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主題名稱 《采松果》年級學科 一年級 數學 教材版本 北師版教學內容分析 深入探討多位數的基礎加減法技巧(不包括借位和進位),建立在學習者已經熟悉10以內的加減法和兩位數加減法之上的知識點。課程結構分為兩個主要部分:首先,教授學生如何進行兩位數加一位數的計算;其次,通過練習提高學生進行兩位數減一位數計算的技能。這兩個數學概念被巧妙地融入到“松果收集”的故事場景中,創造了一個充滿童趣的日常生活情境,旨在啟發學生觀察細節,識別數學問題,并運用所學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退位)或整十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2.理解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退位)或整十數的算理。教學重難點 重點:熟練運用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快速心算方法,并有效執行不需進位的減法運算,確保計算的準確性。 難點:提升對個位數與兩位數進行簡單加減運算(無需考慮位數進退)的基本運算技能。教學過程【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秋風起,一只母松鼠帶著它的孩子出來玩耍。母松鼠想看看小松鼠采集食物的本領有沒有進步。它提出和小松鼠比賽誰的采集速度更快。經過一陣激烈的競爭,勝負終于揭曉。你是否想觀看這場精彩的對決呢? 【經歷過程,探究新知】 師:圖中展示了什么數學信息? 生1:我發現松鼠媽媽采了45個松果,小松鼠則有3個,媽媽采了30個。根據這些信息,大家有什么問題想要探討?生2:我想知道松鼠媽媽和小松鼠一共收集了多少松果?生3:我還想知道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收集了多少松果?或者說小松鼠比松鼠媽媽少收集了多少?師:大家都提出了很有趣的問題,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師:松鼠媽媽有45個,小松鼠有3個,總共是多少?我們應該如何用數學表達式表示呢?現在,請大家嘗試在練習本上計算。師:大家都找到答案了嗎?我們來聽聽這位同學的想法。可以用加法,將松鼠媽媽和小松鼠的松果加起來,即45+3=。這是一種新方法,大家可以試試嗎?具體怎么做? 生1:我用擺小棒的方法,先擺45根小棒,再放3根,所以是46,47,48。一共是48根。 生2:可以用計數器算一算,十位上撥4個珠子表示4個十,個位上撥5個珠子,再加3個珠子,3+5=8,再和4個十合并,是48,所以40+8=48。 師:大家用不同的方法都得到了45+3=48(個),無論是擺小棒還是用計數器,都是先計算個位,再合計十位。師:現在我們知道總共采集了48個松果。我們來看第二個問題,松鼠媽媽比松鼠爸爸多采了多少個松果?或者說松鼠爸爸比松鼠媽媽少采了多少個松果?自己試著列出算式。師:看看這位同學的算式,45-30,他用減法計算。問松鼠媽媽比松鼠媽媽多采了多少個松果,就是問45比30多多少,求多多少用減法。大家列對了嗎?我們來算一下。生1:我用擺小棒的方法,45由4個十和5個一組成,先擺4捆和5根。減30去掉3捆,每次去掉1捆,所以是35,25,15。 生2:我用計數器算一算,十位上撥4個珠子表示4個十,個位上撥5個珠子,十位上去掉3個珠子,此時十位上還剩下1個珠子。40-30=10,10+5=15。 老師:再次回顧,計算45+3=48時,先算個位的5+3=8,再加上40。計算45-30=15時,先算十位上的40-30=10,再加5。大家明白了嗎?接下來,讓我們一起進行更多的練習。 師:說一說下面算式解決的是什么問題,再算一算。 45-3= 45+30= 生1:45是松鼠媽媽采的松果數,3是小松鼠采的松果數,求的是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個松果。 師:那該怎么算呢? 生:可以先用5-3=2,再用40+2=42。所以45-3=42。 生2:45是松鼠媽媽采的松果數,30是松鼠爸爸采的松果數,求45+30等于多少,就是計算松鼠媽媽和松鼠爸爸一共的松果數。 師:那該怎么算呢? 生:可以先用40+30=70,再用70+5=75。所以45+30=75。 小結: ①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退位):先把個位上的數相加(減),再與幾十相加。 ②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先把十位上的數相加(減),再與幾相加。 【鞏固練習、拓展提升】 完成教材65頁“練一練”第1、2題。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學生自由談。作業設計 完成教材65頁“練一練”第3、4題。板書設計 兩位數加減一位數或整十數 ①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退位):先把個位上的數相加(減),再與幾十相加。 ②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先把十位上的數相加(減),再與幾相加。教學反思 《采松果》課程通過引人入勝的故事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熱情,營造了積極的學習環境。利用主題貼圖,激發學生觀察、思考、交流和探索的能力,有助于他們熟練掌握并靈活運用兩位數與一位數的加減法。課堂氣氛輕松,鼓勵學生主動探索,培養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敏捷性,提升快速心算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