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章 相交線與平行線3 平行線的性質第1課時 平行線的性質※教學目標※1.理解并掌握平行線的性質。(重點)2.能運用平行線的性質進行推理證明。(難點)※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情境導入]窗戶的內窗的兩條豎直的邊是平行的,在推動過程中,兩條豎直的邊與窗戶外框形成的兩個角∠1,∠2有什么數量關系?解:∠1=∠2二、新知探究知識點:平行線的性質[提出問題]如圖,直線a與直線b平行,動手量一量圖中八個角的度數。(1)測量同位角∠1 和∠5 的大小,它們有什么關系?圖中還有其他同位角嗎?它們的大小有什么關系?解:∠1=∠5。其他的同位角還有∠2和∠6,∠3和∠7,∠4和∠8。相等。(2)圖中有幾對內錯角?它們的大小有什么關系?解:有兩對內錯角,分別是∠3和∠6,∠4和∠5。相等。(3)圖中有幾對同旁內角?它們的大小有什么關系?解:有兩對同旁內角,分別是∠3和∠5,∠4和∠6。相等。思考 另外畫一組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樣測量并計算各角的度數,剛才的猜想是否依然成立?[歸納總結]1.兩條平行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 , 同位角相等。簡述為: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應用格式:因為a∥b(已知),所以∠2=∠6(兩直線平行, 同位角相等)。2.兩條平行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 , 內錯角相等。簡述為: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應用格式:因為a∥b(已知),所以∠3=∠6(兩直線平行 , 內錯角相等)。3.兩條平行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旁內角互補。簡述為: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應用格式:因為a∥b(已知),所以∠3+∠5=180°(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典型例題]如圖,一束平行光線AB與DE射向一個水平鏡面后被反射,此時∠1 =∠2,∠3 =∠4。(1)∠1 與∠3的大小有什么關系?∠2與∠4 呢?(2)反射光線BC與EF也平行嗎?解:(1)由AB∥ DE ,可以得到∠1=∠3,由∠1=∠2,∠3=∠4,可以得到∠2=∠4。(2)因為∠2=∠4,可以得到BC∥ EF。[針對練習]如圖,如果AB∥CD∥EF,那么∠BAC + ∠ACE + ∠CEF= ( C )A. 180° B. 270°C. 360° D. 540°三、課堂小結平行線的性質:1.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2.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3.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四、課堂訓練1.如圖所示,要在一條公路的兩側鋪設平行管道,已知一側鋪設的角度為120°,為使管道對接,另一側鋪設的角度大小應為( D )A.120°B.100°C.80°D.60°2.已知直線m∥n,將一塊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ABC按如圖方式放置(∠ABC=30°),其中A,B兩點分別落在m,n上,若∠1=20°,則∠2的度數為( D )A.20°B.30°C.45°D.50°3.如圖,已知a∥b,∠1=50°,∠2=90°,則∠3的度數為( D )A.40° B.50°C.150° D.140°4.如圖,BCD是一條直線,∠A=75°,∠1=53°,∠2=75°,求∠B的度數。解:因為∠A=∠2=75°,所以AB∥CE,所以∠B=∠1=53°。5.如圖,若AB∥CD,且∠1=∠2,試判斷AM與CN的位置關系,并說明理由。解:AM∥CN。理由如下:因為AB∥CD,所以∠EAB=∠ACD。因為∠1=∠2,所以∠EAB-∠1=∠ACD-∠2,所以∠EAM=∠ACN,所以AM∥CN。6.如圖,是一塊梯形鐵片(AB∥CD)的殘余部分,量得∠A=100°,∠B=115°,梯形的另外兩個角分別是多少度?解:因為AB∥CD,所以∠A+∠D=180°,∠B+∠C=180°。因為∠A=100°,∠B=115°,所以∠D=180°-∠A=180°-100°=80°,∠C=180°-∠B=180°-115°=65°。※教學反思※本課提供了通過測量同位角探索兩直線平行關系的活動,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利用其他的方法進行探索,對于內錯角之間、同旁內角之間的關系,放手讓學生自己選擇探究方法,如測量、剪貼,也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與同位角進行比較,用推理的方法得到有關結論.教師應重視學生的實際操作以及在操作過程中的思考,這對于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理解平行線的性質是非常重要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