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律動青春教學設計課題 律動青春 單元 第二單元 學科 美術 年級 七年級教材內容分析 《律動青春》是七年級美術(人教版下冊)第二單元“多彩校園——動態與場景表現”中的第二課。本課以雕塑藝術為切入點,圍繞“青春的律動”這一主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和創作,感受雕塑作品中人物動態的表現手法及其藝術美感。教材通過展示不同風格的雕塑作品,如《冬奧之約》《走向世界》等,幫助學生理解雕塑的造型、色彩、材質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并通過實踐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本課內容豐富,涵蓋了雕塑的基本知識、藝術欣賞和創作實踐,旨在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和藝術表現能力。學習目標與核心素養 1.藝術表現:掌握動態人物雕塑的基本制作步驟和方法,能夠運用黏土等材料創作出具有一定動態感和表現力的雕塑作品。2.創意實踐:培養學生在雕塑創作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包括主題表達、素材選擇、表現風格和材料特點等。3.審美感知:通過欣賞雕塑作品,培養學生從造型、色彩、材質等多角度感知藝術美的能力,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4.文化理解:通過分析雕塑作品的文化內涵,如《冬奧之約》中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幫助學生理解藝術作品的文化價值。重點 理解雕塑作品中人物動態的表現手法及其與主題的關聯。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在創作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表現出具有個性和感染力的人物動態雕塑作品。材料準備 教師準備:課本、PPT學生準備:課本導入新課 播放一段校園中學生充滿活力的活動視頻(如運動會、文藝表演等),引導學生觀察視頻中人物的動態。提問學生:“這些充滿活力的場景讓你感受到了什么?如果要用雕塑的形式來表現這種青春的律動,你會怎么做呢?”引出本課主題——《律動青春》,并展示PPT封面,讓學生對本課內容有初步的了解。講授新課 1.雕塑基礎知識講解通過PPT展示雕塑的定義,向學生介紹雕塑是一門造型藝術,包含雕、刻、塑三種方法,并強調雕塑作品具有一定的體量和空間感。利用PPT中的圖片,展示圓雕、浮雕和透雕(鏤空雕)三種雕塑形態,分別講解它們的特點和表現手法,讓學生對雕塑的分類有直觀的認識。2.雕塑作品欣賞與分析(1)展示《冬奧之約》雕塑作品圖片,引導學生從造型、色彩、材質及所處環境等角度進行觀察和分析。·造型方面:提問學生作品中人物塑造的特點,如塑造了哪兩位花樣滑冰健兒,他們的姿態如何,整體構圖有什么寓意等。引導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其生動展現了花樣滑冰運動員的優雅姿態和運動活力,以及東西方文化交流與融合的寓意?!ど史矫妫航榻B作品采用的“七彩金”材質,讓學生觀察其在光線下的色彩變化,并思考這種色彩象征著什么。教師講解其象征奧運的輝煌與榮耀,以及多元文化的融合與交流。·材質方面:分析不銹鋼與七彩金材質的特性,如不銹鋼的堅固耐用和鏡面反射特性,以及七彩金的特殊工藝帶來的獨特藝術效果。通過提問和講解,讓學生理解材質對雕塑藝術美感的影響?!きh境方面:展示《冬奧之約》所處的冬奧村升旗廣場環境圖片,讓學生思考作品與環境的互動性。教師總結其動態設計和鏡面反射特性使作品能夠與周圍環境產生互動,增強了藝術感染力。(2)展示《走向世界》雕塑作品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其造型特點,體會作者是如何通過簡潔概括的塑造手法和夸張變形技法表現競走運動員的動態和精神的。提問學生這件作品為什么能讓人印象深刻,教師總結其主動勢、流線造型、線與線之間的生命律動以及獨具匠心的底座設計等因素。3.雕塑創作步驟講解利用PPT展示動態人物雕塑制作的步驟:擺動態、制骨架、包錫紙、裹黏土、著色整理。結合圖片和文字說明,詳細講解每個步驟的具體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例如,在擺動態時,要先確定人物的大致動作和姿態;在制骨架時,要根據人物動態選擇合適的材料和結構,確保骨架的穩定性和支撐性等。4.課堂實踐·創作任務布置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4 - 5人。布置創作任務:用超輕黏土等材料創作一件表現人物動態的雕塑作品,主題圍繞“青春的律動”,要求突出人物的動態特征,體現青春的活力和精神風貌。提醒學生在創作過程中要綜合考慮主題表達、素材選擇、表現風格、材料特點等要素,并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創作出具有個性的作品。·學生創作實踐學生分組進行創作,教師在教室里巡回指導。觀察學生的作品進展,及時給予指導和建議。對于遇到困難的學生,幫助他們解決問題,鼓勵他們繼續創作。同時,關注學生的團隊合作情況,引導學生相互協作,共同完成作品。在學生創作過程中,教師可以播放一些輕柔的背景音樂,營造輕松的創作氛圍?!ぷ髌氛故九c評價每組學生推選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本組的作品,并介紹作品的主題、創作思路和人物動態的表現方式。其他學生可以提問或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對各組作品進行點評,肯定學生的優點和創意,同時指出作品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給予鼓勵和建議。評價標準可以從主題表達、人物動態表現、造型美感、色彩搭配、材料運用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課堂小結 1.知識回顧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的雕塑基礎知識、雕塑作品欣賞要點以及雕塑創作步驟等內容。例如,提問學生雕塑的三種形態分別是什么,如何表現人物動態雕塑等。2.總結提升強調雕塑作為一種藝術形式,能夠通過造型、色彩、材質等多種元素表現人物動態和主題思想,同時與環境相互融合,產生獨特的藝術效果。鼓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多關注身邊的雕塑作品,培養自己的藝術欣賞能力和創造力。3.拓展延伸布置課后拓展任務:讓學生回家后繼續觀察生活中的雕塑作品,嘗試用文字或繪畫的形式記錄下自己的感受和發現,并思考如何將所學的雕塑知識應用到其他藝術創作中。板書 1.雕塑基礎知識2.雕塑作品欣賞與分析3.雕塑創作步驟講解4.課堂實踐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對雕塑的基本知識有了較為系統的了解,能夠從多個角度欣賞雕塑作品,并掌握了動態人物雕塑的基本制作方法。從課堂實踐來看,學生在創作過程中表現出較高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大部分學生能夠完成具有一定動態感和表現力的雕塑作品。學生在小組合作中表現良好,能夠相互協作完成作品。但在創作過程中,部分學生對雕塑造型的把握不夠準確,人物動態的表現不夠自然流暢。這可能是因為學生對人物動態的觀察不夠細致,缺乏對人體結構和運動規律的深入了解。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