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重慶市第八中學校2024-2025學年九年級12月月考道德與法治試題1.(2024九上·重慶市月考)2024年11月1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九次峰會,并發表題為《建設一個共同發展的公正世界》的重要講話,同世界分享中國脫貧攻堅的經驗,用中國方案,中國智慧點亮全球治理的“拉美時刻”。中國以農業現代化振興農村等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正被越來越多國家效仿。中國脫貧方案被世界效仿的原因是( )A.中國已經基本實現了社會主義現代化B.作為世界強國之一,中國的國際地位顯著提升C.中國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的問題,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D.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中國自信的根本所在【答案】C【知識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人自信的底氣;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擔當【解析】【分析】A表述錯誤:中國目標在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B表述錯誤:我國是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而不是強國;C表述正確: 中國脫貧方案被世界效仿,是因為中國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的問題,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D表述錯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中國自信的根本所在 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故答案為:C。【點評】 本題考查中國擔當。新時期我國取得成就的原因?(中國自信的根本所在)根本原因:開辟了中特道路,形成了中特理論體系,建立了中特制度,發展了中特文化。主要原因:①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②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③堅持改革開放。④堅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⑤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⑥全國各族人民的艱苦奮斗。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⑧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2.(2024九上·重慶市月考)改革開放,走過的是千山萬水,付出的是千辛萬苦,給社會帶來的是千變萬化,取得的偉大成就是千真萬確。下列深化改革的舉措及其直接產生的影響推導完全正確的是( )舉措: 甲: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乙:加強醫療衛生事業建設,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丙:深化“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構建國際互聯互通網絡 丁:構建跨行政區合作發展新機制,打造成渝發展經濟圈影響: ①有助于平均分配,促進實現共同富裕 ②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增強綜合國力 ③展現中國形象,提升對世界的影響力 ④助力改善人民生活質量,增強幸福感A.甲→②;丙→③ B.乙→④;丁→③C.甲→①;丁→② D.丙→④;乙→①【答案】A【知識點】共同富裕;堅持共享發展成果的目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在國際中的影響【解析】【詳解】 A正確:甲舉措確實能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增強綜合國力;丙舉措能展現中國形象,提升對世界的影響力;B錯誤: 乙舉措確實能助力改善人民生活質量,但丁舉措“ 構建跨行政區合作發展新機制,打造成渝發展經濟圈 ”與提升對世界的影響力無直接聯系;C錯誤):“平均分配”表述過于絕對,丁舉措 “構建跨行政區合作發展新機制,打造成渝發展經濟圈 ”與整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直接聯系也不如甲舉措緊密;D錯誤:丙舉措“深化“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構建國際互聯互通網絡”與改善人民生活質量無直接聯系,乙舉措“ 加強醫療衛生事業建設,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且“平均分配”表述過于絕對。故答案為:A。【點評】 考查實現共同富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平時的學習中,要全面透徹地理解教材內容,準確把握課堂重要知識點和重點概念理論,這是做好選擇題的基礎。(2024九上·重慶市月考)2024年9月26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擁有26個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連續兩年位居世界第一。這些科技創新集群不僅在數量上占據優勢,而且在質量上也持續提升。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出臺了一系列涵蓋科研投入、人才培養、成果轉化等多方面的政策措施,并成功搭建了中國創新渠道對接基地等平臺。未來,我國將繼續致力于優化科技創新環境,深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改革,以期進一步提升中國科技創新集群的競爭力。閱讀以上材料,完成下面小題3.我國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的原因在于( )①我國堅持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②我國推進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③我國的關鍵核心技術均已實現突破④我國搭建了有利于創新的活動平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科技創新離不開人才培養。推動人才培養有利于( )①促進人才選拔,培養一批拔尖創新人才②助推科技創新,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③深化教育改革,激活教育事業發展活力④彰顯創新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3.B4.A【知識點】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教育的重要性【解析】【點評】 本題考查建設科技創新強國,建設科技創新強國。如何推動科技創新:國家:(1)落實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2)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3)營造有利于創新的輿論氛圍和法治環境。企業:(1)提升創新能力是企業持續發展之基、市場制勝之道。(2)強化企業科技創 新主體地位。(3)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4)弘揚創新精神。個人:①樹立遠大理想,珍惜受教育的權利,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②敢于質疑,敢于挑戰權威,樹立敢為人先的精神。③勤于思考、善于觀察,培養動手能力,勇于在實踐中探索。④積極參加各種小制作、小發明等實踐活動,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3.①表述正確: “我國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說明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推動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的關鍵因素;②表述正確: 未來,我國將繼續致力于優化科技創新環境,深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改革,以期進一步提升中國科技創新集群的競爭力,說明我國不僅關注科技創新,還致力于以科技創新為核心推動全面創新;③表述錯誤: “我國的關鍵核心技術均已實現突破”表述過于絕對,雖然我國在關鍵核心技術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不能說所有關鍵技術都已實現突破;④表述正確: “成功搭建了中國創新渠道對接基地等平臺”相一致,說明我國在搭建創新平臺方面做出了努力,為科技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持。故答案為:B。4.①②③表述正確:推動人才培養有利于促進人才選拔,培養一批拔尖創新人才,助推科技創新,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深化教育改革,激活教育事業發展活力;④表述錯誤: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故答案為:A。5.(2024九上·重慶市月考)2024年11月,重慶市江北區第十九屆人大代表選舉拉開帷幕,某社區選民針對選舉工作展開了如下討論:甲:誰當選人大代表和我沒有太大關系,沒必要去投票乙:人大代表為人民服務,我一定要把票投給跟我關系好的人丙:選舉一定要公平公正,要確保每個代表都是人民直接選舉出來的丁:要珍惜這次機會,積極、主動、理性地參與人大代表選舉針對上述討論,你贊成(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D【知識點】公民參與民主生活的基本要求;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權利義務相統一【解析】【分析】A排除:甲認為誰當選人大代表和他沒有太大關系,沒必要去投票,忽視了公民在選舉中的權利和義務,缺乏參與公共事務的責任感;B排除:乙表示要把票投給跟他關系好的人,違背了選舉的公正性原則,將個人關系置于公共利益之上;C排除:“都是直接選舉”表述過于絕對,在我國,人大代表的選舉方式包括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并非所有代表都是直接選舉產生。D當選:丁認為要珍惜選舉機會,積極、主動、理性地參與人大代表選舉,體現了公民對選舉的重視和對公共事務的積極參與。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公民參與民主生活的要求。注意公民要珍惜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積極參加選舉,要理性的參與選舉。(2024九上·重慶市月考)重陽節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等習俗,蘊含著慎終追遠、固本思源等多重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意義。在今年的10月9日,在中華民族傳統節日重陽節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銀齡行動”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希望廣大老年朋友保持老驥伏櫪、老當益壯的健康心態和進取精神,既要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又要老有所為,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銀發力量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對此有一系列具體部署,包括“發展銀發經濟,創造適合老年人的多樣化、個性化就業崗位”“培育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健全公辦養老機構運營機制”等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社會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要適當組織開展文體活動,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請結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題。6.習近平總書記給“銀齡行動”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此舉( )①有利于弘揚中華傳統美德②營造了尊重勞動的社會氛圍③決定著我們的國運興衰和文化安全④為實現中國夢起到了一定的激勵作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7.國家大力發展“銀發經濟”是因為( )①我國面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的問題②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③我們已建成的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現實需要④黨和國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和幸福感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8.大力發展“銀發經濟”需要( )①中國人民發揚實干精神②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調控人口數量③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滿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④堅持黨的領導、公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6.B7.D8.B【知識點】人口問題及我國人口現狀;堅持共享發展成果的目的;中華傳統美德;實干的意義【解析】【點評】本題考查傳統美德、以人民為中心、人口問題、實干精神、文化自信等知識。注意有時選項之間可能只有細微的差別,需要仔細辨別,避免混淆。6.①表述正確: 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鼓勵老年人積極為社會做貢獻,這體現了尊老愛幼、敬老助老等中華傳統美德,因此此舉有利于弘揚這些美德;②表述正確:回信中強調老年人的進取精神和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的重要性,這實際上是在肯定老年人的勞動和價值,有助于營造尊重勞動的社會氛圍;③表述錯誤:“ 決定著我們的國運興衰和文化安全”表述過于絕對。雖然老年人的貢獻是重要的,但不能說他們的行為直接決定著國運興衰和文化安全;④表述正確: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鼓勵老年人繼續為社會做貢獻,這種正能量和激勵作用對于實現中國夢是有積極意義的。故答案為:B。7.①④表述正確:國家大力發展“銀發經濟”是因為我國面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的問題,黨和國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和幸福感;②表述錯誤:我國是世界上人口眾多的國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是印度;③表述錯誤:我國還未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故本題選D。8.①表述正確:實干精神是推動任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在大力發展“銀發經濟”的過程中,需要中國人民,特別是相關從業者,發揚實干精神,積極投入到滿足老年人需求的產品和服務中去;②與題意無關:銀發經濟主要關注的是如何更好地服務現有的老年人口,而不是調控人口數量;③表述錯正確: 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是銀發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可以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從而進一步推動銀發經濟的發展;④與題意無關:堅持黨的領導、公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是我國政治體制的基本原則,但在大力發展“銀發經濟”的具體語境下,這一選項并不直接相關。故本題選B。9.(2024九上·重慶市月考)2024年是對口支援西藏30周年,30年來,一批又一批援藏人才踏上西藏這片熱土。對口支援地區與西藏開展了一系列教育項目合作;進藏企業一千余家,積極為西藏籍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援助;各地選派優秀的醫療人才赴藏支援,通過“組團式”醫療援藏等方式,將先進的醫療技術、資源和經驗送至雪域高原。……對口支援西藏( )①體現西藏自治區依法行使自治權,增強本地區發展能力②促進我國逐漸形成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③說明我國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④加強了各民族的交流,有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答案】D【知識點】民族關系、民族原則、民族團結【解析】【分析】①與題意無關:材料沒有涉及西藏自治區依法行使自治權;②表述錯誤:我國已經形成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③④表述正確:對口支援西藏說明我國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加強了各民族的交流,有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民族團結。民族區城自治制度:內涵: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分級: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機關: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與中央的關系:在國家統一領導下的自治,民族自治機關必須服從中央的領導。民族方針: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民族關系:平等團結互助和諧。(三方針四關系)10.(2024九上·重慶市月考)2024年11月27日,馬英九基金會邀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多所大陸高校老師及學生來臺訪問,成員中最受矚目的有獲得6枚奧運金牌的乒乓球運動員馬龍、東京奧運會射擊冠軍楊倩。在訪臺的9天8夜中,訪問團安排了參訪日月潭、臺北故宮博物院等景點,還安排了臺灣的六所高校進行交流及棒球體驗活動等,臺灣民眾表示熱烈歡迎,并紛紛在網上留言。以下留言中哪些內容值得點贊( )①希望兩岸同胞多走動、多交流,增進理解、信任,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②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要共同弘揚中華文化③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的最佳方式④此次交流是推動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打造兩岸共同市場的生動表現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答案】A【知識點】反對分裂;“一國兩制”【解析】【分析】①當選: “希望兩岸同胞多走動、多交流,增進理解、信任,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體現了對兩岸交流的積極態度,強調了通過交流增進理解和信任,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符合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主流觀點,值得點贊。②當選: “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要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強調了兩岸同胞的深厚淵源和共同文化基礎,倡導共同弘揚中華文化,體現了對兩岸文化認同的積極態度,也值得點贊。③排除:“ 一個中國原則,是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的最佳方式 ”表述不全面,“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是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也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④排除: 訪問主要是文化交流和學生互動,并未直接涉及經濟合作制度化和共同市場的問題。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臺灣問題、“一國兩制”的內涵及實踐。和平統一 一國兩制:1.“一個國家, 兩種制度 ”,簡稱“一國兩制 ”。2.“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是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也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3.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系的政治基礎, 必須堅持“九二共識 ”,堅決反對“臺獨 ”。11.(2024九上·重慶市月考)2024年9月27日,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華溪村村委會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該村帶領各族群眾鞏固脫貧成果,繪就了和美鄉村新畫卷。某班同學圍繞華溪村“和美鄉村新畫卷”搜集了相關資料,閱讀漫畫,回答相關問題。結合材料,運用追求民主價值、促進民族團結的相關知識,分析華溪村繪就和美鄉村新畫卷的奧秘 【答案】①華溪村村委會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帶領各族群眾鞏固脫貧成果,體現了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促進了民族團結。②華溪村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制定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體現了民主決策,村民能夠參與到鄉村治理中來,體現了民主管理,這都體現了追求民主價值,有利于繪就和美鄉村新畫卷。③國家派遣專家團隊考察華溪村,支持開辦村辦企業,增加就業崗位,完善醫療、教育等配套設施,這些舉措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有利于繪就和美鄉村新畫卷。【知識點】新型的民主;我國實行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公民行使民主權利的方式;民族關系、民族原則、民族團結【解析】【分析】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國家,需要運用促進民族團結、參與民主生活的有關知識,從道理說明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關鍵詞①:華溪村村委會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帶領各族群眾鞏固脫貧成果→可鏈接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關鍵詞②:華溪村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制定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可鏈接堅持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村民能夠參與到鄉村治理中來。關鍵詞③:國家派遣專家團隊考察華溪村,支持開辦村辦企業,增加就業崗位,完善醫療、教育等配套設施→可鏈接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點評】考查促進民族團結、參與民主生活。注意采用教材政治術語或時政精辟術語進行表述,確保答案的專業性和準確性。12.(2024九上·重慶市月考)國安才能港安,國安才能家安。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正義的事業是不可戰勝的,任何反動勢力都阻擋不了“一國兩制”事業前進的步伐。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懲治亂港分子維護祖國統一】2024年11月19日,香港高等法院對民主派“串謀顛覆國家政權案”的45名已定罪被告判刑。首要被告戴耀廷被判10年監禁,前學運領袖黃之鋒被判56個月。該案是《香港國安法》實施后首宗顛覆國家政權罪案件,也是至今規模最大的國安案件。以戴耀廷為首的被告人勾結境外勢力,假借民主、自由、人權的借口,預謀策劃所謂初選,通過大規模街頭暴動及其他違法手段,意圖破壞、摧毀、推翻香港《基本法》和“一國兩制”方針確立的現行香港特區政治制度和架構,目的是要破壞民生經濟,造成政局不穩,導致特區出現憲制危機。香港是法治的地方,香港民眾表示堅定支持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依法懲治各類危害國家安全的活動,堅決反對個別西方國家干涉中國內政,抹黑和破壞香港法治。(1)閱讀材料,運用維護祖國統一的知識,請分析香港首例“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案”的定罪判刑給我們帶來哪些警示 【堅守法治精神促進繁榮穩定】2024年3月19日,是一個具有歷史性意義的日子。這一天,香港特區立法會全票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條例》(“香港國安條例”),落實了基本法賦予的維護國家安全的憲制責任,填補了香港法律體系在維護國家安全上的漏洞。香港國安條例順利通過,使香港的治理結構得到完善,長治久安和繁榮穩定的法治“防護墻”得以加固,在“一國兩制”實踐歷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保國家安全,就是保“一國兩制”,就是保香港繁榮穩定,就是保外來投資者的利益,就是保香港的民主自由,就是保香港全體居民的人權和根本福祉。維護國家安全的根基更穩固,香港可以無后顧之憂,全力聚焦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寫好香港由治及興新篇章。正是在中央治港方略引領護航下,香港國安條例順利通過,香港辦成了多年想辦而沒有辦成的事,進入了制度定型期,“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有了更堅實的制度保障。(2)閱讀材料,結合建設法治中國的知識,請解讀為什么說《香港國安條例》的通過有歷史性的意義 【答案】(1) ①任何企圖分裂自己國家的人都將受到法律的嚴懲,警示我們要維護國家統一,反對分裂。②要警惕境外勢力的干涉和破壞,堅決捍衛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③要堅持“一國兩制”方針,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④要增強國家安全意識,自覺遵守國家法律。(2) ①《香港國安條例》的通過填補了香港法律體系在維護國家安全上的漏洞,完善了香港的治理結構,使香港的長治久安和繁榮穩定有了法治“防護墻”,這對于維護國家安全具有重要意義。②它落實了基本法賦予的維護國家安全的憲制責任,保障了香港的民主自由和人權,有利于香港的發展。③它是在中央治港方略引領護航下通過的,為“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提供了更堅實的制度保障,促進了香港由治及興新篇章的書寫。【知識點】反對分裂;“一國兩制”【解析】【分析】(1)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國家,需要運用維護祖國統一的有關知識,從警示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關鍵詞①:香港高等法院對民主派“串謀顛覆國家政權案”的45名已定罪被告判刑→可鏈接護國家統一,反對分裂;堅決捍衛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關鍵詞②:香港民眾表示堅定支持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依法懲治各類危害國家安全的活動→可鏈接增強國家安全意識,自覺遵守國家法律。(2)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國家,需要運用維護祖國統一的有關知識,從意義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關鍵詞①:落實了基本法賦予的維護國家安全的憲制責任,填補了香港法律體系在維護國家安全上的漏洞→可鏈接使香港的長治久安和繁榮穩定有了法治“防護墻”,有利于維護國家安全。關鍵詞②:保國家安全,就是保“一國兩制”,就是保香港繁榮穩定……→可鏈接為“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提供了更堅實的制度保障,促進了香港由治及興新篇章的書寫。【點評】考查維護祖國統一。注意夯實基礎知識 :注重整理和記憶政治基礎知識,可以將基礎知識整理成筆記框架,方便記背。同時,采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行復習,如朗讀、背誦或做題等。 13.(2024九上·重慶市月考)地處河北省最北部、內蒙古高原渾善達克沙地南緣的塞罕壩林場,經過三代務林人的艱苦奮斗、苦干實干,由“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茫茫荒漠,變成了世界面積最大的人工林場,并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國家級森林公園的綠洲奇跡。請閱讀材料,運用“文明與家園”的相關知識,回答以下問題。塞罕壩林場第一代創業者、“六女上壩”主人公之一的陳彥嫻老人,親歷了塞罕壩的滄桑巨變。“我們這一輩子,守在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崗位上,只奔著一個目標使勁,那就是栽樹。當這百萬畝林海起來的時候,我們都非常自豪,我們的綠色夢想實現了。”塞罕壩人用實際行動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塞罕壩展覽館坐落在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中心區。走進展覽館大廳,首先映入眼簾的12個紅色大字“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向人們傳遞著塞罕壩精神的內涵。此外,展覽館現在正依托青少年綠色營地建設,籌劃打造自然科普教育基地,讓孩子們能夠親身走進林場的森林草地,接受愛國主義和生態文明教育。近年來,塞罕壩不僅在樹種培育上進行技術創新,林場還注重森林安全體系建設的“智能化”。“我們正在開發集保護、利用與管理于一體的林場數字化、智慧化管理系統,搭建塞罕壩大數據中心等。林場每年經濟收入由建場之初的不足10萬元增加到1.6億元,通過生態旅游帶動周邊地區發展農家游、土特產品銷售、山野菜采摘等多種業態,每年實現社會總收入達6億多元;依托林場綠化苗木優勢,帶動周邊地區發展苗木基地10萬余畝,年產值1.4億元;林場免費為周邊提供技術支持,周邊百姓造林綠化積極性高漲,發展經濟林達194萬畝,帶動1.6萬人實現穩定增收。(1)請結合塞罕壩的發展,簡要分析“文化建設與生態建設”之間的關系。(2)請結合材料,說說塞罕壩是如何將生態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的 【答案】(1)①文化建設為生態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塞罕壩人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激勵著他們在生態建設中不斷努力。②生態建設為文化建設提供物質基礎。塞罕壩林場的生態環境改善,為打造自然科普教育基地,傳播生態文明思想提供了物質條件。③文化建設與生態建設相互促進。塞罕壩在生態建設過程中,不斷弘揚塞罕壩精神,同時通過生態旅游等方式帶動周邊地區發展,促進了文化建設。(2)①進行技術創新,在樹種培育上取得進展,提高了林場的經濟效益。②注重森林安全體系建設的“智能化”,開發集保護、利用與管理于一體的林場數字化、智慧化管理系統,搭建塞罕壩大數據中心等,提高了林場的管理效率和經濟效益。③通過生態旅游帶動周邊地區發展農家游、土特產品銷售、山野菜采摘等多種業態,實現了社會總收入的增加。④依托林場綠化苗木優勢,帶動周邊地區發展苗木基地,增加了周邊地區的經濟收入。⑤林場免費為周邊提供技術支持,提高了周邊百姓造林綠化積極性,帶動了周邊地區經濟林的發展和百姓的穩定增收。【知識點】加強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堅持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中華文化;中華民族精神【解析】【分析】(1)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國家,需要運用綠色發展的有關知識,從分析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關鍵詞:塞罕壩人用實際行動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可鏈接文化建設為生態建設提供精神動力;生態建設為文化建設提供物質基礎;文化建設與生態建設相互促進。(2)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國家,需要運用綠色發展、建設科技創新強國的有關知識,從措施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關鍵詞①:在樹種培育上進行技術創新→可鏈接提高了林場的經濟效益。關鍵詞②:注重森林安全體系建設的“智能化;開發集保護、利用與管理于一體的林場數字化、智慧化管理系統,搭建塞罕壩大數據中心→可鏈接提高了林場的管理效率和經濟效益。關鍵詞③:通過生態旅游帶動周邊地區發展農家游、土特產品銷售、山野菜采摘等多種業態→可鏈接實現了社會總收入的增加。關鍵詞④:依托林場綠化苗木優勢,帶動周邊地區發展苗木基地10萬余畝→可鏈接增加了周邊地區的經濟收入。關鍵詞⑤:林場免費為周邊提供技術支持,周邊百姓造林綠化積極性高漲→可鏈接帶動了周邊地區經濟林的發展和百姓的穩定增收。【點評】考查綠色發展、建設科技創新強國。 注意每個要點自成一點,自成一理,序號排列,清晰明了。(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國家,需要運用綠色發展的有關知識,從分析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塞罕壩人用實際行動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可鏈接文化建設為生態建設提供精神動力;生態建設為文化建設提供物質基礎;文化建設與生態建設相互促進。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國家,需要運用綠色發展、建設科技創新強國的有關知識,從措施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在樹種培育上進行技術創新→可鏈接提高了林場的經濟效益。關鍵詞②:注重森林安全體系建設的“智能化;開發集保護、利用與管理于一體的林場數字化、智慧化管理系統,搭建塞罕壩大數據中心→可鏈接提高了林場的管理效率和經濟效益。關鍵詞③:通過生態旅游帶動周邊地區發展農家游、土特產品銷售、山野菜采摘等多種業態→可鏈接實現了社會總收入的增加。關鍵詞④:依托林場綠化苗木優勢,帶動周邊地區發展苗木基地10萬余畝→可鏈接增加了周邊地區的經濟收入。關鍵詞⑤:林場免費為周邊提供技術支持,周邊百姓造林綠化積極性高漲→可鏈接帶動了周邊地區經濟林的發展和百姓的穩定增收。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1 / 1重慶市第八中學校2024-2025學年九年級12月月考道德與法治試題1.(2024九上·重慶市月考)2024年11月1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九次峰會,并發表題為《建設一個共同發展的公正世界》的重要講話,同世界分享中國脫貧攻堅的經驗,用中國方案,中國智慧點亮全球治理的“拉美時刻”。中國以農業現代化振興農村等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正被越來越多國家效仿。中國脫貧方案被世界效仿的原因是( )A.中國已經基本實現了社會主義現代化B.作為世界強國之一,中國的國際地位顯著提升C.中國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的問題,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D.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中國自信的根本所在2.(2024九上·重慶市月考)改革開放,走過的是千山萬水,付出的是千辛萬苦,給社會帶來的是千變萬化,取得的偉大成就是千真萬確。下列深化改革的舉措及其直接產生的影響推導完全正確的是( )舉措: 甲: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乙:加強醫療衛生事業建設,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丙:深化“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構建國際互聯互通網絡 丁:構建跨行政區合作發展新機制,打造成渝發展經濟圈影響: ①有助于平均分配,促進實現共同富裕 ②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增強綜合國力 ③展現中國形象,提升對世界的影響力 ④助力改善人民生活質量,增強幸福感A.甲→②;丙→③ B.乙→④;丁→③C.甲→①;丁→② D.丙→④;乙→①(2024九上·重慶市月考)2024年9月26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擁有26個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連續兩年位居世界第一。這些科技創新集群不僅在數量上占據優勢,而且在質量上也持續提升。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出臺了一系列涵蓋科研投入、人才培養、成果轉化等多方面的政策措施,并成功搭建了中國創新渠道對接基地等平臺。未來,我國將繼續致力于優化科技創新環境,深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改革,以期進一步提升中國科技創新集群的競爭力。閱讀以上材料,完成下面小題3.我國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的原因在于( )①我國堅持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②我國推進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③我國的關鍵核心技術均已實現突破④我國搭建了有利于創新的活動平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科技創新離不開人才培養。推動人才培養有利于( )①促進人才選拔,培養一批拔尖創新人才②助推科技創新,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③深化教育改革,激活教育事業發展活力④彰顯創新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2024九上·重慶市月考)2024年11月,重慶市江北區第十九屆人大代表選舉拉開帷幕,某社區選民針對選舉工作展開了如下討論:甲:誰當選人大代表和我沒有太大關系,沒必要去投票乙:人大代表為人民服務,我一定要把票投給跟我關系好的人丙:選舉一定要公平公正,要確保每個代表都是人民直接選舉出來的丁:要珍惜這次機會,積極、主動、理性地參與人大代表選舉針對上述討論,你贊成( )A.甲 B.乙 C.丙 D.丁(2024九上·重慶市月考)重陽節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等習俗,蘊含著慎終追遠、固本思源等多重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意義。在今年的10月9日,在中華民族傳統節日重陽節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銀齡行動”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希望廣大老年朋友保持老驥伏櫪、老當益壯的健康心態和進取精神,既要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又要老有所為,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銀發力量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對此有一系列具體部署,包括“發展銀發經濟,創造適合老年人的多樣化、個性化就業崗位”“培育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健全公辦養老機構運營機制”等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社會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要適當組織開展文體活動,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請結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題。6.習近平總書記給“銀齡行動”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此舉( )①有利于弘揚中華傳統美德②營造了尊重勞動的社會氛圍③決定著我們的國運興衰和文化安全④為實現中國夢起到了一定的激勵作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7.國家大力發展“銀發經濟”是因為( )①我國面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的問題②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③我們已建成的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現實需要④黨和國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和幸福感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8.大力發展“銀發經濟”需要( )①中國人民發揚實干精神②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調控人口數量③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滿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④堅持黨的領導、公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9.(2024九上·重慶市月考)2024年是對口支援西藏30周年,30年來,一批又一批援藏人才踏上西藏這片熱土。對口支援地區與西藏開展了一系列教育項目合作;進藏企業一千余家,積極為西藏籍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援助;各地選派優秀的醫療人才赴藏支援,通過“組團式”醫療援藏等方式,將先進的醫療技術、資源和經驗送至雪域高原。……對口支援西藏( )①體現西藏自治區依法行使自治權,增強本地區發展能力②促進我國逐漸形成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③說明我國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④加強了各民族的交流,有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10.(2024九上·重慶市月考)2024年11月27日,馬英九基金會邀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多所大陸高校老師及學生來臺訪問,成員中最受矚目的有獲得6枚奧運金牌的乒乓球運動員馬龍、東京奧運會射擊冠軍楊倩。在訪臺的9天8夜中,訪問團安排了參訪日月潭、臺北故宮博物院等景點,還安排了臺灣的六所高校進行交流及棒球體驗活動等,臺灣民眾表示熱烈歡迎,并紛紛在網上留言。以下留言中哪些內容值得點贊( )①希望兩岸同胞多走動、多交流,增進理解、信任,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②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要共同弘揚中華文化③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的最佳方式④此次交流是推動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打造兩岸共同市場的生動表現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11.(2024九上·重慶市月考)2024年9月27日,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華溪村村委會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該村帶領各族群眾鞏固脫貧成果,繪就了和美鄉村新畫卷。某班同學圍繞華溪村“和美鄉村新畫卷”搜集了相關資料,閱讀漫畫,回答相關問題。結合材料,運用追求民主價值、促進民族團結的相關知識,分析華溪村繪就和美鄉村新畫卷的奧秘 12.(2024九上·重慶市月考)國安才能港安,國安才能家安。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正義的事業是不可戰勝的,任何反動勢力都阻擋不了“一國兩制”事業前進的步伐。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懲治亂港分子維護祖國統一】2024年11月19日,香港高等法院對民主派“串謀顛覆國家政權案”的45名已定罪被告判刑。首要被告戴耀廷被判10年監禁,前學運領袖黃之鋒被判56個月。該案是《香港國安法》實施后首宗顛覆國家政權罪案件,也是至今規模最大的國安案件。以戴耀廷為首的被告人勾結境外勢力,假借民主、自由、人權的借口,預謀策劃所謂初選,通過大規模街頭暴動及其他違法手段,意圖破壞、摧毀、推翻香港《基本法》和“一國兩制”方針確立的現行香港特區政治制度和架構,目的是要破壞民生經濟,造成政局不穩,導致特區出現憲制危機。香港是法治的地方,香港民眾表示堅定支持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依法懲治各類危害國家安全的活動,堅決反對個別西方國家干涉中國內政,抹黑和破壞香港法治。(1)閱讀材料,運用維護祖國統一的知識,請分析香港首例“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案”的定罪判刑給我們帶來哪些警示 【堅守法治精神促進繁榮穩定】2024年3月19日,是一個具有歷史性意義的日子。這一天,香港特區立法會全票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條例》(“香港國安條例”),落實了基本法賦予的維護國家安全的憲制責任,填補了香港法律體系在維護國家安全上的漏洞。香港國安條例順利通過,使香港的治理結構得到完善,長治久安和繁榮穩定的法治“防護墻”得以加固,在“一國兩制”實踐歷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保國家安全,就是保“一國兩制”,就是保香港繁榮穩定,就是保外來投資者的利益,就是保香港的民主自由,就是保香港全體居民的人權和根本福祉。維護國家安全的根基更穩固,香港可以無后顧之憂,全力聚焦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寫好香港由治及興新篇章。正是在中央治港方略引領護航下,香港國安條例順利通過,香港辦成了多年想辦而沒有辦成的事,進入了制度定型期,“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有了更堅實的制度保障。(2)閱讀材料,結合建設法治中國的知識,請解讀為什么說《香港國安條例》的通過有歷史性的意義 13.(2024九上·重慶市月考)地處河北省最北部、內蒙古高原渾善達克沙地南緣的塞罕壩林場,經過三代務林人的艱苦奮斗、苦干實干,由“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茫茫荒漠,變成了世界面積最大的人工林場,并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國家級森林公園的綠洲奇跡。請閱讀材料,運用“文明與家園”的相關知識,回答以下問題。塞罕壩林場第一代創業者、“六女上壩”主人公之一的陳彥嫻老人,親歷了塞罕壩的滄桑巨變。“我們這一輩子,守在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崗位上,只奔著一個目標使勁,那就是栽樹。當這百萬畝林海起來的時候,我們都非常自豪,我們的綠色夢想實現了。”塞罕壩人用實際行動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塞罕壩展覽館坐落在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中心區。走進展覽館大廳,首先映入眼簾的12個紅色大字“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向人們傳遞著塞罕壩精神的內涵。此外,展覽館現在正依托青少年綠色營地建設,籌劃打造自然科普教育基地,讓孩子們能夠親身走進林場的森林草地,接受愛國主義和生態文明教育。近年來,塞罕壩不僅在樹種培育上進行技術創新,林場還注重森林安全體系建設的“智能化”。“我們正在開發集保護、利用與管理于一體的林場數字化、智慧化管理系統,搭建塞罕壩大數據中心等。林場每年經濟收入由建場之初的不足10萬元增加到1.6億元,通過生態旅游帶動周邊地區發展農家游、土特產品銷售、山野菜采摘等多種業態,每年實現社會總收入達6億多元;依托林場綠化苗木優勢,帶動周邊地區發展苗木基地10萬余畝,年產值1.4億元;林場免費為周邊提供技術支持,周邊百姓造林綠化積極性高漲,發展經濟林達194萬畝,帶動1.6萬人實現穩定增收。(1)請結合塞罕壩的發展,簡要分析“文化建設與生態建設”之間的關系。(2)請結合材料,說說塞罕壩是如何將生態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的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人自信的底氣;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擔當【解析】【分析】A表述錯誤:中國目標在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B表述錯誤:我國是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而不是強國;C表述正確: 中國脫貧方案被世界效仿,是因為中國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的問題,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D表述錯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中國自信的根本所在 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故答案為:C。【點評】 本題考查中國擔當。新時期我國取得成就的原因?(中國自信的根本所在)根本原因:開辟了中特道路,形成了中特理論體系,建立了中特制度,發展了中特文化。主要原因:①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②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③堅持改革開放。④堅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⑤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⑥全國各族人民的艱苦奮斗。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⑧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2.【答案】A【知識點】共同富裕;堅持共享發展成果的目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在國際中的影響【解析】【詳解】 A正確:甲舉措確實能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增強綜合國力;丙舉措能展現中國形象,提升對世界的影響力;B錯誤: 乙舉措確實能助力改善人民生活質量,但丁舉措“ 構建跨行政區合作發展新機制,打造成渝發展經濟圈 ”與提升對世界的影響力無直接聯系;C錯誤):“平均分配”表述過于絕對,丁舉措 “構建跨行政區合作發展新機制,打造成渝發展經濟圈 ”與整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直接聯系也不如甲舉措緊密;D錯誤:丙舉措“深化“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構建國際互聯互通網絡”與改善人民生活質量無直接聯系,乙舉措“ 加強醫療衛生事業建設,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且“平均分配”表述過于絕對。故答案為:A。【點評】 考查實現共同富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平時的學習中,要全面透徹地理解教材內容,準確把握課堂重要知識點和重點概念理論,這是做好選擇題的基礎。【答案】3.B4.A【知識點】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教育的重要性【解析】【點評】 本題考查建設科技創新強國,建設科技創新強國。如何推動科技創新:國家:(1)落實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2)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3)營造有利于創新的輿論氛圍和法治環境。企業:(1)提升創新能力是企業持續發展之基、市場制勝之道。(2)強化企業科技創 新主體地位。(3)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4)弘揚創新精神。個人:①樹立遠大理想,珍惜受教育的權利,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②敢于質疑,敢于挑戰權威,樹立敢為人先的精神。③勤于思考、善于觀察,培養動手能力,勇于在實踐中探索。④積極參加各種小制作、小發明等實踐活動,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3.①表述正確: “我國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說明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推動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的關鍵因素;②表述正確: 未來,我國將繼續致力于優化科技創新環境,深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改革,以期進一步提升中國科技創新集群的競爭力,說明我國不僅關注科技創新,還致力于以科技創新為核心推動全面創新;③表述錯誤: “我國的關鍵核心技術均已實現突破”表述過于絕對,雖然我國在關鍵核心技術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不能說所有關鍵技術都已實現突破;④表述正確: “成功搭建了中國創新渠道對接基地等平臺”相一致,說明我國在搭建創新平臺方面做出了努力,為科技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持。故答案為:B。4.①②③表述正確:推動人才培養有利于促進人才選拔,培養一批拔尖創新人才,助推科技創新,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深化教育改革,激活教育事業發展活力;④表述錯誤: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故答案為:A。5.【答案】D【知識點】公民參與民主生活的基本要求;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權利義務相統一【解析】【分析】A排除:甲認為誰當選人大代表和他沒有太大關系,沒必要去投票,忽視了公民在選舉中的權利和義務,缺乏參與公共事務的責任感;B排除:乙表示要把票投給跟他關系好的人,違背了選舉的公正性原則,將個人關系置于公共利益之上;C排除:“都是直接選舉”表述過于絕對,在我國,人大代表的選舉方式包括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并非所有代表都是直接選舉產生。D當選:丁認為要珍惜選舉機會,積極、主動、理性地參與人大代表選舉,體現了公民對選舉的重視和對公共事務的積極參與。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公民參與民主生活的要求。注意公民要珍惜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積極參加選舉,要理性的參與選舉。【答案】6.B7.D8.B【知識點】人口問題及我國人口現狀;堅持共享發展成果的目的;中華傳統美德;實干的意義【解析】【點評】本題考查傳統美德、以人民為中心、人口問題、實干精神、文化自信等知識。注意有時選項之間可能只有細微的差別,需要仔細辨別,避免混淆。6.①表述正確: 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鼓勵老年人積極為社會做貢獻,這體現了尊老愛幼、敬老助老等中華傳統美德,因此此舉有利于弘揚這些美德;②表述正確:回信中強調老年人的進取精神和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的重要性,這實際上是在肯定老年人的勞動和價值,有助于營造尊重勞動的社會氛圍;③表述錯誤:“ 決定著我們的國運興衰和文化安全”表述過于絕對。雖然老年人的貢獻是重要的,但不能說他們的行為直接決定著國運興衰和文化安全;④表述正確: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鼓勵老年人繼續為社會做貢獻,這種正能量和激勵作用對于實現中國夢是有積極意義的。故答案為:B。7.①④表述正確:國家大力發展“銀發經濟”是因為我國面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的問題,黨和國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和幸福感;②表述錯誤:我國是世界上人口眾多的國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是印度;③表述錯誤:我國還未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故本題選D。8.①表述正確:實干精神是推動任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在大力發展“銀發經濟”的過程中,需要中國人民,特別是相關從業者,發揚實干精神,積極投入到滿足老年人需求的產品和服務中去;②與題意無關:銀發經濟主要關注的是如何更好地服務現有的老年人口,而不是調控人口數量;③表述錯正確: 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是銀發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可以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從而進一步推動銀發經濟的發展;④與題意無關:堅持黨的領導、公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是我國政治體制的基本原則,但在大力發展“銀發經濟”的具體語境下,這一選項并不直接相關。故本題選B。9.【答案】D【知識點】民族關系、民族原則、民族團結【解析】【分析】①與題意無關:材料沒有涉及西藏自治區依法行使自治權;②表述錯誤:我國已經形成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③④表述正確:對口支援西藏說明我國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加強了各民族的交流,有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民族團結。民族區城自治制度:內涵: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分級: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機關: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與中央的關系:在國家統一領導下的自治,民族自治機關必須服從中央的領導。民族方針: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民族關系:平等團結互助和諧。(三方針四關系)10.【答案】A【知識點】反對分裂;“一國兩制”【解析】【分析】①當選: “希望兩岸同胞多走動、多交流,增進理解、信任,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體現了對兩岸交流的積極態度,強調了通過交流增進理解和信任,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符合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主流觀點,值得點贊。②當選: “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要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強調了兩岸同胞的深厚淵源和共同文化基礎,倡導共同弘揚中華文化,體現了對兩岸文化認同的積極態度,也值得點贊。③排除:“ 一個中國原則,是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的最佳方式 ”表述不全面,“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是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也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④排除: 訪問主要是文化交流和學生互動,并未直接涉及經濟合作制度化和共同市場的問題。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臺灣問題、“一國兩制”的內涵及實踐。和平統一 一國兩制:1.“一個國家, 兩種制度 ”,簡稱“一國兩制 ”。2.“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是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也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3.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系的政治基礎, 必須堅持“九二共識 ”,堅決反對“臺獨 ”。11.【答案】①華溪村村委會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帶領各族群眾鞏固脫貧成果,體現了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促進了民族團結。②華溪村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制定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體現了民主決策,村民能夠參與到鄉村治理中來,體現了民主管理,這都體現了追求民主價值,有利于繪就和美鄉村新畫卷。③國家派遣專家團隊考察華溪村,支持開辦村辦企業,增加就業崗位,完善醫療、教育等配套設施,這些舉措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有利于繪就和美鄉村新畫卷。【知識點】新型的民主;我國實行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公民行使民主權利的方式;民族關系、民族原則、民族團結【解析】【分析】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國家,需要運用促進民族團結、參與民主生活的有關知識,從道理說明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關鍵詞①:華溪村村委會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帶領各族群眾鞏固脫貧成果→可鏈接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關鍵詞②:華溪村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制定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可鏈接堅持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村民能夠參與到鄉村治理中來。關鍵詞③:國家派遣專家團隊考察華溪村,支持開辦村辦企業,增加就業崗位,完善醫療、教育等配套設施→可鏈接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點評】考查促進民族團結、參與民主生活。注意采用教材政治術語或時政精辟術語進行表述,確保答案的專業性和準確性。12.【答案】(1) ①任何企圖分裂自己國家的人都將受到法律的嚴懲,警示我們要維護國家統一,反對分裂。②要警惕境外勢力的干涉和破壞,堅決捍衛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③要堅持“一國兩制”方針,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④要增強國家安全意識,自覺遵守國家法律。(2) ①《香港國安條例》的通過填補了香港法律體系在維護國家安全上的漏洞,完善了香港的治理結構,使香港的長治久安和繁榮穩定有了法治“防護墻”,這對于維護國家安全具有重要意義。②它落實了基本法賦予的維護國家安全的憲制責任,保障了香港的民主自由和人權,有利于香港的發展。③它是在中央治港方略引領護航下通過的,為“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提供了更堅實的制度保障,促進了香港由治及興新篇章的書寫。【知識點】反對分裂;“一國兩制”【解析】【分析】(1)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國家,需要運用維護祖國統一的有關知識,從警示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關鍵詞①:香港高等法院對民主派“串謀顛覆國家政權案”的45名已定罪被告判刑→可鏈接護國家統一,反對分裂;堅決捍衛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關鍵詞②:香港民眾表示堅定支持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依法懲治各類危害國家安全的活動→可鏈接增強國家安全意識,自覺遵守國家法律。(2)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國家,需要運用維護祖國統一的有關知識,從意義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關鍵詞①:落實了基本法賦予的維護國家安全的憲制責任,填補了香港法律體系在維護國家安全上的漏洞→可鏈接使香港的長治久安和繁榮穩定有了法治“防護墻”,有利于維護國家安全。關鍵詞②:保國家安全,就是保“一國兩制”,就是保香港繁榮穩定……→可鏈接為“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提供了更堅實的制度保障,促進了香港由治及興新篇章的書寫。【點評】考查維護祖國統一。注意夯實基礎知識 :注重整理和記憶政治基礎知識,可以將基礎知識整理成筆記框架,方便記背。同時,采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行復習,如朗讀、背誦或做題等。 13.【答案】(1)①文化建設為生態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塞罕壩人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激勵著他們在生態建設中不斷努力。②生態建設為文化建設提供物質基礎。塞罕壩林場的生態環境改善,為打造自然科普教育基地,傳播生態文明思想提供了物質條件。③文化建設與生態建設相互促進。塞罕壩在生態建設過程中,不斷弘揚塞罕壩精神,同時通過生態旅游等方式帶動周邊地區發展,促進了文化建設。(2)①進行技術創新,在樹種培育上取得進展,提高了林場的經濟效益。②注重森林安全體系建設的“智能化”,開發集保護、利用與管理于一體的林場數字化、智慧化管理系統,搭建塞罕壩大數據中心等,提高了林場的管理效率和經濟效益。③通過生態旅游帶動周邊地區發展農家游、土特產品銷售、山野菜采摘等多種業態,實現了社會總收入的增加。④依托林場綠化苗木優勢,帶動周邊地區發展苗木基地,增加了周邊地區的經濟收入。⑤林場免費為周邊提供技術支持,提高了周邊百姓造林綠化積極性,帶動了周邊地區經濟林的發展和百姓的穩定增收。【知識點】加強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堅持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中華文化;中華民族精神【解析】【分析】(1)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國家,需要運用綠色發展的有關知識,從分析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關鍵詞:塞罕壩人用實際行動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可鏈接文化建設為生態建設提供精神動力;生態建設為文化建設提供物質基礎;文化建設與生態建設相互促進。(2)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國家,需要運用綠色發展、建設科技創新強國的有關知識,從措施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關鍵詞①:在樹種培育上進行技術創新→可鏈接提高了林場的經濟效益。關鍵詞②:注重森林安全體系建設的“智能化;開發集保護、利用與管理于一體的林場數字化、智慧化管理系統,搭建塞罕壩大數據中心→可鏈接提高了林場的管理效率和經濟效益。關鍵詞③:通過生態旅游帶動周邊地區發展農家游、土特產品銷售、山野菜采摘等多種業態→可鏈接實現了社會總收入的增加。關鍵詞④:依托林場綠化苗木優勢,帶動周邊地區發展苗木基地10萬余畝→可鏈接增加了周邊地區的經濟收入。關鍵詞⑤:林場免費為周邊提供技術支持,周邊百姓造林綠化積極性高漲→可鏈接帶動了周邊地區經濟林的發展和百姓的穩定增收。【點評】考查綠色發展、建設科技創新強國。 注意每個要點自成一點,自成一理,序號排列,清晰明了。(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國家,需要運用綠色發展的有關知識,從分析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塞罕壩人用實際行動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可鏈接文化建設為生態建設提供精神動力;生態建設為文化建設提供物質基礎;文化建設與生態建設相互促進。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國家,需要運用綠色發展、建設科技創新強國的有關知識,從措施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在樹種培育上進行技術創新→可鏈接提高了林場的經濟效益。關鍵詞②:注重森林安全體系建設的“智能化;開發集保護、利用與管理于一體的林場數字化、智慧化管理系統,搭建塞罕壩大數據中心→可鏈接提高了林場的管理效率和經濟效益。關鍵詞③:通過生態旅游帶動周邊地區發展農家游、土特產品銷售、山野菜采摘等多種業態→可鏈接實現了社會總收入的增加。關鍵詞④:依托林場綠化苗木優勢,帶動周邊地區發展苗木基地10萬余畝→可鏈接增加了周邊地區的經濟收入。關鍵詞⑤:林場免費為周邊提供技術支持,周邊百姓造林綠化積極性高漲→可鏈接帶動了周邊地區經濟林的發展和百姓的穩定增收。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重慶市第八中學校2024-2025學年九年級12月月考道德與法治試題(學生版).docx 重慶市第八中學校2024-2025學年九年級12月月考道德與法治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