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9張PPT)年級:七年級學科:美術(人教版下冊)藝術 美術目錄CONTENTS時代贊歌——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美美與共——校園藝術節設計賡續血脈——尋訪革命遺址01020304多彩校園——動態與場景表現第一課 輝煌成就第一單元 時代贊歌——社會主義建設成就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拉索”“天關”衛星神舟十九號部分科技成果展示探索三號科考船高鐵中國天眼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隨著時代的發展,眾多藝術家用不同的美術形式表現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在美術作品中,藝術家們是如何表現我國科技事業蓬勃發展的 優秀的美術作品不僅記錄著時代的發展,也是時代精神的寫照。隨著時代的前進,美術創作在繪畫題材、表現技法及思想內涵上得到進一步豐富。欣賞與分析賞析反映我國科技發展成就的美術作品,思考并探究它們的創作背景。說一說:畫家運用了哪些表現形式,表達了怎樣的思想內涵 時衛平《極地科考·雪龍號駛進北冰洋》布面油畫 2019年作品創作背景:·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研究班任務:該作品是時衛平赴中央美術學院參加文化和旅游部舉辦的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研究班時定下的題目。創作班旨在通過藝術作品展現國家的重大歷史事件和時代精神,時衛平選擇了中國極地科考這一具有時代意義的題材。·極地科考的歷史意義:作品表現的是“雪龍”號首次駛進北冰洋的歷史情景。1999年,中國科考隊乘“雪龍”號首航北冰洋,標志著中國極地科學考察能力的跨越式發展與進步。這一事件展現了中國在極地科學考察領域的重大突破和大國實力。作品表現形式:寫實風格宏大構圖色彩運用人物刻畫作品采用寫實手法,生動地再現了“雪龍號”首次駛入北冰洋的歷史場景。畫家通過細膩的筆觸和逼真的色彩,將極地的冰雪環境、考察船的細節以及科考隊員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畫面采用了宏大的構圖,前景是正在緊張作業的科考隊員,中景是巨大的“雪龍號”考察船,遠景則是北冰洋的冰山和極地地貌,層次分明,展現了極地科考的宏大場景。畫家巧妙地運用了冷暖色調的對比,以白色和藍色為主調,表現極地的冰雪環境,同時用橙紅色的科考隊員服裝作為點綴,增強了畫面的視覺沖擊力。畫面中的人物姿態各異,表情生動,畫家通過細致的刻畫,展現了科考隊員的專業素養和豪邁氣概。作品思想內涵:·大國精神:作品展現了中國在極地科學考察領域的重大成就,體現了中國作為大國在科學研究和探索方面的實力與擔當。·科學探索精神:通過描繪科考隊員在極地的作業場景,畫家表達了對科學探索精神的贊美,展現了中國科學家勇于探索、不畏艱難的精神風貌。·時代精神:作品不僅是對極地科考的記錄,更是對新時代中國精神的詮釋,體現了中國在新時代背景下的科學發展和進步。·人文關懷:畫家通過對科考隊員的細致刻畫,表達了對普通勞動者和科研人員的尊重和關懷,展現了他們為國家和科學事業奉獻的精神。這幅作品通過寫實的手法和宏大的構圖,生動地展現了中國極地科考的偉大成就,同時也傳達了深刻的思想內涵,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和時代意義。任務一欣賞表現科技題材的美術作品,了解當代主題性美術創作的多元化表現。遼寧號航母(油畫) 2019年 許楊 廉南寧 中國美術館藏許楊、廉南寧共同創作油畫作品《遼寧號航母》起始于2018年春末夏初,作品主要表現艦載機在航母甲板上起飛時的場景。作品將落腳點放在殲-15“飛鯊”艦載機起飛這一最具代表性的瞬間。起飛的艦載機象征著中華民族在復興之路上昂揚奮起、一飛沖天。艦載機的成功起降承載了中國幾代航母人的夢想,標志著中國航母從無到有、從合成訓練到真正形成戰斗力,海軍的作戰范圍由近海防御向遠海作戰延展,中國海軍由“綠水”海軍向“藍水”海軍的轉型,中國海軍由此走出近海、走向深藍、走向世界。飛天港(中國畫) 2019年王利 中國美術館藏載人航天工程的每一次飛躍,都吸引著美術工作者的目光。為更好地詮釋載人航天題材,美術工作者在技法和語言上不斷創新。像王利的中國畫《飛天港》,借鑒傳統界畫的藝術語言,以仰視角度再現了飛船發射前繁忙的吊裝場景,使畫面更加真實可感。千年圓夢(中國畫) 2014年 林沛森 中國美術館藏中國“天眼”(版畫) 2019年 周吉榮中國美術館藏我國科技事業蓬勃發展,科技成果不斷涌現。其中,許多重要技術突破不僅深刻改變著人們的日常生活,也激發了美術工作者的創作靈感。一批表現科學家精神、科技成果、科研工作、科技點亮生活的美術作品,著力反映“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成為我國邁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生動記錄。《中國制造走向世界——C919大飛機》范春曉 國畫課本外表現科技題材的美術作品欣賞《藍天盛會—首屆珠海航展》陳川 壁畫《金秋時代》 沙永匯 版畫《飛天攬月》毛珠明 中國畫《高鐵進山啦》蔡超 邊濤 李鴻莉 國畫任務二以中國畫作品《科技騰飛》為例,賞析、理解畫家是如何通過美術作品傳遞思想和表達情感的。科技騰飛(中國畫) 2022年 黃華三 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藏作品全方位、多視角地展示了我國科技創新的歷史性突破,展現了新時代中國科技騰飛的宏闊圖景。作者采用中國畫的工具和材料,結合傳統繪畫技法,創造性地融入現代工藝,以工筆重彩的表現手法,深入刻畫了當今我國取得的各項科技成就。作品色彩絢麗,層次分明,是傳統繪畫語言現代轉換及民族風格當代表達的成功嘗試。觀察與發現作品中畫了些什么 畫家是如何組織畫面的 畫家是如何表現“科技強國”這一主題的 科技騰飛(中國畫) 2022年 黃華三 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藏《科技騰飛》采用中國傳統繪畫的材料與技法,結合新材料與新工藝,以全景式畫幅,寬視角、多維度展現了星辰大海中、山川河流間、萬家燈火處當代中國科技自立自強的宏闊圖景。在璀璨的星空中,“玉兔號”月球車、中國空間站、北斗衛星、“天問一號”火星車從左至右順序分布;在蔚藍的深海里,“深海勇士”深潛器、“深海一號”能源站、“雪龍號”極地科考船并列其中;在秀美的山川河流之間,飛馳的高鐵連接起“天眼”與“白鶴灘水電站”,天空中掠過“大飛機”與高空觀測氣球;在華燈初上的都市夜景中,畫面中心是“人造地球”所環繞的數字化生活,大數據、云儲存、無人機、人臉識別等科技手段,已全面服務于當代中國的社會生活。知識鏈接題材:就具象美術作品而言,題材就是美術作品中用來構成藝術形象、體現主題的具體生活材料或客觀的自然現象。互聯網時代與人工智能(中國畫) 2022年 黃華三 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藏《互聯網與人工智能時代》與《科技騰飛》兩幅作品,強調的是通過對傳統繪畫語言的現代轉換,使之為我們今天的創作服務;所有傳統與現代工具材料的使用,都是為了畫面內容得以最好的呈現。繪畫藝術的守正創新,不僅需要題材的更新,更需要藝術形式的多樣化追求和繪畫語言的現代性轉換。思考與探究藝術家們怎樣通過形式創新和語言轉換表達對新時代的真情與摯愛 傳統繪畫形式應該怎樣結合現代生活題材,表現時代發展的進程 課后作業欣賞本課美術作品,寫一篇300字左右的欣賞筆記。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