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春季)第25課 帶上她的眼睛【教學目標要求】1.瀏覽課文,把握故事內容,理解本文構思的妙處。2.了解科幻小說特點,激發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學重點難點】1.瀏覽課文,明確小說主要內容及人物的精神品質。2.了解科幻小說特點,學習本文伏筆與照應的寫法。【教學過程方法】教學過程 教學方法【自主學習,基礎過關】 1.字音。 點綴(zhuì) 漫步(màn) 遲鈍(dùn) 閑暇(xiá) 凸現( tū ) 拍攝(shè) 蔚藍(wèi) 心有靈犀(xī) 2.詞義。 遲鈍:反應遲緩;腦子不靈敏。 閑暇:泛指閑空沒有事的時候。 不期而至:沒有約定而意外到來。 心有靈犀:指彼此心意相通。 天涯海角:形容極遠的地方,或相隔極遠。 3.簡介科幻小說。 (課件出示) 【合作探究,釋疑解惑】 一、整體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1.概述故事。 人類使用地航飛船深入地球內部進行探險。一艘地航飛船在航行中失事,下沉到地心,船上只剩下一名年輕的女領航員,她只能在封閉的地心度過余生。 第一部分:我帶上她的眼睛去度假。(開端) 第二部分:草原游我與她感受迥異。(發展) 第三部分:她因飛船出事被困地心。(高潮) 第四部分:我感受她的歌聲與話語。(結局) 2.歸納中心。 通過寫小姑娘深陷地心只能通過傳感眼鏡感性地了解地球的故事,歌頌了樂觀、敬業、為了科學而不怕獻身的精神。 二、細讀課文,探究下列問題 1.為什么要帶上她的眼睛? 明確:“落日六號”地航飛船失事了,領航員小姑娘被困在了地心,再也無法看見地面世界,所以主任讓我帶上她的眼睛最后一次領略地球表面的風光。 2.第13段:小姑娘的表現是不是有些奇怪? 明確:是的。她深陷地心與世隔絕,無法接觸大自然;一旦通過“眼睛”看到小花、聞到花香、觸到溪水,就驚喜萬分。 3.第24段:“在我的意識深處,也有一棵小小的種子留了下來。” “種子”指什么?這句有什么表達作用?如何理解“我”精神上的變化? ①“種子”指那次旅行看到的情景對“我”精神方面的影響:我已開始感受自然界的詩意。作用是對前面所寫的在褲腳上發現了兩三棵草籽的引申,暗示了作者要表達的主題。 ②“我”由遼闊的草原、藍天、白云到樓房密集的城市,滿眼都是灰色的,由心情放松轉而到忙碌的工作中,所以精神上發生了些變化。 4.第44段: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小姑娘怎樣的性格特點和精神品質? 明確:可以看出小姑娘的堅強性格、敬業精神和奉獻精神。 5.第45段:地球怎么變透明了呢? 明確:是小姑娘精神的光芒穿透了6300公里的地層,將這顆蔚藍的星球照耀得晶瑩剔透,璀璨奪目。 6.巧妙地運用伏筆與照應,可以收到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找出文中的多處伏筆與照應。 第12段用“呀,真美,能聞聞它嗎?不,別拔下它。”埋下伏筆,第37段用“生命算什么,僅僅能用脆弱來描述它嗎”來照應。 第15段用“熱,熱得像……地獄”埋下伏筆,第37段用“飛船被裹在6 000多公里厚的物質中”“周圍是溫度高達5 000攝氏度,壓力可以把碳在一秒鐘內變成金剛石的液態鐵鎳!”來照應。 【檢測反饋,學以致用】 1.聯系上下文,簡要說說你對小說第23段中“她”的一悲一喜的理解。 答:“悲”是因為再也不能看到渴望已久的草原日出美麗景象;“喜”是因為意外地聽到了草原鳥兒的鳴叫,感受了到了生命的力量,這將成為自己日后的美好回憶。 2.第10/11段:作者為什么不在此處直接交待“她”被困地心的事實 答:使得小說情節有波瀾,并突顯“她”此時的異常表現,使得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巧設懸念,激發讀者對“她”的生存狀態的探究興趣。 3.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理解這篇小說的主題:一是生活態度,一是科學精神。你是如何理解的 請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你的看法。 示例一:小說的主題是歌頌熱愛生活的人生態度。小說主要寫了困入地心的女宇航員借助“眼睛”細膩而熱切地感受草原景物之美的經過,以及她會帶著這種美好的感受而堅持生活、工作下去的留言,還有對“我”生活態度的影響,都充分地體現了這個主題。 示例二:主題是歌頌無私奉獻的科學精神。小說主要寫了一位年輕的女宇航員在完成一項科研任務時困入地心,在借助“眼睛”感受草原景物之美之后,她帶著這種美好的感受而堅持工作,以期待為可能到達的后來者留下寶貴的資料。這些內容充分地體現了這個主題。 【總結提煉,知識升華】 1.學生總結 提示:歸納生字新詞、內容結構、人物形象、寫作特點。 2.教師補充 要務:補充學生遺漏的知識點,并強調本課的學習重點。 【課后訓練,鞏固提高】 完成語文練習冊本課作業(弱差生不做課外閱讀題)。 【課后反思,自悟自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