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章 相交線與平行線2 探索直線平行的條件第2課時 利用內錯角、同旁內角判定兩直線平行及平行※教學目標※1.掌握內錯角、同旁內角的位置關系。2.掌握利用內錯角、同旁內角判定兩直線平行的判定方法。(重點)3.靈活運用兩直線平行的判定方法證明直線平行。(難點)4.會用尺規過直線外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平行線。※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情境導入]李老師有一塊小畫板 (如圖),他想知道它的上、下邊緣是否平行,但是現在無法用同位角的數量關系直接判斷直線是否平行,那怎樣才能判斷上、下邊緣是否平行呢 李老師在兩個邊緣之間畫了一條線段 AB ,他身邊只有一個量角器,通過測量某些角的大小,他就能知道這個畫板的上、下邊緣是否平行,你知道他是怎樣做的嗎?二、新知探究(一)認識內錯角、同旁內角[合作探究]觀察∠1 與∠2 的位置關系:你還能找出其他的內錯角嗎?∠3與∠4觀察∠1 與∠3 的位置關系:你還能找出其他的同旁內角嗎?∠2與∠4例1 如圖,直線 DE 截 AB,AC,構成 8 個角,指出其中所有的同位角、內錯角和同旁內角。解:同位角有:∠1 與∠8,∠2 與∠5,∠3 與∠6,∠4 與∠7;內錯角有:∠1 與∠6,∠4 與∠5;同旁內角有:∠1 與∠5,∠4 與∠6。[歸納總結]內錯角和同旁內角的位置特征角的名稱 位置特征 基本圖形 圖形的結構特征內錯角 在截線兩側,在兩條被截直線之間 形如字母“Z” (或倒置、反置、旋轉)同旁內角 在截線同側,在兩條被截直線之間 形如字母“U” (或倒置、反置、旋轉)[針對練習]如圖,試找出圖中與∠2是內錯角、同旁內角的角。解:∠2與∠8是內錯角,∠2與∠7,∠9是同旁內角。(二)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思考交流]內錯角滿足什么關系時,兩直線平行 為什么 如圖,∠1 和∠2 互為內錯角,由 ∠1 =∠2,能推得 a∥b 嗎?解:因為∠1=∠3(對頂角相等),∠1=∠2(已知),所以∠3=∠2,所以AB∥CD(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典型例題]例2 如圖,三個相同的三角尺拼接成一個圖形,請找出圖中的一組平行線,并說明你的理由。解:BC與AE是平行的。因為∠BCA與∠EAC是內錯角,而且又相等。AC與DE是平行的。因為∠BCA與∠CDE是同位角,而且又相等。針對練習如圖1,圖2,點C是∠AOB上一點,利用尺規過點C作CN//OA,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C )A.圖1的原理是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B.以點E為圓心,以MD的長為半徑作弧,得到弧FGC.圖2的原理是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D.以點C為圓心,以OM的長為半徑作弧,得到弧NE(二)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滿足什么關系時,兩直線平行 為什么 如圖,∠1 和∠2 互為同旁內角,如果∠1 + ∠2 = 180°,能判定 a∥b 嗎 解: 因為∠1+∠2=180°(已知),∠1+∠3=180°(鄰補角定義),所以∠2=∠3(同角的補角相等),所以AB∥CD(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歸納總結]1.平行線的判定方法2: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內錯角相等,那么這兩條直線平行。簡述為: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2.平行線的判定方法3: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 ,如果同旁內角互補,那么這兩條直線平行。簡述為: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三、課堂小結四、課堂訓練1.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1和∠4不是同位角 B.∠2和∠4是同位角C.∠2和∠4是內錯角 D.∠3和∠4是同旁內角2.如圖,可以確定 AB∥CE 的條件是 ( C )A. ∠2 =∠B B. ∠1 =∠AC. ∠3 =∠B D. ∠3 =∠A3.一學員在廣場上練習駕駛汽車,兩次拐彎后,行駛方向與原來相同,這兩次拐彎的角度可能是( B )A.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B.第一次向左拐30°,第二次向右拐30°C.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右拐130°D.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4.如圖。(1)從∠1 = ∠4,可以推出 AB ∥ CD ,理由是 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2)從∠ABC +∠ BCD = 180°,可以推出 AB∥CD,理由是 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3) 從∠ 3 =∠ 2 ,可以推出 AD∥BC,理由是 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4) 從∠5 =∠ ABC ,可以推出 AB∥CD,理由是 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5.如圖,∠1=∠2,能判斷AB∥DF嗎?為什么?若不能判斷AB∥DF,你認為還需要再添加的一個條件是什么呢?寫出這個條件,并說明你的理由。解:不能判斷,不滿足三種平行線判定方法中的任意一種。需要添加∠CBD=∠BDE。因為∠1=∠2,∠CBD=∠BDE,所以∠1+∠CBD=∠2+∠BDE,所以∠ABD=∠BDF,所以AB∥DF。※教學反思※情境導入,讓學生在未知中激發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學生掌握了平行線的判定方法,但是并不知道它的原理,這個階段的學生無法進行深奧的論證,需要用既定的事實,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樣的條件可以判定平行。另一個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學生的證明基礎薄弱,在教會學生分析、推理、論證時,要足夠細心,更要教會學生有條理講邏輯的推理思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