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教學方案第 周第 課時 上課時間 月 日(星期 )本學期累計教案 個課題 5.2基本政治制度 課型 新授課教材解讀與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初中《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五課第二框內容。本框題主要講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本框內容與前一框內容我國根本政治制度,共同構成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 在日常生活中,學生會遇到很多政治生活現象,如每年兩會,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區別,民主黨派的成員,少數民族同學的文化風俗,身邊居委會的作用,等等。這些內容比較抽象,必須將生活經驗和系統理論知識相結合,才能引發學生對于生活的深度思考和探究。 八年級下學期開始對學生進行法治專題教育,學生對于憲法有了初步的框架結構認識,有一定的法治思維和政治意識,但對國家方針政策的了解有待提高,本框教學要注重對學生政治認同的構建和價值觀的引領。教學目標 通過我國基本政治制度的學習,堅持和完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增強制度自信,培育政治認同素養。 通過情境式導學任務,培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能力,培育社會責任素養,提高運用所學習到的知識理解、分析相關政治現象、解決相關政治問題的能力。 堅持和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推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完善;尊重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權,自覺促進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主動參與基層群眾自治,豐富直接行使人民當家作主權利的體驗。教學重難點 重點:我國基本政治制度的內容。 難點:我國基本政治制度是如何保證我國政治穩定、經濟發展和人民幸福的。板書設計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 播放視頻: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教師活動:提問:觀看視頻,思考:我國在哪些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學生活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教師活動:《詩經》中道:“民亦勞止,汔可小康。”脫貧攻堅解決的是農村貧困人口的絕對貧困問題,而鄉村振興旨在解決相對貧困,實現農村的全面發展和農民的全面富裕,從而讓人民能幸福安康的生活。這些事業的推進和發展是依靠哪些力量完成的? 學生活動:依靠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教師過渡: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愛國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團結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法寶。”在百年奮斗歷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統一戰線擺在重要位置,以強大的政治領導力和精神感召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最大限度地凝聚起共同奮斗的力量,書寫了百年黨史因黨而生、伴黨而行的統一戰線和多黨合作壯麗篇章。(講解到這里時,可跳轉點擊超鏈接——梳理愛國統一戰線的形成原因和內容相關知識。) 今天,就讓我們讓我們與春天有個約會,一起開啟鄉村振興研學之旅,感受中華大地的深刻變化,理解我國基本政治制度的顯著優勢。 引入課題——開啟一場鄉村振興研學之旅——基本政治制度。 二、課堂展開 概念辨析:回顧上節課所學根本政治制度,聯系本課內容,說明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有哪些,構建知識網絡。 課前預習:自主學習單 (一)探尋貴州巖博脫貧密碼——“每一種聲音都是力量” 研學情境:視頻播放《全國政協委員余留芬:鄉村振興我一直在路上》,感受巖博村“人民小酒”產業的蓬勃發展及巖博村村民 脫貧攻堅作出的各項努力,并了解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六盤水市盤州市淤泥鄉巖博村黨委書記余留芬是如何帶領村民鞏固脫貧成果的。 研學思考:1.全國政協委員是什么職務?這一職務源于我國哪一項政治制度?這項政治制度的內容是什么? 2.多黨合作的前提和基本方針是什么? 3.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什么機構?這一機構的性質和職能是什么? 研學討論:合作探究,分享研學成果。 教師引導學生把握三個關鍵性知識:一是關于兩會的基本常識;二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這一制度將長期存在并發展;三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組織。 其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性質重點講解后,通過判斷進行概念辨析: 另外,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職能也是考試常考的點,教師先講解,并說明材料中常見的形式,然后通過連一連進行概念辨析: 時間充裕的情況下,教師可適當介紹我國民主黨派的情況: 研學訪談:采訪巖博村余留芬書記,關于未來巖博村的發展設想。PPT展示:1.2020年,余留芬向全國政協提交了《對邊遠山區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銜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點建議》《關于完善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經濟發展基礎的建議》《關于進一步加強對貴州省脫貧攻堅支持的建議》等7份提案。2.無獨有偶,在2021年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中,民建中央提出關于“鞏固脫貧成果促進鄉村振興”提案,民進中央提出關于“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案,農工黨中央提出關于“加強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人才支撐工作”提案…… 深度思考:1.以上政協提案對促進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起到什么作用?2.從中你感受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有什么優越性? 學生活動:1.回答出提案有助于完善和優化當地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決策,有利于推動當地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相近意思即可。2.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進科學民主決策;有利于協調關系,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和諧;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對分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 時間充裕的情況下,教師可進行知識拓展,講解我國作出重大決策的一般程序,引導學生認識我國重大決策的民主生成方式: (二)感悟甘孜理塘脫貧經驗——“一個民族也不能少” 研學情境: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2020年剛剛脫離貧困。也恰是這一年,藏族小伙丁真憑借一段視頻在社交媒體爆紅,他不僅成為家鄉文旅的代言人,還成為“學習強國”甘孜學習平臺的推廣大使。讓我們走進理塘,探訪丁真的世界。 研學活動:1.風俗探究。網絡上關于丁真的歸屬地之爭,你有何見解?你對于藏族的了解有多少?你還知道我國哪些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 2.理論解讀。丁真的家鄉甘孜藏族自治州是什么級別的行政機構?為什么要在少數民族地區設置自治機構?我國民族自治機關有哪些自治權?它們與中央的關系是怎樣的? 學生活動:研學討論:合作探究,分享研學成果。1.風俗探究。有些人認為丁真是西藏自治區的藏族人,有些人認為他是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的藏族人(教師點撥:他來自于四川甘孜,不過這兩個地區都是少數民族自治區域)光宇藏族文化和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學生暢所欲言即可。2. 理論解讀。學生根據課本內容回答即可。 教師歸納提升:1.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是先人們留給我們的豐厚遺產,也是我國發展的巨大優勢。”“我們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我們偉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通過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探討,引導學生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語言文字和宗教信仰,維護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2理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國家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民族自治機關可以根據本民族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特點,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內部事務,但民族自治機關必須服從中央的領導。 【研學訪談】丁真在作為四川甘孜州旅游形象大使后,為家鄉發展作了不懈努力: 丁真走紅后一年:理塘旅游收入同比增長72.4%,理塘縣餐飲企業新注冊近300家,同比增長85.2%,其中的少數民族文化深深地吸引著外來游客,當地政府也依據民族自治民情,全力推進旅游業全面發展,將理塘打造為四川省第四批全域旅游示范區,帶動理塘人民走向共同富裕。 研學思考:1.丁真和當地政府為當地旅游業發展所做的努力有何深層意圖?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脫貧攻堅事業中是如何彰顯制度優勢的? 學生活動:1.回答出為了當地實現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少數民族區域走向共同富裕相近意思即可。2.回答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即可。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進一步研究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脫貧案例,得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是一項適合我國國情的好制度。 (三)賡續金寨大灣紅色命脈——“拉住老區人民的手” 研學情境一:地處大別山腹地的金寨縣,被譽為“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革命戰爭年代,10萬金寨兒女為國捐軀。金寨縣也是國家級首批重點貧困縣,2011年被確定為大別山片區脫貧攻堅重點縣。地處大山深處的大灣村是金寨縣脫貧攻堅難啃的“硬骨頭”之一,2014年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42戶707人,貧困發生率超過20%。 研學思考:大灣村村委會是如何帶領村民走出一條脫貧之路的? 學生活動:研學討論:合作探究,分享研學心得。大灣村在村支書何家枝帶領下,奮力打好脫貧攻堅戰,通過易地扶貧搬遷、產業扶貧、光伏扶貧、健康扶貧等一系列幫扶政策,順利實現脫貧,探索出一條“山上種茶、家中迎客、紅綠結合”的特色脫貧道路。 研學情境二:走訪了解大灣村村委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機制,瀏覽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的先鋒網頁。 研學活動:1.村民委員會是什么機構?如何產生?有哪些工作職能?2.村民委員會在大灣村實現脫貧道路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學生活動:研學討論:合作探究,分享研學心得。 教師歸納提升:通過對安徽金寨大灣村村民委員會的走訪,我們懂得了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在黨的領導下,我國人民群眾在城鄉形成基層治理機制,通過這項制度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 研學拓展:1.建言獻策。你對大灣村未來的鄉村振興之路有哪些好的建議?請寫下來,提交給村民委員會。 2.遷移思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要解決的問題的。”以你生活的社區為例,談談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還在我國哪些社會問題的治理中發揮著積極作用? 教師歸納提升:通過研學拓展活動,我們懂得了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廣泛內容,理解了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有利于激發人民群眾的改革動力,促進改革發展成果共享,廣泛匯聚社會共識、凝聚群眾力量,有效化解社會問題,形成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研學報告:難忘的鄉村研學之旅拉下帷幕,同學們有哪些心得體會呢?請你根據研學活動,撰寫研學報告。 理研學報告框架,供學生參考。 學生積極完成研學報告,并分享研究成果。 備注作業布置: 完成作業本上布置的習題練習。 繪制思維導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