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4 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除法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2.通過動手操作、觀察、討論,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提升概括能力,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主動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意識。 4.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和認真的學習態度。教學重難點 1.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2.理解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位數的算理以及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小棒 學具準備:練習本、小棒目標落實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二次備課復習導入,溝通舊知 (復習已有知識經驗,為學習新知做鋪墊) 一、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孔子曾說過“溫故知新”,意思是我們要不斷溫習學習過的知識,才能獲得新知識。今天我們就來用舊知識解決新知識。首先,請同學們來口算搶答,熱熱身。 課件出示題目: 舉手回答,并說說口算過程。 180÷3= 360÷6= 450÷5= 270÷3= 630÷9= 720÷8= 師:同學們的口算速度可真快!讓我們開啟今天的探究之旅吧! 一、發現問題 學生活動:觀看課件,舉手搶答口算題并說口算過程。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問題意識,滲透德育) (通過動手操作分小棒的過程,使學生明確算理,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二、引導合作 1.探究例1,首位能除盡的筆算除法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3月12日是什么節日嗎? 課件出示課本第17頁情境圖。 (補充信息:三年級2個班一共植樹42棵;四年級2個班一共植樹52棵。) 師:觀察情境圖,你得到哪些數學信息,可以提出什么問題?應該怎樣列式? (根據學生回答,適時板書:42÷2=、52÷2=) (2)師: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42÷2等于多少?你會口算嗎? 師:你的口算能力真強!算的對不對呢?我們來借助小棒驗證一下吧。請大家拿出42根小棒表示42棵樹,分一分。 師:誰來展示一下? (42根小棒呈現是4捆和2根,讓學生充分經歷把42根小棒平均分成兩堆的過程。學生上臺展示分小棒過程,讓學生邊操作邊說過程,用先分、再分的方法匯報) 師:請把你分小棒的過程和同桌說一說,從這幾個問題交流,平均分了幾次?先分的什么?再分的什么? 二、探究問題 活動一:探究例1,首位能除盡的筆算除法 預設1:生:植樹節。 學生活動觀看課件,交流信息和問題。 生1:三年級平均每班植樹多少棵?列式為42÷2= 生2:四年級平均每班植樹多少棵? 列式為52÷2= 預設2:生:先算40除以2等于20,再算2除以2等于1,20加1等于21。 學生活動:學生動手操作分42根小棒,并展示交流。 生:42÷2就是把42根小棒平均分成兩份,平均分了2次,先把4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就是20根;再把2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根,合起來就是21根,所以42÷2=21。(將分小棒過程和筆算豎式過程結合起來,明確每一步書寫的數據以及計算結果的含義) (突出計數單位,從而進一步理解算理,掌握除的順序和豎式的書寫) (使學生明確,中間過程中的一些0可以省略不寫) (3)師:這個計算過程能否用豎式表示出來呢? (揭示課題,板書課題: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除法) 師:快拿出練習本來試試吧! (學生展示,反饋交流。師生互動,共同把分小棒的過程用豎式表示出來) (4)師:筆算除法的計算順序和口算相同,都要先從被除數的最高位除起。哪位同學來說一說你的計算過程? (根據學生回答,適時板書) 教師追問:這個2表示什么? (板書:40中有2個二十) 師:為什么這個2寫在十位上? 師:這個4表示什么?為什么寫在被除數4的下面? (板書:分掉4個十) 師:接下來應該怎樣計算? 師:下面這個2表示什么? 師:接下來怎么計算? 追問:1表示什么? 為什么寫在個位上? 這個2和0分別表示什么? (根據學生回答,適時板書) 師:請你把計算過程完整的和同桌說一說。 (出示課件,動態展示分小棒的過程以及豎式每步的寫法) 預設3:學生活動:觀察算式,在練習本上嘗試列出豎式,然后展示交流。 預設4:生:我分了兩次,先把4個十平均分成2份,先算40除以2,二二得四,商2,在4的上面寫2,下面寫4。 生:把40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0,所以它表示的是40中有2個二十。 生:這個2表示的是20,所以寫在十位上,后面的0可以省略不寫。 生:表示分掉的40根小棒,因為是4個十,寫在十位的下面就表示40了,后面的0可以省略不寫。 生:畫一條橫線,做減法。4-4=0,因為個位上還有2個一,所以這里的0可以省略不寫,把個位上的2落下來繼續除。 生:分完了4捆小棒,還剩2根小棒。 生:一二得二,這里的2表示分掉的兩個一。最后畫一條橫線,做減法,2-2=0。這個0表示除完了,沒有剩余。(通過動手操作分小棒的過程,體現數形結合,幫助學生理解算理) (豎式的寫法和每個數表示的意義對于學生來說是難點,教師根據學生掌握情況,進一步講解算理,使學生明確每一個結果的含義,理解算理,掌握計算的過程和豎式寫法) (5)如果沒有小棒,你會計算嗎?36÷3,請大家在練習本上用豎式計算。 (指名上臺展示交流) 2.探究例2,首位不能除盡的筆算除法。(1)師:接下來同學們能試著計算52÷2嗎?可以先借助小棒擺一擺,分一分,再嘗試寫豎式。 (小組內交流想法,然后上臺展示交流) 師:怎樣能把5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呢? 余下1個十應該怎么辦? (教師重點通過操作小棒幫助學生理解“分完4捆還剩1捆,要拆開變成10根,與2根合并為12根再分”) 生:先把4個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2個十,4÷2=2,2寫在十位上,表示每份是20。二二得四,4寫在十位上,表示分掉了4個十。42-40=2,把2落下來,再把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根,對應豎式是2÷2=1,1寫在個位上。一二得二,2表示第二次分掉了2根小棒。2-2=0,沒有剩余。 預設5:及時鞏固練習36÷3,上臺展示交流。 活動二:探究例2,首位不能除盡的筆算除法 預設1:獨立思考,先用小棒分一分52÷2該如何計算,然后再寫豎式。 學生明確分了2次,先把5捆平均分時,還剩1捆,把剩下的1捆和2根小棒合并起來再平均分,即再把12根小棒平均分。(結合操作說出每一步的計算含義,充分理解算理) (有效建立數學模型,使學生從理解算理自然過渡到掌握算法) (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歸納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方法) (2)課件動態展示分小棒的過程以及豎式計算的過程,并適時提問計算過程中每一個結果的含義。 (3)師:誰來完整的說一說豎式的計算過程? (教師進一步規范學生語言,并根據學生回答適時板書) 師:同桌之間互相說說計算過程。 (4)師:我們怎樣判斷計算的對不對呢? (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驗算方法,重點掌握用商和乘數相乘,看計算結果是不是等于被除數) 3.對比觀察,總結算法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兩個除法豎式,回憶剛才的計算過程,你發現了什么?他們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呢? 師:筆算除法時,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數怎么辦?余數和除數有什么關系? (可以借助學具幫助學生加深對算理的理解) 引導學生歸納:都是從高位算起,先算十位,再算個位。豎式十位除后有余數的,要把十位上余數與被除數個位的數組成一個新的數,接著除。 預設2:借助分小棒的過程,梳理計算過程,根據教師提問,回答每一個結果的含義。 預設3:生:先用2去除十位上的5,商2,余下1個十和個位上的2個一合并成12個一,再用12除以2商6。所以商是26。 預設4:引發驗算的需求,可以運用多種方法進行驗算。 活動三:對比觀察,總結算法 生:相同點是:都是從高位算起,先算十位,再算個位。不同點:第1個豎式十位能夠除盡。第2個豎式十位除后有余數。 生:要把十位上余數與被除數個位的數組成一個新的數,接著除。 余數要比除數小。應用新知, 鞏固方法 (鞏固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筆算方法,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利用筆算除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自覺、主動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意識) 三、輔導練習 1.基礎練習 出示課本第18頁做一做。 (1)指名學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學生先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 (2)回答計算過程,說出每一步計算的含義,規范書寫格式。 2.變式練習 師:這是老師的購物小票,但是不小心弄臟了,你能幫我算出每箱飲料多少錢嗎? (學生獨立解決,然后集體訂正) 3.提升練習 王老師買來56枝太陽花和65枝玫瑰花,準備扎成花束獻給表演節目的同學們。每束花需要4枝太陽花和5枝玫瑰花。最多可以扎成多少束? 課件出示題目。 師:你能嘗試完成這道題目嗎? 師:在解決這道題目時,你想提醒同學們注意什么?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信息,從而解決問題) 三、解決問題 1.基礎練習 學生活動:學生獨立完成課本第18頁做一做,然后集體訂正。 2.變式練習 學生活動:學生獨立解答,交流計算過程,加深對算理的理解。 3.提升練習 學生活動:學生獨立完成練習題,做完的學生兩人交流、討論、訂正。總結提升 四、引導反思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筆算除法時要注意什么? 四、提升問題 生:要從高位算起,先算十位,再算個位。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寫在哪一位的上面。余數要比除數小。板書設計 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除法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