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部分 九年級歷史參考答案(7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D C A C D B A A D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C A D C B A D B C二、非選擇題(21題7分,22題7分,23題8分,24題8分,共30分。 )21.(1)國家統一、交通便利。(1分)絲綢之路。(1分)(2)主導因素:新航路開辟,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與全球擴張(或新航路開辟,日益發展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和血腥的殖民擴張)。(2分)(3)時期:①。(1分)原因:西歐商品經濟繁榮,需要拓展市場;新航路的開辟,為殖民擴張提供了有利條件;早期殖民擴張的進行。(2分,答出一點得1分,答案須言之有理)22.(1)君主立憲制。(1分)《權利法案》。(1分)(2)特點:三權分立,相互制衡。(1分)職責:履行憲法賦子的行政權;維護憲法至高無上的地位。(2分)(3)事件:明治維新。(1分)性質: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1分)23.(1)帝國主義之間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形成兩大對立軍事集團。(1分)薩拉熱窩事件。(1分)(2)凡爾賽—華盛頓體系。(1分)(3)德國突襲波蘭,英法被迫對德國宣戰;德軍出其不意攻入法國北部;德軍轟炸英國本土;德國突襲蘇聯(莫斯科保衛戰)。(3分,其他答案,符合題意也可)(4)《聯合國家宣言》。(1分)法國諾曼底(諾曼底)。(1分)24.(1)英國的殖民掠奪和海外貿易積聚了數量極為龐大的財富;英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建立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制度;英國的海外市場需求日益擴大。(2分,答出一點得1分)“蒸汽時代”。(1分)(2)特點: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科學技術與工業生產緊密結合;技術的突破帶動了新興工業部門的興起。(2分,答出一點得1分)(3)影響: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有利于生產的協作和專業化;對城市基礎設施提出挑戰;引發城市公共衛生危機。(3分,答出一點得1分,答案須言之有理符合題意)2024-2025 學年度第一學期九年級期末調研監測道德與法治·歷史答題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為道德與法治部分和歷史部分,共 10 頁,滿分 120 分(道德與法治 50 分,歷史 70 分)。考試時間 120 分鐘。閉卷考試。2.答案全部答在答題卡上,寫在試卷或草稿紙上無效。3.答選擇題時使用 2B 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號的選項字母涂滿、涂黑。如需修改,要用繪圖橡皮輕擦干凈再選涂其他選項。4.答非選擇題使用 0.5mm 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對應題號的答題區域書寫答案。注意不要答錯位置,也不要超界。5.本試卷為道德與法治·歷史合卷,請注意分配答題時間。道德與法治部分(50 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 12小題,每小題 2分,共 24分。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請在答題卡上填涂你認為正確的選項。1.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四屆全國人大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各地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對此,理解不正確的A.習近平經濟思想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方法路徑B.新質生產力摒棄傳統產業,聚焦人工智能、大數據、生物技術等前沿領域C.發展新質生產力,有利于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科技強國D.有利于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2.西楚農貿農貿市場煥新升級,升騰城市“煙火氣” ,翻建頂棚,新修停車場,安裝充電樁,增強了菜場的消費體驗舒適感。下列對菜場發生轉變的原因分析正確的是A.我國的分配制度日益健全 B.我國的所有制結構不斷鞏固C.改革開放解放發展生產力 D.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3.“抬桿不抬杠。”揚州市老城區龍頭關社區,將 54號大院安裝道閘門禁(在小區門口裝抬桿)的方案放到“民生茶館”里,讓居民議—議——砸到人怎么辦?錢從哪里出?如果損壞了誰來賠償?小區的大事小情都是在“民生茶館”商討決定的。這一做法A.體現了人民民主的真諦 B.是民族自治的特有形式C.保證居民間接行使權利 D.是民主選舉的真實寫照4.中央電視臺推出的紀錄片《“字”從遇見你》,從最基本的漢字入手,故事化講述漢字的造型來源及文化發展,挖掘漢字背后的文化密碼,呈現漢字之美,將漢字的形象性、哲理性和藝術性統一表現。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了中華文化A.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B.有與時俱進的創造力和海納百川的包容力C.中華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 D.是中華民族發展中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九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試卷 第 1 頁 共 10 頁{#{QQABZQA1wggw0BRACY4qUQVyCwkQkJCQLUoOhRCYOARqAANIBIA=}#}5.德法互補、互相促進、共同治國在中國由來已久,是中國古代治國理政的成功經驗,充分顯示了中華民族的政治智慧與法律智慧,下列思想體現法律和道德關系的是A.‘必先正風俗,風俗既正,中人以下,皆自勉以為善——蘇轍B.“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孟子C.“法律政令者,吏民規矩繩墨也。”——管仲D.“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唐律疏議》6.學習完“正視發展挑戰”這一框的內容后,某學習小組結合時政就各項措施影響進行了推導,下列推導正確的是A.①建立同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機制→②勞動數量增加→ ⑥人口結構持續優化B.①工信部發布《減免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④減少大氣污染→⑥促進低碳出行C.①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③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⑥助力實現高質量發展D.①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組織開展可再生能源發展試點示范的通知》→⑤推進能源結構調整→⑥根本上解決我國能源問題7.過去,從香港到廣東省珠海市需要 4小時車程;現在,通過港珠澳大橋只需要 45分鐘,拉近了香港、澳門與祖國內地的距離,因此,港珠澳大橋被稱為“圓夢橋、同心橋、自信橋、復興橋”。港珠澳大橋的建成表明①“一國”是實行“兩制”的前提和基礎②它是支持香港和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舉措③“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④它是“一國兩制”下祖國內地與香港、澳門密切合作的一次重要見證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8.口號傳達出不同時期的歷史內涵。從以下新中國成立以來流行口號的變化中,可以反映出我國A.特色革命道路在曲折中不斷發展 B.對建設社會主義的認識不斷深入C.對外開放偉大事業得到穩步推進 D.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落實9.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我國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同時,著力解決好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因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是A.豐富人民精神世界 B.堅持全面深化改革開放C.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D.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10.豎大拇指,在中國表示夸獎和贊許,在澳大利亞則表示罵人,在希臘則表示滾蛋。下列古語能反映這一情況的是A.物之不齊,物之情也 B.天予不取,反受其咎C.親仁善鄰,國之寶也 D.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九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試卷 第 2 頁 共 10 頁{#{QQABZQA1wggw0BRACY4qUQVyCwkQkJCQLUoOhRCYOARqAANIBIA=}#}11.巴基斯坦發生嚴重洪澇災害,中方迅速將在中巴經濟走廊社會民生合作框架下提供的儲備物資悉數投入救災一線,并以最快速度將追加提供的新一批緊急人道主義援助運抵。這表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必須A.堅持對話協商,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B.堅持共建共享,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C.堅實合作共贏,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D.堅持交流互鑒,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12.2024年美國官員到訪中國頻繁,兩國在雙邊重大領域合作不斷發展,但是當前中美貿易爭端問題依然突出。中國主張通過平等協商解決貿易爭端,希望雙方著眼于未來,管控分歧,尋求共識,合作共贏。這說明①綜合國力變化是合作與沖突的根源 ②不同國體導致了兩國關系變化③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 ④國際關系的形式是復雜多樣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非選擇題:共 3 小題。第 13 題 8分,第 14 題 8分,第 15題 10分,共 26分。請把每題答案寫在答題卡對應位置上。13.家事國事天下事,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實現鄉村善治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同學們到踐行“楓橋經驗”某典型示范村開展研學活動,下面是他們的所見所聞。鏡頭一:發揮村黨支部 鏡頭二:經常召開村民大 鏡頭三:為了“小事不出村,的核心引領作用,組建 會、議事會,會商村民事 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成理事會、促進會、監督 務。將荒坑廢塘打造成濕 立人民調解委員會,在此基礎委員會、互助會等組織, 地公園,開發成集休閑娛 上,建立“四所一庭”(派出所、為群眾參與家鄉建設搭 樂、農耕體驗于一體的綜 司法所、律師事務所、法律服建平臺。黨員干部沖在 合性旅游項目……村民參 務所、派出法庭)機制,建立前,鄉村治理中的諸多 與村級事務換來的積分可 跨部門協同數智系統,實現只難題迎刃而解。 以兌換成生活用品。 進一扇門,化解萬家事。(1)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該地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給當前的鄉村治理帶來哪些啟示。(4分)▲“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被國務院列為 2024 年十大工作任務之首。數字經濟時代,算力是新質生產力,它與算法、數據交互融合,正在引發深刻的變革。某校圍繞“新質生產力”展開學習,以下是同學們收集的資料,請你參與其中。問題 1 問題 2發展算力所需的算法工程師、算力 在設計個性化推送算法時,有的公司對不同消解決方案專家、基礎算力解決方案 費者實施不合理的差別對待,侵犯消費者權益;架構師等技術人員有很大的缺口。 有的只顧利益,將算法變成了“算計”。(2)請運用法律和國情的相關知識,提出解決上述問題的合理化建議。(4分)▲九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試卷 第 3 頁 共 10 頁{#{QQABZQA1wggw0BRACY4qUQVyCwkQkJCQLUoOhRCYOARqAANIBIA=}#}14.法治中國建設恰如一幅輝煌精美的畫作,弘揚傳統優秀文化成為許多國人的自覺【治國理政·法治中國】習近平法治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法治建設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內在要求和重要任務。新征程上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以良法善治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保障社會公平正義,提升社會治理效能,保障人民權益,讓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理念深入人心。(1)運用所學知識,談談怎樣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4分)▲【千年運河·水韻宿遷】近年來,宿遷市組織策劃實施“運河記憶”歷史文化街區建設,重塑“百物聚處,舟楫往來”的運河盛景。街區著力構建“一軸兩帶多園”的空間格局,不斷挖掘運河文化資源,先后對井頭翻水站、老糧庫、老船廠、東關口、乾隆行宮等進行挖掘保護。培育夜間經濟業態,形成了融歷史文化遺產、觀光旅游、文化體驗、時尚休閑、文博購物于一體的特色文化街區,“運河記憶”項目著力“讓古運河重生”,挖掘釋放運河文旅資源,寫好“增文、聚商、提質”這篇文章。(2)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分析“運河記憶”“讓古運河重生”的價值意蘊 (4分)▲15.2024年,一個個瞬間定格在這不平凡的一年,令人感慨、難以忘懷。【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輝】夢雖遙,追則能達;愿雖艱,持則可圓。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個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彌足珍貴,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輝。——國家主席習近平二〇二五年新年賀詞(節選)(1)中國共產黨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互相對應,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請結合所學,分析新年賀詞中的“夢”和“愿”分別指的是什么?(2分)▲【每一份付出都彌足珍貴】加強重大科技攻關,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積極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積極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更好發揮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作用。主動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習近平總書記 2024 年 4 月 22 日至 24 日在重慶考察時的講話(2)請同學們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提出“為中國謀求‘自身高質量發展’,提升國際競爭力”兩條合理化建議。(4分)▲【每一個人都是主角】青春從來系家國。生逢其時、重任在肩,讓我們用青春之行動創造青春之中國、青春之民族,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激昂的青春樂章。(3)奮斗是青春底色!你將以怎樣的行動為更“美”、更“新”、更“和”的中國譜寫青春樂章?(從綠色、創新和開放中任選一個角度回答,兩點即可)(4分)▲九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試卷 第 4 頁 共 10 頁{#{QQABZQA1wggw0BRACY4qUQVyCwkQkJCQLUoOhRCYOARqAANIBIA=}#}歷史部分(70 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 20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40 分。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題意的。請在答題卡上填涂你認為正確的選項。)1.古代亞非地區的文明古國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成就。下圖所示的文明成就屬于A.古代希臘文明B.古代埃及文明C.古代兩河流域文明D.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2.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并稱為世界三大宗教,對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下列有關世界三大宗教的表述錯誤的是A.佛教的創始人是釋迦牟尼B.4 世紀末,羅馬皇帝將基督教確定為國教,促進了基督教的傳播C.伊斯蘭教誕生于阿拉伯半島D.世界三大宗教產生的先后順序是伊斯蘭教、基督教、佛教3.文藝復興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標志著一個偉大的轉折,它是新文化,是當時社會的新政治、新經濟要求的反映。這說明文藝復興實質上反映的是A.新興無產階級的要求 B.莊園領主們的要求C.新興資產階級的要求 D.封建統治階級的要求4.盡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國永遠地分隔開來,但三國的資產階級革命不僅有一定聯系,而且也是相互影響、互相促進的,17 世紀和 18 世紀發生于大西洋兩岸的這三個歷史事件的相同目標是A.建立資產階級統治 B.打擊歐洲封建勢力C.實現民族解放獨立 D.廢除君主專制制度5.《共產黨宣言》為無產階級的斗爭提供了科學理論的指導,該宣言的發表A.揭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 B.體現了資產階級的要求C.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D.動搖了神權統治的根基6.18 世紀末 19 世紀初,拉丁美洲掀起了一場反抗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運動。在這場運動中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是A. 華盛頓和林肯 B. 凱撒和羅伯斯庇爾C. 章西女王和甘地 D. 圣馬丁和玻利瓦爾7.俄國為擺脫落后局面先后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革命。下列事件推動俄國走上發展資本主義道路的是A. 二月革命 B. 廢除農奴制C. 十月革命 D. 彼得一世改革8.林肯在一次講演中說:“一幢裂開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這個政府不能永遠維持半奴隸和半自由的狀態。我不期望聯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確希望它停止分九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試卷 第 5 頁 共 10 頁{#{QQABZQA1wggw0BRACY4qUQVyCwkQkJCQLUoOhRCYOARqAANIBIA=}#}裂。”林肯認為當時的首要目標是A. 維護國家的統一 B. 推翻幕府統治C. 維護種植園經濟 D. 推翻殖民統治9.1885—1890 年期間,日本棉紡廠從 20 家增至 30 家,紗錠從 7 萬個增至 28 萬個,棉紗的產量增加了大約 8 倍。這些變化的出現主要是因為日本A. 實施了“殖產興業” B. 發動了倒幕運動C. 提倡了“文明開化” D. 推行了廢藩置縣10.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人類從平面交通時代迅速步入水、陸、空立體交通時代。其中,起了關鍵作用的發明是A. 蒸汽機 B. 發電機C. 電報機 D. 內燃機11.現代生活離不開塑料制品,它給人們生活帶來方便,但是也造成了環境污染。現代塑料工業的誕生與哪位人物有關A. 諾貝爾 B. 海厄特C. 愛迪生 D. 戴姆勒12.他主張一切動植物并非來源于各種形式不同、永遠不變的種類,現代世界上一切物種都是數百萬年來經過許多變化和改良的結果。“他”是A. 貝多芬 B. 牛頓C. 達爾文 D. 巴爾扎克13.觀察“三國同盟與三國協約示意圖(1913 年)”,組成“三國協約”的是A. ①②④B. ③⑤⑥C. ①③⑥D. ②③⑤14.如圖所示為“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它長 124 米,寬 16.8 米,建造于 1903 年,現停泊在列寧格勒市內的涅瓦河畔,被作為重要的歷史文物保存下來。它見證了A. 法國大革命的曲折B. 美國獨立戰爭的爆發C. 彼得一世改革的歷程D. 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15.有人評述華盛頓會議(1921-1922 年):“英美日都在分贓的一方,中國卻在被分的一方。”能夠說明這一觀點的是A.《開羅宣言》的發表 B.《凡爾賽條約》的簽訂C.《九國公約》的簽訂 D.《聯合國家宣言》的發表16.列寧說:“我們在 1921年春天遭到了嚴重的經濟危機。”為應對危機,蘇俄政府實行A.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 新經濟政策C. 第一個五年計劃 D. 農業集體化九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試卷 第 6 頁 共 10 頁{#{QQABZQA1wggw0BRACY4qUQVyCwkQkJCQLUoOhRCYOARqAANIBIA=}#}17.這場由扎格魯爾等人領導的、持續了近 30 年的愛國民族主義運動,迫使英國政府有條件地承認埃及獨立,為埃及民族民主運動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材料反映的是A. 華夫脫運動 B. 拉丁美洲獨立運動C. 卡德納斯改革 D.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18.羅斯福在總統就職演說中指出:“我們最重大的首要任務,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羅斯福新政中為失業者提供就業機會的是A. 整頓金融體系 B. 建立社會保障制度C. 調整農業政策 D. 推行“以工代賑”19.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戰爭,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這場戰爭的罪魁禍首是A.中國、日本、美國 B.德國、日本、意大利C.英國、德國、蘇聯 D.英國、美國、意大利20.以下示意圖呈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進程,①處應是A.莫斯科保衛戰 B.歐洲第二戰場的開辟C.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D.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二、非選擇題(21 題 7 分,22 題 7 分,23 題 8 分,24 題 8 分,共 30 分。請把每題答案寫在答題卡對應位置上。)21.人類由隔絕逐漸步入相互聯系階段,進而產生了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歷史。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羅馬帝國的統一使得內部的區域性貿易和對外貿易空前興旺發達。海上航路、內陸河道、陸上通道和古老商道,這些都有助于物資交流。2世紀時,羅馬市場上有波斯的掛毯、中國的絲綢。遙遠東方古國的技藝、寶貨、物產與文明信息源源不斷地進入羅馬,一些有關羅馬的信息,也通過商人傳到了中國。——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1)依據材料一,概括羅馬帝國貿易活動的有利條件。(1 分)結合所學,寫出此時期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1 分)▲材料二 新航路的開辟拉開了歐洲海外擴張的序幕,葡萄牙和西班牙很快走上了大規模殖民掠奪的道路。17 世紀,荷蘭、英國、法國也在亞洲、非洲、北美洲建立了多個殖民地。18世紀中期到 20世紀初,歐美等地相繼發生了兩次工業革命。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憑借工業革命提供的強大經濟和軍事實力,繼續向世界各地大肆擴張。19世紀末 20世紀初,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世界完全聯系成一個整體。(2)根據材料二,指出打破世界各地區文明的相對孤立和相互隔絕狀態,使世界逐漸形成一個整體的主導因素?(2 分)▲九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試卷 第 7 頁 共 10 頁{#{QQABZQA1wggw0BRACY4qUQVyCwkQkJCQLUoOhRCYOARqAANIBIA=}#}材料三 不同時期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陸地(南極洲除外)面積的比例(%)變化圖(3)根據材料三,指出世界殖民體系在全球發展最快的時期(用序號表示),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該時期發展最快的原因?(3 分)▲22.在各國歷史進程中,革命和改革是社會更替與變革的重要形式。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一個合適的政治制度,這個制度保障社會有寬松平和的環境,讓人們追求個人的目標。……英國人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重大創新,使后來西方各國在步入民主政治的行列之時,都自覺或不自覺地以英國為榜樣。——唐晉《大國崛起》(1)材料一中英國創設的政治制度是什么?(1 分)它是通過哪一文獻確立的?(1分)▲材料二1789 年,華盛頓在總統授權儀式上宣誓:“憲法將行政權賦予了美利堅合眾國總統,我將忠誠地履行美利堅合眾國總統的職責,盡最大的能力維護和保衛美國憲法。(2)根據材料二,概括美國政治體制的特點,并簡析華盛頓理解的總統職責。(3分)▲材料三 大約在 150 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島國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堅船利炮的脅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機。出人意料的是,它將此作為自己棄舊圖新、迎頭趕上的歷史機遇并最終使自己成為東方世界第一個擺脫西方大國的欺凌、順利實現現代化的國家。——摘編自《大國崛起》解說詞(3)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日本是通過什么事件成功擺脫了“生存危機”?(1 分)該事件的性質是什么?(1 分)▲九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試卷 第 8 頁 共 10 頁{#{QQABZQA1wggw0BRACY4qUQVyCwkQkJCQLUoOhRCYOARqAANIBIA=}#}23.世界歷史在不斷對抗與合作中演繹。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從 1870 年到 1913 年,美國的工業生產由原來的世界第二位升至第一位,德國由第三位升至第二位,英國則由第一位降至第三位,20 世紀初,世界已被瓜分完畢,英國占有了最大份額的殖民地,德國則要求按照新的實力對比重新瓜分世界。帝國主義列強在激烈的競爭中不斷尋找同盟者,以維護既得利益及取得爭霸場上的戰略優勢。于是,在歐洲舞臺上逐漸形成了兩大對立的軍事集團,第一次世界大戰一觸即發。——摘編自王斯德《世界通史》(1)根據材料一,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1 分)什么事件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1 分)▲材料二圖一 簽署《凡爾賽條約》 圖二 華盛頓會議(2)在材料二圖一和圖二反映的兩次會議的基礎上,帝國主義列強重建了戰后國際秩序,請寫出這一秩序的名稱。(1 分)▲材料三 (1939 年)雙方在形成一條“和平戰線”上有著共同的利益,但是,由于彼此間的極不信任,它們沒能這樣做。英、法擔心蘇聯利用與西方的條約向東歐擴張,而蘇聯則懷疑英法不會在希特勒侵略時兌現援助蘇聯的諾言,結果就是留下蘇聯單獨對抗希特勒。——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3)材料三中英法和蘇聯“彼此間的極不信任”沒有維護各自的利益,就此結合英、法、蘇聯在二戰中的史實各舉一個實例。(3 分)▲材料四 1942 年 1 月,26 個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簽署文件。文件的簽署,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各國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相互支援,協同作戰。1944 年 6月,美、英等盟國軍隊成功登陸后,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德國陷入東西兩個戰場的夾擊之中。——摘編自《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4)材料四中,“文件”的名稱是什么?(1 分)“登陸”的地點是哪里?(1 分)▲九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試卷 第 9 頁 共 10 頁{#{QQABZQA1wggw0BRACY4qUQVyCwkQkJCQLUoOhRCYOARqAANIBIA=}#}24.科學技術的發展與創新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標志。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 英國的殖民掠奪和海外貿易積聚了數量極為龐大的財富,在十六和十七世紀時,社會和政治結構以及人們的價值標準已經發展到適合于工業化的程度。到十八世紀,手工工場內部有了比較精細的分工,生產工具實行了專門化,但產品仍不能滿足日益擴大的市場需求。——摘編自劉宗緒主編《世界近代史》(1)根據材料一結合學知識,分析工業革命首先發生于英國的原因。(2分)這次革命把人類帶入了什么時代?(1 分)▲材料二 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于英國……就世界范圍來看,則是以英國為中心……第二次工業革命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第一次工業革命中許多成果的發明者多是一些工人……在 19世紀,自然科學特別是熱力學、電磁學、化學等方面的新發展,開始與工業生產緊密地結合起來,在技術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并帶動了相應的許多新興工業部門的興起。——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年版(2)根據材料二,概括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2 分)▲材料三 在 19世紀英國,日漸深入的工業化進程改變了人口的地理分布,城市形成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巨大引力。工業革命使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大為增加,城市集中了市場、金融機構、公共設施和文化教育機構,有利于實現生產的協作和專業化。前所未有的人口增長以及城市化進程給現有城市住房與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挑戰,增加了環境對健康造成的威脅,由此帶來一系列公共衛生問題,直接引發了城市的公共衛生危機。——摘編自《19 世紀英國的城市化及公共衛生危機》(3)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 19 世紀英國城市化進程加快的影響。(3分)▲九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試卷 第 10 頁 共 10 頁{#{QQABZQA1wggw0BRACY4qUQVyCwkQkJCQLUoOhRCYOARqAANIBIA=}#}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九年級期末調研監測道德與法治·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最符合題意,請將正確答案的選項填寫在下面方框里。)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 B D A B D C C B D A B D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計3小題,其中13題8分,14題8分,15題10分,共26分)13.(8分)(1)①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②堅持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堅持全過程人民民主,充分發揮協商民主的獨特優勢,激發公民參與民主管理的熱情;③建立健全協同機制,充分發揮政府的管理和服務功能。(每點2分,任意2點得4分) (2)國情:要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人才引領驅動,解決算力發展需要的人才缺口;(2分)法律:要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解決算法設計中的問題。(2分)14.(8分)(1)①堅持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或使每一項立法都得到人民群眾普遍擁護,使每一部法律法規都得到嚴格執行,使每一個司法案件都體現公平正義,使每一位公民都成為法治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2分);②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2分)(2)文化角度:有利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文化創造性轉化、創興新發展,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和認同感;人民角度:有利于滿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發展角度:有利于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推動地方產業的融合發展,提升城市品質;(任意2點個角度,每個角度2分,僅從一個角度最多得2分) 15.(10分)(1)夢:中國夢(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分)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或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1分)(2)①落實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科技創新體系改革,加速科技成果轉化;②積極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積極參與全球規則制定;③堅持擴大對外開放,為我國科技走向世界提供平臺;④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每點2分,任意2點得4分) (3)綠色角度:①積極參與各類環保公益活動,如植樹造林、垃圾分類宣傳等,用實際行動為美化環境貢獻力量。②在日常生活中,倡導并踐行綠色出行方式,如步行、騎自行車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隨身攜帶可重復使用的購物袋和水杯,以降低塑料污染。等創新角度:①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創新思維和能力,積極參加科技創新比賽。②關注科技前沿動態,勇于嘗試新技術、新方法,在學習和工作中提出創新性的想法和建議,推動所在領域的創新發展。等開放角度:①積極參與國際交流活動,與來自不同國家和文化背景的人們交流合作,拓寬視野,增進相互理解。②努力學習外語,提升語言能力,為傳播中國文化、講述中國故事貢獻自己的力量,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等(任選其中一個角度,觀點正確,邏輯清晰,寫出2點得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九年級歷史答案.docx 九年級道德與法治參考答案.docx 江蘇省宿遷地區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調研監測道德與法治、歷史試題.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