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章 相交線與平行線1 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第2課時 垂 直※教學目標※1.理解垂線、垂線段的概念,會用三角尺或量角器過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垂線。(重點)2.掌握垂線的性質,并會利用所學知識進行簡單的推理。(難點)3.掌握點到直線的距離的概念,并會度量點到直線的距離。※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情境導入]觀察下面圖片,你能找出其中相交的直線嗎?它們有什么特殊的位置關系?日常生活里,有圖中位置關系的兩條直線很常見,你能再舉出其他例子嗎?二、新知探究(一)垂直的概念及畫法觀察:取兩根木條a,b,將它們釘在一起,固定木條a,轉動木條b。a,b所成的夾角為α。轉動木條的同時觀察其夾角的變化。[合作探究](1)當∠α分別為35°,90°時,其余的角分別是多少?(2)當∠α為90°的位置關系有幾個?此時,木條a和木條b所在的直線有什么樣的位置關系?[歸納總結]兩條直線相交形成四個角,如果有一個角是直角,那么稱這兩條直線相互垂直,其中的一條直線叫作另一條直線的垂線,它們的交點叫作垂足。通常用符號“⊥”表示兩條直線相互垂直。記作:AB⊥CD(或CD⊥AB),或可記作l⊥m(或m⊥l)。做一做:活動1 你能借助直角三角板在一張白紙上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直線嗎?方法不唯一,只要正確、可操作即可。活動2 如果只有直尺,你能在方格紙上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直線嗎?只用直尺,可以在方格紙上畫兩條互相垂直的直線,方法不唯一。參考如下:活動3 你能用紙折出兩條互相垂直的直線嗎 用下面的方法可以折出互相垂直的線。[歸納總結]經過一點(已知直線上或直線外),畫已知直線的垂線的步驟如下表:步驟 內容 示意圖一落 讓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落在已知直線上,使其與已知直線重合 過點P作直線l的垂線二移 沿已知直線移動三角尺,使其另一條直角邊經過已知點三畫 沿此直角邊畫直線,則這條直線就是已知直線的垂線[針對練習]在下圖中,分別過點P作AB的垂線。(二)垂線的性質[合作探究](1) 畫已知直線 l 的垂線能畫幾條 (1) 如圖,已知直線 l,畫 l 的垂線。解:無數條(2) 點 A 在直線 l 上,過點 A 畫直線 l 的垂線,你能畫出多少條 (3) 如果點 A 在直線 l 外呢 (2) 如圖,已知直線 l 和 l 上的一點 A,過點 A 畫 l 的垂線。(3) 如圖,已知直線 l 和 l 外的一點 M,過點 M 畫 l 的垂線。預設:都只能畫一條垂線。[歸納總結]1.垂線的性質:同一平面內,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注意:1.“過一點”中的點,可以在已知直線上,也可以在已知直線外;2.“有且只有”中,“有”指存在,“只有”指唯一性。(三)點到直線的距離探究 如圖,點 P 是直線 l 外一點,PO⊥ l ,點 O 是垂足。點 A,B,C 在直線 l 上,比較線段 PO,PA,PB,PC 的長短,你發現了什么 解:PO最短。[歸納總結]1.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連接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2.點到直線的距離:從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的垂線段的長度,叫作點到直線的距離。如圖,線段PO的長度叫作點P到直線l的距離。議一議:你知道體育課上老師是怎樣測量跳遠成績的嗎 你能說說其中的道理嗎 由裁判在距離踏板最近的跳遠落地點插上作為標記的小旗,以小旗的位置為尺子的零點,將尺子拉直,并與踏板邊沿所在直線垂直,則垂足點上尺子表示的數字即為跳遠成績。這實質上是“點到直線的距離”這一概念的應用。[針對練習]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D )A.線段 AB 叫做點 B 到直線 AC 的距離B.線段 AB 的長度叫做點 A 到直線 BC 的距離C.線段 BD 的長度叫做點 D 到直線 BC 的距離D.線段 BD 的長度叫做點 B 到直線 AC 的距離三、課堂小結四、課堂訓練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A.過直線m外一點A(或直線m上一點B),一定可以畫一條直線與直線m垂直B.過直線外兩點一定可以畫這條直線的垂線C.過射線外一點,可以畫這條射線的垂線D.同一平面內的兩條直線,如果不相交,那么這兩條直線有可能互相垂直2.點P為直線m外一點,點A,B,C為直線m上三點,PA=4 cm,PB=5 cm,PC=2 cm,則點P到直線m的距離( D )A.等于4 cm B.等于2 cm C.小于2 cm D.不大于2 cm3.如圖,AB⊥AC,AD⊥BC,如果AB=4㎝,AC=3㎝,AD=2.4㎝,BC=5㎝,那么A,B兩點之間的距離為 4cm ,點A到直線BC的距離為 2.4cm ,點C到直線AB的距離為 3cm 。4.(1)從村莊A到貨場B怎樣走最近?為什么?解:兩點之間,線段最短。(2)從貨場B到鐵道怎樣走最近?為什么?解:垂線段最短。5.如圖,直線AB,CD,EF都經過點O,且AB⊥CD。∠COE=35°,求∠DOF,∠BOF的度數。解:因為直線CD,EF相交于點O,所以∠DOF=∠COE=35°。因為AB⊥CD,所以∠BOD=90°,所以∠BOF=∠BOD+∠DOF=90°+35°=125°。※教學反思※垂線的性質和定義,都是通過操作、探究獲得的。為了獲得垂線的性質,在這里要讓學生動手畫圖,再通過小組討論,體會垂線的存在性和唯一性,歸納出“同一平面內,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這一性質;“垂線段最短”的性質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教材由實際問題引入,解決實際問題結束。教學時,應多舉一些這方面的實例,讓學生體會這一性質的應用;同時發展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空間觀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