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6.1 有余數的除法教學目標 1.經歷分小棒的操作過程,使學生初步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認識余數,探索并發現余數和除數的關系,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2.通過觀察、操作、討論、合作交流等活動,滲透借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展抽象思維。 3.學生在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成功的喜悅。教學 重難點 1.理解余數及有余數的除法含義,探索并發現余數和除數的關系。 2.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學習單。目標落實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二次備課借助平均分物的操作活動,讓學生感知平均分的過程,回顧平均分恰好分完的情況。 通過語言的描述,幫助學生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一、情境導入 1.在問題情境中,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2.引導學生回顧平均分中包含分的情況。 3.引導學生準確描述算式的含義。 誰能準確地說一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一、發現問題 用8根小棒擺正方形,最多可以擺幾個正方形? 活動一:分一分。用8根小棒擺正方形。 預設1:擺出2個正方形。 預設2:8÷4=2(個) 活動二:準確描述算式表示的含義。 預設1:一共有8根小棒,每4根小棒擺一個正方形,可以擺2個正方形。 預設2:8里面包含了2個4,所以可以擺2個正方形。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經歷擺正方形的過程,體會平均分沒有正好分完,還有剩余的情況。 學生在操作中感受擺、說的過程與算式表示的意思相同,為抽象的算式建立具象支撐,加深對有余數的除法含義的理解。 學生結合圈畫的直觀圖,理解商和余數單位名稱不同。 二、引導合作 1.引導學生動手操作。 用9根小棒擺成2個正方形,還剩1根。 同桌之間交流是怎么擺的? 板書算式: 9÷4=2(個)……1(根) 2.引導觀察比較。 (1)觀察對比兩道算式,發現有什么異同? (2)引導小結:平均分有的時候可以正好分完,還有很多時候不能正好分完。 3.引導學生準確表述算式的含義。 誰能說一說這道算式表示什么含義? 4.引導學生明確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1)除法算式的每部分都有名稱,知道分別叫什么嗎? 揭示課題: 生活中分物體的過程中,有些是剛好分完,有些是分完還有剩余,今天就學習有余數的除法。(板書) 5.引導圈畫10根小棒,列式說含義。 在學習單上圈一圈,算一算,說一說10根小棒可以擺出幾個正方形,還余幾根小棒? 算式中的兩個“2”表示的含義一樣嗎? 二、探究問題 活動一:動手操作,擺一擺。 如果再加一根小棒,9根小棒能擺出幾個正方形呢?哪道算式能表示擺的過程? 預設1:(9-1)÷4=2(個) 預設2:2×4+1=9(根) 預設3:9÷4=? 活動二:觀察對比兩道算式,發現異同。 預設1:除數都是4。 預設2:商都是2。 預設3:9根小棒分完后有剩余,8根小棒正好分完。 活動三:說一說算式的含義。 預設:9根小棒,每4根擺一個正方形,可以擺2個正方形,還余1根小棒。 活動四:合作交流,明確名稱。 同桌交流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預設:9叫被除數,4叫除數,2叫商,1叫余數。 活動五:引導操作,直觀感受。 10根小棒擺正方形的方法,在學習單上圈一圈,算一算,說一說。 預設1:10根小棒,每4根擺1個正方形,可以擺出2個正方形,還余2根小棒。 10÷4=2(個)……2(根) 預設2:不一樣,商2表示可以擺出2個正方形,余數2表示還剩余2根小棒。學生利用直觀圖來描述和分析問題,用圖想物,借圖促思,據圖說理,將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結合起來,幫助學生理解除數和余數的關系,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和推理能力。 6.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發現余數與除數的關系。 (1)在學習單上圈一圈,算一算,說一說11、12、13、14根小棒可以擺出幾個正方形,還余幾根小棒? (2)板書算式,引導觀察。 8÷4=2(個) 9÷4=2(個)……1(根) 10÷4=2(個)……2(根) 11÷4=2(個)……3(根) 12÷4=3(個) 13÷4=3(個)……1(根) 14÷4=3(個)……2(根) (3)引導觀察每道算式的余數和除數,你發現了什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為什么余數總是1、2、3?4或5可以嗎? (5)剩下幾根小棒是由誰來決定的呢?余數和除數到底有什么關系呢? (6)如果用小棒擺五邊形,那么余數可能會是幾呢?為什么? 7.方法總結: 觀察幾組題目,你有什么發現? (板書:余數<除數) 活動六:用11、12、13、14根小棒擺正方形,在學習單上圈一圈,算一算,說一說。 預設1:11根小棒,每4根擺1個正方形,可以擺出2個正方形,還余3根小棒。 預設2:12根小棒,每4根擺1個正方形,可以擺出3個正方形。 預設3:13根小棒,每4根擺1個正方形,可以擺出3個正方形,還余1根小棒。 預設4:14根小棒,每4根擺1個正方形,可以擺出3個正方形,還余2根小棒。 預設1:都是除以4。 預設2:有的有余數,有的沒有余數。 預設3:余數總是1、2、3。 預設1:余數如果是4,那么就可以再擺一個正方形,沒有剩余。 預設2:余數如果是5,那么就可以再擺一個正方形,還余1根小棒。 預設1:剩余的情況是由正方形的4根小棒決定的。 預設2:余數總是小于除數。 預設1:余數可能會是1、2、3、4。 預設2:因為除數是5,所以余數一定要小于5。 預設1:擺1個正方形需要用4根小棒,余數可以是1、2、3。 預設2:擺1個五邊形需要用5根小棒,余數可以是1、2、3、4。進一步深化對有余數的除法的認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深化理解除數和余數的關系,并能利用這一關系解決數學問題。 三、輔導練習 1.基礎練習 圈一圈,畫一畫,填一填。 22個桃子,每3個裝一盒,可以裝( )盒,還剩( )個。 22÷3=(盒)……(個) 輔導學生可以3個一份圈一圈,看圖填空。 2.變式練習 選一選。 (1)優優列式○÷5=□(枝)……△(枝),△代表剩余的數量,△可能是( )。 ①0、1、2、3、4、5 ②1、2、3、4 ③0、1、2、3、4 輔導學生體會:余數總是小于除數。 3.提升練習 看一看,講一講。 輔導學生明白題意,說一說為什么這樣填。 先想一想里最大能填幾,再算出被除數是多少。 ( )÷9=8…… ( )÷8=9…… 三、解決問題 1.基礎練習 預設:3個圈一份,可以裝7盒,還剩1個桃子。 2.變式練習 預設:除數是5,余數可能是1、2、3、4。 3.提升練習 預設1:第1道題的除數是9,余數最大是8,此時被除數是9×8+8=80。 預設2:第2道題的除數是8,余數最大是7,此時被除數是8×9+7=79。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引導反思 1.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總結方法,促進素養的提升。 2.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在生活中有沒有遇到平均分有余數的情況? 說一說,你是怎樣解決這類問題的? 四、提升問題 活動一: 預設1:我知道了平均分除了正好分完,還有分不完有剩余的情況。 預設2:我學會商和余數的單位名稱不一樣。 預設3:有余數的除法的余數總是小于除數。 活動二:尋找生活中的有余數的平均分。 預設:分鉛筆、分蘋果……板書設計 有余數的除法 8÷4=2(個) 9÷4=2(個)……1(根) 10÷4=2(個)……2(根) 11÷4=2(個)……3(根) 12÷4=3(個) 13÷4=3(個)……1(根) 14÷4=3(個)……2(根) 余數<除數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