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6.2.3 圖形的認識與測量——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教學目標 1.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圓錐,知道它們的特點。 2.復習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加深學生對立體圖形的認識,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一步系統化和概括化。 3.通過實際操作,經歷對立體圖形的認識,體驗直觀觀察,實踐操作等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4.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加強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聯系,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學 重難點 1.熟記相應公式以及分析、歸納各立體圖形表面積和體積計算公式間的內在聯系。 2.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學準備 課件目標落實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二次備課回顧整理立體圖形的相關知識,明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圓錐等立體圖形的特征,能從整體上把握這些圖形的特征及其相互關系。 一、情境導入 立體圖形的認識 (1)上面這些立體圖形各有什么特點? (2)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3)圓柱與圓錐可以各由什么平面圖形旋轉而成? (4)圓柱與圓錐之間有什么關系? 教師板書: 名 稱圖形相同點不同點面棱頂點面的特點棱長長 方 體6 個12 條8 個6個面一般都是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相對棱長相等每組(有3組,分別叫長、寬、高)互相平行的4條棱相等正 方 體6 個12 條8 個6個面都是相等的正方形12條棱都相等名稱圖形特征圓柱由三個面圍成,上、下兩底面是面積相等的圓。側面是一個曲面,沿高展開是長方形或正方形。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作高,有無數條高。圓錐由2個面圍成,底面是一個圓。側面是一個曲面,展開后是扇形。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叫作高,只有一條高。一、發現問題 活動: 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小組內討論交流,學生匯報。 預設1:長方體的特點是有12條棱,8個頂點,6個面。相對的兩個面相等,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預設2:正方體的12條棱長度都相等,6個面的面積都相等,有8個頂點。 預設3: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同點是都有8個頂點,12條棱,6個面。不同點是正方體的12條棱的長度都相等,6個面的面積都相等。 預設4:圓柱是由長方形以長(或寬)為軸或正方形以邊長為軸旋轉而成的。圓柱的上、下兩個底面是大小相等的圓,側面是一個曲面,有無數條高。 預設5:圓錐是由直角三角形以直角邊為軸旋轉而成的。圓錐的底面是一個圓,側面是一個曲面,只有一條高。 預設6:圓柱的體積是與其等底等高的圓錐的體積的3倍。復習表面積計算的相關內容,進一步熟悉立體圖形表面積的內容。 二、引導合作 1.復習表面積的計算。 (1)復習表面積的定義。 問題:什么是立體圖形的表面積? (2)復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問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是哪些面的面積之和?表面積公式分別是什么? (3)復習圓柱的表面積。 問題: ①圓柱的表面積是哪些面的面積之和? ②圓柱的側面沿高展開是什么形狀? ③側面展開的長方形的長、寬與圓柱有什么關系? ④圓柱的側面積怎樣計算? 什么樣的圓柱沿高展開的側面是正方形? 二、探究問題 1.活動一:復習表面積的定義。 小組合作,學生拿出立體圖形的模型,一邊用手摸,一邊說出每個立體圓形的表面積包括哪幾個部分的面積? 預設:一個立體圖形所有面的面積總和叫作它的表面積。 活動二:復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預設:長方體的表面積就是上下、左右、前后六個面的面積總和,并且相對面的面積是相等的。 正方體的表面積就是六個相等面的面積總和。 長方體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正方體的表面積=棱長×棱長×6 活動三:復習圓柱的表面積。 預設1:圓柱的表面積就是側面積加上、下底面面積。 預設2:圓柱的側面沿高展開是長方形。 預設3:側面展開的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柱的底面周長(或高),寬相當于圓柱的高(或底面周長)。 預設4: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相等時,沿高展開的側面是正方形。正方形的邊長相當于底面周長或高。復習與立體圖形體積的計算相關的內容,進一步熟悉立體圖形的體積的內涵。 ?、輬A柱的表面積公式是什么? (4)歸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S長=(a×b+a×h+b×h)×2 S正=6a2 S圓柱=2πrh+2πr2 2.立體圖形體積的計算。 (1)下面我們一起復習有關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圓錐的體積計算。 它們的公式分別是什么?這些體積計算公式中哪一個是其他幾個的基礎? 這幾個立體圖形的體積計算公式是怎么推導出來的? 教師隨著在每個立體圖形后面板書相應的體積公式。 (課件演示推導過程) ?。?)要求學生用字母表示出立體圖形的體積計算公式。 (3)歸納立體圖形的體積公式。 比較一下正方體、長方體和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預設5:圓柱的表面積=側面積+2個底面面積。 活動四:歸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①學生根據立體圖形的表面積是圍成立體圖形所有面的面積,在教材上用字母表示出計算每個圖形表面積的方法。 ②小組內歸納出的表面積計算方法,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2.活動一: 學生圍繞目標自主復習。小組交流討論,學生整理匯報。 預設1:長方體的體積公式通過擺體積為1cm3的小正方體推導出,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即V=a×b×h。 預設2: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所以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即V=a3。 預設3:把圓柱體沿高切開分成若干等分。把切開的等分分成相等的兩部分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長方體與圓柱體的體積、底面積、高都分別相等。 因為長方體體積V=Sh,所以圓柱體體積V=Sh=πr2h。 預設4:利用實驗的方法來探究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圓柱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的3倍或圓錐的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 活動二:學生在教材例5中用字母表示出立體圖形的體積計算公式。邊寫邊思考這些體積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活動三:歸納立體圖形的體積公式。 比較一下正方體、長方體和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預設1:像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這三種立體圖形,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上下的兩個底面都是一樣的,體積都是底面積乘高,即V=Sh。 預設2:底面積和高都分別相等的圓柱、正方體、長方體,它們的體積一定相等。會靈活運用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三、輔導練習 1.基礎練習 (1)一個正方體的棱長總和是48cm,它的表面積是( )cm2,體積是( ?。ヽm3。 (2)如圖,以長方形AB邊所在的直線為軸旋轉一周,得到一個( ?。捏w積是( ?。?。 2.變式練習 (1)建造一個長50m、寬30m、深2m的游泳池。 ①如果在池底和四周貼上邊長為4dm的正方形瓷磚,那么至少需要多少塊? ②如果注入2700m3的水,那么水深多少米? (2)一種兒童玩具——陀螺(如下圖),上面是圓柱形,下面是圓錐形,經過測試,只有當圓柱底面直徑為3cm,高為4cm,圓錐的高是圓柱高的時,這個陀螺才能旋轉得又穩又快,這個陀螺的體積是多大? 三、解決問題 1.基礎練習 活動:小組內交流,再指名說一說。 預設: (1)96 64 (2)圓柱 45πcm2 2.變式練習 預設: (1)①先求五個面的面積 50×30+50×2×2+30×2×2=1820(m2) 4×4=16(dm2) 16dm2=0.16m2 ②1820÷0.16 (2)3.14×(3÷2)2×4+×3.14×(3÷2)2×4× =3.14×2.25×4+3.14×2.25 =28.26+7.065 =35.325(cm3) 答:這個陀螺的體積是35.325cm3。3.提升練習 有一個長方形容器,里面裝有水,測得水面高度為4.4cm(如圖1),為了得到冰水,(冰水可用于水果保鮮),媽媽把一根圓柱形的冰柱垂直放入其中,水面升高至5.5cm,這時剛好有冰柱浸沒在水中(如圖2)。 (1)求冰柱的體積。(2)求該冰柱完全融化時容器內的水面高度。(已知:冰融化成水后體積會減少原來的)(單位:cm) 解題思路: (1)原來水柱只有4.4厘米,因為“水面上升到5.5厘米處”說明冰柱插入水中水面上升了(5.5-4.4)厘米,用底面積乘以上升的水的高度1.1厘米,就是冰柱的體積,再求整個冰柱的體積即可。 (2)根據“冰化成水”,體積減少原來的,是把冰的體積看作單位“1”,則水是原來冰柱的,再根據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求出融化后水的體積,然后除以容器的底面積,即可求出全部融化后增加的高度,進而求出冰柱完全融化時容器內的水面高度;求出冰柱垂直放入長方體的容器中,使水的高度上升了:5.5-4.4=1.1(厘米),所以根據整個冰柱化成冰后的體積與上升的高度進行計算即可。 3.提升練習 (1)10×10×(5.5-4.4)÷ = 100×1.1×3=110×3=330(cm3) 答:冰柱的體積是330cm3。 (2)330×=300(cm3) 300÷(10×10)+4.4=7.4(cm) 答:該冰柱完全融化時容器內的水面高度是7.4厘米。對本節課的相關知識和方法進行歸納匯總和鞏固。 四、引導反思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對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有了哪些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 想一想,說一說。 四、提升問題 預設:熟練掌握了各種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公式。板書設計 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 立體圖形表面積計算公式體積計算公式S=2(ab+ah+bh)V=abhV=底面積×高S=6a2V=a3S=2πr2+2πrhV=πr2h——V=πr2h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