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3 稅率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納稅的含義和重要意義,知道應納稅額和稅率的含義,并根據具體的稅率計算稅款,提升數據意識。 2.在計算稅款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社會現象的理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使學生知道每個公民都有依法納稅的義務。教學 重難點 1.稅率概念的理解和稅額的計算。 2.稅額的計算。教學準備 收集的相關稅率的信息目標落實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二次備課學生們認識到學習稅率的必要性,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一、情境導入 1.理解“稅率”含義。 同學們,你們在日常生活中聽說過有關納稅的知識嗎? 2.提到納稅就離不開稅率,你有什么想了解的? 稅收種類,稅收主要分為消費稅、增值稅、營業稅和個人所得稅等幾類。繳納的稅款叫作應納稅額,應納稅額與各種收入(銷售額、營業額……)中應納稅部分的比率叫作稅率。 3.稅收種類,稅收主要分為消費稅、增值稅、營業稅和個人所得稅等幾類。繳納的稅款叫作應納稅額,應納稅額與各種收入(銷售額、營業額……)中應納稅部分的比率叫作稅率。今天我們就來研究稅率。 【板書課題:稅率】 一、發現問題 1.活動一:學生根據自己知道的納稅相關知識回答。 預設:納稅是根據國家稅法的有關規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稅收是國家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國家用收來的稅款發展經濟、科技、教育、文化和國防等事業。因此,每個公民都有依法納稅的義務。 2.活動二:學生獨立思考,交流想法。 預設1:什么是稅率? 預設2:稅率、應納稅額,營業額之間有什么關系? 預設3:應納稅額占營業額的百分之幾。 預設4:應納稅額=收入額×稅率 收入額=應納稅額÷稅率 稅率=應納稅額÷收入額×100%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理解稅率的含義。深刻地理解稅率的實際應用以及正確的解題方法。 并將稅率問題與百分數問題聯系起來。 把實際問題轉化成百分數問題,理解分段繳稅的含義和方法,實現知識的主動遷移,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培養應用意識,形成數據意識。 二、引導合作 1.解決簡單的稅率問題。 一家飯店十月份的應納稅銷售額約是30萬元。如果按應納稅銷售額的5%繳納增值稅,那么這家飯店十月份應繳納增值稅約多少萬元? 分析題目,理解題意。獨立完成,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2.解決有關個人所得稅的問題。 根據新個稅規定,5000元以內個稅免征,個人收入超過5000的部分按照下表稅率繳稅。 金額(元)稅率不超過30003%3000-900010%9000-3500020%35000-5500030%55000-8000035%超過8000045%(1)李阿姨的月工資是8000元,扣除5000元個稅免征額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她應繳個人所得稅多少元? 分析題目,理解題意。獨立完成,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出現的兩種方法誰的正確?說明理由。 二、探究問題 1.活動一: 獨立分析題目,理解題意。獨立完成,小組討論,交流后全班匯報。 預設1:“按應納稅銷售額的5%繳納增值稅”,這里的5%是增值稅與應納稅銷售額的比率,也就是繳納的增值稅占應納稅銷售額的5%,題中“十月份的應納稅銷售額約是30萬元”,因此十月份應繳納的增值稅就是30萬元的5%。 預設2:相當于“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預設3:30×5%=30×0.05=1.5(萬元) 2.活動二: (1)同學們獨立分析題目,理解題意。獨立完成,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預設1:8000×3%=240(元) 預設2:(8000-5000)×3%=90(元) 預設3:第二種答案是對的。 8000元分成了2部分,其中的5000是不需要繳稅的。5000中去除5000還剩的3000元按照3%繳稅。(2)李阿姨的月工資是9000元,她應繳個人所得稅多少元? 分析題目,理解題意。獨立完成,小組討論。 思考:解決有關個人所得稅的實際問題時,要注意什么? (2)同學們獨立分析題目,理解題意。獨立完成,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預設1:9000元被分成了3段。 其中的第一段5000是不需要繳稅的。 第二段是不超過3000部分中的3000是按3%來繳稅的。 第三段是9000中去除第一段的5000,第二段的3000還剩的1000,按10%來繳稅。 預設2: 3000×3%=90(元) ?。?000-5000-3000)×10% =1000×10% =100(元) 90+100=190(元)鞏固“稅率”問題中的簡單數量關系,準確找出條件,能熟練地解決簡單問題。 三、輔導練習 1.基礎練習 李叔叔開了一家商店,按應納稅銷售額的3%繳納增值稅,某月李叔叔繳納稅款11400元,李叔叔這個月的應納稅銷售額是多少萬元? 怎么求?說一說你的想法。 獨立完成,全班交流。 三、解決問題 1.基礎練習 預設1: 這道題里應納稅銷售額的3%是繳納的稅款11400元。要求應納稅銷售額,就要用繳納的稅款÷稅率。 11400÷3%=38000(元) 預設2: 注意問題中是求多少萬元,這里要進行單位的轉換。應該是: 11400÷3%=38000(元)=3.8(萬元)分析掌握“稅率”問題中的復雜數量關系,學會分析,鞏固前面所學知識,使學生能夠熟練解題。 能夠準確理解題意,了解分段繳稅的方法,運用所學知識靈活解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思維的靈活性。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 2.變式練習 小麗家買了一套售價為32萬元的普通商品房,他們選擇一次性付清房款,可以按九六折優惠價付款。買這套房子還要按照實際房價的1.5%繳納契稅,契稅是多少元? 怎么求?你是怎么想的? 獨立完成,全班交流。 3.提升練習 根據新個稅規定,5000元以內個稅免征,個人收入超過5000的部分按照下表稅率繳稅。 金額(元)稅率不超過30003%3000-900010%9000-3500020%35000-5500030%55000-8000035%超過8000045%明明的媽媽每月的工資是6000元,她應繳納個人所得稅為:(6000-5000)×3%=30(元)。爸爸月收入10000元,每月應繳納個人所得稅多少元? 怎么求?你是怎么想的? 獨立完成,全班交流。 2.變式練習 預設1:已知稅率,求稅款,即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 預設2: 320000×96%×1.5% =307200×1.5% =4608(元) 3.提升練習 預設:分段計算。 工資收入10000元,扣除個稅免征額5000元,則當月應納稅所得額為:10000-5000=5000(元)。 根據超額累進稅率,應納稅所得額可以劃分為兩段: 第一段: 3000×3%=90(元); 第二段: 5000-3000=2000(元) 2000×10%=200(元); 納稅總額為: 90+200=290(元)對本節課的相關知識和方法進行歸納匯總和鞏固。加深對稅率相關知識的理解。 四、引導反思 通過學習,說一說你的收獲。 1.說一說,這節課對“稅率”的理解? 2.解決“稅率”問題的方法是什么?分段繳稅應該注意什么? 四、提升問題 預設1: 知道了為什么要納稅。還知道了怎么求應納稅額。也就是求應納稅銷售額的百分之幾是多少。 預設2: 學會了分段繳稅。在遇到分段繳稅的問題時,可以借助線段圖,并分析每一段的應納稅額的求解方法。板書設計 稅率 應納稅額=應納稅部分×稅率 應納稅部分=應納稅額÷稅率 稅率=應納稅額÷應納稅部分×100% 分段繳稅 3000×3%=30(元) ?。?000-5000-3000)×10% =1000×10% =100(元) 90+100=190(元)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