH、Na2CO3等溶液都使酚酞試液變紅,使酚酞試液變紅的一定是堿性溶液C.有機物是含碳的化合物,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機物D.置換反應生成單質和化合物,生成單質和化合物的反應一定為置換反應【解答】解:A.單質只含一種元素,但只含一種元素的物質不一定是單質,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氣和臭氧的混合物、金剛石和石墨的混合物等,故A錯誤。B.NaOH、Na2CO3等溶液都使酚酞試液變紅,使酚酞試液變紅的一定是堿性溶液,故B正確。C.有機物是含碳的化合物,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機物,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或碳酸鹽不屬于有機物,故C錯誤。D.置換反應生成單質和化合物,但生成單質和化合物的反應不一定為置換反應,如CO+CuOCu+CO2,故D錯誤。故選:B。題型四 氧化物、酸、堿、鹽的區(qū)分(2024 瑞安市模擬)溫州朔門古港遺址被評為2022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出土大量文物,含有多種瓷器、木器等,為“海上絲綢之路”研究提供重要見證,回答問題。圖為本次出土的北宋龍泉窯瓷爐。瓷器由瓷胎和釉面組成,瓷胎成分為Na2SiO3,從物質分類看它屬于( )A.氧化物 B.酸 C.堿 D.鹽【解答】解:Na2SiO3是由鈉離子和硅酸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屬于鹽。故選:D。(2024 上城區(qū)一模)敦煌壁畫色彩艷麗,礦物顏料功不可沒,其藍色源于孔雀石,主要成分是堿式碳酸銅[Cu2(OH)2CO3](相對分子量為222),它能與酸發(fā)生反應。某同學利用以下反應實現(xiàn)物質間轉化,分析正確的是( )堿式碳酸銅CuCl2Cu(OH)2CuOCuA.堿式碳酸銅屬于堿B.轉化①可選用HCl溶液C.轉化③是置換反應D.若有222克堿式碳酸銅,理論上可制得64克銅【解答】解:A、堿式碳酸銅是由銅離子、氫氧根離子與碳酸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屬于鹽,不是堿,故選項說法錯誤;B、堿式碳酸銅中含有碳酸根離子、氫氧根離子,能與稀鹽酸中的氫離子發(fā)生反應生成氯化銅、水和二氧化碳,故轉化①可選用HCl溶液,故選項說法正確;C、轉化③是氫氧化銅加熱分解生成氧化銅和水,符合一變多的特征,屬于分解反應,故選項說法錯誤;D、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原子的種類和數(shù)目均不變,則可得以下關系Cu2(OH)2CO3~2Cu222 128則若有222克堿式碳酸銅,理論上可制得128克銅,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B。(2024 溫州模擬)氧氣珠的有效成分為過氧化鈣(化學式CaO2),放入水族箱可增加水中溶解氧。已知常溫下CaO2為固體粉末,與水緩慢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和氧氣,則CaO2( )A.屬于堿B.需干燥保存C.與水反應所得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變紅D.可用來改良堿性土壤【解答】解:A、過氧化鈣是氧化物,不是堿,該選項不正確。B、過氧化鈣能和水反應,因此應該干燥保存,該選項正確。C、過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溶液顯堿性,能使石蕊變藍色,該選項不正確。D、過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和氧氣,氫氧化鈣是堿,不能用過氧化鈣改良堿性土壤,該選項不正確。故選:B。基礎鞏固如圖表示構成物質的模型,“”和“〇”分別表示兩種不同的原子,可以表示單質的是( )A. B.C. D.【解答】解:A、由一種分子構成,屬于純凈物,由一種元素組成,屬于單質,故A正確;B、由兩種分子構成,屬于混合物,故B錯;C、由一種分子構成,屬于純凈物,由兩種元素組成,屬于化合物,故C錯;D、由兩種分子構成,屬于混合物,故D錯。故選:A。實驗室制取氧氣所用的雙氧水溶液,其溶質和溶劑的分子結構模型如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都屬于氧化物 B.化學性質相同C.都含有氫分子 D.氧元素質量分數(shù)相同【解答】解:A、雙氧水溶液中溶劑是水,溶質是雙氧水,都是由氫、氧元素組成的化合物,都屬于氧化物,故A分析正確;B、物質的結構決定物質的性質,由分子的模型圖可知,水和雙氧水的分子構成不同,化學性質不同,故B分析不正確;C、由分子的模型圖可知,都含有氫原子,不含有氫分子,故C分析不正確;D、水的化學式是H2O,水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是88.9%,雙氧水的化學式是H2O2,雙氧水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是94.1%,氧元素質量分數(shù)不相同,故D分析不正確。故選:A。下列性質中,可以確定某種物質屬于酸的是( )A.溶液的pH<7B.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H+C.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D.能跟堿反應生成鹽和水【解答】解:A、氯化銨是鹽,氯化銨溶液顯酸性,pH小于7,故選項不正確。B、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是酸,故選項正確。C、氯化銨是鹽,氯化銨溶液顯酸性,也能使石蕊變紅色,故選項不正確。D、二氧化碳不是酸,能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故選項不正確。故選:B。(2024 上城區(qū)校級三模)“灰汁團”是浙江傳統(tǒng)小吃,制作過程中要用到大米和“灰汁”。“灰汁”制取方法如資料卡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資料卡 傳統(tǒng)方法:稻草燒灰一加水溶解→靜置沉淀→過濾取汁現(xiàn)代方法:將食用堿(純堿和小蘇打的混合物)與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成汁A.大米中含有的淀粉屬于有機物B.稻草燃燒屬于化學變化C.傳統(tǒng)方法制得的“灰汁”是混合物D.現(xiàn)代方法制得的“灰汁”不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解答】解:A、大米中含有的淀粉是一種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屬于有機物,說法正確;B、稻草燃燒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說法正確;C、傳統(tǒng)方法制得的“灰汁”中含有多種物質,是混合物,說法正確;D、現(xiàn)代方法制得的“灰汁”中含有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它們水溶液顯堿性,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說法錯誤。故選:D。分類是我們經(jīng)常用的一種學習方法。若用圖所示的形式對所學知識進行分類,則表中的選項與圖相符的是( )選項 甲 X Y ZA 有機物 甲烷 酒精 脂肪B 合金 鋁合金 鋼 氧化鐵C 難溶性鹽 硫酸鋇 氯化銀 氫氧化鐵D 常見的堿 燒堿 純堿 熟石灰【解答】解:A、甲烷、酒精、脂肪都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均屬于有機物,選項與圖示相符,故A正確;B、鋁合金、鋼都是合金,而氧化鐵屬于氧化物,不屬于合金,選項與圖示不符,故B錯誤;C、硫酸鋇、氯化銀都屬于難溶性的鹽,而氫氧化鐵屬于難溶性的堿,與圖示不符,故C錯誤;D、燒堿(氫氧化鈉)和熟石灰(氫氧化鈣)都是堿類,而純堿的化學式為Na2CO3,屬于鹽類,選項與圖示不符,故D錯誤;故選:A。【新素材】(2024 西湖區(qū)校級三模)醫(yī)用防護口罩的核心材料是“熔噴布”(主要成分為聚丙烯[(C3H6)n]),鼻梁壓條的材料是金屬鋁;因其對帶病毒氣溶膠和有害微塵的阻隔效果顯著,故在預防新冠肺炎疫情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熔噴布”的主要成分聚丙烯屬于無機物B.制作鼻梁壓條的金屬鋁是由鋁分子構成的C.用金屬鋁制作鼻梁壓條是利用其導電性D.醫(yī)用防護口罩起阻隔作用的原理類似于過濾【解答】解:A、聚丙烯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屬于有機物,故A錯誤;B、制作鼻梁壓條的金屬鋁是由鋁原子構成的,故B錯誤;C、用金屬鋁制作鼻梁壓條是利用其韌性,故C錯誤;D、醫(yī)用口罩對細菌、病毒有較強的阻隔作用,其作用原理相當于過濾,故D正確。故選:D。如圖是一瓶飲用天然水標簽的部分內容。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飲用天然水特征性指標部分成分含量(μg/100mL) 鈣≥400 鎂≥50 鉀≥35 鈉≥10 偏硅酸≥180pH(25℃) 7.3±0.5A.該飲用天然水屬于混合物B.該飲用天然水標簽中的鈣是以單質的形式存在C.該飲用天然水中含有鈣、鎂、鈉、鉀等金屬元素D.100mL該飲用天然水中含偏硅酸不低于180μg【解答】解:A、該飲用天然水中含有多種物質,屬于混合物,故A說法正確;B、該飲用天然水標簽中的鈣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故B說法錯誤;C、該飲用天然水中含有鈣、鎂、鈉、鉀等金屬元素,故C說法正確;D、由標簽信息可知,100mL該飲用天然水中含偏硅酸不低于180μg,故D說法正確。故選:B。【新素材】在第十九屆杭州亞運會上,許多場館的建設和運動器材中均采用多種新型材料,下列新型材料中不屬于有機物的是( )A.合成塑料 B.合成纖維 C.合成橡膠 D.合金材料【解答】解:A、合成塑料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屬于有機物,故A不符合題意;B、合成纖維是用纖維制成的,纖維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屬于有機物,故B不符合題意;C、合成橡膠是用橡膠制成的,橡膠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屬于有機物,故C不符合題意;D、合金材料是用合金制成的,合金是由金屬與金屬(非金屬)融合而成,不屬于有機物,故D符合題意;故選:D。能力提升如圖所示為三種實驗操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進行如圖甲所示的過濾操作,可從食鹽溶液中獲得食鹽固體B.進行如圖乙所示的蒸發(fā)操作,當蒸發(fā)皿中出現(xiàn)較多固體時停止加熱C.如圖丙所示的蒸餾操作,用于提取食鹽水中的食鹽D.在粗鹽提純實驗中,需要用到圖示甲、乙、丙三種操作【解答】解:A、過濾是把不溶于液體的固體與液體分離的一種方法,進行如圖甲所示的過濾操作,不能從食鹽溶液中獲得食鹽固體,故選項說法錯誤。B、蒸發(fā)時,當蒸發(fā)皿中出現(xiàn)較多固體時,應停止加熱,利用余熱將剩余水分蒸干,故選項說法正確。C、蒸餾是通過加熱汽化的方法而將物質分離的一種方法,不能用于提取食鹽水中的食鹽,故選項說法錯誤。D、粗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粗鹽提純是通過溶解(把不溶物與氯化鈉初步分離)、過濾(把不溶物徹底除去)、蒸發(fā)(氯化鈉從溶液中分離出來)得到精鹽的過程,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B。(2023 天臺縣一模)某興趣小組開展蔬菜染色再生紙的項目化學習,經(jīng)歷了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的探索。①制作紅色紫甘藍提取液:紫甘藍粉碎,加入稀鹽酸,充分攪拌后過濾取濾液備用。②制作原色紙漿:廢紙剪碎,熱水浸泡成糊狀后加入淀粉,攪拌得到原色紙漿。③制作染色紙張:制作染色紙張的過程中,“抄紙”這一固體與液體分離的過程類似于( )A.過濾 B.沉淀 C.結晶 D.蒸餾【解答】解:過濾是把不溶于液體的固體與液體分離的一種方法,“抄紙”能將固體與液體分離,原理類似于過濾。故選:A。戴口罩是防止霧霾顆粒物進入人體的一種有效措施,市場上口罩品種繁多。為探究口罩的防護功能,小敏在三只如圖丙所示瓶內裝少量激光打印粉,將A,B,C三種口罩分別在瓶口系緊,外面覆蓋一張餐巾紙,通過打氣筒打氣,使粉末飛揚。實驗結果如圖丁,則防護功能最好的口罩為 口罩。【解答】解:由圖可以看出C口罩上沒有激光打印粉,說明過濾效果最好,所以防護功能最好的口罩為C口罩。故答案為:C。【設問的創(chuàng)新】(2024 紹興三模)人類對酸堿的認識,從最早靠味覺作為標準到近代的酸堿質子理論,經(jīng)歷了一個由淺入深的認識過程。請回答:(1)已知硫酸氫鈉在水溶液中的電離方程式:。根據(jù)酸堿質子理論,NaHSO4可稱為 (填“酸”或“堿”)。(2)關于酸堿的認識,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A.能使酚酞變紅的物質一定是堿B.酸堿電離理論只能適用于水溶液C.人類對酸堿的認識過程是一個逐步發(fā)展、延伸和完善的過程【解答】解:(1)酸堿質子理論認為,凡能給出質子的物質都是酸,凡能接受質子的物質都是堿;NaHSO4在水溶液中電離出H+,故NaHSO4可稱為酸;(2)A.能使酚酞變紅的物質不一定是堿,如碳酸鈉溶液呈堿性,能使酚酞變紅,但碳酸鈉屬于鹽,不符合題意;B.酸堿電離理論不僅適用于水溶液,也適用于熔融狀態(tài),不符合題意;C.人類對酸堿的認識過程是一個逐步發(fā)展、延伸和完善的過程,符合題意。故選:C。故答案為:(1)酸;(2)C。戰(zhàn)國所著《周禮》中記載沿海古人“煤餅燒蠣房成灰”,“蠣房”即牡蠣殼(主要成分CaCO3),并把這種灰稱為“蜃”(主要成分為CaO),回答下列問題:(1)從組成上看,“蠣房”和“蜃”都含有鈣 (選填“元素”或“原子”)。(2)從類型上看,CaCO3和CaO都屬于 (選填“氧化物”或“化合物”)。(3)從產(chǎn)物上看,煤餅燃燒后將產(chǎn)生二氧化碳,檢驗該氣體的常用方法是將其通入 中。【解答】解:(1)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從組成上看,“蠣房”和“蜃”都含有鈣元素。(2)化合物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且一種元素為氧元素,從類型上看,CaCO3和CaO都屬于化合物。(3)從產(chǎn)物上看,煤餅燃燒后將產(chǎn)生二氧化碳,檢驗該氣體的常用方法是將其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故答案為:(1)元素。(2)化合物。(3)澄清的石灰水。(2024 鹿城區(qū)二模)茶作為中國的傳統(tǒng)飲品,歷史悠久,泡茶過程如下圖所示。茶湯的滋味取決于茶多酚的含量。茶多酚是一種白色粉末,易溶于熱水、乙醇等,在堿性環(huán)境中不穩(wěn)定。(1)茶多酚(C17H19N3O)在物質分類中屬于純凈物中的 。(2)泡茶過程中茶具的溫度會升高,其原因是通過 的方式改變內能。(3)洗茶可以去除雜味,讓茶湯更清香。為了減少茶多酚的損失,請結合其性質寫出一條洗茶操作的建議: 。【解答】解:(1)茶多酚的分子式為C17H19N3O,有固定的組成,屬于純凈物或化合物;(2)泡茶過程中茶具的溫度會升高,其原因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內能;(3)茶多酚易溶于熱水,故可以采用用涼水快速沖洗。(2023秋 拱墅區(qū)校級期中)小璐同學從學校附近中河里取出渾濁水樣進行實驗。①將水樣靜置,用如圖裝置進行過濾,其操作不規(guī)范的是 (填序號)。a用玻璃棒引流b濾紙邊緣高出漏斗c漏斗末端頸尖緊靠燒杯內壁d將濾紙濕潤,使其緊貼漏斗內壁e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輕輕攪動以加快過濾速度②向過濾后所得水樣中加入一定量活性炭,利用活性炭的 性除去雜質和異味。③生活中常用 (填“煮沸”“靜置沉淀”或“過濾”)的方法進行殺菌消毒。④為了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人類必須愛惜水。下列做法有利于保護水資源的是 (填序號)。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B.提倡使用節(jié)水器具C.工業(yè)上冷卻水重復利用D.收集雨水沖廁所【解答】解:①a用玻璃棒引流,原說法正確;b濾紙邊緣應低于漏斗邊緣,原說法錯誤;c漏斗末端頸尖緊靠燒杯內壁,以防濾液濺出,原說法正確;d將濾紙濕潤,使其緊貼漏斗內壁,原說法正確;e不能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輕輕攪動以加快過濾速度,以防濾紙破損,原說法錯誤;故答案為:be;②向過濾后所得水樣中加入一定量活性炭,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雜質和異味;故答案為:吸附;③過濾可以除去水中的難溶性雜質,靜置沉淀可以除去水中較大的難溶性雜質,都不能起到殺菌消毒的目的;煮沸可以起到殺菌消毒的目的;故答案為:煮沸;④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會造成水體污染,不利于保護水資源,故A不合題意;B.提倡使用節(jié)水器具可以節(jié)約用水,有利于水資源的保護,故B符合題意;C.工業(yè)上冷卻水重復利用可以節(jié)約用水,有利于水資源的保護,故C符合題意;D.收集雨水沖廁所可以節(jié)約用水,有利于水資源的保護,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CD。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02講 物質的分類(學案)(學生版).docx 第02講 物質的分類(學案)(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