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主題名稱 《回收廢品》年級學科 一年級 數學 教材版本 北師版教學內容分析 孩子們在進階本章節前已能熟練進行不進位的減法和個位數加法運算。本階段的教學重點是提升他們的問題探究與解答能力。低年級的小朋友們天生好動且充滿想象力,但數學計算往往枯燥且重復,這可能會降低他們的學習熱情。因此,我在教學中融入了許多既好玩又能啟發思維的互動活動,旨在激發孩子們的思考,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并激勵他們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教學目標 1.掌握“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是多少”的解題方法。2.理解“比……多”“比……少”的含義,能根據實際情況解決問題。教學重難點 重點: 1.通過生活中常見的“數量對比”現象,深刻理解加減法的基本概念。2.通過實際操作教具,學會正確書寫數學計算公式并實施運算。 難點:通過實際例子掌握“數量對比”的技巧,深入領會加減運算的根本含義。教學過程【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各位同學,有沒有注意到這些垃圾所造成的環境清潔和視覺污染問題?這些垃圾中的塑料成分,即使被埋入地下多年,也不會分解,還可能對土壤健康產生不利影響。但若我們能將這些廢品收集并送到回收站,它們就能重獲新生,變成有用的材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物品都是可以回收的。今天,小林、小佳和小強為了改善我們周圍的環境狀況,發起了回收計劃。現在,讓我們一起見證他們的努力成果! 【經歷過程,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圖。 師:同學們,通過觀察你知道什么數學信息? 生:小林收集了13個瓶子,小佳收集的比小林多3個,小強收集的比小佳少4個。 師:基于這些信息,你們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生1:我想弄清楚小佳收集了多少個瓶子。師:很好,關于小佳的瓶子數量,還有其他疑問嗎?生2:我想知道小強收集了多少個瓶子。師:我們來逐一解答。首先,小佳收集了多少個瓶子?小佳收集的瓶子數與 誰有關系呢?生:與小林有關系,好像能解決了。小佳比小林多3個。 師:那你們有什么思路呢?可以怎樣計算,可以和小伙伴交流一下。生1:小林有13個,加上3個,總數就是16個。生2:我們可以用擺小棒的方式來計算。一根小棒表示1個瓶子,13根表示有13個瓶子,13根,再加3根,等于16根。生3:或者我們可以畫圈圈,小林13個,小佳比他多3個,再加3個就是16個。 生4:比小林多3個,就是比13多3。可以列式:13+3=16(個)。 2.檢驗結果。 師:解決完了,要檢驗算出來的結果對不對。 生:小佳收集的16個比小林的13個多3個,結果對。 3.收獲與感受。 師:解決了小佳收集了多少個瓶子的問題,你們有什么收獲和感受呢? 生:我學會了根據問題找信息,有時題目中會有干擾信息,我們要從中提前 有問的問題。 生2:擺小棒、畫圖都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4.舉一反三。師:接下來,小強收集了多少瓶子?同樣,我們需要明確小強和小林之間的瓶子數量差異。學生:小強比小林少4個。師:小林有13個,減去4個,剩下9個。畫9個圈圈,或者用減法,13減4等于9。師:同學們,現在我們學會了根據數量關系來使用加法或減法。多的就用加法,少的就用減法。師:大家來回顧一下今天課堂上的學習成果吧! 【鞏固練習、拓展提升】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學生自由談。作業設計板書設計 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是多少 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是多少,用加法計算。 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是多少,用減法計算。教學反思 學生已經具備了基礎的思維模式,能夠處理求余數或計算差值的問題。通過使用小棒實驗和圖形繪制,學生對基準點、差值區間等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這有助于他們更有效地將現實生活中的復雜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從而提升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