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第七章 相交線與平行線 7.1 相交線7.1.2 兩條直線垂直學習目標抽象能力:理解垂線、垂線段的概念,掌握點到直線的距離的概念和垂線的性質.應用意識:會用三角尺或量角器過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垂線;會度量點到直線的距離;會利用所學知識進行簡單的推理.情境導入壹目錄課堂小結肆當堂達標叁新知初探貳情境導入壹情境導入日常生活中,如下圖中的兩條直線的關系很常見,你能再舉出其他例子嗎?新知初探貳新知初探任務一 垂直的定義和表示方法活動:在相交線的模型中,固定木條a,轉動木條b,當b的位置變化時,a、b所成的角α也會發生變化.)αabbbbb)α問題 如圖,當∠AOC=90°時,∠BOD、∠AOD、∠BOC等于多少度?為什么?ABCDO由對頂角和鄰補角的性質,知當∠AOC=90°時,∠BOD=∠AOD=∠BOC=90°.1.垂線的定義:當兩條直線AB和CD所成的四個角中,有一個角是 ,我們說AB與CD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作另一條直線的 .2.垂直用符號 “ ”來表示,讀作“垂直于”.如“直線AB垂直于直線CD”,就記作“ ”.OABCD3.交點O叫作 .4.垂直是相交的特殊情況.直角垂線⊥AB⊥CD垂足ABCDO符號語言:如圖所示,當直線AB與CD相交于O點,∠AOD=90°時,AB⊥CD,垂足為點O.①判定:因為∠AOD=90°,(已知)所以AB⊥CD.(垂直的定義)符號語言:反之,若直線AB與CD垂直,垂足為點O,那么∠AOD=90°.②性質:因為 AB⊥CD ,(已知)所以 ∠AOD=90° .(垂直的定義)(∠AOC=∠BOC=∠BOD=90°)垂線的符號語言即時測評(1)如圖1所示,若直線m,n相交于點O,∠1=90°,則 ;(2)若直線AB,CD相交于點O,且AB⊥CD,那么∠BOD =______;(3)如圖2所示,BO⊥AO,∠BOC與∠BOA的度數之比為1∶5,那么∠COA=____,∠BOC的補角為 .Omn1BCAOm⊥n90°72°162°圖1圖2任務二 垂線的畫法及性質1.如圖1,已知直線m及直線上一點A,用三角板過點A畫直線m的垂線,說出你的畫法.2.如圖2,已知直線m及直線外一點A,用三角板過點A畫直線m的垂線,說出你的畫法.問題:這樣畫l的垂線可以畫幾條?1.放2.靠3.畫lO如圖所示,已知直線 l,作l的垂線.A無數條lAB1.放2.靠3.移4.畫如圖所示,已知直線 l 和l上的一點A ,作l的垂線.問題:這樣畫l的垂線可以畫幾條?一條lAB1.放2.靠3.移4.畫如圖所示,已知直線 l 和l外的一點A ,作l的垂線.根據以上操作,你能得出什么結論思考:(1)畫已知直線m的垂線能畫幾條 (2)過直線m上的一點A畫m的垂線,這樣的垂線能畫幾條 (3)過直線m外的一點A畫m的垂線,這樣的垂線能畫幾條 在同一平面內,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1)“過一點”中的點,可以在已知直線上,也可以在已知直線外;(2)“有且只有”中,“有”指存在,“只有”指唯一性.注意:總結歸納即時測評下列各圖中,過直線l外一點P畫l的垂線CD,三角板操作正確的是( )D范例應用解:如圖所示 .例1 如圖,過點P畫出射線AB或線段AB的垂線.任務三 垂線段及點到直線的距離CDEl1.線段AB, AC, AD , AE誰最短?2.你能用一句話表示這個結論嗎?說一說:如圖所示,從A點向已知直線 l 畫一條垂直的線段和幾條不垂直的線段.BA連接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簡單說成:垂線段最短線段AD的長度叫作點A到直線l的距離.總結歸納特別規定:DlA范例應用例2 在灌溉時,要把河中的水引到農田P處,如何挖掘能使渠道最短?請畫出圖來,并說明理由.m垂線段最短(1)如圖所示,在△ABC中,過點C作CD⊥AB,垂足為D,則點C到直線AB的距離是( )A.線段CA的長 B.線段CDC.線段AD的長 D.線段CD的長(2)如圖所示,要從馬路對面給村莊P處拉網線,在如圖所示的幾種拉網線的方式中,最短的是 ,理由是 .即時測評DPB垂線段最短當堂達標叁1.如圖所示,OA⊥OB,若∠1=55°,則∠2的度數是( )A.35° B.40° C.45° D.60°2.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①在同一平面內,過直線上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垂直于已知直線;②在同一平面內,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垂直于已知直線;③在同一平面內,過一點可以任意畫一條直線垂直于已知直線;④在同一平面內,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垂直于已知直線.A.1個 B.2個 C.3個 D.4個當堂達標BA3.如圖所示,點A,B,C在同一條直線上,已知∠1=53°,∠2=37°,則CD與CE的位置關系是 .4.如圖所示,307國道a上有一出口M,現想在附近公路b旁建一個加油站,欲使通道長最短,應沿怎樣的線路施工?垂直解:如圖,過點M作MN⊥b,垂足為N,欲使通道最短,則應沿線路MN施工.5.[教材習題改編]如圖所示,直線AB,CD相交于點O.(1)讀下列語句,畫出圖形.第一步,分別畫出∠AOD,∠BOC的平分線OE,OF;第二步,在直線AB上方畫射線OG⊥OE.(2)根據以上信息,解答下列問題.①射線OE,OF在同一條直線上嗎?請說明理由;②說明射線OG平分∠BOD.5.解:(1)如圖所示.(2)①射線OE,OF在同一條直線上,理由如下:∵直線AB,CD相交于點O,∴∠AOD=∠BOC,∵OE平分∠AOD,OF平分∠BOC,∴∠AOE=∠DOE= ∠AOD,∠BOF=∠COF= ∠BOC,∴∠AOE=∠DOE=∠BOF=∠COF,∴∠AOD=∠AOE+∠DOE=∠BOF+∠DOE,∵∠AOD+∠BOD=180°,∴∠BOF+∠DOE+∠BOD=180°,即∠EOF=180°,∴射線OE,OF在同一條直線上;②∵射線OE,OF在同一條直線上,OG⊥OE,∠GOE=∠GOF=90°,∵∠DOE=∠BOF,∴∠GOE﹣∠DOE=∠GOF﹣∠BOF,∴∠GOD=∠GOB,∴射線OG平分∠BOD.課堂小結肆課堂小結當兩條直線相交所成的四個角中,有一個角是直角時,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另一條直線的垂線,它們的交點叫垂足.1.垂線的定義2.垂線的畫法3.垂線的性質(1)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一、放;二、靠;三、移 ;四、畫.4.點到直線的距離(2)垂線段最短課后作業基礎題:1.課后習題 第 1、2題。提高題:2.請學有余力的同學完成課后習題第3、4題謝謝(共15張PPT)7.1.2 兩條直線垂直預習導學課堂互動中檔題素養題基礎題預習導學1.一般地,當兩條直線相交所成的四個角中,有一個角是直角時,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2.互相垂直的兩條直線的性質:(1)在同一平面內,過一點 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 (2)連接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的所有線段中, 最短. (3)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的垂線段的長度,叫作點到直線的 .有且只有垂線段距離課堂互動知識點一 垂線及其性質例1 如圖所示,直線AB,CD相交于點O,若∠AOC=90°,則AB與CD的位置關系是 ;若已知AB⊥CD,則∠AOC=∠COB=∠BOD=∠AOD= .垂直例2 如圖所示,O為直線AB上一點,OE平分∠BOC,DO⊥OE于點O,若∠BOC=80°,則∠AOD= . 90°50°知識點二 垂線段及其性質例3 如圖所示,點P是直線l外一點,點A,B,C在直線l上,且PA⊥直線l,PA=4 cm,PB=5 cm,PC=6 cm,則點P到直線l的距離是 . 4 cm基礎題1.(2024北京)如圖所示,直線AB和CD相交于點O,OE⊥OC.若∠AOC=58°,則∠EOB的度數為( )A.29° B.32° C.45° D.58°B2.(2024 常州)如圖所示,推動水桶,以點O為支點,使其向右傾斜.若在點A處分別施加推力F1,F2,則F1的力臂OA大于F2的力臂OB.這一判斷過程體現的數學依據是( )A.垂線段最短B.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C.兩點確定一條直線D.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A3.如圖所示,在一張透明的紙上畫一條直線l,在l外任取一點Q并折出過點Q且與直線l垂直的直線,這樣的直線能折出( )A.0條 B.1條C.2條 D.3條4.如圖所示,直線AB,CD相交于點O,EO⊥AB于點O,∠EOD=50°,則∠BOC的度數為 . B140°5.(教材練習變式)如圖所示,分別過點P作直線AB的垂線.解:如圖所示:6.如圖所示,直線AB與射線OC交于點O,OD平分∠BOC,OE平分∠AOC.試判斷OD 與OE的位置關系,并說明理由.解:OD⊥OE.理由如下:因為OD平分∠BOC,OE平分∠AOC,所以∠EOC=∠AOE,∠DOC=∠BOD.又因為∠AOC+∠BOC=180°,所以∠EOC+∠DOC=90°,即OD⊥OE.中檔題7.如圖所示,筆直小路DE的一側栽種有兩棵小樹BM,CN,小明測得AB=4 m,AC=6 m,則點A到DE的距離可能為( )A.6 m B.5 m C.4 m D.3 mDB8.如圖所示,直線AB,CD相交于點O,OE⊥CD,若∠BOE∶∠BOD=3∶2,則∠AOC的度數為( )A.30° B.36° C.54° D.60°9.(易錯題)已知OA⊥OC,過點O作射線OB,且∠AOB=45°,則∠BOC的度數為 . 45°或135°10.如圖所示,兩直線AB,CD相交于點O,OE平分∠BOD,∠AOC∶∠AOD=7∶11.(1)求∠COE的度數;(2)若OF⊥OE,求∠COF的度數.解:(2)因為OF⊥OE,所以∠FOE=90°.所以∠FOD=∠FOE-∠DOE=90°-35°=55°.所以∠COF=180°-∠FOD=180°-55°=125°.素養題11.(跨學科融合)如圖(1)所示,漢代的《淮南萬畢術》是中國古代有關物理、化學的重要文獻,書中記載了我國古代學者在科學領域做過的一些探索及成就.其中所記載的“取大鏡高懸,置水盆于其下,則見四鄰矣”,是古人利用光的反射定律改變光路的方法,即“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位于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為了探清一口深井的底部情況,運用此原理,如圖(2)所示,在井口放置一面平面鏡可改變光路,當太陽光線AB與地面CD所成夾角∠ABC=50°時,要使太陽光線經反射后剛好垂直于地面射入深井底部,則需要調整平面鏡EF與地面的夾角∠EBC等于( )A.60° B.70° C.80° D.85°B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7.1 相交線7.1.2 兩條直線垂直學習目標抽象能力:理解垂線、垂線段的概念,掌握點到直線的距離的概念和垂線的性質.應用意識:會用三角尺或量角器過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垂線;會度量點到直線的距離;會利用所學知識進行簡單的推理.自主探索任務一 垂直的定義和表示方法活動1 在相交線的模型中,固定木條a,轉動木條b,當b的位置變化時,a,b所成的角α也會發生變化.垂直定義:當兩條直線相交所成的四個角中,有一個角是時,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作另一條直線的,它們的交點叫作.表示方法:直線AB垂直于直線CD,用符號表示為,為垂足.(垂直用符號“⊥”來表示,讀作“垂直于”)問題1如圖所示,如果有兩條直線AB與CD,且AB⊥CD,你能得到∠1的度數嗎?問題2 如圖所示,如何判斷兩條直線AB⊥CD 【即時測評】(1)如圖1所示,若直線m,n相交于點O,∠1=90°,則 ;(2)若直線AB,CD相交于點O,且AB⊥CD,那么∠BOD =______;(3)如圖2所示,BO⊥AO,∠BOC與∠BOA的度數之比為1∶5,那么∠COA=____,∠BOC的補角為 .任務二 垂線的畫法及性質活動2 過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垂線1.如圖1所示,已知直線m及直線上一點A,用三角板過點A畫直線m的垂線,說出你的畫法.2.如圖2所示,已知直線m及直線外一點A,用三角板過點A畫直線m的垂線,說出你的畫法.垂線的性質1 過一點有且只有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即時測評】下列各圖中,過直線l外一點P畫l的垂線CD,三角板操作正確的是()例1 如圖,過點P畫出射線AB或線段AB的垂線.活動3 連接直線l外一點P與直線l上各點O,A1,A2,A3……,其中PO⊥l(PO稱為P到直線l的垂線段),比較線段PO,PA1,PA2,PA3……的長短,這些線段中,哪一條最短?用數學語言說出你發現的結論.例2 如圖,是一條河,C是河邊AB外一點.現欲用水管從河邊AB將水引到C處,請在圖上畫出應該如何鋪設水管能讓路線最短,并說明理由.【即時測評】(1)如圖所示,在△ABC中,過點C作CD⊥AB,垂足為D,則點C到直線AB的距離是( )線段CA的長 B.線段CD C.線段AD的長 D.線段CD的長第(1)題圖 第(2)題圖(2)要從馬路對面給村莊P處拉網線,在如圖所示的幾種拉網線的方式中,最短的是,理由是.當堂達標1.如圖所示,OA⊥OB,若∠1=55°,則∠2的度數是( )A.35°B.40° C.45° D.60°2.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①在同一平面內,過直線上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垂直于已知直線;②在同一平面內,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垂直于已知直線;③在同一平面內,過一點可以任意畫一條直線垂直于已知直線;④在同一平面內,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垂直于已知直線.A.1個 B.2個 C.3個 D.4個3.如圖所示,點A,B,C在同一條直線上,已知∠1=53°,∠2=37°,則CD與CE的位置關系是.4.如圖所示,307國道a上有一出口M,現想在附近公路b旁建一個加油站,欲使通道長最短,應沿怎樣的線路施工?5.[教材習題改編]如圖所示,直線AB,CD相交于點O.(1)讀下列語句,畫出圖形.第一步,分別畫出∠AOD,∠BOC的平分線OE,OF;第二步,在直線AB上方畫射線OG⊥OE.(2)根據以上信息,解答下列問題.①射線OE,OF在同一條直線上嗎?請說明理由;②說明射線OG平分∠BOD.參考答案當堂達標1.A 2.B 3.垂直4.解:如圖,過點M作MN⊥b,垂足為N,欲使通道最短,則應沿線路MN施工.5.解:(1)如圖所示.(2)①射線OE,OF在同一條直線上,理由如下:∵直線AB,CD相交于點O,∴∠AOD=∠BOC,∵OE平分∠AOD,OF平分∠BOC,∴∠AOE=∠DOE=∠AOD,∠BOF=∠COF=∠BOC,∴∠AOE=∠DOE=∠BOF=∠COF,∴∠AOD=∠AOE+∠DOE=∠BOF+∠DOE,∵∠AOD+∠BOD=180°,∴∠BOF+∠DOE+∠BOD=180°,即∠EOF=180°,∴射線OE,OF在同一條直線上;②∵射線OE,OF在同一條直線上,OG⊥OE,∴∠GOE=∠GOF=90°,∵∠DOE=∠BOF,∴∠GOE﹣∠DOE=∠GOF﹣∠BOF,∴∠GOD=∠GOB,∴射線OG平分∠BOD.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7.1.2 兩條直線垂直課標摘錄 1.理解垂線、垂線段的概念,能用三角板或量角器過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垂線. 2.掌握基本事實:在同一平面內,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 3.理解點到直線的距離的意義,能度量點到直線的距離.教學目標 1.理解垂線、垂線段的概念,會用三角板或量角器過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垂線. 2.掌握點到直線的距離的概念,并會度量點到直線的距離. 3.掌握垂線的性質,并會利用所學知識進行簡單的推理.教學重難點 重點:垂線、垂線段、點到直線的距離的概念. 難點:垂線的性質和點到直線的距離.教學策略 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木條的轉動過程得出垂線的定義;通過畫垂線的過程,引導學生思考,從而得出垂線的性質.要讓學生多觀察,動手畫一畫,試一試,鼓勵學生思考并在小組內交流,全班交流,給學生提供主動探索的時間、空間,能讓學生表述的要讓學生自己去表述.情境導入 日常生活中,如圖所示的兩條直線的關系很常見,你能再舉出其他例子嗎 新知初探 探究一 垂直的定義和表示方法 活動1 在相交線的模型中,固定木條a,轉動木條b,當b的位置變化時,a,b所成的角α也會發生變化.當α=90°時,a與b垂直.當α≠90°時,a與b不垂直. 歸納總結:見課件. 問題1:如圖所示,如果有兩條直線AB與CD,且AB⊥CD,你能得到∠1的度數嗎 問題2:如圖所示,如何判斷兩條直線AB⊥CD 【即時測評】見課件、導學案. 探究一 意圖說明 通過動手操作與觀察,幫助學生構建相交線的幾何模型,轉動木條時,兩根木條之間的夾角不斷變化,兩條相交線形成的角也在不斷變化.通過學生的觀察、對比、分析和討論,發現垂直的特征,并在此基礎上歸納垂直的定義,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運用數學語言表述的能力. 探究二 垂線的畫法及性質 活動2 畫已知直線的垂線 1.已知直線m,用三角板畫直線m的垂線,說出你的畫法. 追問1:這樣的直線一共能畫多少條 2.如圖(1)所示,已知直線m及直線上一點A,用三角板過點A畫直線m的垂線,說出你的畫法. 追問2:這樣的直線一共能畫多少條 3.如圖(2)所示,已知直線m及直線外一點A,用三角板過點A畫直線m的垂線,說出你的畫法. 追問3:這樣的直線一共能畫多少條 教師總結畫垂線的步驟:見課件. 歸納總結:見課件. 追問4:“過一點”包括幾種情況 追問5:“有且只有”是指什么意思 【即時測評】見課件、導學案. 【例1】見教材P5例2或課件、導學案. 思考:畫一條射線或線段的垂線與畫一條直線的垂線有什么關系 探究二 意圖說明 教師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畫垂線,學生發現用三角板、量角器都可以來畫互相垂直的直線,通過讓學生自主探究,從而經歷垂線的性質得出過程,體會到在同一平面內,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通過練習,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垂直的定義,怎樣過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垂線,加深對本節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探究三 垂線段及點到直線的距離 活動3 連接直線l外一點P與直線l上各點O,A1,A2,A3…,其中PO⊥l(PO稱為點P到直線l的垂線段),比較線段PO,PA1,PA2,PA3…的長短,這些線段中,哪一條最短 用數學語言說出你發現的結論. 歸納總結:見課件. 【例2】見課件、導學案. 【即時測評】見課件、導學案. 探究三 意圖說明 通過動手測量,從而讓學生了解到“垂線段最短”,這樣學生得到的知識印象更深,更符合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接受過程.教師要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所得的結論,培養學生有條理地表達能力.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抽象能力,感受所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發展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當堂達標 見課件、導學案課堂小結 1.什么是垂直 垂直與上節課學過的相交線之間有什么關系 2.什么是垂線 什么是垂線段 它們之間有什么區別 3.垂線有什么性質 你能舉例說明它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嗎 4.對于垂線的性質,為什么必須強調“在同一平面內” “過一點”是指什么意思 板書設計 7.1.2 兩條直線垂直 求最短距離教學反思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7.1.2 兩條直線垂直導學案.docx 7.1.2 兩條直線垂直教案.docx 7.1.2 兩條直線垂直課堂習題課件.pptx 7.1.2兩條直線垂直課件2024-2025學年度七年級下學期人教版數學.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