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第1課時 做一做教學設計【教材分析】從本節課起,學生對圖形的學習將從三維走向二維,借助三維物體尋找“面”和感知“面”。作為平面圖形認識的起始課,本節課重在開展有趣的活動,讓學生經歷用物體得到平面圖形的過程,幫助學生積累圖形認識的經驗感受“面在體上”。【核心素養】感受“面在體上”,體會同一個物體不同的面可能引出不同的形狀,發揮想象力,大膽創作、組合不同的圖形,讓學生經歷從實際物體抽象出圖形的過程,體會圖形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發展空間觀念。【教學目標】1.由體到面,感受“面在體上”,體會圖形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提高觀察、想象和動手操作能力,發展空間觀念。2.在印一印、描一描的活動中提出和數學相關的問題,能大膽展開想象,積極探索,不斷嘗試改進,發展創新意識。3.初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增強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學習興趣。【教學重點】學會用印和描的方法,獲得一個平面圖形。【教學難點】理解物體不同的面印出來的形狀可能不一樣。【教學輔助】多媒體課件、任務單、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如轉筆刀、膠棒、橡皮、積木等,并為學生準備印臺、印泥和一些白紙。【教學過程】一、談話引入:想一想,說一說。【設計意圖:借助學生身邊熟悉的印記引入課題,激發學習興趣。在想辦法留下印記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創新思考、發散思維,初步感受“面在體上”】1.同學們,請觀察下面幾張圖片,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問的或想你知道了什么 生1:這些圖真有意思。生2:有些圖好像是用手涂抹上顏料,印上去的,在畫上眼睛嘴等。師:小手印是藏在我們身體上的形狀,生活中還有那么多的物體呢,它們也都藏著形狀嗎?還有什么辦法可以把這些形狀記錄下來呢?快來看看這幾位小朋友是怎么做的。2.出示主題圖。生1:圖上是用膠棒、積木等形狀印了一輛小車。生2:還可以用水杯或其他圓柱在沙子上印出一只鴨子。生3:可以用積木和筆描出一個蝴蝶結師:你們也想親手做一做,尋找和記錄生活中的形狀嗎?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做一做》(板書課題)二、活動1:描一描,印一印【設計意圖:借助身邊熟悉的物體,描一描,印一印,感受“面在體上”。在觀察對比中發現,通過同一物體的同一個面,得到的形狀是一樣的。在交流中鼓勵學生大膽表達想法,可以補充想法或提出質疑。】活動要求:觀察圖中物品,想象:可能印出什么形狀?選1個物品,印一印、描一描,每人找到1個形狀。(學生動手操作,同桌交流)分享:你選的是什么物品?用的哪個面?你是怎樣得到這個形狀的?讓學生闡述描的過程,并讓其他同學認真聽,如果有不同的描法,請舉手。生1:我的轉筆刀的形狀像云朵,我可以印出云朵的形狀。生2:我的膠棒的底部是圓圓的,所以我可以印出圓形。生3:我的積木很像數字“7”,所以我可以印出數字“7”活動二:試一試【設計意圖: 通過想辦法在同一個物體上尋找不同的形狀,體會用同一物體的不同面可能描出或印出不同的形狀,進一步體會“面在體上”,提高想象力和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為后續認識平面圖形積累活動經驗。】繼續拋出問題:這些圖形身上是不是只有這一個形狀呀?任務:剛才的物品還能描出什么形狀?動手試一試。全班分享:你是怎么做出來的?得到一個什么樣的形狀?請作品的小作者上臺現場印一印,其他同學認真觀察他的操作過程……師小結:同一個積木,用不同的面去描、印等,可以得到不同的形狀。在剛才的活動中,你們尋找和記錄了這么多形狀,真是太了不起啦!各種各樣的形狀放在一起,就組成一個圖形大世界。下面,我們一起來玩圖形大變身的游戲吧!四、活動3:做一做,創作圖案【設計意圖:設計圖案的過程,就是從三維到二維,從二維到三維,不斷形成聯系的過程。此活動一是對“面在體上”的深化,二是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空間想象力,三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圖案之美。】活動要求:觀察這些積木,想象一下,可能印出什么形狀?用其中的一塊或幾塊積木,創作一幅你喜歡的圖案畫。(學生動手設計圖案畫。全班分享:怎么做出來的 )預設1:用同一個物品只能印出或描出其中一個面的形狀。預設2:用同一個物品印出或描出了不同面的形狀。例如:用轉筆刀不同的面,描出一個云朵形和一個長方形;用L形積木不同面印出了L形和不同的長方形。師:請你們猜一猜是用哪個面得到的這個形狀,然后現場展示一下和自己想象的是否一致,也可以再進一步補充印出的其他形狀。預設3:不僅能用物品的面印出或描出形狀,還能用物品的棱(學生可能會說邊線、棱線、這里等)得到線段(學生可能會說印出或描出了一條線)。師:請你們猜一猜是如何得到的。生:印出來的的同學來說一說展示自己的作品(如果課堂中沒有出現圓柱印出長方形的情況,也可以將教科書中的學生作品呈現出來,讓學生看一看、試一試。)……五、達標練習——活“應用”完成教材第19頁練一練的題目。第1題,讓學生找身邊的不同物品描一描或者印一印。可以讓學生獨立操作,操作前先觀察并想象可以得到什么樣的形狀,能得到哪些不同的形狀,然后再進行操作,操作后反思與自己的想象是否一致。第2題, 讓學生觀察教科書中的圖案,說一說每幅圖案像什么。然后再試著用身邊的物品照樣子做出這些圖案。學生可以一邊觀察一邊尋找身邊能夠做出來相應形狀的物品六、總結評價—拓“延伸”1.課堂小結:同學們這節課你學到哪些知識,是怎么學會的?2.學習評價3.課后作業:完成分成作業對應練習。【板書設計】做一做印 描同一個物體的不同面,可能印出不同的圖案。【教學反思】本節課是學生第一次借助三維物體去探索二維圖形,教學重點在于讓學生感知“面在體上”,積累觀察的經驗、想象的經驗,激發創造力。(一)“描一描”“印一印”——層層遞進,感知體,尋找面本節課圍繞描一描、印一印為學生創設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觀察和記錄物體上一個面的形狀,第二次是鼓勵學生多角度觀察,發現和記錄物體上更多面的形狀,豐富“體上有面”“面在體上”的感受,幫助學生逐步建立三維物體與一維圖形之間的關系,初步發展空間觀念。(二)“做一做”“說一說”——發展想象,親近“而炒創造美積木是進行圖形學習的好素材,本環節組織學生借助積木創作圖案,讓學生在想象與設計、描與印的活動中,豐富從三維到二維的活動經驗,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引領學生感受圖形之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