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章 三角形1 認識三角形第2課時 三角形的三邊關系※教學目標※1.掌握三角形按邊分類方法,能夠判定三角形是否為特殊的三角形。2.探索并掌握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能夠運用三角形的三邊關系解決問題。(難點)一、新課導入[情境導入]警察抓劫匪(一名罪犯實施搶劫后,經AB—BC的路線往山上逃竄,警察為了能盡快抓到逃犯,經路線AC追趕,最終在山頂將罪犯捉拿歸案。警察為什么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抓到罪犯呢?(學生各抒已見)思考:警察的追擊路線和罪犯的逃跑路線正好圍成了一個三角形,那警察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抓到罪犯,是不是與三角形的三條邊有關系呢?是不是任意的三條線段都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呢?今天我們就通過實際操作,分組討論來研究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關系。二、新知探究(一)三角形按邊分類[提出問題]觀察以下三角形,你能發現他們各自的邊長之間有什么關系嗎?[歸納總結]有兩邊相等的三角形叫作等腰三角形,三邊都相等的角叫作等邊三角形。(二)三角形的三邊關系[提出問題]如課本第88頁所示,分別量出下面三個三角形的三邊長度,并填空:計算每個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和、之差,并與第三邊比較,你能得到什么結論?[歸納總結]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理論依據: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典型例題]例1 以下列各組線段為邊,能組成三角形的是( B )A.2cm,3cm,5cm B.5cm,6cm,10cmC.1cm,1cm,3cm D.3cm,4cm,9cm方法總結:判定三條線段能否組成三角形,只要判定兩條較短的線段長度之和大于第三條線段的長度即可。例2 一個三角形的三邊長分別為4,7,x,那么x的取值范圍是( A )A.3<x<11 B.4<x<7C.-3<x<11 D.x>3方法總結:判斷三角形邊的取值范圍要同時運用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針對練習] 若a,b,c是△ABC的三邊長,化簡|a-b-c|+|b-c-a|+|c+a-b|。解:根據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得a-b-c<0,b-c-a<0,c+a-b>0,所以|a-b-c|+|b-c-a|+|c+a-b|=b+c-a+c+a-b+c+a-b=3c+a-b。三、課堂小結1.三角形按邊分類:有兩邊相等的三角形叫作等腰三角形,三邊都相等的三角形叫作等邊三角形。2.三角形中三邊之間的關系: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四、課堂訓練1.三條線段的長度分別為:(1)3cm,4cm,5cm;(2)8cm,7cm,15cm;(3)13cm,12cm,20cm;(4)5cm,5cm,11cm.能組成三角形的有( B )組A.1 B.2 C.3 D.42.現有3cm,4cm,7cm,9cm長的四根木棒,任取其中三根組成一個三角形,那么可以組成的三角形的個數是( B )A.1 B.2 C.3 D.43.三角形兩邊長分別為3和5,若第三邊的長為偶數,則這個三角形的周長可能是( C )A.10或12 B.10或14 C.12或14 D.14或164.在△ABC中,已知AB=AC=x,BC=6,則腰長x的取值范圍是( B )A.0<x<3 B.x>3 C.3<x<6 D.x>65.已知一個三角形的兩邊長分別是4cm,7cm,則這個三角形的周長的取值范圍是大于14小于22。6.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兩邊長分別為4,9,求它的周長。解:因為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所以,當腰長為4時,三角形的三邊分別為4,4,9,而4+4<9,所以不能構成一個三角形,應舍去。當腰長為9時,三角形的三邊分別為9,9,4,4+9>9,所以能構成一個三角形,其周長為22。※教學反思※本節課通過讓學生經歷一個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激發起學生求知欲,圍繞這個問題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由學生自己找出原因,初步感知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關系,重點研究“能圍成三角形的三條邊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通過觀察、驗證、再操作,最終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這一結論。這樣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既增加了學習興趣,又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