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68張PPT)專題七我們鄰近的地區和國家課時:第七課時課本:第76頁課標解讀01知識梳理02目錄重點突破03能力提升04過關訓練05直擊中考06課標解讀01PART ONE2025課標解讀知識梳理重點突破能力提升過關訓練直擊中考課標解讀課標要求 認識地區 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某地區的地理位置,簡要歸納自然地理特征,說明該特征對當地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以某地區的一種自然資源為例,說出該資源在當地的分布狀況、對外輸出地區以及對當地乃至世界的重要意義認識國家 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出某國家的地理位置、范圍、領土構成和首都;選擇與該國地理位置差異明顯的國家,比較它們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差異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某國家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出某國家人文地理主要特點及其與自然地理環境的聯系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聯系某國家的自然地理環境特點,結合實例簡要分析該國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途徑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簡要分析某國家在資源開發、環境保護方面的經驗和教訓結合實例,簡要說明一個國家對某地自然環境的改造活動對其他地方自然環境的影響2025年 備考指導 本專題經常結合時事熱點以讀圖分析、比較的形式考查我國鄰國的自然環境特征,簡要概述因地制宜發展經濟所依托的有利自然條件及社會經濟條件 知識梳理02PART TWO2025課標解讀知識梳理重點突破能力提升過關訓練直擊中考知識梳理重點突破03PART THREE2025課標解讀知識梳理重點突破能力提升過關訓練直擊中考重點一 日本重點突破重點一 日本1.多火山、地震的島國 (表7. 1)位置 海陸位置 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中國一衣帶水的鄰邦 緯度位置 位于北溫帶 領土組成 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島組成 地形 山地、丘陵廣布,沿海平原狹小;富士山3776米,著名的活火山,為日本最高峰;關東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海岸線 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 氣候 溫帶、亞熱帶季風氣候 多火山、地震 原因 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處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有利影響 火山灰是肥沃的土壤,在火山附近發展溫泉旅游業或地學科研活動預防措施 建筑多采用輕質材料;防震演習表7. 12.與世界聯系密切的工業(1)條件:不利——地域狹小,資源貧乏,原料、燃料主要靠進口。有利——①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②勞動力資源豐富; ③科技先進。(2)經濟特征:進口原料和燃料,依靠科學技術和勞動力資源的優勢,加工進口原料,大量出口工業制成品。主要貿易對象:美國、西歐、東亞和東南亞。工業部門:鋼鐵、機械、汽車、電力、紡織、電子。(5)工業分布: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6)主要工業區:京濱工業區、名古屋工業區、阪神工業區、瀨戶內工業區、北九州工業區。(7)兩大貿易港口:神戶和橫濱。3.東西方兼容的文化(1)傳統色彩與現代氣息并存:歷史上,中國對日本的影響很大;近現代,日本受歐美文化的影響較大。(2)民族:大和民族占絕對優勢。典題精析圖7.1為“日本主要工業區分布圖”。讀圖完成1~2題。1.下列關于日本自然地理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地形以平原為主B.氣候大陸性特征顯著C.多大江大河,水量豐富D.多火山、地震,溫泉眾多D2.日本主要工業區臨海分布的原因有( )①沿海地區礦產資源豐富 ②沿海地區城市和人口集中③便于出口工業產品 ④便于出口工業原料⑤港口條件優越,便于停靠巨型船舶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⑤ D.②④⑤C重點突破03PART THREE2025課標解讀知識梳理重點突破能力提升過關訓練直擊中考重點二 東南亞重點二 東南亞1.“十字路口”的位置(1)位置:亞洲的東南部。(2)范圍: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世界最大的群島)。(3)交通: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馬六甲海峽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被稱為“海上生命線”。2.熱帶氣候與農業生產(1)兩種熱帶氣候(表7.2)。(2)東南亞居民喜食米飯的原因:①人口稠密,對糧食的需求量大,而水稻單位面積產量較高;②高溫多雨的氣候有利于水稻的生長;③種植水稻的歷史悠久。氣候類型 氣候特征 主要分布地區 對農業的影響 熱帶雨林氣候 終年高溫多雨 馬來群島大部分、馬來半島南部 糧食作物:稻米(泰國)四種產量居世界第一的熱帶農產品及其產地:天然橡膠—泰國;棕櫚油—馬來西亞;椰子—印度尼西亞;蕉麻纖維—菲律賓 熱帶季風氣候 全年高溫,一年分旱季和雨季 中南半島、菲律賓群島北部 表7.23.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1)地形特點:山河相間、縱列分布(根據地形判斷河流的流向)。(2)主要河流(表7.3):湄公河發源于中國,流經緬甸和泰國等國家,是一條國際性河流。河流 中南半島名稱 紅河 湄公河 湄南河 薩爾溫江 伊洛瓦底江中國境內名稱 元江 瀾滄江 — 怒江 獨龍江表7.3(3)人口、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表7.4)。(4)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的有利和不利條件。①有利條件:提供大量城市建設用地;為城市生產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提供水運通道;若城市位于上游,能夠利用廉價清潔的水資源。②不利條件:河流水患頻發;河流受污染,導致城市環境惡化。城市名稱 附近大河名稱 所在國家名稱河內 紅河 越南金邊 湄公河 柬埔寨萬象 湄公河 老撾曼谷 湄南河 泰國仰光 伊洛瓦底江 緬甸表7.44.熱帶旅游勝地(1)東南亞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區之一,也是海外華人、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2)旅游勝地:旅游資源豐富,旅游業發達。緬甸仰光的大金塔、印度尼西亞的巴厘島、柬埔寨的吳哥窟、泰國曼谷的水上市場、越南的下龍灣、花園城市新加坡等。(2022·廣西賀州)為了更好地復習和鞏固東南亞地區所學知識,玲玲與貝貝一起構建東南亞地理“知識樹”。讀“東南亞‘知識樹’圖”(圖7.2),完成1~3題。1.下列屬于該區域盛產的熱帶經濟作物的是( )A.小麥 B.甜菜C.天然橡膠 D.蘋果典題精析C2.東南亞火山、地震活動頻繁,有“火山國”之稱的是( )A.新加坡 B.泰國C.菲律賓 D.印度尼西亞3.該區域多火山的原因是( )A.海平面上升B.全球氣候變暖C.人類活動D.地殼運動活躍DD重點突破03PART THREE2025課標解讀知識梳理重點突破能力提升過關訓練直擊中考重點三 印度重點三 印度1.世界第二人口大國(1)位置:位于喜馬拉雅山脈南側的南亞次大陸上,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2)2020年,印度人口達到13.8億,僅次于中國,居世界第二位。(3)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泰姬陵是印度的象征。(4)眾多的人口對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壓力。2.熱帶季風氣候與糧食生產(1)地形與氣候(表7.5)。地形 北部 喜馬拉雅山脈中部 恒河—印度河平原南部 德干高原氣候 北部山地 高原山地氣候 垂直氣候分布德干高原 熱帶季風氣候 終年高溫,分旱季和雨季。6—9月是雨季,10月至次年5月是旱季表7.5(2)熱帶季風氣候對印度農業生產的影響(表7.6)。季節 時間 風向 源地 性質 降水特點 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解決辦法旱季 10月至次年5月 東北季風,陸地→海洋 亞歐大陸 溫暖干燥 降水量小 干旱缺水,土地龜裂,生產生活用水困難 修建水利工程,如北部恒河、印度河的灌溉系統,南部的防旱貯水池等雨季 6—9月 西南季風,海洋→陸地 印度洋 炎熱濕潤 降水豐沛 風力強盛,來得早、退得晚,造成水災;風力不足,來得晚、退得早,造成旱災 表7.6(3)糧食生產。①20世紀60年代,印度實行了“綠色革命”,改進了糧食生產技術,糧食供應狀況逐步得到改善。②主要糧食作物:水稻和小麥。③主要農作物的分布及其與地形、氣候的關系(表7.7)。農作物 分布 與地形、氣候的關系水稻 東北部、半島沿海地區 水稻需較多的水,這些地區是平原,降水充足小麥 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地區 小麥、棉花耐旱能力較強,這些地區地面起伏平緩,降水較少,日照充足棉花 德干高原西北部 茶 東北部 雨水充足、排水良好的低山坡黃麻 恒河三角洲 地勢低平,氣候濕熱表7.73.迅速發展的服務外包產業(1)印度每年承接全球服務外包市場近1/2的業務。其中,承接的軟件外包業務約占全球軟件外包市場的2/3,被形象地稱為“世界辦公室”。(2)優勢條件: 人力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較低、英語普及、信息技術發展較早等。(3)特點:信息技術含量高、利潤大、資源消耗少等。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小麥喜溫涼氣候,比較耐旱。水稻屬于喜溫喜濕作物,生長期間需要有充足的水分供給。材料二 “南亞地區圖”(圖7.3)和“孟買多年平均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圖”(圖7.4)。典題精析(1)圖7.3中A區域適合種植的糧食作物是 。(2)印度每年都會出現高溫干燥的熱季,根據圖7.4推斷,熱季出現在 這兩個月。小麥4月、5月(3)恒河三角洲常發生洪澇災害。請從氣候或地形方面分析其容易產生洪澇災害的原因。(4)近幾十年來,服務外包產業特別是軟件外包產業在印度發展迅速,并形成眾多軟件外包產業中心,其中 (城市)是印度軟件外包產業的發源地。試分析印度該產業發展迅速的原因。受夏季風的影響,且處于山地迎風坡,降水多。班加羅爾人力資源豐富、勞動力價格較低、英語普及、信息技術發展較早等。重點突破03PART THREE2025課標解讀知識梳理重點突破能力提升過關訓練直擊中考重點四 俄羅斯重點四 俄羅斯1.國土遼闊(1)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幅員遼闊,面積超過1700萬平方千米,是唯一地跨兩個大洲和東、西半球的國家。(2)自然地理環境特征(表7.8)。位置 領土跨亞、歐兩大洲,主體在亞洲,東臨太平洋,北靠北冰洋,西瀕波羅的海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為主,歐洲部分主要是東歐平原,亞洲部分有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氣候 地處較高緯度,大部分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寒冷而漫長,夏季溫暖而短促。地處東西伯利亞山地的奧伊米亞康,被稱為“北半球的寒極”河流 歐洲部分:伏爾加河,俄羅斯的“母親河”,全長3600千米,是歐洲第一長河,其與波羅的海、白海、黑海、亞速海、里海相通,稱為“五海通航”亞洲部分: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阿穆爾河(黑龍江)湖泊 里海(世界最大的湖)、貝加爾湖(世界最深的湖)表7.82.自然資源豐富,重工業發達(1)豐富的自然資源。①特點:俄羅斯自然資源豐富,種類齊全,是世界上少數幾個資源基本自給的大國之一。②分布:烏拉爾山脈以東約占國土總面積的3/4,資源儲量占全國的80%。③重要產地:庫茲巴斯——煤;庫爾斯克——鐵;秋明油田、第二巴庫——石油。(2)四大工業區(表7.9)。(3)工業特征:重工業發達,消費品制造業落后。圣彼得堡工業區 石油化工、造船、電子、造紙、航空航天、食品、紡織工業發達烏拉爾工業區 主要有石油、鋼鐵、機械等工業部門以莫斯科為中心的工業區 俄羅斯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主要有鋼鐵、汽車、飛機、火箭和電子等工業部門新西伯利亞工業區 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氣、電力、鋼鐵等工業部門表7.93.交通與城市(1)發達的交通。①特點:俄羅斯交通部門齊全,以鐵路運輸為主。②分布:歐洲部分(非常密集,以莫斯科為中心呈放射狀)和亞洲部分(比較稀疏,但有一條非常重要的鐵路——亞歐大陸橋)的分布不平衡。③河運:伏爾加河。④海運:圣彼得堡(波羅的海)、摩爾曼斯克(北冰洋)、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太平洋)。⑤西伯利亞大鐵路沿著南部山區修建的原因: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北部地區凍土層很深,修建難度大。(2)重要的城市:首都、最大城市——莫斯科;最大港口、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白俄羅斯民用轎車生產十分落后,基本依賴進口。2017年,中國Z公司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建成了民用轎車組裝M廠。M廠根據當地氣候特點對Z公司原有車型進行改造并銷售,目前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讀“白俄羅斯位置示意圖”(圖7.5),完成1~2題。1.中國Z公司選擇在白俄羅斯投資建廠的主要原因是( )A.白俄羅斯汽車工業基礎好B.開拓海外市場C.利用白俄羅斯的先進技術D.原有車型適合該地氣候典型精析B2.M廠將俄羅斯作為重點推銷市場的原因有( ) ①俄羅斯是鄰國,產品運費低 ②俄羅斯是大國,市場廣闊③兩國氣候條件相近,可用相同的車型 ④俄羅斯國內不生產汽車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A能力提升04PART FOUR2025課標解讀知識梳理重點突破能力提升過關訓練直擊中考1.河流對城市及生產生活的影響。(1)有利影響。①河流沿岸地形平坦,為城市提供建設用地;②為城市的對外交通運輸提供便利;③為城市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水源。(2)不利影響。①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易受水患災害的威脅;②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過度排放會污染河流,影響生態環境。能力提升2.試分析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性。①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位于 “十字路口的咽喉”位置,是歐洲、非洲、西亞、南亞與東南亞、東亞各港口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②西亞、非洲石油運輸到東亞的重要通道。3.試分析東南亞種植水稻的有利條件。①濕熱的氣候;②人口稠密,勞動力充足;③悠久的種植歷史。能力提升4.中俄能源合作的意義。①對中國:拓寬能源來源渠道,緩解國內能源緊張的局面;優化能源消費結構;促進經濟發展;推動 “雙碳”目標實現。②對俄羅斯: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促進經濟發展。5.發達國家向海外投資建廠的原因。①接近原料、燃料產地和消費市場,減少成本。②利用低成本勞動力,降低生產成本。③節約本國資源,減少環境污染。能力提升過關訓練05PART FIVE2025課標解讀知識梳理重點突破能力提升過關訓練直擊中考日本東京于2021年舉辦了第32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讀“日本部分地區示意圖”(圖7.6),完成1~2題。1.日本工業地帶如圖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水熱條件優越B.礦產資源豐富C.海運交通便利D.科學技術發達過關訓練C2.近年來,日本加大海外投資,不斷把工廠遷到國外,在外遷企業中,大多是( )①高新技術企業②污染較重的企業③耗用大量資源的企業④需要大量勞動力的企業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B圖7.7為“亞洲某國年降水量分布圖”。讀圖完成3~4題。3.該國的農業以畜牧業為主,種植業比重小。該國發展種植業的不利自然條件有( )①降水量少 ②熱量不足 ③平原廣闊 ④技術落后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A圖7.7為“亞洲某國年降水量分布圖”。讀圖完成3~4題。4.根據圖示信息推斷,甲、乙、丙、丁四個城市中,人口數量最多的應該是( )A.甲城市 B.乙城市 C.丙城市 D.丁城市C讀“印度主要農作物分布示意圖”(圖7.8),完成5~6題。5.印度農作物與其主要分布地區的搭配,正確的是( )A.小麥—① B.黃麻—②C.水稻—③ D.茶樹—④6.印度農業實行區域化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A.充分考慮市場的需求B.有利于實施大型機械化作業C.適應不同地區人們的飲食習慣D.充分發揮各地氣候、地形等自然條件優勢DD瀾滄江—湄公河流域資源豐富,人口眾多,但經濟發展水平并不高。圖7.9為“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示意圖”。讀圖完成7~8題。7.瀾滄江—湄公河沿岸分布有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國( )A.泰國、越南、菲律賓B.泰國、越南、緬甸C.泰國、越南、柬埔寨D.泰國、緬甸、老撾B8.為促進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該流域各國在旅游、航運、資源開發利用、安全及環境保護等不同領域開展了廣泛的合作。為實現流域的可持續發展,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合理規劃流域開發方案 ②促進開發水能與保護環境協調統一③做好流域的植被保護工作 ④減少水稻種植面積,提高水資源利用率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A圖7.10為“俄羅斯主要河流與1月平均氣溫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9~10題。9.受氣溫影響,俄羅斯主要河流中結冰期最短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A10.以烏拉爾山脈為界,可將俄羅斯分為東、西兩大經濟地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東部地區資源豐富,經濟發展條件好,經濟發展水平較西部地區高B.東部地區科技水平高,俄羅斯的主要工業區多分布在該地區C.西部地形以平原為主,東部地形以山地、高原為主D.俄羅斯的發展方向應該是向西部地區C隨著中國—東盟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推進,中國同東盟各國之間的經濟合作日益增多。讀“東南亞簡圖”(7.11),完成11~12題。11.目前,泰國香米遠銷世界100多個國家,這主要得益于( )A.先進的耕作技術B.充足的化肥與農藥C.優越的氣候條件D.發達的信息與交通D12.下列產業部門中,目前最適宜由中國向越南轉移的是( )A.汽車制造B.家具制造C.軟件開發D.精鋼鍛造B13.圖7.12中,H國南、北地理差異大。南部是狹長的平原,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多,光熱充足,河流多,便于灌溉。我國承擔了援助該國的農業技術合作項目。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該國大部分地區位于_______(填“高”“中”或“低”)緯度,北邊的鄰國是__________。(2)該國的地勢特點是 ,河流的流向大致為 。低自北向南流北高南低中國(3)該國的通商口岸多分布在南部,試從自然環境的角度分析其原因。(4)我國承擔援助該國的農業技術合作項目后,該國計劃在南部一些地區改良品種,種植雜交水稻。你是否贊成?為什么?該國南部的地形較為平坦開闊,利于口岸的建設;河網密度較大,利于水運。贊成。南部是狹長的平原,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多,光熱充足,河流多,便于灌溉,適宜種植水稻。直擊中考06PART SIX2025課標解讀知識梳理重點突破能力提升過關訓練直擊中考(2023·江西)日本工業發達,良港眾多,但資源貧乏,國內市場狹小。日本對外貿易主要面向美國、中國及歐洲各國。經過多年發展,沿海工業高度集中。圖7.13示意日本主要工業區的分布。據此完成1~4題。1.要獲取日本主要對外貿易國的位置信息,應查閱( )A.世界政區圖 B.亞洲氣候圖C.世界地形圖 D.亞洲人口圖直擊中考A2.日本工業區主要分布在( )A.北海道島 B.本州島 C.四國島 D.九州島3.日本工業沿海布局的有利條件有( )A.土地價格低 B.礦產資源豐富C.勞動力廉價 D.優良港口眾多4.日本工業高度集中,產生的問題有( )A.環境污染加劇 B.原料消耗減少C.產品質量下降 D.優化產業結構BDA(2023·云南)俄羅斯面積廣大,資源豐富,工業基礎雄厚。讀“俄羅斯本土簡圖”(圖7.14),完成5~6題。5.俄羅斯的工業( )A.主要分布在亞洲部分B.以充足的勞動力為發展基礎C.部門齊全,以輕工業為主D.以豐富的礦產資源為優勢條件D(2023·云南)俄羅斯面積廣大,資源豐富,工業基礎雄厚。讀“俄羅斯本土簡圖”(圖7.14),完成5~6題。6.俄羅斯海岸線漫長,但港口不多,主要原因是( )A.沿岸地勢陡峻,不易修建港口B.航空運輸為主,海運需求小C.緯度高,氣候寒冷,封凍期長D.海岸線平直,缺少天然良港C(2023·四川眉山)湄南河平原是世界水稻的重要產區。水稻是一種喜溫、喜濕的農作物,如果氣溫在10℃以下,水稻就無法正常生長。一般而言,水稻從播種到收割需4個月左右。讀“湄南河平原多年平均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圖”(圖7.15),完成7~9題。7.湄南河平原位于( )A.北寒帶 B.北溫帶C.熱帶 D.南溫帶C8.下列關于湄南河平原降水的敘述,正確的是( )A.最大月降水量達300毫米 B.降水季節分配較均勻C.年降水量約為800毫米 D.降水集中于5月至10月9.湄南河平原的水稻可( )A.一年一熟 B.一年兩熟C.兩年三熟 D.一年三熟DD(2023·江蘇蘇州)印度是亞洲的農業大國,耕地面積居亞洲之首。圖7.16為“印度農作物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10~11題。10.有關印度農作物分布的敘述,正確的是( )A.棉花分布在東北部地區B.小麥分布在恒河三角洲C.水稻分布在東北部和西部沿海D.黃麻分布在印度河平原11.圖中四城市中最適合發展棉紡織工業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CB12.(2021·山東·改編)閱讀圖文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水稻生長喜高溫多雨,生產過程需要大量勞動力。東南亞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產區。中南半島為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但每年都要經歷一次強度不等和歷時不同的干旱。半島上的流水量大,含沙量大,下游往往形成面積廣大的沖積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材料二 中國與東南亞山水相連,人文相通,跨境合作不斷深化。圖7.17為“中南半島局部圖”。(1)說出中南半島上大多數城市的分布特點,并簡述這樣分布的好處。(2)闡述建立跨境經濟合作對當地減少貧困的積極作用。(3)東南亞是旅游勝地,旅游資源豐富。分析許多中國人出境旅游首選東南亞的主要原因。城市大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地區。好處:水源充足,利于城市供水,水陸交通便利。熱帶旅游資源豐富;地理位置距離中國較近;華人多,便于溝通。發展邊境貿易,創造就業機會;增加收入,培養人才;改善基礎設施,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4)湄公河三角洲地區是世界稻米主要產區之一。請從地形、氣候條件方面分析該地區發展水稻種植業的優勢和不足。優勢:位于熱帶季風氣候區,全年高溫,降水充沛,水熱充足;位于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便于耕作。不足:季風氣候,旱澇災害頻繁;地勢低平,容易受洪水、臺風、海嘯等自然災害的影響。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