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6.4 生活中有余數的除法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理解有余數的除法意義,初步學會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理解“最多”“至少”的含義,并能正確地寫出商和余數的單位名稱。 2.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會利用有余數的除法正確區分“進一”“去尾”兩種類型的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知余數在生活中的靈活應用。同時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繼續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 重難點 1.會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2.會根據實際情況對“余數”進行合理的取舍。教學準備 課件。目標落實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二次備課在具體情境中,培養學生審題的習慣與理解問題的能力。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我們學校烘焙校本課程,準備做22塊蛋黃酥,要裝到盒子里,每個盒子最多裝4塊,他們至少要準備多少個盒子? 1.在問題情境中,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圈畫關鍵信息。 2.引導學生理解“最多”“至少”的含義。 一、發現問題 活動一:圈畫關鍵信息。 預設1:一共22塊蛋黃酥。 預設2:每個盒子最多裝4塊。 預設3:至少要準備多少個盒子? 活動二:“最多”“至少”是什么意思? 預設1:一盒只能裝4塊。 預設2:“至少”就是“最少”的意思。在自主探究中通過多種不同表征方式理解“進一”的道理,在比較辨析中進一步理解“進一法”;在回顧反思中滲透思考問題的基本方法。 二、引導合作 1.引導學生嘗試用畫一畫,寫一寫,算一算的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 解決這個問題可以用什么方法? 二、探究問題 活動一:“進一法”解決問題。 預設1:畫一畫。 預設2:寫一寫。 用數字表示:4、4、4、4、4、2,至少需要準備5+1=6(個)盒子。 預設3:算一算。 22÷4=5(個)……2(塊)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建構數學模型,使學生逐步形成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繼續深化有余數的除法在生活中的應用,理解“去尾法”的本質。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幫助學生進一步建構模型思想。 在對比、思考的過程中,明晰解決問題的思路,理解“進一”“去尾”的本質意義。 2.引導學生比較、思考。 (1)雖然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同,但它們有什么相同點? (2)怎樣列式計算? (3)這里的22、4、5、20、2分別表示什么意思?商和余數的單位名稱分別是什么? 引導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會遇見有剩余的情況。從實際情況出發,有時候需要給商再加上1,這樣的方法就叫作“進一法”。 (4)如何驗證計算結果是否正確? 引導小結:在解決這類問題時,我們要先明確問題,選擇合適的信息;然后分析數量關系,探究解決方法;最后檢查。 3.引導學生理解余數的不同取舍情況。 小麗有10元錢,買3元一個的面包,最多能買多少個? (1)“最多能買多少個”實際是求什么? (2)題目中的“最多”是什么意思? (3)該怎樣列式計算? 引導小結:在解決生活中有余數的除法問題時,有時候余數需要舍去,這樣的方法就叫作“去尾法”。 4.引導對比、歸納、思考。 對比剛才解決的這兩個問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引導小結:在解決生活中有余數的除法問題時,對于余數的取舍要根據具體的情況進行選擇。 活動二:對比、思考。 預設1:表示的含義相同。都是求22里面有幾個4,還多出2塊,應該再準備一個盒子。 預設2: 5+1=6(個) 預設3:這里22表示一共有22塊,4表示每4塊裝一盒,5表示可以裝滿5個盒子,2表示還剩余2塊,還需要1個盒子。 預設4:利用乘法驗證:每個盒子最多裝4塊,5個盒子最多裝20塊,6個盒子肯定能裝22塊。 活動三:“去尾法”解決問題。 預設1:10里面有幾個3。 預設2:10÷3=3(個)……1(元) 最多能買3個。 預設3:最多只能買3個,因為1元不夠買一個面包。 活動四:對比、歸納、思考。 預設1:都是用除法來計算。 預設2:都是運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問題。 預設3:第一個問題的余數需要再裝一盒,也就是商要加1。第二個問題的余數要舍去,因為1元不夠買一個面包。讓學生經歷從現實生活或具體情境中發現并抽象出數學問題的過程,以此為學生積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經驗,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5.引導學生創編故事。 (1)請創編一個用“進一法”解決的應用問題。 (2)請創編一個用“去尾法”解決的應用問題。 活動五:創編故事。 預設1:有25箱蘋果,王叔叔每次最多能運8箱,至少要運多少次才能運完呢? 預設2:一本兒童讀物4元,紅紅帶了23元,最多可以買幾本兒童讀物? ……引導學生能靈活運用有余數的除法來解決問題,進一步加深對有余數的除法算式的理解。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輔導練習 1.基礎練習 想一想,算一算。 50個乒乓球,每6個裝一盒。如果把這些乒乓球全部裝入盒子中,那么至少需要裝多少盒? (1)解決這個問題,實際是求什么? (2)怎樣列式計算? (3)算式中的50、6、8、2表示什么意思? (4)至少可以裝幾盒? (5)這道題屬于哪一類問題? 2.變式練習 想一想,算一算。 媽媽用70元錢買8元一本的筆記本,最多能買幾本?再添幾元就能多買一本? (1)解決這個問題,實際就是求什么? (2)怎樣列式計算? (3)題目中的“最多”是什么意思? (4)再添幾元就能多買一本? 三、解決問題 1.基礎練習 預設1:50里面有幾個6。 預設2:50÷6=8(個)……2(個) 8+1=9(盒) 預設3:50表示一共50個乒乓球,6表示每6個一盒,8表示可以裝8盒,2表示還剩下2個。 預設4:因為全部裝入盒子,所以至少可以裝9盒。 預設5:“進一法”問題。 2.變式練習 預設1:70里面有幾個8。 預設2: 70÷8=8(本)……6(元) 預設3:最多可以買8本,因為還剩下6元,不夠買一本。 預設4:一本筆記本8元,還剩下6元,8-6=2(元),再添2元就可以多買一本。3.提升練習 說一說,算一算。 盒子里的糖果在20~30塊之間,平均分給4人或6人,都多3塊,盒子里一共有多少塊糖果? (1)輔導學生根據題意可以得到兩道算式。 (2)輔導學生從21開始列舉,依次試商。 (3)輔導學生嘗試利用乘法口訣求一共有多少塊糖果。 3.提升練習 預設1: 根據題意列算式。 ( )÷4=?……3 ( )÷6=?……3 預設2: 從21開始逐一列舉。 (23)÷4=5……3 (23)÷6=3……5 上面算式的余數與題目不同,所以不符合要求。 (27)÷4=6……3 (27)÷6=4……3 符合要求,所以一共有27塊糖果。 預設3:利用轉換思想,先轉化為沒有余數的除法算式,兩個除數分別是4和6,利用乘法口訣4×6=24(塊),然后加上多的3塊,一共24+3=27(塊)。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引導反思 1.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總結方法,促進素養的提升。 2.在實際生活中遇到過哪些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的問題?說給爸爸、媽媽聽,和他們一起算一算。 四、提升問題 活動一: 預設1:我學會了用畫圖的方法對題目進行分析。 預設2:我知道了解決有余數的除法問題時,對于余數的取舍要根據具體的情境進行選擇。 活動二:說一說,算一算。 預設1:一共有37塊橡皮,最多每5塊裝一盒,至少可以裝幾個盒? 37÷5=7(個)……2(塊) 7+1=8(個) 預設2:一共有17元錢,每把尺子2元,最多可以買幾把尺子? 17÷2=8(把)……1(元)板書設計 生活中有余數的除法 22÷4=5(個)……2(塊) 5+1=6(個) 口答:他們至少要準備6個盒子。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