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 100以內的口算加、減法2.口算減法第3課時 解決問題【教學內容】教材第50~51頁相關內容。【核心素養目標】1.在具體情境中,能用圈一圈或連減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并為后續認識除法積累活動經驗。2.能運用學過的知識和方法,探索解決新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形成初步的應用意識。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數學學習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重點難點】重點:能用圈一圈或連減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難點: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課件出示】師:獨立完成,然后舉手說答案。學生獨立完成,然后舉手發言。二、探究新知【課件出示教材第50頁例3】1.閱讀理解。師:讀一讀題,說一說你知道了什么。預設:有26個橘子,每8個裝一袋,問“可以裝滿幾袋,還剩幾個”。2.分析解答。師:這個問題你會解決嗎?想辦法試一試,說一說。學生嘗試解決問題,教師巡視指導。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做的?預設1:因為每8個裝一袋,所以可以8個8個地圈一圈。可以裝滿3袋,還剩2個。預設2:也可以用減法解答。我們知道一共有26個橘子,每8個裝一袋,那就從26個橘子中每次減去8個,看能減幾次,還剩幾個。減了3次,說明能裝滿3袋,還剩2個橘子。師:這些方法大家都能理解嗎?(如果學生有疑問,教師要及時指導。)3.回顧反思。師:解答正確嗎?可以用什么方法檢查一下?學生嘗試檢查,然后舉手發言:可以用加法檢查,8+8+8=24(個),24+2=26(個),解答正確。師:說得真好,問題解決后,我們還要記得想辦法驗證一下答案是否正確。在生活中,像這樣的問題還有很多,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三、快樂應用1.完成教材第51頁“做一做”。2.5月共有31天,相當于幾周(1周7天)多幾天?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五、課后作業完成本課時的習題。【板書設計】解決問題答:可以裝滿3袋,還剩2個。第四單元 100以內的口算加、減法1.口算加法第1課時 口算加法(1)【教學內容】教材第43~44頁相關內容。【核心素養目標】1.在具體情境中,借助直觀學具,通過操作、比較等活動理解并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整十數的口算方法,知道“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加”。2.能自主遷移知識探索并理解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的口算方法,進一步體會“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加”的道理,同時發展初步的遷移類推能力。3.在自主探究,與人交流的過程中,逐步養成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和思考結果的習慣,形成初步的推理意識。【重點難點】重點: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加”的道理。難點: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計算過程。【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課件出示教材第43頁例1情境圖】師:仔細觀察,說一說你知道了什么。預設1:小亮寫了26個字,還要寫2個字。預設2:小麗寫了20個字。師: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嗎?預設1:小亮一共要寫多少個字?預設2:小亮和小麗已經寫了多少個字?……二、探究新知1.探究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整十數的口算方法。(1)解決問題(1)。【課件出示問題(1)】師:要解決“小亮一共要寫多少個字”需要用到哪些信息?預設:小亮寫了26個字,還要寫2個字。師:怎樣列式呢?預設:用已經寫好的加上還要寫的就是小亮一共要寫的,列式為26+2。師:你會計算嗎?拿出準備好的小棒,擺一擺,算一算。學生動手操作并計算。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擺的、怎樣算的?預設:在左邊擺出2捆和6根小棒表示26,在右邊擺2根小棒表示2,6個一和2個一合起來是8個一,2個十和8個一合起來就是28。計算時把26分成20和6,先算6+2=8,再算20+8=28。師:大家都看懂了嗎?(如果有學生存在疑問,教師要利用小棒進一步講解過程。)(2)解決問題(2)。【課件出示問題(2)】師:要解決“小亮和小麗已經寫了多少個字”需要用到哪些信息?預設:小亮寫了26個字,小麗寫了20個字。師:這個問題又該怎么列式呢?預設:用加法計算,列式為26+20。師:26+20的結果是多少呢?請你們像剛才那樣用小棒擺一擺,算一算。學生動手操作并計算。師:誰來展示一下你的擺法并說一說你的計算過程?預設:在左邊擺出2捆和6根小棒表示26,在右邊擺2捆小棒表示20,左邊的2個十和右邊的2個十合起來是4個十,4個十和6個一合起來就是46。計算時把26分成20和6,先算20+20=40,再算40+6=46。師:大家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如果有學生存在疑問,教師要利用小棒進一步講解過程。)(3)對比分析,感悟一般方法。師:仔細觀察,說一說,計算26+2和26+20有什么不同?學生對比、發現:計算26+2時,是先把個位上的數相加,再和十位上的數相加;計算26+20時,是先把十位上的數相加,再和個位上的數相加。師小結:大家觀察得很仔細!只有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加,幾個一和幾個一相加,幾個十和幾個十相加。2.探究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的口算方法。【課件出示教材第44頁“試一試”】師:你會計算嗎?想一想,算一算。學生自主完成計算。師:誰來說一說你的計算過程?預設1:26+22,先算6+2=8,再算20+20=40,最后算40+8=48。預設2:34+35,先算4+5=9,再算30+30=60,最后算60+9=69。師:大家都是這樣做的嗎?這兩道題雖然是兩位數加兩位數,但是和前面的兩題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將相同數位上的數直接相加。三、快樂應用1.完成教材第44頁“做一做”。2.在○里填上“>”“<”或“=”。6+32○92 34+20○36 20+64○31+533.羽毛球和乒乓球一共有多少個?4.南南和東東都在看《植物百科全書》。他們一共看了多少頁?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五、課后作業完成本課時的習題。【板書設計】口算加法(1)第四單元 100以內的口算加、減法2.口算減法第2課時 口算減法(2)【教學內容】教材第48~49頁相關內容。【核心素養目標】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理解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2.經歷用擺小棒、枝形圖理解算理的過程,進一步溝通操作表征、表象表征和符號表征的聯系,提升數學思維水平。3.能清晰地表述計算過程,體會口算的一般方法,提升運算能力。【重點難點】重、難點:理解“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當十”的道理。【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課件出示教材第48頁例2情境圖】師:從他們的對話中,你知道了什么?預設:一共有36個足球,有1個班要借走8個足球。師: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預設:還剩多少個足球?二、探究新知1.根據題意,列出算式。師:要求“還剩多少個足球”,應該怎樣列式呢?預設:用總數減去借走的,就是還剩的,列式為36-8。2.探究36-8的口算方法。師:你會算嗎?試一試。學生嘗試直接計算,發現:個位上的6減8不夠減。師:6減8不夠減,怎么辦?拿出小棒,試著擺一擺,算一算。學生自主嘗試,教師巡視指導。師:誰愿意上來展示一下你的做法?學生舉手上臺展示:6根減8根不夠,就把其中的1捆拆開,變成10根,與這6根合起來就是16根,用這16根減去8根還剩8根,這8根與另外2捆合起來就是28根。師:大家能看懂嗎?這個過程用枝形圖怎樣表示呢?預設:6減8不夠減,就從30里面分出10,先算16-8=8,再算20+8=28。師:除了這種方法,還有其他的計算方法嗎?學生自由發言。(只要方法合理,教師就要給予肯定。)三、快樂應用完成教材第49頁“做一做”。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五、課后作業完成本課時的習題。【板書設計】口算減法(2)第四單元 100以內的口算加、減法2.口算減法第1課時 口算減法(1)【教學內容】教材第47~48頁相關內容。【核心素養目標】1.探索、理解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整十數以及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2.通過擺小棒、對比、分析等活動充分體會“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減”的道理。3.在自主探究,與人交流的過程中,逐步養成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和思考結果的習慣,形成初步的推理意識。【重點難點】重點: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減”的道理。難點: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計算過程,提升運算能力。【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課件出示教材第47頁例1情境圖】師:觀察這幅圖,說一說你知道了什么。預設1:有35本故事書,借出了2本。預設2:有35本科普書,借出了20本。師: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嗎?預設1:還剩多少本故事書?預設2:還剩多少本科普書?二、探究新知1.探究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整十數的口算方法。(1)解決問題(1)。【課件出示問題(1)】師:要解決“還剩多少本故事書”需要用到哪些信息?預設:有35本故事書,借出了2本。師:怎樣列式呢?預設:求“還剩多少本”,用減法計算,列式為35-2。師:你會計算嗎?拿出準備好的小棒,擺一擺,算一算。學生動手操作并計算。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做的?計算過程又是怎樣的?預設:用3捆和5根小棒表示35,從5根小棒里拿走2根小棒,還剩3根小棒,這3根小棒和另外的3捆小棒合起來就是33根。計算時把35分成30和5,先算5-2=3,再算30+3=33。師:大家都看懂了嗎?(如果有學生存在疑問,教師要利用小棒進一步講解過程。)(2)解決問題(2)。【課件出示問題(2)】師:要解決“還剩多少本科普書”需要用到哪些信息?預設:有35本科普書,借出了20本。師:這個問題又該怎么列式呢?預設:也用減法計算,列式為35-20。師:35-20的結果是多少呢?請你們像剛才那樣用小棒擺一擺,算一算。學生動手操作并計算。師:誰來展示一下你的擺法并說一說你的計算過程?預設:同樣的用3捆和5根小棒表示35,從3捆里面拿走2捆,還剩1捆,這1捆小棒和另外的5根小棒合起來就是15根。計算時把35分成30和5,先算30-20=10,再算10+5=15。師:大家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如果有學生存在疑問,教師要利用小棒進一步講解過程。)(3)對比分析,感悟一般方法。師:仔細觀察,說一說,計算35-2和35-20有什么不同?學生對比、發現:計算35-2時,是先把個位上的數相減,再和十位上的數相加;計算35-20時,是先把十位上的數相減,再和個位上的數相加。師小結:大家說得真好!只有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減,幾個一和幾個一相減,幾個十和幾個十相減。2.探究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的口算方法。【課件出示教材第47頁試一試】師:你會計算嗎?想一想,算一算。學生自主完成計算。師:誰來說一說你的計算過程?預設1:35-22,先算5-2=3,再算30-20=10,最后算10+3=13。預設2:76-45,先算6-5=1,再算70-40=30,最后算30+1=31。師:大家都是這樣做的嗎?這兩道題雖然是兩位數減兩位數,但是和前面兩題的計算方法是一樣的,都是將相同數位上的數直接相減。三、快樂應用1.完成教材第48頁“做一做”。2.車上還剩多少個座位?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五、課后作業完成本課時的習題。【板書設計】口算減法(1)第四單元 100以內的口算加、減法1.口算加法第2課時 口算加法(2)【教學內容】教材第44~45頁相關內容。【核心素養目標】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2.通過動手擺一擺、捆一捆的活動,溝通“10個一是1個十”的認知經驗與“滿十進1”的聯系,理解“滿十進1”的道理。3.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能將操作表征、表象表征和符號表征聯系起來,感悟基于計數單位把數進行“拆—算—合”的過程,培養初步的推理意識。【重點難點】重點:理解“滿十進1”的道理。難點:能正確描述計算過程。【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課件出示】師:先在練習本上寫一寫,算一算,然后舉手回答。學生獨立完成,然后舉手回答。二、探究新知【課件出示教材第44頁例2】1.獲取信息,列出算式。師:讀一讀題,說說你知道了什么。預設1:左邊1箱有28瓶礦泉水,右邊有5瓶礦泉水。預設2:要求“一共有多少瓶礦泉水”。師:怎樣列式呢?預設:要求“一共有多少瓶”,就是用左邊的加上右邊的,列式為28+5。2.探究28+5的口算方法。師:你會計算嗎?拿出小棒,擺一擺,算一算。學生動手操作并計算。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做的?預設:在左邊擺2捆和8根小棒表示28,在右邊擺5根小棒表示5,8根小棒加上5根小棒是13根小棒,這13根小棒可以用1捆和3根表示,現在一共有3捆加3根小棒,也就是33根小棒。師:這種方法大家聽懂了嗎?明明是2捆,怎么就多了1捆?預設:因為8個一加5個一是13個一,13個一可以看成是1個十和3個一,這1個十就可以用1捆小棒表示,所以就有3捆小棒了。師:這個過程用枝形圖應該怎樣表示?預設:將28分成20和8,先算8+5=13,再算20+13=33。師:除了這種方法,還有其他的計算方法嗎?學生自由發言。(只要方法合理,教師就要給予肯定。)三、快樂應用1.完成教材第45頁“做一做”。2.原來有多少個黃皮果?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五、課后作業完成本課時的習題。【板書設計】口算加法(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4.1.1 口算加法 (教案)2024-2025學年數學一年級下冊人教版.docx 4.1.2口算加法(教案)2024-2025學年數學一年級下冊人教版.docx 4.2.1 口算減法(教案)2024-2025學年數學一年級下冊人教版.docx 4.2.2 口算減法(教案)2024-2025學年數學一年級下冊人教版.docx 4.2.3 解決問題 (教案)2024-2025學年數學一年級下冊人教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