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春季)第22課 古代詩歌五首【教學目標要求】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節奏和韻律。2.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理解詩歌蘊含的哲理。3.背誦默寫古詩詞,理解名句的本義和衍生義。【教學重點難點】1.背誦默寫古詩詞,體會詩人積極的思想感情。2.品味詩歌的意境和哲理,深入理解某些名句。【教學過程方法】教學過程 教學方法第一課時 【合作探究,釋疑解惑】 一、熟悉這五首詩 1.教師范讀或聽網上音頻 2.簡介詩歌的作者和寫作背景 《登幽州臺歌》:作者陳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人,唐代文學家。 《望岳》: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鞏縣人,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杜甫曾在齊、趙漫游,故有此作。 《登飛來峰》: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江西臨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游山西村》:作者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人,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 《己亥雜詩》:作者龔自珍(1792—1841),字璱人,號定盫,浙江仁和人,清代思想家、文學家。 3.認讀生字:愴(chuàng) 涕(tì) 眥(zì) 豚(tún) 4.朗讀訓練 (1)齊聲朗讀 (2)自由朗讀 二、解讀《登幽州臺歌》 1.抽讀本詩 2.感知詩意 3.探究問題 (1)詩人為何“獨愴然而涕下”?表現了詩人怎么樣的情懷? 明確:①前代的賢君既不可復見,后來的賢明之主也來不及見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時;登臺遠眺,只見茫茫宇宙,天長地久,而自己卻報國無門、壯志難酬。不禁感到孤單寂寞,悲從中來,愴然流淚了。②表現了詩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悶的情懷。 (2)體會這首詩的意境。 明確:意境雄渾:從過去說到未來,時間跨度大;“天地悠悠”,空間遼闊,視野開闊。(作者把個人置放到廣漠無邊的宇宙背景中,使個人顯得渺小孤寂,從而產生一種蒼茫的孤獨感。) 4.背誦本詩 三、解讀《望岳》 1.抽讀本詩 2.感知詩意 3.探究問題 (1)以“望”為中心分析本詩。 明確:一、二句寫遠望泰山(巍峨高大),三、四句寫近望泰山(神奇秀麗),五、六句寫細望(心胸蕩漾),七、八句寫愿望(登臨絕頂)。 (2)體會“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含義和衍生(引申)意義。 明確:本義:終要登上泰山頂峰,看見四周的山巒顯得矮小。衍生義:不怕困難,敢于攀登,才能俯視一切。 4.背誦本詩 【課后訓練,鞏固提高】 熟讀這五首詩;完成語文練習冊本課部分題目。 第二課時 【知識回顧,溫故知新】 提問:說出《登幽州臺歌》《望岳》的思想感情。 回答:前者表達了詩人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和孤獨苦悶之感;后者流露出詩人對祖國山河是熱愛之情,表達了不怕困難、敢攀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 【合作探究,釋疑解惑】 一、解讀《登飛來峰》 1.抽讀本詩 2.感知詩意 3.探究問題 (1)詩人借登飛來峰觀賞景色,闡明了一個怎么樣的哲學道理?同時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①只有站得高,看得遠,才能不怕阻撓,不被眼前的困難嚇倒。②表達詩人高瞻遠矚,對前途充滿信心的豪情和革新政治的理想。 (2)體會“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的含義和衍生意義。 明確:本義:不怕浮云遮住視線,只因為身在塔的最高層。衍生義:站得高,才能看得遠。(或:人不能只看眼前利益,應放眼大局和長遠。或:掌握了正確的觀點和方法,認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不會被食物的假象迷惑。) 4.背誦本詩 二、解讀《游山西村》 1.抽讀本詩 2.感知詩意 3.探究問題 (1)這首詩寫了哪些內容?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明確:①農家熱情待客,欣賞田園風光,感受民風民俗,表達再來愿望。②表達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向往。 (2)體會“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含義和衍生意義。 明確:本義:山巒重疊,河水曲折,似乎沒有去路;忽然出現一個柳樹深綠、花兒紅艷的村子。衍生義:在困境中堅持下去,也許會出現豁然開朗的轉變,世間事物是消長變化的。 4.背誦本詩 三、解讀《己亥雜詩(其五)》 1.抽讀本詩 2.感知詩意 3.探究問題 (1)理解詩中所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確:這首詩表達了作者辭官南歸的痛苦心情,同時表現了作者不畏挫折不甘心沉淪、繼續為國效力的堅強性格和獻身精神。 (2)體會“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含義和衍生意義。 明確:本義:落花不是無情的東西,化作春泥培育更多的新花。衍生義:雖然離開了以前的職位,仍然要發揮余熱。 4.背誦本詩 【拓展延伸,博聞強技】 在“百度圖片”中輸入關鍵詞“杜甫”,你會看到關于“杜甫”的各種形象。你們班就此熱點話題組織了一次辯論會。反方辯手說:“我認為這只是網友的一種娛樂方式,也是一種個性解讀。杜甫‘詩圣’的地位不會因為惡搞而受損,不妨寬容處之。”如果你是正方辯手,請發表你的看法。 示例:我反對對方辯手的觀點。我們將杜甫惡搞了、娛樂了,但又獲得了哪些關于杜甫、關于古典文學的知識呢?我認為,這是一種不尊重先賢、不珍惜經典的惡劣行為。 【課后訓練,鞏固提高】 1.背誦并默寫這五首詩。 2.完成語文練習冊本課剩余題目。 【課后反思,自悟自勵】 朗讀詩歌,符合要求。 團結協作, 領會詩意, 體會情感。 朗讀詩歌,符合要求。 團結協作, 領會詩意, 體會情感。 朗讀詩歌,符合要求。 團結協作, 領會詩意, 體會情感。 題從生活,辯論有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