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春季)第18課 短文兩篇【教學目標要求】1.反復朗讀并背誦課文,整體感知短文內容。2.積累文言詞句,理解兩篇短文的語言風格。3.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達高潔志趣。【教學重點難點】 1.誦讀短文,認識“銘”“說”這兩種文體。2.識記重點實詞,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內容。3.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達高潔志趣。【教學過程方法】教學過程 教學方法第一課時( 學習《陋室銘》) 【自主學習,基礎過關】 1.我的資料 劉禹錫(772—840),唐代文學家。字夢得,洛陽人。曾參加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反對宦官和藩鎮勢力,多次被貶。有《劉夢得文集》。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陋室,意思是簡陋的房子。“陋室銘”的意思就是通過對陋室的描繪和議論表達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2.我的檢測 (1)給加點字注音,解釋詞語。 德馨(xīn):德行美好。 案牘(dú):官府文書。 (2)指出下列各句運用的修辭手法。 A.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比喻 ) B.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對偶 ) C.孔子云:何陋之有?( 引用、反問 ) 3.我的疑惑 【合作探究,釋疑解惑】 一、課文朗讀 1.教師示范誦讀銘文,學生按要求在書中畫出難讀的字詞來。 2.學生多種形式朗讀,并找出韻腳,體會文章的音韻美。 名、靈、馨、青、丁、經、形、亭 3.學生根據自己情況即時背誦,可采用游戲接龍式背誦。 二、文意理解 1.學生讀記重要注釋,本人用多媒體顯示以下文言現象: ①古今異義 馨:<古義>美好;<今義>芳香。 形:<古義>身體;<今義>形狀、樣子。 絲竹:<古義>樂器;<今義>絲綢、竹子。 鴻:<古義>大;<今義>鴻雁。 ②詞類活用 名:名→動,出名、有名。 靈:形→動,靈異、神奇。 馨:名→形,美好。 亂(勞):使動,使……擾亂(勞累)。 2.學生借助注釋或工具書翻譯課文,之后本人用多媒體顯示“參考譯文”。 3.概括文章內容。 引出主旨 → 描寫陋室 → 陋室不陋 (1~3句) (4~7句) (8~9句) 三、問題探究 1.找出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話。 明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本文是從哪些方面來表現作者的“惟吾德馨”的。 明確:清幽寧靜的陋室環境,才高德美的交往人物,情趣高雅的日常生活。 3.本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類比什么?“有仙則名”“有龍則靈”暗喻什么? 明確:采用比喻和類比的方法,一方面引出文章的中心,一方面表明即使陋室也有名,也有靈。前二句類比“陋室”,后兩句暗喻自己。 4.本文結尾引用孔子的話,有什么深意和作用呢? 明確:作者以古代名賢自喻,表現了高雅的志趣??偨Y全文,說明陋室不陋。 【課后訓練,鞏固拓展】 ①背誦默寫《陋室銘》。 ②搜集一些表現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詩文。 第二課時( 學習《愛蓮說》) 【知識回顧,溫故知新】 1.誦讀《陋室銘》。 2.翻譯句子“斯是陋室,惟屋德馨”。 【合作探究,釋疑解惑】 一、知識積累 1.我的資料 周敦頤(1017-1073),宋代道洲(現在湖南省道縣)人,字茂叔,哲學家。因他世居道縣濂溪,被稱為“濂溪先生”。 “說”在這里是一種議論性的古代文體,可以直接說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 2.我的檢測 (1)給下列生字注音。 蕃(fán) 淤(yū) 濯(zhuó) 漣(lián) 褻(xiè) (2)填空。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3.我的疑惑 二、課文朗讀 1.教師示范誦讀課文,學生把握難讀的字詞。 2.學生情感朗讀,看清字形,讀準字音, 理解字意。 三、文意理解 1.學生讀記重要注釋,本人用多媒體顯示以下文言現象: ①古今異義 馨:<古義>美好;<今義>芳香。 植:<古義>立;<今義>種植。 ②一詞多義 遠:遠播;從遠處。 之:的;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③詞類活用 蔓(枝):名→動,生長藤蔓(枝丫)。 遠:形→動,遠播;形→狀,從遠處。 2.學生翻譯課文,之后本人用多媒體顯示“參考譯文”。 3.概括文章內容。 第一段:以菊花和牡丹為襯托,表明自己獨愛蓮花,并描繪蓮花的形象,贊美蓮花的品格。 第二段:以菊花的“隱逸”和牡丹的“富貴”為比較對象,點明蓮花“君子”的比喻意義,表明作者對君子的向往之情和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四、詩句品析 1.找出直接描寫蓮花的句子。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的?并賦予了蓮花哪些品格? 明確:①出淤泥而不染……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②生長環境、體態香氣、風度氣質。③生性高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通達正直,行為方正;廉潔端莊,令人敬重而不敢輕侮。 2.作者寫菊和牡丹有什么用意? 明確:用菊花從正面襯托蓮花的潔身自好,表明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態度;用牡丹從反面襯托蓮花的質樸、自然,表明作者不追名逐利的態度。 3.說說兩篇短文在語言風格上的不同。 《陋室銘》:以駢句為主,講究押韻;運用對比、典故等手法。 《愛蓮說》:以散句為主,優美簡練,清雅脫俗;運用襯托、比喻等手法。 五、課文背誦 1.要求:流暢有節奏 2.指導:突破重點語句(借助理解,按照意思的表達順序) 【總結提煉,知識升華】 從中我們懂得了蓮花高潔脫俗、正直純真的品格。寫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蓮花抒情言志的寫法。此外,這篇文章比喻、擬人、排比修辭手法的運用,襯托、對比手法的運用,陳述、疑問、感嘆句式的變化,記敘、議論、抒情的有機結合,文字的洗練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們借鑒。 【課后訓練,鞏固拓展】 完成語文練習冊本課作業。 【課后反思,自悟自勵】 查閱資料,積累知識。 快速完成,同桌互評。 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分組探究,代表發言。 查閱資料,積累知識。 課件出示,全班口答。 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分組探究,代表發言。 當堂背誦,正確流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