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主題名稱 《古人計數(一)》年級學科 一年級 數學 教材版本 北師版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熟練掌握了10以內數字的基礎上,雖然他們理解11到20這些更大的數字并不會感到特別困難,但真正的挑戰在于幫助他們建立數位的概念。特別是“十位”和“個位”這兩個基本數位的概念,對于初學者來說往往是一個難點。因此,我們的教學重點將放在幫助學生清晰地理解并建立起這些數位的概念上。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動手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正確識別、朗讀和書寫11至20的數字,熟練掌握20以內數字的排列順序,并初步構建對“十位”和“個位”這兩個數位的基本認知。 2.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語言精準表述數學概念的能力,增強他們的數學表達和交流能力。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勤于動手實踐、樂于表達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團隊合作精神。教學重難點 1.重點:11~20這些數的個位和十位上各數的含義,在11到20的這些數中,每一位上的數字都有其特定的含義。 2.難點:對“數位”具有一定的理解。教學過程【復習回顧,導入新課】 師:親愛的同學們,我們之前已經一起探索了1到10這些數字,今天,我們將要踏上一段新的學習旅程,去認識一些新的數字朋友。 (板書:11~20各數的認識) 師指著板書上的“11~20”中間的短線問:你們知道這條短線代表著哪些數字嗎?哪位小朋友能告訴我們這些數字都有哪些呢?(生口述) 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11~20的卡片,微笑著說:看,這些數字朋友都藏在這張神秘的卡片中了,它們真的就是我們剛才討論的那些數嗎?大家一起來仔細觀察一下,看看是不是和你們說的一樣呢? 師將卡片貼在黑板上,然后鼓勵大家說:“好的,現在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些新的數字朋友吧!大家準備好了嗎?11,12,13……20!”(引導學生一起讀出這些數字) 師:看來大家對之前學過的數字已經相當熟悉了,真是太好了!那么,老師想給大家分享一個和數字有關的有趣故事,你們想聽嗎? 師:在遙遠的古代,人們并沒有我們現在這樣方便的數字系統。他們為了記錄物品的數量,會采用一些簡單的方法,比如擺放小木棍或小石頭。 師:今天,我們也要模仿古人的方式,用小棒來記錄羊的數量。你們覺得怎么樣? 為了讓大家更方便地記錄,這些羊已經被關在了羊圈里。用1根小棒代表1只羊,每當老師放一只羊,你們就擺上一根小棒,好不好? 師:現在,我放了第一只羊,你們應該擺幾根小棒呢? 生:擺一根。 師:非常好!如果我放了兩只羊呢? 生:擺兩根。 師:那么,哪位勇敢的小朋友愿意上臺來展示一下如何擺放小棒?(選擇一名學生)你已經準備好小棒了嗎? (老師確認學生準備好后,開始模擬放羊) 師:現在我們來看看這位同學擺的小棒數量是否正確。 (展示學生擺好的小棒,全班一起數) 生齊數:1,2,... ,11根! 師:你們的眼睛和手真是配合得完美無缺!比10多1,是11。 通過讓學生用小棒來模擬古人記錄羊的數量,我們不僅復習了數數的技能,還讓學生體會到了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從而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實際應用意識。 師:大家還記得,之前我們學到的最大數字是10,但今天這些羊的數量已經超過了10,所以,我們需要學習更多新的數字。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進入11到20這個全新的數字世界吧! 【經歷過程,探究新知】 引導探究,建立模型 1. 理解“10個一就是1個十” 師:現在,老師要給大家展示一個有趣的變化。請仔細看(老師從一堆小棒中拿走一根)。 師:現在剩下多少根小棒? 生:10根。 師:大家沒有直接數,但怎么知道的? 生:因為有11根,減掉1根就是10根。 師:很好!那么,如果我說1根小棒表示1個一,那么10根小棒就表示多少個一呢? 生:10個一。 師:我們一起來數一數確認一下。1、2、3... 10。對,10個一就是10。 (老師板書:10個一) 師:現在,老師要把這10個一捆起來,它們變成了什么呢? 生:1個十。 師:正確!10個一捆起來就變成了1個十。那么,我們可以說,10個一就是1個十,對吧? 生:對! (老師板書后,讓學生反復讀這句話) 師:你們想不想也自己嘗試一下,用10根小棒捆出1個十? 生:想! 師:動手前,誰能告訴我,要捆出1個十,應該怎么做? 生:先數出10根小棒,然后捆起來。 (學生開始操作,老師巡視指導) 2. 數的組成感知 師:還記得我們之前數了多少只羊嗎? 生:11只。 師:誰能快速用小棒擺出11?并說說為什么這樣擺? 生:(擺放并解釋)因為1個十和1個一合起來就是11,用10根小棒擺出1個十,1根小棒擺出1個一。 (小游戲:快速用小棒擺出13、17、19,并解釋數的組成) 3. “滿十進一”的體驗 師:現在,我們來看19。用10根小棒擺出1個十,9根小棒擺出9個一。 如果我再加1根小棒,是多少呢? 生:20。 師:為什么? 生:因為又滿十個了,所以要再捆一捆。 師:非常棒!滿十個一,我們就把它捆起來變成1個十。那么現在是多少個十? 生:2個十。 師:所以,2個十是多少? 生:20。 (老師板書:2個十是20,學生齊讀) (學生操作并展示) 師:最后,我們總結一下今天學到的內容,希望大家能夠牢記“10個一就是1個十”和“滿十進一”這兩個重要的知識點。 嘗試用石頭來表示數。 師:同學們,右圖這樣表示11,你能看懂嗎?你也試著表示一下。 生1:看到大石頭,我想到了1捆小棒,也就是1個十;看到小石頭,我想到了1根小棒,也就是1個一。 生2:我用1個大圈表示1個十,1個小圈表示1個一。 師:同學們太棒了!我們今天確實收獲頗豐!讓我們來一起回顧并分享一下我們的收獲吧。 師生:我們認識到“10個一就是1個十”這一基本原理,這在后續的數字表示和學習中將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此外,我們還初步感受到了“滿十進一”的計數原則,這是我們在學習更大數字時必須要掌握的基本規則。通過具體的例子,我們更加直觀地理解了這一原則在實際計數中的應用。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還培養了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面對挑戰時,我們積極思考和嘗試,最終找到了不同的解決方案。這種能力和思維方式對于我們今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 【鞏固練習、拓展提升】 1.完成教材第3頁“練一練”第1題。 根據今天所學習的內容完成這道題目,同桌之間互相交流。課堂小結 師: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生:我們今天的收獲是非常豐富的。我們感受到了“滿十進一”的計數原則,并培養了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都是我們學習數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基礎和能力,相信我們在今后的學習中會更加得心應手! 作業設計 1.完成教材第3頁“練一練”第2題。 2.了解教材第3頁“你知道嗎”的內容。板書設計 古人計數(一) 11~20各數的認識(一) 10個一是1個十。 1個十,1個一,是11。 1個十,9個一,是19。 2個十,是20。教學反思 在本次課程中,我秉持著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努力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設計了一系列有目的性的操作、交流、討論活動,旨在讓學生親身參與并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們在動手操作中,深入理解了11-20各數的組成。 這一系列的活動不僅使學生們在實踐中獲得了新知,更讓他們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感受到了自主學習的樂趣,體驗到了獲取知識所帶來的成就感。我相信,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們不僅能夠在知識上有所收獲,更能夠在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上得到鍛煉和提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