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考試試卷七年級 道德與法治一、選擇題(共30分,每小題1.5分,每小題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答案是正確的)1.開啟初中生活,面對新環境、新同學、新老師,我們應該( )A.主動交往,積極融入新集體 B.獨來獨往,讓別人主動找自己C.對學校新環境采取排斥態度 D.靜靜地等老師和同學發現自己2.老師說我學習用功,家長認為我貪玩好動;同學說我熱情開朗,我應( )A.用心聆聽,照單全收 B.迷失自我,無所適從C.客觀分析,勇于面對 D.置若罔聞,平靜拒絕3.2024年8月3日晚,巴黎奧運會網球女單決賽,鄭欽文奪冠,她也創造歷史成為了中國首位奧運網球單打冠軍。她認為“不管選擇什么運動,都要學會熱愛和享受,朝著目標勇敢堅定地走下去。遠大的夢想,唯有堅持才能抵達。”這表明( )①編織人生夢想是青少年時期的唯一主題②只要有了遠大時代夢想,就一定能實現③做有夢想的少年,應當緊扣時代的脈搏④實現夢想需要持之以恒的持續學習行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中華文化中有許多廣為流傳的家規、家訓,下列體現了孝敬長輩這一內容的是( )A.“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B.“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C.“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 D.“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5.進初中了,給我們上課的老師更多了,有的幽默開朗,課堂妙趣橫生;有的激情飛揚,特別能感染學生;有的沉穩嚴肅,授課深入淺出,面對不同風格的老師,我們應該( )A.適應不同,并尊重每一位老師 B.根據個人喜好,決定學習態度C.主動溝通,建議老師改變風格 D.毫不在意,因為可以依賴網絡6.2024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實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培養培訓質量,培養造就新時代高水平教師隊伍。之所以要強化教師隊伍建設,是因為( )①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使命②教師現已成為最重要的職業③教師是學生錘煉品格引路人④教師是人類文明傳承者之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友誼是人生永恒的話題。下了情境體現真正友誼的是( )①我做了錯事,他一邊批評我一邊幫助我②我發現他最近沉迷游戲,和他一起玩③我要參加競選很緊張,她主動幫我演習④我比賽失利心情低落,他主動安慰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2024年巴黎奧運會上,中國隊與美國隊在冰壺混雙循環賽后互贈禮物,不僅記錄了中外運動員的真摯友誼,而且促進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他們的舉動說明( )①友誼讓人們感悟到生命的美好②真正的友誼是平等的、雙向的③友誼可以給人類帶來物質財富④保持友誼離不開互相贈送禮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合作與競爭共生,如鳥之兩翼、車之雙輪,推動我們前進。下列情境與之相符的是( )A.作為學習委員的小凱考試失利了,他下定決心要更努力B.小軍和小鵬發生沖突,在同學的調解下,兩人和好如初C.在班級學習互助小組里,小悅主動幫助小可講解數學題D.小明和小剛是同桌,他倆在學習上互幫互助又互相追趕10.中國航天人并肩作戰,共同面對挑戰,攻克一個個技術難關。每個人的付出匯聚成強大力量,推動我國航天事業不斷向前。下列名言中,能體現中國航天人精神品質的是( )①一人智謀短,眾人計謀長②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③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④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羅曼 羅蘭曾說:“人生不售來回票,一旦動身,絕不能復返。”這說明生命是( )A.短暫的 B.獨特的 C.不可逆的 D.有接續的12.“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虎嘯深山,駝走大漠。”這描繪出的生命特點是( )A.生命是多樣的,人類生命離不開大自然的哺育B.生命是可貴的,我們應當尊重生命,熱愛生命C.生命是獨特的,千姿百態的生命競相展現活力D.人類要關愛自己,也要呵護地球上的其他生命13.2024年2月23日凌晨,南京市一住宅小區突發大火,造成多名人員傷亡。南京消防救援支隊迅速反應,南京市政府高度重視,相關部門負責人迅速趕赴現場指導救援和善后工作。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我們青少年要( )①提高警惕,遠離危險 ②積極參與救援,實現生命價值③做好防范,防患于未然 ④充盈生命,感受生活的美好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②14.2024年4月5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通報當年1—2月森林火災典型案例,其中部分火災的發生與學生直接相關。為預防森林火災,作為學生,我們應該( )①制定法律法規,落實森林防火責任 ②強化安全理念,增強森林防火意識③掌握必備技能,提高森林防火能力 ④積極宣傳政策,守護森林綠色發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5.2024年4月9日是國際護胃日。俗話說“食為天,胃為先”,只有胃好,身體才能健康。胃作為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是非常容易患病的。下列習慣利于養胃的有( )①暴飲暴食,長期吃生冷、辛辣食品②生活不規律、作息紊亂、不吃早餐③常飲用溫開水,多吃新鮮蔬菜水果④吃飯細嚼慢咽,多樣化、適度運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中國文學巨匠魯迅在青年時代為國家發展曾三改志愿。這說明他( )A.從個人的愛好和興趣出發,選擇自己的志愿B.從自己的實際利益點出發,考慮自己的志愿C.把自己前途和祖國的命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D.把自己的前途和命運放在祖國民族利益之上17.順境如春風得意、萬物復蘇,給予我們前行的動力;而逆境則如暴風驟雨,考驗著我們的意志與信念。對于人生的順境與逆境,下列理解不正確的是( )A.逆境只會對我們造成不利影響 B.得意時,逆境能使人更加清醒C.失意時,逆境使人獲得豐富的生活經驗 D.順境和逆境都是我們生命成長的一部分18.2024年殘奧會冠軍崔哲在賽場上閃耀光芒,但卻不知在日常艱苦訓練中,她始終保持著高昂的斗志、樂觀的情緒,出色地完成訓練任務。崔哲的故事啟示我們( )①要在感恩中勇毅前行②順境可以轉化為逆境③要在逆境中自強不息④戰勝挫折要樂觀向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9.“中國好人”王加輝堅守海島約50年。他沒讓海島的一草一木受損,一個個守島人離島安度晚年,家人也勸他“這樣做不值得”,他卻說:“我的價值都在海島上,只要國家需要,我一定以島為家,堅持到底。”王加輝的事跡啟示我們( )①只有堅持守海島,才能實現自己的意義和價值②人們在勞動實干中能體會到人生的價值和美好③奉獻社會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認可,是值得的④在踏實奮進中擔當歷史使命、綻放人生的光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2024年4月8日《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揭曉。96歲的著名力學家、中科院院士俞鴻儒獲評。俞老潛心研究風洞技術50年,見證著我國東風系列導彈、神舟系列飛船等國之重器的誕生與成長。如果你有機會跟俞老連線,下列不適合說的是( )A.“我要學習您的事跡,只有做轟轟烈烈的大事,才能讓人生閃耀出偉大的光輝B.“向您致敬!我會珍惜今天寶貴的學習機會,努力學習知識,將來為實現祖國科技強國之夢作貢獻。”C.“我要像您一樣將個人命運和國家命運聯系在一起,讓生命綻放光彩。”D.“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會以您為榜樣,去追求自己的星辰大海,面對艱難險阻,絕不輕言放棄。”二、綜合題(共30分)21.(6分)【認識自己健康成長】以下是某校七年級學生小穎的日記片段:進入初中后,我發現班級的同學都很優秀。小學時名列前茅的我,在初中的班級顯得非常不起眼,我感到很難過。在一堂語文課上,語文老師夸贊我的朗誦有感染力,并推薦我代表班級去參加學校的詩歌朗誦比賽。我很忐忑,但老師一直鼓勵我。課后我也抓住一切時間練習,最終在校園朗誦比賽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因為這次經歷,我更加自信了,我堅信通過努力我也可以很優秀。(1)(3分)小穎是通過哪些途徑認識自己的 (2)(3分)小穎的經歷啟示我們,該如何做更好的自己 22.(9分)材料一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風,把家庭文明建設作為一項長期任務切實抓好,千千萬萬個家庭才會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成為人們夢想啟航的地方。材料二 某區積極響應,開展了尋找“最美家庭”的活動,打造家庭文明建設的特色品牌。(1)(3分)請寫出你認為的好家風。(2)(3分)開展尋找“最美家庭”的活動有何重要意義?(3)(3分)為建設“最美家庭”,我們需要怎么做?23.(6分)【生命與安全】材料一 珠海市體育場惡性撞人事件發生后,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力救治傷員,精心做好傷亡人員及家屬安撫善后工作。珠海集中全市最優醫療資源,全力投入搶救工作,盡最大努力讓傷者得到救助和治療。全市5家醫院300多名醫護人員全力投入搶救工作。大量市民自發趕到血站排長隊獻血,一些出租車免費接送市民去血站獻血。材料二 小文搜集了2024年以來的一些安全事故材料,如下:①2024年4月20日,一名中國游客在印度尼西亞伊真火山拍照時從約75米高的懸崖邊墜亡。②2024年7月21日,廣東一女子睡前給手機充電,充電器整夜未拔導致手機爆炸,女子被煙嗆醒才躲過一劫,但被褥、床鋪、手機全部不同程度受損。③2024年10月19日,江蘇雙山島四名初中生在江邊抓螃蟹時,未注意潮汐變化,被困水中,最終兩名少年不幸溺亡。(1)(3分)從“敬畏生命”的角度,談談你從這段新聞素材中感悟到了什么?(2)(3分)這些事故或悲劇給我們帶來哪些警醒?24.(9分)【矢志報國心,用平凡之軀鑄就精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李振聲“共和國勛章”。某校開展“追求美好人生”主題活動,同學們分小組進行實際搜集,現請你參與其中。第一小組1948年,出生于山東淄博一個農民家庭的李振聲,憑借對農業生產的熟悉和熱愛,開始了農學之路。躬耕農業70余年,他始終把“回報國家”作為奮斗目標,為實現“讓中國人吃飽飯、吃好飯”而不懈努力。第二小組 李振聲曾說:對待困難必須一分為二,如果一個人一生沒有遇到困難,他不可能有很大的成功。這就是對待困難的辯證法,困難既是前進的阻力,又可能是你成功的起始點。對此,同學們紛紛發表言論。甲同學:順境提供人們良好環境,更有利于成長。乙同學:逆境激勵人們勇毅前行,更有利于成長。第三小組 李振聲在自己的崗位上勤勤懇懇,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績,各種獎勵接踵而來,但李振聲仍舊最熱衷的是到田間地頭去看小麥,在田間地頭勞作,他還多次將獎金捐出,助經濟困難的學生一臂之力。(1)(3分)李振聲的事跡對你樹立人生目標有何啟發?(2)(3分)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對兩位同學的觀點進行綜合評析。(3)(3分)結合李振聲院士的事跡,談談你對人生價值實現的理解。答案1-5 ACDCA 6-10 CCADB 11-15 CCADD 16-20 CADDA21.(1)①通過自我評價認識自己,小穎在小學時覺得自己名列前茅,進入初中發現自己不起眼,這是她對自己的評價。②通過他人評價認識自己,語文老師夸贊她朗誦有感染力并推薦她參加比賽,讓她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2)①要正確認識自己,接納和欣賞自己,小穎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通過努力取得成績,是接納和欣賞自己的表現。②要揚長避短,小穎發揮自己朗誦的優勢參加比賽并取得成功。③要不斷激發自己的潛能,小穎通過努力練習,挖掘了自己的潛能。22.(1)勤儉持家,尊敬長輩,和睦相處等等。(2)①有利于引導全社會重視家庭教育,注重培育優良家風。②有利于增進親情,促進家庭和諧。③有利于引導我們向上向善,促進家庭幸福和諧。④有利于促進良好風氣的形成,促進社會祥和文明。(3)①建設美好家庭,需要用心體味親情之愛。②建設美好家庭,需要相互關愛、彼此尊重。③建設美好家庭,需要傳承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④建設美好家庭,需要家庭成員共同分擔、相互協作。23.(1)①敬畏生命,就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發展的規律;②敬畏生命,就要關愛他人的生命,從珍惜自己的生命走向關愛他人的生命;③敬畏生命,就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④當人民的生命遭遇天災人禍時,要竭盡全力挽救;⑤保護最廣大人民的生命,這是我們對“生命最寶貴”的生動詮釋和切實踐行。(2)①在日常生活中,突如其來的災難、事故可能會危害人的生存、健康和幸福,甚至會毀滅鮮活的生命;②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牢固樹立安全意識,對那些可能會對自己或他人造成傷害的外在環境、人為侵害有所警覺和戒備,保護好我們的生命;③增強風險意識,要能夠覺察潛在的威脅生命安全的因素,不因好奇去做一些危險的事情,也不盲目觸碰一些危險的領域;④提高危險預判能力,主動學習安全知識,見微知著,對潛在的風險作出科學判斷,防患于未然;⑤提高避險和逃生能力;學習防護和急救的知識與技能等。24.(1)①樹立人生目標,應當從自身實際出發。②樹立人生目標,應當與國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相結合。③樹立人生目標,應當與人類的福祉相統一。(2)觀點片面。順境中的有利因素,使我們更容易接近和實現目標。在青少年時期經歷一些挫折和考驗,有助于我們走好人生路。無論順境和逆境,對人生的作用都是雙重的,關鍵是以何種態度對待人生的境遇。順境和逆境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我們要做到順境不驕,逆境不餒。(3)①人生價值是通過勞動創造的。人們通過勞動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②一個人對他人和社會的貢獻是衡量其人生價值的尺度。③在奉獻中成就精彩人生,為他人為社會服務,立足崗位做貢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